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解剖生理学
- 单选25(25分)
- 根据牙形态与功能特点,恒牙可分为:( )
- 前牙与后牙
- 同形牙与异形牙
- 切牙、尖牙、磨牙
- 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 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 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 )
- 牙釉质
- 牙骨质
- 牙本质
- 牙髓
- 牙髓腔
- 牙体长轴是指:( )
- 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 通过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 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 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 贯穿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 下列关于生长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生长叶交界处为发育沟
- 牙发育钙化的中心称为生长叶
- 每个生长叶都发育为一个牙尖
- 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 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 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比较:( )
- 上颌侧切牙形态窄而长
- 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浅
- 上颌侧切牙唇面唇缘平直
- 上颌侧切牙唇面窄小平坦
- 上颌侧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显著
- 上、下颌切牙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
- 下颌切牙牙冠较窄
- 下颌切牙牙冠唇面较光滑
- 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
- 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 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浅
- 全口牙中牙根最长的牙是:( )
- 上颌尖牙
- 下颌尖牙
- 上颌中切牙
- 上颌第一磨牙
- 上颌第一前磨牙
- 有关前磨牙组的外形特征中哪个是正确的? ( )
- 牙根为单根
- 邻面似三角形
- 颌面均有两个牙尖
- 下颌前磨牙颊尖低而圆钝,舌尖长而锐
- 牙冠有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颌面五个面
- 牙尖偏远中的牙为:( )
- 上颌尖牙牙尖
- 下颌尖牙牙尖
- 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 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 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 有沟跨过颌面至舌面称为远中沟的牙为:( )
- 上颌第一前磨牙
- 上颌第二前磨牙
- 下颌第一前磨牙
- 下颌第二前磨牙
- 上颌第一磨牙
- 上颌第一磨牙颌面的发育沟有:( )
- 颊沟、舌沟、近中沟
- 颊沟、舌沟、远中沟
- 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 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 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中央沟
- 临床拔牙时,可用旋转力拔除的牙是:( )
- 上、下颌中切牙
- 上、下颌尖牙
- 中切牙与尖牙
- 上颌中切牙与尖牙
- 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尖牙
- 牙齿萌出的规律中正确的是:( )
- 在同一时间萌出
- 按同一顺序萌出
- 上下同名牙成对萌出
- 上颌牙萌出的时间略于下颌牙
- 女性萌出的时间略早于男性
- 恒牙中萌出最早的是:( )
- 尖牙
- 侧切牙
- 中切牙
- 第一磨牙
- 第一前磨牙
- 可将食物局限于颌面窝的解剖结构是:( )
- 横嵴
- 切嵴
- 斜嵴
- 三角嵴
- 边缘嵴
- 颌关键是指:( )
- 上下颌第一切牙的咬合接触关系
- 上下颌尖牙的咬合接触关系
- 上下颌第一前磨牙的咬合接触关系
- 上下颌第一磨牙的咬合接触关系
- 上下颌第一乳磨牙的咬合接触关系
- 颞下颌关节中富含粗大弹力纤维的结构是: ( )
- 关节盘前带
- 关节盘中带
- 关节盘后带
- 双板区上板
- 双板区下板
- 关节盘最薄的结构是:( )
A、关节盘前带
B、关节盘中带
C、关节盘后带
D、双板区上板
E、双板区下板
- 颞下颌关节区的主要血供来源是: ( )
- 耳后动脉
- 颞浅动脉和上颌动脉
- 枕动脉
