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然后带着下列的问题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调质、离子通道、突触、化学突触、电突触、皮层诱发电位、信号转导、受体、神经递质、神经胚、神经诱导、神经锥、感受器、视网膜、迷路、味蕾、习惯化、敏感化、学习、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程序性记忆、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量子释放、动作电位、阈电位、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RIA、LTP、CT、PET、MRI、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转运体、神经胚、半规管、传导性失语、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EEG、突触小泡、纹外视皮层、半侧空间忽视、
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 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量是不断增多的。
-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
-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的。
- 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
- 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 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 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
- 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
- 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 EPSP有“全和无”现象
-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
- 视锥决定了眼的最佳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视敏度。
- 神经管的细胞不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不能由神经管的细胞转化。
- 哺乳动物特殊感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一般感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
- 语言的优势在大脑左半球,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右半球无关。
- 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实验材料的应用对一些神经生物学理论的创立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兔对乙酰胆碱作用的了解,鱼类的电器官对学习记忆机制的阐述,枪乌贼对细胞生物电离子学说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 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其树突和轴突分别有接受和传出神经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