现代教育学(扈)练习题

第一章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    ) 6

 A.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B.  促进社会发展  

C.  提高人的素质  D.  促进人类和谐

2.  狭义的教育是指(    B   ) 7

A.  家庭教育  B.  学校教育  

C.  个人教育  D. 社会教育  

3.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D  ) 15

 A.  人  B.  学校  

C.  理论知识  D.  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

4.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A  ) 2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5.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D  ) 2

A.  《教育学》  B.  《民主主义与教育》  

C.  《普通教育学》  D. 《大教学论》

6.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A    ) 2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7. 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  B  )28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8.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B   ) 31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9.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C  ) 31

A.  夸美纽斯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洛克  

10. 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是(    A  ) 17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1.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中具有永恒意义的范畴的根本原因是(  A  ) 17

A.  人类对自身生存和发展需要的满足  B.  社会发展的需要

C.  文化传承的需要  D.  维持国家稳定

12. 教育产生的最根本条件是(   B  ) 17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 文字的出现  

13. 标志着教育与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一般的社会交往活动相分离,形成了相对独立的形态,具有了独特的社会功能的是(  A    ) 18

A.  学校出现  B. 班级授课制的出现  

C.  教师出现  D. 痒、序的出现

14. 在中国,根据文献在夏朝的学校,称为(    D    ) 19

A.  私塾  B.  乡学  

C.  小学  D. “庠序”

15.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C    ) 20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6.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A   ) 20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7.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D    ) 20

A.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B.  人的发展需要

C.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D.  文字的产生和应用

18. 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A    ) 21

A.  人类的教育实践  B.  人类的发展  

C.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D. 教育思想家的出现

19. 《理想国》的作者是(    B  ) 22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和亚里士多德  D.  黑格尔  E. 夸美纽斯

20. 《教育过程》的作者是(   D  ) 32

A.  夸美纽斯  B.  洛克  

C.  杜威  D.  布鲁纳

21. 倡导发现学习观点的是(    B    ) 32

A.  杜威  B.  布鲁纳  

C.  夸美纽斯  D.  洛克

22. 学校教育产生于 __B_____ 。 19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封建社会    D.  资本主义社会

23. 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  C  )

A. 《论语》  B.  《大学》  

C.  《孟子》  D. 《学记》

24.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   C    ) 28

A. 《大教学论》  B.  《教育学》  

C.  《普通教育学》  D.  《爱弥尔》

25. 被誉为“旧教育”和“新教育”的分水岭的是(   D    ) 28

A.  传统教育  B.  实用主义教育  

C.  试验主义教育  D.  卢梭自然主义教育

26. “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提出者是(  C    ) 30

A.  赫尔巴特  B.  布鲁姆  

C.  杜威  D. 赞科夫

27 .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 D)24

A. 赫尔巴特  B. 裴斯塔洛齐  

C. 夸美纽斯  D. 亚里斯多德

28 .“教育即生长”这一论断的提出者是( B  )

A. 皮亚杰          B. 杜威

C. 陶行知          D. 卢梭

二、多选题

1.  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BC  )

A.  生物起源论  B.  心理起源论  C.  劳动起源论  D. 人类起源论

2. 教育产生的必要条件是(  BC  )

 A.  社会需要  B.  人类劳动的进行  C.  语言的形成  D. 文字的出现

3. 在周朝,为我国奴隶制社会的鼎盛时期,学校已普遍建立,学校分为

A.  国学  B.  省学  C.  乡学  D.  殿学  E.  地方学

4.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国学可分为(  AE  ) 19

A. 大学  B.  省学  C.  乡学  D.  殿学  E. 小学

5.  在我国奴隶制社会的周朝,乡学可以分为(  ABCD  )

A.  塾  B.  庠  C.  序  D. 校  E. 舍

6.  古埃及的学校分为(  ABCD  ) 20

A.  宫廷学校  B.  职官学校  C.  寺庙学校  D.  文士学校  E.  骑士学校

7. 首创“实验教育学”的是德国教育家和心理学家是 (AD )

A.  梅伊曼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拉伊  E.  卢梭  

8.  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把教育目标分为(  ABC  )

A.  认知目标  B.  情感目标  C.  动作目标  D.  意志目标  E.  思维目标

9. 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四阶段是(  ACDE  )

 A. 明了  B. 引入  C.  联想  D.  系统  E.  方法

三、改错题

1. 作为 单独学科 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2. 作为 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 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3. 作为 教育科学总称 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4. 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原因在于 社会的需要 。

5. 教育产生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语言的形成 。

6.  在教育史上,被誉为第一部具有学科形态的教育学是 《大教学论》。

7.  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是 夸美纽斯。  

8.  学校教育产生于 原始社会 。

9.  发现学习观点的倡导者是 夸美纽斯 。

10. 《理想国》的作者是 苏格拉底 。  

11.  教育思想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 教育理论的逐渐完善   。

12.  学校产生的历史基础是 体脑分工和专职教师的出现   。

13.  学校产生的客观条件是 人的发展需要

14.  学校产生的重要标志是 生产力的发展和奴隶制国家的形成 。

15.  构建以教师、教材、教室为中心的教学原则的是 杜威 。

16.  提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的是 赫尔巴特 。

17.  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促进社会发展。

18.  狭义的教育是指 个人教育。

19.  宏观的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理论知识。

20.  被称为“教育学之父”的是 赫尔巴特。

21.  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普通教育学》 。

22. 《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杜威。

23. 1806 年发表的《普通教育学》作者是 杜威 。

24.  现代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第二章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教育在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矛盾中的地位是(  B  )。

 A.  决定  B. 中介转化  C.  改造  D.  激化

2. 教育的出发点是(  D  )。

A.  社会  B.  学校  C.  家庭  D.  人

3. 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  )。

 A.  学校教育  B.  家庭教育  C.  社会影响  D.  自学

4. 社会环境的本质是(  C  )。

A.  制度  B.  风俗  C.  文化  D.  人际关系

5. 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C  )。

A.  长相  B.  吃穿  C.  遗传  D.  生活习惯

6. 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B  )。

A.  遗传  B.  个体活动  C.  社会环境  D.  自然环境

7. 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C  )。

A.  社会环境  B.  自然环境  C.  学校教育  D.  家庭教育

8. 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D  )

A.  促进经济发展  B.  适应社会发展  C.  民主参与  D.  培养人

9. 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A  )

A.  遗传素质  B.  社会环境  C.  学校教育  D.  个人努力

10. 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A  )。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1. 制约教育发展的权利和机会的是(  D  ) .

