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复习资料

一、 名词解释

1.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是研究水产养殖动物的营养及其所需配合饲料的科学

2. 必需氨基酸:指动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必需由食物提供的氨基酸

3. 氨基酸平衡:指饲料可利用的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组成和比例与动物对必须氨基酸的需求相同或非常相接近

4. 氨基酸互补(蛋白质互补):指在配合饲料时,利用不同蛋白源的氨基酸组成特点,通过两种或两种以上饲料的配合,相互取长补短使饲料的氨基酸趋于平衡

5. 必需脂肪酸:指那些为鱼、虾类生长所必需,但鱼虾本身不能合成,或者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由饲料直接提供的脂肪酸

6. 脂肪氧化:指在有氧参与或在微生物脂肪酸的作用下,脂肪变成游离脂肪酸。再进一步氧化成醛、酮、醚等有害物质的过程

7. 蛋白质节约效应:当饲料的可消化能含量较低时,饲料中的部分蛋白质就被作为能源消耗掉。在此种饲料中添加适量的脂肪,可以提高饲料的可消化能含量,从而减少蛋白质作为能源消耗,使之更好地用于合成体蛋白

8. 代谢能:指鱼类生理代谢能够利用的那部分能量,摄入单位重量饲料的总能与由粪、尿及鳃排除的能量之差

9. 摄食热增耗:指动物在将摄取的食物转化为机体物质时,或者是在水解ATP为体内的生理和生化活动提供能量的时候,会产生热量排出体外,人们把动物由于摄食引起的那部分体增热特别的称为摄食热增耗

10.总能:指饲料中所含的全部能量,也就是饲料中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三大能源营养物质完全燃烧所释放出来的全部能量

11.标准代谢:指的是用于血液循环、细胞修复和再生、离子跨膜运输和肌肉协调等维持基本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

12. 消化能:摄入总能减去粪能后所剩的那部分能量

13.载体:指用于承载微量添加剂活性组分,并改变其物理性状,保证添加剂成分能够均匀地分布到饲料中去的可饲物料

14.稀释剂:指掺人到一种或多种微量添加剂中起稀释作用的物质,它可以稀释活性组分的浓度,但它不起承载添加剂的作用

15.营养需要量:指为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健康和理想的产品品质,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养殖对象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

16.限制性氨基酸:指饲料中所含必须氨基酸的量鱼动物所需的必须氨基酸的量相比,比值偏低的氨基酸

17.饲养标准:指由于动物营养需要量所提出的营养需要种类和数量定额带有标准化的某些因素

18.半必需氨基酸:指一定条件下能代替或节省部分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

一、绪论

1、水生动物与畜禽营养学特征的异同

(1)饲料营养组成

①鱼、虾类在配合饲料中需要更多的蛋白质,一般认为其蛋白质需要量为畜、禽的2—4倍

②鱼、虾类不能有效地利用无氮浸出物,其利用率较畜禽低

③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鱼虾与畜禽不同

④鱼虾类需要的15种维生素与畜禽相同,但各维生素的重要性和需要量不同

(2)物理特征

①原料粉碎粒度:畜禽饲料全部通过8目,水产饲料原料粉碎达60—100目

②水稳定性:畜禽其配合饲料对水稳定性无要求,鱼虾生活在水中,配合饲料应维持在水中不溃散,且要求减少溶失率

③饲料性状:畜禽饲料一般为粉状,而鱼虾则必须制成颗粒状

第一章 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

原理1-蛋白质营养

1、蛋白质的营养生理作用

①蛋白质是构建机体组织细胞的主要成分:皮肤、血液、器官、等

②蛋白质是动物体内特殊功能物质的主要成分:酶、激素、抗体

③蛋白质是组织更新、修复的主要原料

④蛋白质的供能作用:转化为糖和脂肪

⑤是水产动物的主要能量来源

2、主要鱼类蛋白质需要量评定方法、需要量和影响因素

(1)蛋白质需要量评定方法:

①按基础氮代谢估计维持需要量

②氮平衡法估计维持需要量

③最佳生长的蛋白质需要量的方法— 蛋白质浓度梯度的摄食—生长剂量反应法

(2)需要量

研究表明,鱼虾类对饲料中蛋白质的需求量是陆生恒温动物对蛋白质的需求量的2—4倍

(3)影响因素:

①生长发育阶段(年龄和大小):随着鱼的生长发育,其蛋白质需求量降低

②食性的影响: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

③能量水平:蛋白质含量应与能量含量保持最适的比例,过高的能量会限制采食量,从而导致蛋白质需要量升高

④养殖试验环境条件:温度、盐度、光照、溶解氧等指标对鱼、虾生长十分显著影响,因此试验环境条件要控制在最佳状态

⑤投饲频率和投饲量:由于饲料投饲频率和投饲量不同时,试验对象摄取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就不同,就会表现出不同的增重率

⑥试验饲料的加工方法:物料的粉碎粒度会影响饲料蛋白质的消化吸收率

3鱼虾类必需氨基酸需要量的评定方法

①生长试验法:使用纯化饲料、化学成分确定的饲料或是天然原料饲料,设计成含不同浓度梯度氨基酸的饲料进行一定时间的生长试验,然后根据剂量-增长效应关系确定研究对象对试验氨基酸的需求量

②游离氨基酸水平观测法:通过测定血清和肌肉中游离氨基酸水平来判断

③氨基酸氧化产物水平观测法:当饲料中某种氨基酸是限制性氨基酸时,这种必需氨基酸大多会被利用于蛋白质的合成,仅有很少部分会被氧化分解;但当某种必需氨基酸过量时,则会被氧化分解

④体氨基酸组成数据推算法:一些鱼体的必需氨基酸组成模式与其对必需氨基酸的需求模式存在着高度相关性

4、蛋白质营养价值—生物评定法

①生长:生长是指试验鱼、虾经投喂试验饲料一段时间后,体重或体长的变化。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是生长的两个重要指标

②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消化率:消化率是指饲料中营养物质被动物摄食后的可被消化吸收的程度

③蛋白质效率:指养殖动物的体重增加啊量与其相应的饲料蛋白质摄入量之比

④净蛋白质利用率:是测量在饲养试验期间动物摄食单位饲料蛋白质后的体蛋白增加量

⑤生物价:能测定出某种饲料或食物被动物所利用的真实百分比

原理2-糖类营养

1、糖的生理作用

①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是鱼虾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②提供能量:吸收体内的葡萄糖经氧化分解,释放出能量,供机体利用

③合成体脂肪:糖类是合成体脂的主要原料

④合成非必需氨基酸:糖类为鱼虾合成非必需氨基酸提供碳架

⑤蛋白节约效应:糖类可改善饲料蛋白质的利用,有一定的蛋白节约效应

2、水产动物对糖的利用特点及原因

(1)特点:

①摄入的糖类在鱼虾消化道被淀粉酶、二糖酶分解成单糖,然后被吸收

②吸收后的单糖在肝脏及其他组织进一步氧化分解,并释放出能量,或提供碳源合成其他生理活性物质

③糖原是糖类在体内的贮存形式,葡萄糖氧化分解是供给鱼虾能量的重要途径,血糖则是糖类在体内的主要运输形式

④鱼类对糖类的利用率较低,鱼类是天生的糖尿病体质

(2)原因:(1)己糖激酶的活性较低

(2)胰岛素的分泌受到其他激素抑制

(3)葡萄糖不是胰岛素释放的最敏感刺激源

(4)与哺乳动物相比,胰岛素受体数量少

3、影响糖类利用的主要因素

①食性的差异: 肉食性<杂食性<草食性

②糖源类型:随着饲料中糖类结构的复杂性增加,鱼体的增重和饲料效率下降

③饲料中糖的含量:在一定条件下,鱼的生长速率随糖类含量增加而提高

④糖的物理性状:膨化和糊化能改变堂的物理结构而有利于消化

⑤鱼的种类:温水性或淡水鱼类比冷水性或海水鱼类能够更有效地利用糖类

⑥饲料成分:饲料中纤维素和蛋白质含量能降低吸收速率,延长胃肠排空时间

⑦投资策略与环境条件:增加投喂频率可以改善鲤和罗非鱼对简单糖类的利用

原理3-脂类营养

1、脂类的性质

①脂类一般不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

②脂类的熔点与其结构密切相关:熔点越低,鱼虾类对脂肪的消化率就越高

③某些不饱和脂肪酸鱼虾类本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

④油脂可在酸、碱的催化下发生水解,水解产物是甘油和脂肪酸

⑤油脂在贮存期间,受湿、热、光、氧、和其他化学物质的作用,逐渐产生难闻的臭味

2、脂类的生理功能

①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一般组织细胞中约含有1—2%的脂类物质

②提供能量:脂肪是含能量最高的营养素,其产热量高于糖类和蛋白质

③利于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运输:VADEK等脂溶性维生素只有当脂质物质存在时方可被吸收

④提供必需脂肪酸:合成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依赖饲料直接提供

⑤作为某些激素和维生素的合成原料:麦角固醇可转化为维生素D

⑥节省蛋白质,提高饲料蛋白质利用率:脂肪的节约蛋白质作用

3、鱼虾对脂类的消化吸收及利用特点

①在酸性环境的胃中脂肪几乎不被消化,脂肪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肠道前部

②具有幽门盲囊的鱼,其脂肪酶活性最高,是脂类消化的主要部位

③饲料中的中性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而被吸收

④当机体需要能量时,贮存于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即被水解,游离脂肪酸氧化分解,释放能量,供组织利用

⑤当血液中游离脂肪酸超过机体需要时,多余部分又重新在脂肪组织中贮存备用

⑥一般来说,鱼虾类能有效地利用脂肪并从中获取能量

⑦通常草食性鱼类利用脂肪的能力较低,而肉食性鱼类和杂食性鱼类利用脂肪的能力较强

⑧鱼虾类对熔点较低的脂肪消化吸收率很高,而对熔点较高的脂肪消化吸收率较低

4、鱼虾类对脂类的需要

①脂肪是鱼虾类生长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物质

②饲料中脂肪含量不足或缺乏,可导致鱼虾类代谢紊乱,饲料蛋白质效率下降,还可并发脂溶性维生素和必需脂肪酸缺乏症

③饲料中脂肪含量过高,又会导致鱼体脂肪沉积过多,甚至发生脂肪肝,使鱼体抗病力下降

④饲料中的脂肪含量须适宜

5、鱼虾对脂类的需要量的影响因素

①种类:淡水鱼较海水鱼对饲料脂肪的需要量低,但在淡水鱼中,其脂肪需要量又因种而异

②食性:草、杂食性而言,若饲料中含有较多的可消化糖类,则可减少对脂肪的需要量

③生长阶段:虹鳟鱼苗饲料脂肪含量偏高,而成鱼饲料偏低

④饲料中糖类和蛋白质含量:若饲料中有其他能源可以利用,那么就可减少对脂肪的依赖

⑤环境温度:冷水性鱼类主要为n—3系列的脂肪酸,温水性鱼类主要是n—3与n—6系列脂肪酸的混合物

6、防止饲料脂肪氧化的防治措施

①改善仓储条件

②缩短贮存时间

③防止饲料霉变,并且使用后密封

④防止脂肪和空气接触

⑤添加抗氧化剂:对脂肪含量较高的饲料应加入抗氧化类物质

⑥减少饲料中的水分含量

原理4-能量营养

1、三大能量物质的产热量

①糖类:平均产热量为 17154J/g

②脂肪:平均产热量为 39539 J/g

③蛋白质:平均产热量为 23640 J/g

2、水生动物能量消耗低于陆生恒温动物的原因

①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不需要消耗能量来维持维持恒定的体温

②水产动物生活在水中,依靠水的浮力,只需要很少的能量就能供给肌肉活动和保持在水中的位置和平衡

③水产动物的氮排泄废物与陆生动物的氮排泄废物尿素或尿酸相比,其形成和分泌过程只需要较少的能量

3、影响饲料代谢能含量的主要因素

①一定范围内,尿能和鳃排泄能随DP/DE的升高而升高,随其降低而降低,是因为饲料中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对蛋白质的节约效应