- 下牙槽动脉
- 耳前动脉
- 下颌处于休息状态时,上下牙弓自然分开成一楔形间隙称:( )
- 颌间隙
- 息止颌间隙
- 颌高度
- 颌间距离
- 垂直距离
21、颏孔多位于下颌什么牙齿的下方:( )
A、4
B、56
C、5或4~5
D、6
E、1
- 以下哪些结构不在翼下颌间隙内行走?:( )
- 舌神经
- 下牙槽神经
- 舌动脉
D、下牙槽静脉
E、下牙槽动脉
- 影响咀嚼效率的因素有下列几种,除了:( )
- 颞下颌关节患病
- 口内软硬组织的缺损
- 牙齿支持组织
- 牙齿功能性接触面积
- 牙冠轴面凹度的大小
- 附着于颞下颌关节盘的是:( )
- 翼内肌
- 颞肌
- 翼外肌
- 咬肌
- 以上都不是
- 下列哪项不是狭义的咀嚼肌:( )
- 翼内肌
- 翼外肌
- 颞肌
- 咬肌
- 舌骨上肌群
答案:E E C C A E A E C E C E E D E D D B B B C C E C E
- 名词解释5个(20分)
- root canal system:即根管系统,是髓腔除髓室以外的管道部分,可以表现为根管、管间吻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等。
- Compensating curve:即补偿曲线,为连接上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
- Supporting cusp:即支持尖,上颌后牙舌尖和下颌后牙颊尖对于咬合高度具有决定意义,通常被称为支持尖。
- Intercuspal position:即牙尖交错位,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即牙尖交错颌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者颅骨的位置关系。
- Long centric:即长正中,从后退接触位向牙尖交错位的移动范围内,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称为长正中。
- 填空5个(5分)
- 颞下颌关节囊外韧带包括:颞下颌韧带、蝶下颌韧带、茎突下颌韧带。
- 舌骨上肌群包括:二腹肌、下颌舌骨肌、颊舌骨肌、茎突舌骨肌。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当舌骨固定时,除茎突舌骨肌外,其他三块肌均能向后下方牵拉下颌骨而开颌;当下颌骨固定时,舌骨上肌群收缩可上提舌骨、口底和舌。
- 淋巴结常以浅、深两群分布,两者以 深筋膜 为界。
- 下颌运动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功能运动,即开闭口运动、前伸后退运动、侧向运动。
- 下颌骨乙状切迹平面的横断面上,在喙突外侧为咬 肌断 面,内侧为 颞肌 断面。
- 简答5个(20分)
- 简述上、下磨牙的区别。
答:(1)上颌磨牙的牙冠较直,而下颌磨牙的牙冠向舌侧倾斜。
(2)上颌磨牙的牙冠颌面呈斜方形,近远中径小于颊舌径,而下颌磨牙的牙 冠颌面呈长方形,近远中径大于颊舌径。
(3)上颌磨牙的颊尖锐、舌尖钝,而下颌磨牙的舌尖锐、颊尖钝。
(4)上颌磨牙多为三根,而下颌磨牙一般为双根。
- 简述牙冠颊、舌面突度的生理意义。
答:(1)咀嚼时,排溢的食物顺着正常的牙冠突度滑至口腔,擦过牙龈表面时对牙龈起摩擦作用,可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牙龈的健康。若牙冠突度过小或无突度,牙龈将会受食物直接撞击而受伤;反之,若牙冠突度过大,牙龈会失去食物的摩擦作用,可能产生失用性萎缩。
(2)牙冠颈1/3的突度,还可起到扩展龈缘,使其紧张而有力。
- 简述根管系统的组成。
答:是牙本质所形成腔隙的总称,其中充满牙髓组织。包括髓室、根管、根尖吻 合、根管侧支、根尖分歧、根尖分叉及副根管,它们共同组成根管系统。
- 简述颞下颌关节的构成和功能特点。
答:颞下颌关节上由颞骨关节窝及关节结节(两者合称颞骨关节面),下由下颌骨髁突,以及居于两者间的关节盘、外包的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等部分所构成。
颞下颌关节的颌面部唯一的动关节,因下颌骨将左右侧髁突连为一体,所以颞下颌关节左右联动,支持咀嚼、吞咽、语言以及部分表情等下颌功能活动。因此,颞下颌关节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承载(咬合时)咀嚼肌的收缩力,支持灵活多变的下颌运动。
- 欲拔除上颌第一磨牙应麻醉那个神经的什么分支?
答:拔除上颌第一磨牙时应麻醉上颌神经的上牙槽中神经、上牙槽后神经和腭神经。
- 论述2个(30分)
- 试述下颌三个基本颌位的关系。
答:(1)牙尖交错位与后退接触位主要表现为前后方向的水平关系。从ICP向后下退约1mm左右即可达到RCP,或从RCP向前上移动约1mm左右,即到达ICP。在此移动中双侧后牙均匀对称接触,无偏斜或偏斜小于0.5mm,无咬合干扰,该距离称为“长正中”。
(2)下颌姿势位与牙尖交错位之间的主要表现为垂直方向的关系。从下颌姿势位,下颌向前上运动1~3mm即达到牙尖交错为。在从MPP向ICP的移动过程中,如果向上的距离小于1mm,或有向后移动及过速向前移动,以及出现左右方向的移动,则表明存在某些异常因素,以要和异常的肌功能异常最为多见。
- 叙述咬肌间隙的位置、内容和交通。
答:咬肌间隙又称咬肌下间隙或咬肌下颌间隙,位于咬肌与下颌支之间。前界磨牙后区,后界腮腺。间隙感染多来自下颌第三磨牙。咬肌间隙与颌、颊、颞及颞下诸间隙相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