 A.  经济  B.  文化  C.  生产力  D.  政治

12. 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的是(  C  )

 A.  文化  B.  社会制度  C.  生产力  D.  政治

13. 制约教育结构的是(  A  )

A.  生产力  B.  文化  C.  政治  D.  社会制度

14.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B  )。

 A.  对社会的重视程度  B.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  

C.  学校教育的地位  D.  家庭在教育中的地位

15.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B  )。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6.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C  )。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因材施教  C.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D.  人发展的顺序

17.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A  )。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18.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  C  )。

 A.  人的全面发展  B.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C.  取长补短  D.  人发展的顺序

二、多选题

1.  影响人发展的最基本的因素是(  ACEF  )

A.  个体的先天性素质  B.  人际关系  C.  个体活动  

D.  大气污染  E.  社会环境  F. 学校教育

2.  学校教育的系统性表现在(  ABCD  )

A.  计划性  B.  组织性  C.  协调性  D.  全面性  E.  选择性

3.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导向作用是因为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  ABCDE  )

 A.  目的性  B.  系统性  C.  选择性  D.  专门性  E.  基础性

4. 教育的文化功能表现在(  ACDE  )

 A.  传承文化  B.  改造文化  C.  创造文化  D.  更新文化  E.  活化文化

5. 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  ABCDE  )

 A.  间接性  B.  隐含性  C.  潜在性  D.  迟效性  E.  超前性

三、改错题

1.  教育活动具有两个最基本的客观制约性,即教育的社会制约性和教育的 环境 的制约性。 人

2. 学校教育对人发展的主导作用主要是相对人发展的后天因素中的 个人努力 而言的。

自发的社会环境

3. 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是 无条件的 。 有条件的

4.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提高国民的人力资本和生产科学技术

5. 教育社会功能的超前性是指教育的社会功能要 适应 社会发展的需要。 适度地超越

6. 人的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人的全面发展 。 取长补短   .

7. 人的身心发展的整体性要求教育必须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人的全面发展    

8. 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必须 因材施教 。 抓住人发展的关键期

9. 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坚持 按人的发展顺序 进行。 因材施教

10.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最大区别集中表现在 学校教育的地位 上。

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价值上

11.  制约教育结构的是 文化   。 生产力

12. 制约教育目的的性质的是 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

13. 制约教育内容和手段的是 政治。 生产力

14. 制约教育权利和机会的是 生产力 。 政治

15. 制约人才培养的规格的是 文化 。 生产力

16. 人身心发展的生理前提是 社会环境。   遗传素质  

17. 教育的政治功能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促进经济发展。 培养人

18. 在个人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家庭教育 。 学校教育

19. 在个体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遗传 。 社会环境

20. 教育的出发点是 社会需要 。 人

第三章   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  )。

 A.  认识教育规律  B. 认识客观事物  C. 利用教育规律  D. 发挥主观能动性

2. 教育艺术的创造性主要决定于(  D  )。

A.  教师  B.  教育思想  C.  教育制度  D.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3.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

 A.  教育风格  B. 教育质量  C. 教育方法  D. 教育思想

4. 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C  )。

A.  教育准备艺术  B.  教育组织艺术  C.  言语艺术  D.  教育方法艺术

5. 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

 A. 教育目标与受教育着发展水平的矛盾  B. 社会发展需要  

C. 个人发展需要  D. 教育本身需要

6. 往往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是(   )的观点。

 A. 唯物主义  B.  唯意志论  C. 宿命论  D. 唯心主义

7. 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   )。

 A. 发现教育规律  B. 创造教育规律  C. 改造教育规律  D. 利用教育规律

8. 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  D  )

 A. 制造悬念  B. 铺垫渲染  C. 产生突变  D. 出现反转

二、多选题

1. 从共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

A.   教育者  B.  受教育者  C. 教育设备  D.  教育中介  E. 教育文化

2.  从历时的角度划分,教育活动可以划分为(   )。

A.  教育目的  B.  教育者  C.  教育手段  D.  受教育者  E.  教育结果

3.  运用系统方法,可以把教育规律系统划分为(   )。

A. 教育结构规律  B. 教育功能规律  C. 教育的内容规律  

D. 教育的外部规律  E. 教育发展规律

4. 教育的言语艺术主要包括(   )

 A. 口头言语艺术  B. 书面言语艺术  C. 体态言语艺术  

D. 活动言语艺术  E. 参与言语艺术

5. 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所需要的环节有(   )

 A. 教育规律理论化  B. 教育理论目的化  C. 建立教育实践的观念模型

D. 技术化  E. 行动化

6. 下列属于现代教育的一般原则的有(   )。

 A. 人道性原则  B. 创造性原则  C. 民主性原则

D. 主体性原则  E. 艺术性原则

7. 下列属于教育艺术特点的是(   )

 A. 情感性  B. 创造性  C. 民主性

D. 主体性原则  E. 审美性

8. 下列属于教育口语特点的有(   )。  

 A. 针对性  B. 诱导性  C. 说理性

D. 感染性  E. 教育性

9. 处理偶发事件的常见方法和技巧有(   )

 A. 说理  B. 冲淡  C. 顺话

D. 趣解  E. 富有激情

10. 下列属于教育口语艺术的有(   )

 A. 导入  B. 讲授  C. 提问

D. 结语  E. 批评语

11. 与教育口语相比,教育体态语的特点体现在(   )

 A. 直观  B. 模糊  C. 敏感

D. 丰富  E. 辅助

12. 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

 A. 制造悬念  B. 铺垫渲染  C. 慎重思考

D. 出现反转  E. 产生突变

三、改错题

1. “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认识客观事物  

2.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是 教育质量 。

3. 教育艺术中最基本的是 教育方法艺术 。

4. 教育发展的内在原因是 社会发展需要 。

5. 把教育规律绝对化、偶像化,把教育规律当作是一种异己的力量的是 唯意志论 观点。

6. 我们认识教育规律的目的是 改造教育规律 。

7. 教育中,产生幽默意境的各个环节中,具有关键意义的是 铺垫渲染。

第四章   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D  )问题。

A. 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 教育艺术  D. 教育目的

2. 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C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3.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C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目的  C. 教育艺术  D.  教育制度

4.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D  )

 A. 教育法规  B.  教育制度  C. 教育艺术  D. 教育目的

5. 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D  )。

A. 教育方针  B.  教育制度  C. 教育艺术  D. 教育目的

6. 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是(  D  )。

 A. 教育法规  B.  教育制度  C. 教育艺术  D. 教育目的

7. 实现教育目的的 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 是(  C  )。

A. 教育政策  B.  教育制度    C. 教育方针  D. 教育目的

8. 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  C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规律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制度

9.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 活动类型 是(  A  )