②氨基酸的组成决定饲料氮利用率、尿能和鳃排泄能总和。氨基酸能量高于动物需求,会引起体内氨基酸分解代谢增多,氨氮排泄量增大,能量损失会升高

③碳水化合物含量影响鱼类尿能和鳃排泄能的损失。可消化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时,鱼类表现出增大尿能、鳃排泄能的损失量,降低可代谢能的量

④饲料的组成、动物生理状态和环境因子

原理5-维生素营养

1、各维生素的生理作用、在水产动物上的需要量和缺乏症,熟悉其来源

①维生素A:视觉功能 眼球水肿突出

②维生素D:参与体内矿物质平衡的调节 骨骼系统发育受阻

③维生素E:抗氧化 膜功能改变

④维生素K:凝血反应 表皮出血

⑤维生素B1(硫胺素): 维持神经组织和心肌的正常生理功能 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损伤

⑥维生素B2(核黄素):维护皮肤、黏膜和视觉的正常 肝的组织结构变化

⑦维生素B3(泛酸):旋光作用,刺激抗体的合成提高抵抗力 生长迟缓、摄食下降

⑧维生素B5(烟酸):氧化还原酶的辅酶,降低血脂 肠道病变、饲料转化率降低

⑨维生素B6:参与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 生长效率下降

⑩维生素B11(叶酸):参与动物体内多数生化反应和多种物质的代谢过程 生长缓慢

维生素B12(钴胺素):参与核酸和蛋白质代谢 生长缓慢、饲料效率下降

维生素C:具有酸性和强还原性 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下降

维生素H(生物素):长链不饱和脂肪酸代谢的必需物质

胆碱:动物机体的组成成分,对部分代谢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脂肪肝

肌醇:促生长因子 食欲下降

原理6-矿物质营养

1.各矿物元素的生理功能、水产动物的需要量和缺乏症

①钙和磷:构成骨骼、牙齿及鳞片;参与肌肉收缩、血液凝固、神经传导、细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的维持;调节酸碱平衡 生长缓慢,骨骼发育异常,水分、灰分含量下降,死亡率高 钙 —0.8—1.1% 磷—1.7—2.4% 钙磷总量为—2.5—3.6% 钙磷比: 1:2

②镁:作为磷酸化酶、磷酸转移酶等的辅基和激活剂,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 生长缓慢、肌肉软弱、痉挛惊厥、骨骼变形、食欲减退、死亡率高 0.04—0.07%

③钠钾氯:参与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控制营养物质进入细胞 水肿中毒;生长停滞;蛋白质和能量利用率下降 添加食盐 钾—1.2%

④铁:构成血红蛋白;参与氧气的运输;氧化还原反应中起到传递氢的作用 贫血症;生长停滞;腹泻 30—170mg/kg

⑤铜:参与铁的吸收及新陈代谢;作为载体参与有氧运输;影响体表色素形成、骨骼发育和生殖系统及神经系统的功能 细胞色素c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及血浆铜蓝蛋白活性降低 1.5—53mg/kg

⑥锌:构成胰岛素及维持其功能的必须成分;参与核蛋白的结构及前列腺的代谢 生长缓慢、食欲减退、死亡率增高;皮肤及鳍糜烂;躯体变短 15—30mg/kg

⑦锰:许多酶的激活剂 生长不良;卵死亡率高;孵化率下降 12—13mg/kg

⑧钴:某些酶的激活因子;促进生长及血红素形成 骨骼异常及短躯症0.1—30mg/kg

⑨碘:加速体内组织和器官反应;增加基础代谢率;促进生长发育 甲状腺增生肿大

0.11—30mg/kg

⑩硒:保护细胞膜不受脂类代谢产物的破坏;有助于维生素E的吸收和利用 肌肉营养不良和退化 0.07—13mg/kg

原理7-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1、蛋白质、脂肪及糖类之间的相互关系

①蛋白质与脂肪:组成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均可在体内转化为脂肪,脂肪在一定范围内有可转化为蛋白质