A. 教学工作  B.  教育管理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内容

10. 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 途径 是(  B  )。

A.  教育规划  B.  教学工作  C.  教育政策  D.  教育内容

11. 教育目的最基本的 理论基础是 (  C  )。

A. 社会本位理论  B.  教育发展规律  C.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D.  个人本位轮

12. 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  C  )。

 A.  体育  B.  德育  C.  智育和美育  D.  教育场所

13. 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C  )。

 A. 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14. 《天鹅之歌》的作者是(  D  )。

 A. 杜威  B.  卢梭  C.  洛克  D.  裴斯泰洛齐

15.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  A  )。

A. 旧分工  B.  自由时间  C.  生产劳动与教育  D.  社会化大生产  

16.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的是(  D  )。

A. 旧分工  B.  自由时间  C.  生产劳动与教育  D.  社会化大生产  

17.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C  )。

A. 旧分工  B.  自由时间  C.  生产劳动与教育  D.  社会化大生产  

18. 构成人的素质的 基础性要素 是(  A  )。

 A.  体能和智能  B. 道德品质  C. 活动能力  D. 情感、意志、性格

19. 人从事一切活动的 素质基源 是(  C  )。

 A.  活动能力  B. 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 情感、意志、性格

20. 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的是(  B  )。

 A. 智能  B.  体能  C. 活动能力  D. 性格

21. 构成人的素质的 心理基础 的是(  A  )。

A. 智能    B. 道德品质  C. 活动能力  D. 意志

22. 在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 智能  B.  体能  C. 活动能力    D. 性格

23. 在人的活动和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调节作用的是(  D  )。

 A.  活动能力  B. 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 情感、意志、性格

24. 人的素质中的动力因素是(  D  )。

 A.  体能和智能  B.  情感、意志、性格  C.  道德品质  D.   活动能力  

25. 人的素质中调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的是(  B  )。

A. 智能  B. 道德品质  C. 活动能力  D. 意志

26. 人的素质结构中的 能量基础是 (  D  )。

 A.  活动能力  B. 道德品质  C.  体能和智能   D. 情感、意志、性格

27. 人的素质结构中,调节着活动的 强度、速度与节奏 的是(  B  )。

 A.  体能和智能  B.  情感、意志、性格  C.  道德品质  D.  活动能力

2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 务教育法 》是(  A  )年颁布的。

 A. 1986   B.1987 C.1993 D.1988

29. 在“五育”中,体现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B  )。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0. 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  A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1. “五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的是(  B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2. 在“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  B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3. 在“五育”中,解决人发展的社会价值方向问题的是(  B  )。

 A.  智育  B.  德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34. 在“五育”中,具有根本性的意义的是(  A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二、多选题

1. 教育方针一般包括 ( ABCD ) 。

A.  教育的性质  B.  指导思想  C. 教育目的  

D.  教育工作的方向  E.  教育法规

2. 下列属于个人生活和发展中非理性因素的有(  ABCD  )。

 A.  情感  B.  意志  C.  性格  D.  想象、顿悟  E. 思维

3. 下列属于人生活和发展中理性因素的有(  AE  )。

 A. 认知  B.  思维  C.  性格  D.  想象、顿悟  E. 智力

4. 历史上出现过的关于教育目的的理论有 ( BC ) 。

 A.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B.  社会本位论  C.  个人本位论  

D.  学校本位论  E.  教育本位论

5. 一般认为,我国现行的中小学实施的全面发展教育包含(  ABCD  )。

A.  德育  B.  智育  C.  体育  D.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E. 心育

三、改错题

1. 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 教育艺术 问题。 教育目的

2. 教育理论最具根本性的问题是 教育规律 。 教育目的

3.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 教育内容 。 教育目的

4.  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教育制度。 教育目的

5. 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教育制度 。 教育方针

6. 培养人的质量和规格要求的是 教育法规 。 教育目的

7. 实现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和基本原则是 教育政策 。 教育方针  

8. 教育方针中核心和基本的内容是 教育内容 。 教育目的

9. 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类型是 教育管理 。 教学工作

10.  实现教育目的最基本的途径是 教育政策 。 教学

11. 教育目的最基本的理论基础是 教育发展规律 。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12. 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 教育场所 。 智育和美育

13. 首次把教育的三大组成部分德育、智育、体育作明确区分的是 卢梭 。 英国教育家洛克

14. 《天鹅之歌》的作者是 洛克 。 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

15. 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源是 社会化大生产 。 旧分工

16.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要求并提供了可能的是 生产劳动与教育 。 社会化大生产

17. “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学校教育 。 生产劳动与教育相结合

18. 构成人的素质的基础性要素是 活动能力 。 体能和智能

19. 人从事一切活动的素质基源是 道德品质 。 体能和智能

20. 构成人的素质的生理基础的是 智能 。 体能

21. 构成人的素质的心理基础的是 意志 。 智能

22. 在人的各种素质要素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智能 。 活动能力

23. 在人的活动和发展起着积极或消极调节作用的是 道德品质 。 情感、意志和性格

24. 人的素质中的动力因素是 活动能力 。 情感、意志和性格

25. 人的素质中调节着人的活动的社会方向和行为规范的是 意志 。 道德品质

26. 人的素质结构中的能量基础是 体能和智能 。 情感、意志和性格

27. 人的素质结构中,调节着活动的强度、速度与节奏的是 活动能力 。 情感、意志和性格

28. 在“五育”中,体现整个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的是 智育 。 德育

29. 在“五育”中,对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起着定向的作用的是 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 德育

30. 在“五育”中,为其他方面的教育活动提供科学知识与智慧基础的是 德育 。 智育

31. 在“五育”中,为其他各育取得良好成效的必要前提的是 体育。 智育

第五章   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B  )。

 A.  教育需要  B.  教育理论的创新  C.  学校发展  D.  教育政策

2.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A  )。

 A. 舒尔茨  B.  贝克尔  C.  丹尼森  D.  闵塞

3.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  D  )。

A. 人的全面发展  B. 学校发展  C. 社会发展  D.  创造经济效益  

4 . 进步主义教育为核心是(   )。

A.  永恒主义  B.  要素主义  C.  实用主义  D.  结构主义

5. 五条著名的实验教学原则是(  C  )提出的。

A.  赞科夫  B. 凯洛夫  C. 杜威  D.  舒尔茨  

6.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 教师改革  B.  政策规划  C. 课程改革  D.  教学改革

二、多选题

1. 下列帕斯通教育改革理论范型中属于均衡范型的有(   )。

A.  进化论  B.  新进化论  C.  结构功能论  D.  系统论  E.  文化复兴论

2.  下列帕斯通教育改革理论范型中属于矛盾范型的有(   )。

A.  新马克思主义  B.  马克思主义  C.  文化复兴主义

D.  系统论  E.  无政府理想主义文结

三、改错题

1. 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教育本身需要 。

2. 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者是 贝克尔 。

3.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的发展目标是 人的全面发展 。

4.  进步主义教育的核心是 结构主义 。

5. 五条著名的实验教学原则是 凯洛夫 提出的。

6.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教学改革 。

第六章   学习测试题

一.单选题

1. 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  B  )。

A.  领导  B.  教师  

C.  学生  D.  校长

2.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C  )。

A. 行政部门  B.  领导  

C. 教师  D.  校长

3. 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C  )。

A. 原始社会  B. 奴隶社会  

C. 春秋战国时期  D. 封建社会

4. 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  A  )中提出的。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5. 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D  )。

 A.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B.  《国家为 21 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C.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D.  《钦定学堂章程》

6. 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  A  )