②蛋白质与糖类:蛋白质可以在鱼体内转化成糖类,糖类也可转化为蛋白质

③脂肪与糖类:脂肪可转化为糖类,糖类也可以转化为脂肪

2、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与维生素、矿物质的关系

(1)维生素

①蛋白质与维生素:VC可提高饲料蛋白质消化率,蛋白质需要量增加将提高维生素B6的需要量

②脂肪与维生素:饲料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越高,维生素E含量就越低

③糖与维生素:VB1随着糖的增加而增加;VA不足时,合成糖原速度降低

(2)矿物质

①高蛋白质饲料能提高钙磷吸收,高脂肪饲料则不利于钙磷吸收

②饲料中磷含量过高,会加速体内脂肪氧化,使养殖鱼的肥满度下降

③当严重缺铁时,生成缺铁的红细胞而导致血容和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④饲料中锌含量不当会降低蛋白质和糖类的消化率

⑤糖含量过高会增加饲料中硒的毒性

3、维生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①协同:VE与VA; VB1与VB2; VB2与烟酸; VB12、叶酸、VB6和胆碱;

VC与VE

②拮抗:VB1与叶酸; VB2与VC; VC使叶酸、VB12失活; 胆碱与VC、VB1、

VB2、泛酸、烟酸、VB6、VK; VA与VC; 虾青素与VA

4、维生素与矿物质的相互关系

①VD与钙:参与钙的吸收和调节,维生素D—依赖钙结合蛋白

②VE和硒:协同与交互作用,共同保护细胞膜对油脂氧化

③VC与铜:维生素C可降低铜在组织的积累

④VC与铁:VC影响鱼类铁的代谢

⑤VD与磷:可提高肾脏对磷的再吸收降低磷的消除率

第六章 渔用配合饲料原料

1、主要蛋白质饲料原材料的主要种类、营养和利用特点、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种类:

①植物性蛋白质饲料:豆类籽实(大豆、豌豆、蚕豆)、饼粕类饲料(大豆饼粕、棉仁饼粕、菜籽饼粕、花生仁饼粕、向日葵仁饼粕、芝麻饼粕、玉米蛋白粉、酒糟蛋白饲料)

②动物性蛋白质饲料:鱼粉、肉粉与肉骨粉、血粉、羽毛粉、蚕蛹粉和蚕蛹粕、皮革蛋白粉

③其他动物性蛋白饲料 ④单细胞蛋白质饲料

(1)豆粕

①蛋白质含量高达42-48%、品质好、消化率大于85%

②赖氨酸达2.4-2.8%,异亮氨酸达2.39%,在饼粕类中含量最高、且比例适当

③色氨酸和苏氨酸含量也较高;蛋氨酸含量低

④粗纤维含量低,一般为3-7%

⑤含有较多的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

注意

①蛋氨酸含量低

②热处理程度不好的浸提豆粕含较多的抗胰蛋白酶等抗营养因子

③提高豆粕营养价值可通过合理搭配、添加蛋氨酸及热处理等途径实现

④常规检测,豆粕的水分不宜高于13%。 实际使用中豆粕的质量不宜低于二级

(2)棉粕

①粗蛋白质可达40-55%

②精氨酸,苯丙氨酸含量较多;赖氨酸、蛋氨酸含量低

③其他氨基酸含量均低于鱼类生长需要量

④粗脂肪含量变化大,0.5-5%

⑤粗纤维含量相对较高(12%左右)

⑥含有游离棉酚等有害物质

注意:

①购买原料时注意检测粗蛋白、粗纤维、游离棉酚的含量;

②霉变

③一般只在草食性和杂食性鱼类中使用,而肉食性鱼类一般不使用,亲鱼饲料也不宜使用。

④棉籽粕与菜籽粕的氨基酸组成有互补性,两者较宜共同使用。棉籽粕在饲料中的使用配比一般在20%以下

(3)菜籽粕

①油菜籽提取油脂后的副产品即为菜粕

②粗蛋白为35~38%,低于豆粕,蛋白消化率较豆粕低,草鱼仅为69%,粗纤维是豆粕2倍

③糖类多数不易消化,且粗纤维含量较高,代谢能较低

④钙、磷较高,磷的利用率是植物饲料中较高的

⑤硒丰富,达1毫克/千克,是大豆粕的10倍以上

注意:

①草食性和杂食性鱼饲料,一般≤35%无不良反应,常以2:1与棉籽粕配合使用,可提高氨基酸的利用率

②肉食性鱼类≤5%

③与鱼粉、豆粕配合使用或添加赖氨酸

④用量较大时,最好进行去毒(钝化、破坏、结合和提取毒素)处理。一般采取坑埋或发酵的方法,也可采取水或有机溶剂浸泡去毒。培育新品种

(4)鱼粉

①蛋白质含量高,可达75%

②氨基酸组成平衡

③不饱和脂肪酸居多,特别是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

④B族维生素相当多,尤其是维生素B12、B2最受关注。还含有脂溶性维生素A、D、E

⑤钙、磷含量都很高,硒含量也很高

注意:

①掺假的原料有血粉、羽毛粉、皮革粉、尿素、硫酸铵、菜籽饼、棉籽饼、钙粉等

②盐分过高

③防止使用变质的鱼粉:变质影响适口性,幼龄动物出现下痢,肉质变差

④鱼粉的毒素问题:组胺可与赖氨酸结合形成肌胃糜烂素

(5) 肉粉与肉骨粉

①粗蛋白:20—50%,赖氨酸、苏氨酸等较高,色氨酸、酪氨酸较低

②粗灰分:含量高,26~40%

③钙、磷高,磷利用率高

④脂肪:较高,8—18%,能值较高

⑤维生素:比鱼粉低,B12为0.07mg/kg,烟酸和胆碱丰富

⑥肉骨粉饲喂价值:比豆粕和鱼粉差

注意①养分及品质变异大:受原料、加工方法、脱脂程度及储藏期影响

②肉骨粉含脂较高,易氧化酸败

③原料可能来自患病动物【如疯牛病】,极易污染沙门氏菌和其他有害微生物

④钙磷含量高,用量过多导致饲粮钙磷过高

⑤品质变化大,用量以不超过6%为宜

(6)血粉

①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含量低

②粗蛋白含量高,可80—90%;赖氨酸含量高,为7—8%,精氨酸、蛋氨酸含量低

③不含粗纤维

④粗灰分含量低

⑤钙磷:含量低,变异较大,磷的利用率高

⑥微量元素:铁含量高达2800mg/kg,其他元素含量较少

注意:

①血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异亮氨酸,第二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

②品质与加工方法、干燥温度和干燥时间密切相关,持续高温会使赖氨酸等氨基酸的有效性降低

(7)影响鱼粉营养价值的因素

①鱼粉的营养价值取决于制作鱼粉的原料和加工工艺

②原料鱼的种类:白鱼粉:鳕鱼等冷水鱼的质量较好;红鱼粉:鲱鱼、鳀鱼、沙丁鱼

③加工位置:有工船鱼粉(质量较好)、沿岸鱼粉

④脱脂情况:有脱脂鱼粉(质量较好)和全脂鱼粉

⑤鱼溶浆的回收情况:有全鱼粉(回收鱼溶浆,质量较好)、鱼粕粉(压榨后的残渣)

⑥干燥方式:间接蒸汽干燥(温度低、受热均匀,质量较好)、直接热风干燥(温度高、受热不均)

⑦抗氧化剂的添加方式:加工前加和保存前加(质量较好)、加工前加

(8)如何合理使用或获得合格的豆粕(棉粕、菜籽粕、鱼粉等)