A.  教师资格制度  B. 教师水平的提高  

C.  教师社会地位提高  D. 教师收入提高

7.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A  )。

A. “癸卯学制”  B.  “壬寅学制”  

C.  “六三三学制”  D.  “新学制”

8. 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  C  )。

A.  美国  B.  德国  

C.  法国  D.  英国

9. 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  C  )。

 A.  布鲁纳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  B  )。

A.  领导人员  B. 专业技术人员  

C.  干部  D.  公职人员

11. 教师专业化标准的根本体现与核心是(  A  )。

A.  教师自身专业素质的发展和提高  B.  法规保障

C.  政策保障  D.  领导重视  

12.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B  )。

A. 1993 年  B. 1994 年  

C. 1995 年  D.1996 年

13. 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  A  )。

A. 《教师资格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 《国家为 21 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4. 规定了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五项要素的是(  B  )。

A. 《教师资格条例》  B.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C. 《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D. 《国家为 21 世纪的教师作准备》

15. “学科教学法( PCK )”   提出者是(  A  )。

A.  舒尔曼  B.  杜威  

C.  拉萨尔  D.  洛克

16.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  A  )。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  专业权力  D.  专业技能

17 . 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  B  )。

A.  专业知识  B.  专业精神  

C. 较强研究能力  D.  专业技能

18. 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A  )。

A 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B.  专业知识  

C.  专业训练  D.  专业技能

19. 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C  )。

A. 专业地位  B. 政治地位  

C.  经济地位  D.  职业声望

20. 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  B  )。

A. 教师地位  B.  教师职业理念  

C.  教师人格  D.  教师素质

21. 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  A  )。

A.  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B.  教师地位  

C.  教师素质  D. 职业理念

22.  教师解决角色冲突的基本方法是(  C  )。

A.  教师作主  B.

C.  角色协调  D.

23. 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  B  )。

A.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B.  科学文化知识  

 C.  扎实的学科知识  D.  教师角色

24.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  A  )。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科学文化知识  

C.  角色意识  D. 职业道德

25. 教师把自己所知转化为学生所知、把自己所能转化为学生所能得独特的智慧是(  B  )

A.  扎实的学科知识  B.  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及教学能力  

C.  科学文化知识  D. 职业道德

26. 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  A  )。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27.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  C  )。

 A.  教师的专业精神  B.  师德修养  

C.  业务素质  D.  智力素质

二.多选题

1.  我国教师资格取得的要素是(  abcde  )。

A.  中国公民  B.  思想品德条件  C.  学历条件  

 D.  教育教学能力  E.  认定合格的手续

2.  舒尔曼认为专家教师是由(  bd  )组成的。

A.  学科教学法  B.  学科内容  C.  课程知识  

D.  教师教养  E. 社会认可

3.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学科知识包括的领域有(  abce  )。

 A.  内容知识  B.  一般教学法知识  C.  学科教学法  

D.  教学目的  E.  课程知识

4.  舒尔曼认为教师的专业教养包括(  abe  )。

A.  学习者及其特征知识  B.  教学情景脉络知识  C.  一般教学法知识  

 D.  课程知识  E.  教学目的、价值、哲学、历史学基础知识

5.  教师专业发展包括的内容有(  abc  )。

A.  专业精神的发展  B.  专业知识的发展  C.  专业技能的发展  

D.  专业权力  E.  专业手段

6.  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cbde  )。

A.  差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系统性  E.  学习性

7.  教师的社会地位由(  acde  )组成。

A.  专业地位  B.  个人地位  C.  职业声望  D.  政治地位  E.  经济地位

8. 不同国家存在的教师经济地位的类型有(  acde  )。

A.  高于型  B.  持平型  C.  低于型  D.  等于型  

9.  教师的角色期望大体可分为(  acd  )几个方面。

A.  社会的期望  B.  地位期望  C.  学生的期望  D.  自我期望  E.  家庭期望  

10.  教师角色形象的自我期望包括(  bce  )。

A.  专业人员型  B.  道德中心型、  C.  教学中心型  

D.  学生领导型  E.  学术中心型

11.  教师职业角色的自我期望包括(  ade  )。

A.  专业人员型  B.  学术中心型  C.  道德中心型

 D.  学生领导型  E.  雇员取向型

12.  从教师履行职责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  bcd  )。

A.  教育家的意识  B.  专业精神  C.  师德修养  

D.  业务素质  E.  创新精神

13.  教师的基本素质成分包括(  a bcd  )。

A.  知识结构  B.  个性品质  C.  教学能力  

D.  教育观念  E.  教育创新

三.改错题

1. 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 校长 。 教师

2. 发展教育、办好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主体力量是 行政部门 。 教师

3. 教师职业的出现是在 原始社会 。 奴隶社会

4. 师范教育明确成为学制的一部分首次是在 “壬寅学制” 中提出的。 癸卯学制

5. 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钦定学堂章程》

6. 标志着教师职业的专业水平大大提高的是 教师收入提高。 教师资格制度

7. 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近代学制是 “六三三学制” 。 “癸卯学制”

8. 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的国家是 美国 。 法国

9. 创办世界第一所教师培训机构人是 杜威 。 拉萨尔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教师职业归于 公职人员 。   专业技术人员

11. 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正式施行的时间是 1995 年 。 1994

12. 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的国家政策法规是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

《教师资格条例》  

13. “学科教学法( PCK )”   提出者是 拉萨尔 。 舒尔曼

14. 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最起码的条件是 专业技能 。 专业知识

15. 区分一个教师是专业教师还是非专业教师的根本性标志是 专业知识   。 专业精神

16. 教师专业地位的实质是 专业技能 。 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17. 衡量教师社会地位最直接和最基础的指标是 政治地位 。 经济地位

18. 教师角色的思想基础和调节机制是 教师人格 。 教师的职业理念

19. 教师角色的直接体现是 教师地位 。 教师的特定行为方式

20. 教师教书育人的基础是 扎实的学科知识 。 科学文化知识

21.  教师教好所教学科的起码条件是 科学文化知识 。 专业知识

22. 教师工作的动力性素质是 师德修养 。 专业精神

23.  教师职能体现的关键因素是 教师的专业精神 。 业务素质

第八章   学习测试题

一.   单选题

1. 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

A. 教学  B. 领导  

C. 实践活动  D. 党团活动  

2.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  

A. 性格  B.  气质  

C.  理想  D. 兴趣

3. 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   )。

A.  信念  B.  性格  

C.  理想  D. 动机

4. 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是(   )。

A. 性格  B.  理想  

C.  兴趣  D.  能力

5. 决定教学系统本身存在的内在因素是(   )。

A. 教学要素  B. 教学内容  

C. 教学过程  D. 教师

6. 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

A. 杜威  B.  赫尔巴特  

C.  布鲁纳  D.  昆体良

7. “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

A.  苏格拉底  B.  昆体良  

C.  赫尔巴特  D.  布鲁纳

8. “学科中心说”这一理论的核心概念是(   )。

A. 学科内容  B. 学科教学  

C.  学科结构  D. 教材

9. “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

A.  培养能幸福生活的公民  B. 适应社会发展  

C.  提高教学质量  D.  促进学校发展

10. “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的根本职能是(   )。

A. 促进人发展  B.  创新文化  

C.  促进经济发展  D.  巩固政权

11. 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并起着决定性作用的动力是(   )。

 A.  教学过程本质的基本矛盾  B.  教师与教材的矛盾  

C.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矛盾  D.  学生与教材的矛盾

12. 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   )。

A. 空间结构  B. 三维结构  

C.  时间结构  D. 立体结构

13. 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4. 主张“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   (   )。