①获得合格的原料:验收指标

②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质量检查、避免掺假掺杂

③营养指标:富含什么,缺少什么,和其他原料搭配使用

④非营养和物理性状指标

⑤然后应用

2、主要能量饲料原材料的主要种类、营养和利用特点、以及在应用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种类:

①谷实类:玉米、小麦和次粉、

②糠麸类:米糠、小麦麸

③淀粉 ④饲用油脂

(1)小麦粉

①粗蛋白质含量居谷实类之首,为14%左右,氨基酸组成好于玉米,但苏氨酸含量不足

②无氮浸出物含量高约67%,低于玉米

③粗脂肪含量低约1.7%,低于玉米

④B族维生素和VE含量高,但VA、VD、VC、VK含量低

⑤矿物质含量高于玉米,但钙少磷多,磷多为植酸磷

⑥非淀粉多糖(NSP)含量较多,可达干重的6%,但多不能被动物消化,而且具有粘性,影响消化率

3、植物性原料常见抗营养因子的来源及毒理作用

①胰蛋白酶抑制因子:豆科植物的种子如黄豆、花生

②血细胞凝集素或外源凝集素:豆类植物如豌豆、黄豆

③植酸:所有谷类和油菜籽饼粕类如大豆、油菜籽

④植物雌激素:禾本科、大豆和菜籽

⑤硫代葡萄糖苷:十字花科植物中、菜籽饼粕

⑥芥子酸:油菜籽

⑦环丙烯脂肪酸:棉粕

⑦生物碱:被子植物如大豆、棉籽

⑧棉酚:棉粕

⑨淀粉酶抑制剂:小麦

⑩单宁:存在于豆科植物籽实中如大豆籽、豌豆籽

第七章 渔用配合饲料添加剂

1、常用载体和稀释剂原料名称

(1)载体:

脱脂米糠、稻壳粉、玉米粉、麸皮、小麦粉、大豆粉等。承载性能最佳的载体粒度为30-80目(0. 59—0.177mm)

(2)稀释剂:

脱胚玉米粉、葡萄糖、磷酸氢钙、石灰石粉、高岭土、沸石、牡蛎壳粉、食盐、硫酸钠、次粉等。其粒度较细且均匀,在30-200目之间(O. 59—0.074mm)

2、常用非营养性饲料添加剂的种类和代表名称

①促生长剂:主要通过刺激内分泌系统,调节新陈代谢,提高饲料利用率来促进动物生长,包括免疫增强劲 左旋咪唑、多糖和寡糖

②防霉剂:主要抑制霉菌的生长,延长饲料的保藏期,包括丙酸、丙酸钙、山梨酸钠。在生产中常用的是丙酸钙,用量为0.1%到0.3%

③抗氧化剂:能够阻止饲料氧化,提高饲料稳定性和延长物质的储藏期,主要包括EQ、BHA、BHT生育酚和抗坏血酸等

④酶制剂:促进饲料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和吸收,提高其利用率 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⑤诱食剂:提高配合饲料的适口性,诱引和促进鱼虾对饲料的摄食 氨基酸、核苷酸、牛磺酸及甜菜碱等

⑥着色剂:主要是为了使水产品增加色泽,以提高其商品价值,包括角黄素、叶黄素以及虾青素

⑦黏合剂:为了防止饲料成分在水中溶失和溃散,提高饲料效率,防止水质恶化 糖类、动物胶类以及羧甲基维生素和聚丙烯酸钠等

⑧防结块剂:主要是为防止饲料结块,改善饲料均匀混合度,增加流动性 膨润土、二氧化硅等

⑨中草药添加剂:无毒副作用,无抗药性,资源丰富等,既有营养作用,又可防病治病 当归、黄芪、党参等

第八章 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1、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