A. 孟子  B.  孔子  

C.  老子  D.  荀子

15.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   )著作。

A. 《中庸》  B. 《论语》  

C.  《大学》  D. 《孟子》

16. 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的提出者是(   )。

A. 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7. 第一个企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 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8.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

A. 昆体良  B.  布鲁纳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19. 把教学过程分为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的教育家是(   )。

A. 昆体良  B. 杜威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0. 把教学过程分为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的教育家是(   )。

A 凯洛夫 . B.  赞克夫  

C.  赫尔巴特  D.  夸美纽斯

21. 是认识活动的核心要素是(   )。

A. 感知  B.  思维  

C. 记忆  D. 想象

22.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上升,关键就是要培养学生(   )。

A. 记忆力  B. 努力学习  

C.  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  D. 积极实践

23. 关于儿童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理论的提出者是(   )。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4.  关于儿童发展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5 关于儿童发展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   )。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6. 关于儿童发展的“一般发展论”的提出者是   (   )。

A.  维果茨基  B.  皮亚杰  

C.  科尔伯格  D.  赞可夫

27.  教学设计与开发的基本价值取向是(   )。

A.  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  B.  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C.  提高学习者的创造力  D.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28 教学设计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   )。

A.  满足人类学习生命存在及其优化活动的需要  B.  提升学习者的学习成果  

C.  促进教学开展  D.  丰富校园文化

29. 在教育文化的意义上,人的学习生命的本质在于   (   )。

A. 教育活动  B. 社会活动  

C.  学习活动  D. 思维活动

30.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主张出自于(   )。

A.  《学记》  B. 《论语》  

C.  《大学》  D. 《孟子》

31. 主张“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思想家是   (   )。

A. 孔子  B.  孟子  

C.  韩愈  D.  朱熹

32. 教学原则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的提出者是(   )。

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杜威

二.   多选题

1. “双基”是指(   )。

A.  基础知识  B. 基本素质  C.  基本人格  D.  基本技能  E. 基本经验

2.  人的技能可以分为(   )两个方面。

A.  动作技能  B.  阅读技能  C.  写作技能  D.  智力技能  E.  体育技能  

3. 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

A.  写字  B.  心算  C.  游泳  D.  踢球  E.  默读

4. 下列属于智力技能的有(   )。

A.  作文  B. 心算  C. 写字  D.  默读  E. 踢球

5. 下列属于心理活动倾向性方面的特征的有(   )。

A. 气质  B.  信念  C.  理想  D.  兴趣  E.  动机

6.  教学系统的要素包括(   )。

A.  教师  B.  学生  C.  内容  D.  环境  E. 反馈

7. 在教学中,环境一般可以分为(   )几个层次。

A.  班级  B.  校风  C.  校内  D.  教风  E.  校外

8. 教学中,环境可以分为(   )几种类型。

A.  物质环境  B.  心理环境  C.  社会环境  D. 文化环境  E. 自然环境

9. 下列属于教学中的物质环境的有(   )。

A.  教学用品  B.  文体器材  C.  校风  D.  班级  E.  学校管理水平

10. 下列属于教学中社会环境的有(   )。

A.  集体组织状况  B.  师生交往水平  C.  教师素养  D.  家长素养  E.  社会风尚

11. 下列属于教学中心理环境的有(   )。

 A.  校风  B.  教风  C.  传统观念等  D.  学校管理水平  E.  学风

12. 教学活动过程中存在的基本矛盾主要体现 (   )几个方面。

A. 思维  B.  认知  C.  情感  D. 想象  E.  能力  

13. 昆体良提出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是:(   )。

A. 认知  B.  模仿  C.  接受理论的指导  D.  反馈  E.  练习

14.  赫尔巴特把教学过程分为(   )几个阶段。

A.  明了  B.  联想  C.  系统  D.  方法  E.  实践

15. 杜威把教学过程分为(   )几个阶段。

A.  疑难  B.  问题  C.  验证  D.  结论  E.  假设

16. 凯洛夫把教学过程分(   )几个教学阶段。

A.  感知  B.  理解  C.  巩固  D. 掌握  E.  运用

17. 现代教学活动设计和开发的主要指标有(   )。

A.  教师个人的长处、弱点  B.  教师的经验、能力和兴趣  

C.  学生的需要、经验和成熟水平  D.  教学内容  E.  教学目标

18. 人的学习包括(   )。

A. 环境学习  B.  经验学习  C.  文化价值学习  

D.  具体的知识学习  E. 课程学习

19. 经验学习的机制主要有(   )。

A.  “同化”  B.  “顺应”  C.  “转化”  D.  “异化”  E. “协调”

20. 下列属于价值观特点的有(   )。

A.  主观性  B.  发展性  C.  社会历史性  D.  导向性  E. 不稳定性

21.  价值认识过程呈现出阶段性,大致表现为(   )。

A.  价值感知  B. 价值评价  C.  价值理解  D. 价值活动  E.  价值体验

22. 人的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包括(   )。

A.  游戏  B.  学习  C.  认识  D.  思维  E.  劳动

23. 教学活动设计与开发原理包括(   )。

A. “人 — 物”互动原理  B. “物 — 物”互动原理  C.  “人 — 人”互动原理

D.  “个体与自身”互动原理  E. “家庭 — 个人”互动原理

三.   改错题

1. 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实践活动 。

2.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 性格 。  

3. 完成某种活动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方面的特征是 信念 。

4. 完成某种活动的潜在可能性的特征是 理想 。

5. 决定教学系统本身存在的内在因素是 教学过程 。

6.  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布鲁纳 。

7. “产婆术”的发明者是 昆体良 。

8. “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适应社会发展 。

9. “学科中心说”认为教育的根本职能是 促进经济发展 。

10. 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 空间结构 。

11. 我国古代,学、思、行的学习过程理论的提出者是 孟子 。

12. 主张“闻、见、知、行”的学习过程的思想家是 孔子 。

13.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出自 《大学》 。

14. 三个递进的学习阶段:模仿、接受理论的指导、练习的提出者是 布鲁纳 。

15. 第一个企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夸美纽斯 。

16. 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布鲁纳   。

17. 把教学过程分为疑难、问题、假设、验证和结论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

18. 把教学过程分为   感知、理解、巩固、运用四个教学阶段的教育家是 赞克夫 。

19. 认识活动的核心要素是 记忆 。

20. 在教学过程中,要实现感性知识到理性知识的上升,关键就是要使学生 努力学习 。

21. 儿童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和“最近发展区学说”理论的提出者是 科尔伯格   。