①营养性原则:以鱼虾的营养需要量为设计配方的依据

②适口性原则:直接影响养殖动物的摄食量

③经济性原则:最佳性价比

④可加工性原则:原料特性

⑤市场认同性原则:定位、档次、前景

⑥稳定性原则: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

⑦灵活性原则:做相应的调整

⑧安全合法性原则:符合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

2、设计饲料配方的步骤

①确定饲养动物的营养需要

②确定配方中原料的种类和名称

③确定原料的营养成分和价格

④试配、计算:手工或计算机计算

⑤配方调整

3、各种饲料配制方法

①确定饲料配方的营养组成(饲养标准),使配合饲料中的营养价值达到最佳比例

②确定配方中原料的种类和名称,饲料配方应该以食性为基础,选择与其食性相适应的原料

草食性鱼类:蛋白质25%左右。动物性蛋白比:植物性蛋白=1:5-8

杂食性鱼类:要求蛋白质在27%以上。动物性蛋白比上植物性蛋白1:4-6左右。

肉食性鱼类:要求蛋白质45%,脂肪10%左右,以动物性饲料为主,植物性饲料为辅

③和你确定原料的营养成分值。以便更好的满足动物的生长需要,促进其生长。

④合理利用当地的原料。做到就地取材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节约成本。

⑤进行科学合理的计算。主要包括以下方法

手工设计法:试差法、方块法。

线性规划及电子计算机设计方法:计算机语言、商业软件、Excel线性规划法

第九章 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1.渔用配合饲料的质量指标

①感官指标:颜色、气味和味道、形状、大小、质地

②物理指标:密度、硬度、含粉率与粉化率、水中稳定性、漂浮率、弹性

③营养指标:粗蛋白与氨基酸、粗脂肪与必需氨基酸、能量水平、粗纤维、维生素、无机盐

④卫生指标:GB《饲料卫生标准》

2、在贮藏中影响饲料质量的主要因素

①饲料本身的变化:感官质量下降,氨基酸含量下降,发生褐变反应,必需脂肪酸氧化,维生素效价降低

②气象因素:温度在一定范围内,越高越不利,湿度13.5%以下害虫不能生长。

③霉变 ④虫害鼠害

第十章 投饲技术

1、我国传统养鱼生产中提倡的:“四定”、“三看” 投饲原则

(1)四定:定质、定量、定时、定位

(2)三看:看天气:、看水质、看鱼情

第三章 鱼虾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1、鱼虾消化吸收的方式

(1)消化方式

①机械消化:是增加消化酶与食物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消化率

②化学消化:主要是依靠酶的降解和分解作用

(2)吸收方式

①扩散:是消化道中的溶解物质通过生物膜从高浓度向低浓度移动的过程

②过滤:依靠消化道壁膜进行

③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载体参与的逆浓度梯度耗能的主动吸收过程

④胞饮作用:是细胞直接吞噬食物微粒的过程

2、消化率体内测定方法

(1)直接法:测量动物对饲料的总摄入量和粪便的总排出量便可求得饲料总消化率。测量代谢性粪氮的方法

①停饵法:不投喂,把动物消化道的排出氮量当做代谢氮

②基础饲料法:投喂无氮饲料时,粪氮排出量即为代谢性粪氮

③相关分析法

(2)间接法:利用饲料中含有的可掺入的一种完全不被消化而随食物排出体外的指示剂。外源指示剂与内源指示剂

3、影响消化率的因素

①水温:在适温范围内水温升高会加快食物在消化道内的移动,缩短食物在消化道的停留时间,从而可能降低消化率。

②投饲频度:投饲频度增加使食物在消化道内的移动反射性加快,未被完全消化吸收的粪便会排掉,因而使消化率下降。

③生长阶段:动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其食性、酶的活性、运动习性、营养要求等都会有变化,其对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也可能有相应地变化。

④营养物质含量及营养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消化率受该营养素含量的 影响,含量越高,消化率也就越高。真消化率可能并不受营养素含量的影响,受影响的是表观消化率。

⑤加工工艺:在一定范围内饲料粉碎的越细,消化率就越高。温和的加热调质可使蛋白质变性,有利于消化吸收。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