22. 儿童发展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赞可夫 。

23. 儿童发展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论”的提出者是 皮亚杰     。

24. 教学设计与开发的最终目的是 促进教学开展 。

25. 在教育文化的意义上,人的学习生命的本质在于 社会活动 。

26. “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的主张出自于 《大学》 。

27. 主张“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思想家是 韩愈 。

28. 教学原则的动机原则、结构原则、程序原则和反馈原则的提出者是 巴班斯基 。

第九章   学习测试题

一.   单选题

1.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

A.  教学目标  B.  教学内容  

C.  教学原则  D. 教学过程  

2. 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

A.  谈话法  B. 讨论法  

C.  发现法  D. 将受法

3. 是当代教学策略发展的内在实质是(   )。

A. 教授化 — 学习化  B. 教授 — 管理  

C.  教师 —— 学生  D. 管理 — 组织

4. 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

A.  学习策略  B. 学习目标  

C.  学习内容  D. 学习过程

5. 教学策略的基础和核心是(   )。

A. 教学方法  B.  学习策略  

C.  教学过程  D. 教学内容

6.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   )为主体的策略。

A. 学生行为  B. 教学内容  

C. 教学方法  D. 教师行为

7.  教学管理策略的核心是   (   )。

A.  提高教师的教学管理水平  B.  提高学生能力  

C. 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D.  提高教师地位

8.  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是(   )。

A. 满足学校发展  B.  满足学习需要  

C.  满足个体心理发展  D. 满足学科发展

9.  学习方式的基础是(   )。

A.  学习心理原理  B.  学习需要  

C.  学科发展  D. 教师素质

10.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   )。

A.  学习活动形式的设计  B.  学习需要  

C.  学习心理原理  D. 学生素质

11.  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

 A. 布鲁纳  B.  布卢姆  

C. 巴班斯基  D.  赞克夫

12. 掌握学习的关键成分是(   )。

A. 形成性评价  B.  选择性教学  

C.  自定学习步子  D. 单元测验

13. 教学评价对象的核心是(   )。

A.   学生学业成就  B.   课程设计与教学设计  

C.  教师教授质量  D.  教学的评价

14. 教学评价对象的重点是(   )。

A. 教学的评价  B.   学生学业成就  

C.  教师教授质量和课程与教学设计  D.   教学系统

15  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的测试和成绩属于(   )。

A.   终结性评价  B. 形成性评价  

C.  诊断性评价  D. 学业性评价

16. 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是(   )。

A. 课程评价  B.  学生学业成就评价  

C.  教师教学评价  D. 活动评价

17. 最常用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方法是(   )。

A.  学科成就测验  B.  专门调查与心理测量  

C. 日常考查  D. 检查作业

18.  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   )。

A. 课堂教学  B. 课外教学  

C.  实践教学  D. 劳动教学

19.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 备课  B.  上课  

C. 教案编写  D. 教学评价

二.   多选题

1. 下列属于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读书指导法  D.  练习法  E.  讨论法

2. 下列属于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  演示法  B. 讨论法  C. 谈话法  D.  参观法  E. 实习法  

3. 下列属于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A. 谈话法  B.  练习法  C.  实验法  D. 实习作业法 . E. 发现法

4. 下列属于行为主义对教学方法的分类的有(   )。

A. 呈现方法  B. 谈话方法  C.  发现方法  D.  实践方法  E.  强化方法

5. 下列属于提示型教学方法的有(   )。

A. 谈话  B.  示范  C.  展示  D.  口述  E.  呈示

6. 关涉教育实践问题的三个主要领域是(   )。

A.  学习的科目内容  B.  教学方法  C.  教育过程  

D.  教育的机构设置  E.  教育对象

7. 教学方法的层次分类将教学方法分为(   )。

A.  操作性教学方法  B.  原理性教学方法  C.  过程性教学方法  

D.  目的性教学方法  E.  技术性教学方法

8. 下列属于原理性的教学方法的有(   )。

A.  启发式教学方法  B.  发现教学方法  C. 讲授型教学方法  

D.  注入式教学方法  E.  设计教学方法

9. 下列属于技术性教学方法的有(   )。

A.  讲授法  B.  谈话法  C.  参观法  D.  练习法  E.  图例讲解法

10. 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有(   )。

A.  综合性  B. 前瞻性  C.  可操作性  D.  灵活性  E.  超前性

11. 根据教学策略的使用主体的不同,广义的教学策略分为(   )。

 A.  学习策略  B.  教学策略  C. 组织策略  D.  教授策略  E. 方法策略

12. 学习策略的教学,要贯彻的几个基本原则是(   )。

A. 特定性  B. 生成性  C. 有效监控  D.  综合性  E. 个人效能感

13. 教授策略的方式主要有(   )。

A.  呈现技巧  B.  内容转化策略  C.  指导行为策略  

D.  课堂教学的管理性策略  E.  课堂强化技术

14. 在教授策略中,向学生呈现技巧的方式主要有(   )。

A.  设置导入  B. 引发思考  C.  解释行为  D.  结尾  E.  讲座

15. 根据强化物的不同,可以把课堂强化技术分为(   )。

A.  示范性强化  B.  替代性强化  C.  言语强化  

D.  非言语强化  E.  规定性强化

16. 教学策略体系包括(   )。

A. 活动策略  B. 作业策略  C.  教授策略  

D. 学习策略  E. 师生互动的教学策略

17. 从教学互动的形式来看,教学中的互动主要有(   )。

A.  师生互动  B.  生生互动  C.  群体互动  D.  个体自我互动  E. 学校互动

18. 主要的课堂教学互动策略形式有(   )。

A.  支持性互动策略  B.  调和策略  C.  课堂交流技术  D.  讨论策略  E.  发问技巧

19. 课堂交流策略的主要类型有(   )。

A.  人际交往策略  B.  发问技巧  C.  调和策略  D.  讨论策略  E.  互动策略

20. 课堂外的教学互动策略主要有(   )。

A.  发问技巧  B.  讨论策略  C.  调和策略  D.  互动策略  E.  人际交往策略

21. 系列属于学习风格特点的有(   )。  

A.  独特性  B.  稳定性  C.  间断性  D.  活动 — 个性两重功能  E. 差异性

22. 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包括(   )。

A.  确定价值  B. 明确内容  C.  明确目标  D.  学习心理基础  E.   一般活动形式

23. 现代教学评价大致经历了(   )阶段。

A. “测量”  B.  目标模式”  C. “目标参照测验”  D. “人本化”  E. “管理化”

24. 教学评价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  发展性  B.  科学性  C.  稳定性  D.  学习化  E.  客观性

25. 教学评价的 自评价方式有 (   )。

A.  反省  B.  自查  C.  检讨  D.  总结  E.   自判

26. 考试包括的三个环节有(   )。

A.  试卷编制  B.  施测  C. 改卷  D.  评分  E. 保密

27. 教学组织形式,总的来说可划分为和三类(   )。

A.  个别化教学  B. 集体教学  C.  社会教学  D.  综合教学  E. 家庭教学

28. 下列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有(   )。

A.  道尔顿制  B.  文纳特卡制  C.  开放课堂  D.  导生制  E.  分组教学

29. 下列属于集体教学的有   (   )。

A.  班级授课  B.  文纳特卡制  C.  道尔顿制  D.  分组教学  E.  导生制

30. 我国当前中小学的课程主要分为(   )。

A.  学科课程  B.  社会课程  C.  活动课程  D. 国家课程  E. 学校课程

31. 课外教学的具体形式主要有:(   )。

A.  小组活动  B.  班级活动  C.  年级活动  D.  全校活动  E. 个人活动

32. 综合课的一般结构包括(   )。

A.  组织教学  B.  检查复习  C.  学习新教材  D.  巩固新知识  E.  布置课外作业

33. 教案按形式可以分为(   )。

A.  条目式教案  B.  表格式教案  C.  详细教案  D.  简要教案  E. 图像式教案  

34. 教案按篇幅可以分为(   )。

A.  条目式教案  B.  表格式教案  C.  详细教案  D.  简要教案  E.  图像式教案

三.   改错题

1. 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教学内容 。

2. 讨论法 是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

3. 当代教学策略发展的内在实质是 学习化 — 教授化 。

4. 衡量学生会不会学的重要标志是 学习目标 。

5. 教学策略的基础和核心是 教学方法 。

6. 教授策略的实质是以 学生行为 为主体的策略。

7. 教学管理策略的核心是 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

8. 学习方式的价值取向是 满足学科发展 。

9. 学习方式的基础是 学习需要 。

10. 学习方式的核心是 学生素质 。

11.  掌握学习的提出者是著名的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 布鲁纳 。

12. 掌握学习的关键成分是 形成性评价 。

13. 教学评价对象的核心是 教师教授质量 。

14.  学完某门课程或某个重要部分之后进行的旨在评价学生是否已达到教学目标的测试和成绩属于 . 形成性评价 。

15. 教学评价中最核心、最基本的活动是 教师教学评价 。

16. 最常用的评价学生学业成就的主要方法是 日常考查 。

17. 现代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课外教学 。

18. 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备课 。

19. 学习者为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策略、方法或步骤是 学习倾向 。  

20. 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的不同偏爱就是 学习方式 。

21. 智力测验和标准化学绩测验是常见的 绝对性评价。

22. 高中实行的会考属于 相对评价 。

23. 教学评价中把评价对象的过去与现在进行比较是一种 相对性评价

24. 特朗普制则是一种 个别教学 形式。

25. 根据强化物的不同,可以把课堂强化技术分为言语强化、非言语强化、 示范性强化 。

26. 现代教学评价大致经历了“测量”、   “目标模式”、   “目标参照测验”、   “管理化” 几个阶段。

27. 教案按形式可以分为条目式教案和 简要教案 。

第十章   学习测试题

一.   单选题

1. 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

A. 道德价值培养  B. 青春期教育  

C. 心理健康教育  D. 兴趣培养

2. 德育与政治教育是(   )

A. 不同的两个范畴  B. 是一种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C. 是一种辨证的内在关系  D. 两者没有关系

3. 思想教育的最终目标是(   )

A. 使受教育者获得人类思想方面的知识

B. 使受教育者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C. 使受教育者受到思想教育

D. 对受教育者做思想工作

4. 德育与公民教育相比较(   )

A. 具有工具性价值  B. 具有终极性价值  

C. 兼有工具性价值和终极性价值  D. 没有终极性价值

5. 德育与公民教育的关系是(   )

A. 德育等同于公民教育  B. 二者可以相互替代

C. 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D. 二者互不相同

6. 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正确关系是(   )

A. 是一种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B. 是一种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 是一种普遍与特殊的关系  D. 是一种具体与抽象的关系

7. 德育过程中的基本矛盾是(   )

A. 师生之间的矛盾  B. 德育处和学生之间的矛盾

C. 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D. 受教育者新的精神需要与其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8. 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

A. 由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B. 由教育者所提出的德育要求所引起的受教育者新的精神需要与其自身思想品德发展现状之间的矛盾。

C. 受教育者的求知欲望和能力。

D. 教育者的教导和模范作用。

9.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

A .集体教育  B .个体教育  

C .正面教育  D .反面教育

10. 主张集体教育思想的代表是(   )

A. 马卡连柯  B. 苏霍姆林斯基  

C. 凯洛夫  D. 高尔基

11.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

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 米切尔  D. 洛塔尔

12. 科尔伯格划分道德发展阶段的方法被称之为(   )

A. “道德故事法”  B. “道德两难故事法”

C. “道德两难法”  D. “两难故事法”

13. “道德两难故事法”目的是让受试者就故事内容提出的道德两难问题(   )

A. 让他们对这些两难问题的回答“ Yes ”还是“ No ”。

B. 是发现人们回答问题时如何推理,进而发现人的道德判断与推理能力的发展。

C. 就是给人们讲述道德故事以进行德育。

D. 就是用道德两难故事来磨练培养品德。

14. 以研究道德情感为主线的道德教育模式, 20 世纪中后期最有影响的是(   )

A. 生命线模式  B. 体谅模式  

C. 原谅模式  D. 关心模式

15. 体谅模式是德育学家(   )和他的同事共同创立。

A. 科尔伯格  B. 麦克菲尔  

C. 马卡连柯  D. 皮亚杰

16.  体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   )

A. 体谅他人  B. 原谅他人  

C. 关心他人  D. 帮助他人

17 、自 20 世纪 80 年代起,品格教育运动在(   )得以复兴并不断推进,渐渐成为学校德育的主流声音。

A 、中国  B 、德国  

C 、英国  D 、美国

18.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有争议、影响极为广泛的一种学校德育改革流派是(   )。

A .道德教育的情感模式派  B .价值澄清学派  

C .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派  D .品格教育运动派

19. 苏霍姆林斯基也非常重视集体教育,他主张(   )

A. 集体和个人的很难和谐一致  B. 如果学生没有个性,那就不会有集体

C. 要有一个统一的集体  D. 个性要服从集体需要

20. 我国的德育理论和实践受到(   )德育思想直接影响。

A. 希腊  B. 罗马  

C. 原苏联  D. 美国

二.   多选题

1. 德育所涵盖的范围比较庞杂,至少包括(   )

A. 思想教育  B. 政治教育  C. 道德教育  D. 心理健康教育  E. 青春期教育

2. 道德教育包括(   )

A. 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B. 社会公德教育  C. 职业道德教育  

D. 个人品行修养  E. 国民公德

3. 政治教育具有鲜明的(   )

A. 知识性  B. 阶级性  C. 方向性  D. 时代性  E. 教育性

4. 德育对个体发展的功能有(   )

A. 制约个体社会化和个性化的方向

B. 满足个体自我完善的需要

C. 激发和调节个体的智能发展

D. 促进个体的心理健康

E. 制约个体发展

5. 个性心理品质与人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关系是(   )

A.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个体心理品质中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部分。

B. 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中处于核心地位。

C. 从培养人的个性品质而言,德育应是个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D. 在个性发展中,德育具有定向、合理建构和心理保健作用。

E. 个性心理品质等于人的思想道德品质

6.20 世纪 50 、 60 年代以来德育的价值得以重现的主要社会背景是(   )

A. 现实的德育危机促成社会反思,要求“寻回”德育的价值。

B. 对科技与工商业进步的认识的加深。

C. 全球化的要求。

D. 终身教育观念的产生及其影响。

E. 世界日趋多元化、多极化

7. 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包括(   )

A. 德育实体观

B. 德育双重价值观

C. 德育主体观

D. 全方位德育观

E. 德育单一价值观

8. 与智育目标、体育目标、美育目标等相比较,德育目标具有(   )的特点

A. 社会性  B. 层次性  C. 参照性  D. 超前性  E. 政治性

9. 下面属于我国中小学德育内容的是(   )  

A. 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  B. 劳动教育  C. 民主、法制教育  

 D. 性道德教育  E. 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教育

10. 品格和文明行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   )

A. 讲究卫生,仪表整洁,言语文明,举止文雅  B. 独立、自主、自尊、自强、自制

C. 遵守公共纪律和秩序  C. 爱护公共财物,保护环境和资源。

E. 尊重父母,善待长辈和亲友

11. 社会公德教育是一定社会中全体公民必须共同遵循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教育。主要内容包括(   )

A. 学会处理自身事务的关系  B. 学会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C. 学会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  D. 学会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E. 学会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

12. 德育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 教育者及其活动  B. 受教育者及其活动  C. 德育的内容  

D. 德育的方法  E. 德育的目标

13. 下面属于中小学常用的德育方法的是(   )

A. 说服法  B. 角色扮演法  

C. 情境体验法  D. 合作学习法  E. 榜样示范法

14. 运用品德评价法必须做到(   )  

A. 要注意客观和公正;  B. 要充分发扬民主,让师生广泛参与;

C. 要把握最佳评价时机;  D. 要注意严格教育多一些批评和惩罚;

E. 要多一些表扬和鼓励。

15. 榜样示范法要求(   )

A. 要注意“远”、“近”榜样的结合;  

B. 要注意充分发挥教育者(包括教师、父母等)为人师表的作用;

C. 要注意选择完美理想的榜样加以宣传;

D. 要引导学生进行榜样分析,增强他们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和水平

E. 越先进越理想的榜样作用越大。

16. 榜样示范法的主要功能在于(   )

A. 提高思想认识  B. 陶冶情感

C. 磨练意志  D. 养成行为  E. 精神支柱

17. 榜样示范法的榜样原型有(   )

A. 教育者  B. 杰出人物  C. 考试中的第一名  

D. 同龄人典型  E. 理想人物

18. 情境体验法具有(   )的特点。

A. 非强制性  B. 隐蔽性  C. 潜移默化性  

D. 意识与无意识交互作用  E. 主观性

19. 情境体验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   )

A. 人格感化  B. 环境陶冶  C. 课堂教学  D. 艺术熏陶  E. 主题班会

20. 在德育实践中选择和运用德育方法的基本准则应是(   )

A. 在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初级阶段,授予他们以一定的思想意识、规范、准则;

B. 在思想品德中某种品质的发展处于较高水平阶段,以“疏导”、指导自我教育为主;

C. 教育者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同侧面,要充分认识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等各自不同的性质,把握它们各自不同的特点;

D. 完成某项具体的德育任务,往往需要选择和运用多种方法。

E. 注意综合选择和使用各种方法。

21. 苏霍姆林斯基的主要德育思想可概述如下(   )

A. 关于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地位。  B. 关于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信念的培养。

C. 德育过程中贯彻正面教育和启发疏导、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等原则。

D. 关于自我道德教育。  E. 关于集体教育的原则

22. 下面属于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和道德教育家科尔伯格的主要代表作有(   )

A. 《道德发展哲学》  B. 《道德发展心理学》  C. 《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  

D. 《社会学习和人格发展》  E. 《社会学习理论》

23 、科尔伯格的主要德育思想主要包括(   )

A. 道德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发展道德判断和明辨是非的能力

B. 道德判断发展的六水平三阶段

C.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D. 两种基本的德育实践模式

E. 道德判断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

24. 科尔伯格认为(   )

A. 不能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

B. 不能根据各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循循诱导地促进他们的道德发展。

C. 不能以教育者的权威从外面向人们灌输道德观念。

D. 不能忽视社会环境对人们道德发展的巨大作用。

E. 通过直接的教导进行道德教育

25. 科尔伯格主张的学校德育模式有(   )

A. 新苏格拉底德育模式  B. 新柏拉图德育模式

C. 新康德模式  D. 后苏格拉底德育模式

E. 柏拉图德育模式

26. 注重从情感入手来实施道德教育,也是美国著名女教育家诺丁斯( Nel. Noddings )的基本主张。她提出的道德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   )

A. 榜样  B. 对话  C. 实践  D. 证实  E. 感化

27. 社会学习论的德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

 A. 班杜拉  B. 沃尔特斯  C. 米切尔  D. 洛塔尔  E.  麦克菲尔

28. 班杜拉等非常重视榜样示范对儿童品德形成的作用,这些榜样包括(   )

A. 人本身  B. 文字符号  C. 图象信息  D. 语言描述  E. 艺术形象

29. 价值澄清学派的德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有(   )

A. 拉斯  B. 哈明  C. 西蒙  D. 班杜拉  E. 沃尔特斯

30. 价值澄清理论具有(   )

A. 现实性  B. 实用性  C. 可操作性  D. 有效性  E. 澄清性

三.   改错题

1. 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青春期教育。

2. 德育与政治教育是 包容与被包容关系。

3. 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个体教育。

4.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科尔伯格。

5. 科尔伯格划分道德发展阶段的方法被称之为 “道德故事法”。  

6. 体谅模式是德育学家 科尔伯格 和他的同事共同创立。

7.  体谅模式重视道德情感,强调 原谅他人。

8. 美国当代道德教育复兴运动中最有争议、影响极为广泛的一种学校德育改革流派是 品格教育运动派。

9. 我国的德育理论和实践受到 美国 德育思想直接影响。

10. 道德教育包括家庭伦理道德教育   、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个人品行修养和 家庭教育

11. 现代社会应当确立的几种德育观念包括德育实体观、德育双重价值观、德育主体观和 德育单一价值观

12. 性道德教育属于我国中小学 智育 教育内容   。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