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基础笔记整理

01///网络基础,计算机网络,IP

计算机技术:(抽象语言---电脑加工---二进制---抽象语言)

应用层:抽象语言---编码  

表示层:编码---二进制

介质访问控制层:二进制---电信号

物理层:处理电信号

通信技术:

1964.2.14  第一台计算机

1876年 贝尔发明电话专利---公共交换电话网---1888年

最早期的网络——对等网——扩大——互联网规模

1.延长传输距离

RJ-45双绞线 ——8根铜丝两两相绞构成

超五类双绞线——1000Mbps,长度达100米后,信号衰弱

(非)屏蔽双绞线——磁场是否外溢从而是否造成物理信息窃听

传输速率计算公式(100Mbps为例)——100/8×0.85=10.625

光纤(光信号,光导纤维(玻璃)):

单模---注入式二极管---信号畸变小(波形失真)---传输距离远

多模---发光二极管

同轴电缆

              5倍传输距离

放大器(中继器)——延长传输距离

      物理层设备               外接电源解决传输损耗

***理论上也不可无限延长,cause信号畸变小

2.节点数增加---人数变多 设备变多

·网络拓扑结构

①直线型

②环形拓扑

③星型拓扑(性价比最高)

中间为最早期中间设备——hub(集线器)

④树型拓扑

⑤网状拓扑

需要解决的问题:

1.安全   2.延时   3.地址   4.冲突  

Ⅰ:

3.地址:①全球唯一性  ②格式统一——MAC地址(48位二进制构成,16进制标识,IEEE管理,前24位为厂商标识,后24位为厂商分配给具体芯片的号)

  1. 冲突(冲突域):

解决方案:CSMA/CD---载波侦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技术---排队

机制:

  1. 首先使用监听功能,当有消息要发送时,看网络环境中经是否有消息正在传递,若有,则等待,待结束后,立刻发送消息。
  2. 当监听到前者消息结束后,立刻发送
  3. 当消息相撞时,会彼此发送一个阈值,待阈值为0时,再次发送消息。

由于冲突以延迟为代价,不可取,故提出新需求

提高要求:

  1. 无限的传输距离:
  2. 无冲突---所有节点可以同时收发数据
  3. 形成单播---一对一的数据传输  

交换机,出现  

交换机---二层设备---介质访问控制层---MAC层  

8位二进制----1bt   1024字节=1kb  

交换机的工作原理:

  1. 当数据帧进入到交换机之后,交换机会先查看该数据的源MAC地址,之后将该MAC地址与进入接口的映射关系记录在MAC地址表中;随后查看目标MAC地址,根据目标MAC地址查看MAC地址表,若有记录,则从相应接口单播发出。若没有记录,则从除进入接口以外的所有接口进行发送---泛洪。  

泛洪:向除了进入接口以外的所有接口进行发送

泛洪范围——一个接口可以对应多个MAC地址,一个MAC地址只能对应一个接口。

MAC地址泛洪攻击:

  1. MAC地址欺骗技术:

  攻击者伪造自己的MAC地址,使得交换机将数据包误以为是来自于合法主机而进行转发。在局域网中,每个主机都有一个唯一的MAC地址,交换机通过记录主机的MAC地址和端口号来实现数据转发,因此,当攻击者伪造了一个存在于网络中的MAC地址,并且发送了大量的数据包时,交换机会将这些数据包误以为是合法主机发送的,并将其广播到整个网络中。

  1. 泛红攻击

  向网络中发送大量无效或重复信息以占用宽带和系统资源。在MAC泛洪攻击中,攻击者利用伪造的MAC地址向网络中发送大量无效信息,导致网络拥堵或瘫痪。

针对此,于是便有MAC地址表的老化时间:300s

路由器---Cisco---全球互联

  1. 隔离泛洪范围---路由器的一个接口对应一个泛洪范围
  2. 转发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在发送数据包时,会先通过子网掩码进行网络位的判定,判定是否在同一网段内,若在则直接通过交换机转发即可。 若不在同一网段内,则目标MAC改为自己的网关,发送至路由器,通过路由器实现跨网段转发。路由器会根据目标IP的网段查询自己的路由表,进行抉择是否转发数据包,若路由表中没有目标IP网段的记录,则直接丢弃该数据包,若路由表中存在该路由条目,则无条件转发。

新增网络层:IP---互联网协议

---IPV4-32二进制-点分十进制        

---IPV6-128为二进制-冒分十六进制

网络位:网络位相同则代表同一个泛洪范围,若否则反

主机位:在同一个泛洪范围内区分不同的主机  

子网掩码:255.255.255.0---连续的1与连续的0构成,连续的1对应网络位,连续的0对应主机位。

例:

192.168.1.1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     

172.16.2.1        10101100.00010000.00000010.00000001   

00000000=0       

00000001=1

00000010=2

00000100=4

00001000=8

00010000=16

00100000=32

01000000=64

10000000=128       

192.168.1.1   255.255.255.0   

192.168.2.1   255.255.255.0         

11000000.10101000.00000001.00000001

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网络位           主机位

11000000.10101000.00000010.00000001

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000000

网络位           主机位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通过一种地址,找到另一种地址。

工作原理:

ARP先通过广播发送ARP请求包,所有收到广播包的设备都将源IP源MAC的映射关系记录在本地的ARP缓存表中,然后再查看请求的IP是否是自己的,若不是 则丢弃,若是,则以单播的形式回复arp应答报文,在之后的传输中,将优先查看本地的ARP缓存表,若本地有记录则直接按照记录发送,若没有记录,则进行ARP请求。

ARP缓存表的老化时间:180s  

正向ARP:通过IP地址获取MAC地址

反向ARP:通过MAC地址获取IP地址

免费ARP(无故ARP,自检ARP):请求的IP为自己,作用是1.检查是否地址冲突  2.自我介绍

IPV4地址(五类):

A B C类——单播地址——既可以当做源IP使用,也能当做目标IP使用,每一个单播地址都标识着一个唯一的节点,只有单播地址可以作为源IP使用

D类——为组播地址——只能作为目标IP使用  

E类——保留地址  

基于IP地址的第一个8位进行分类:

A类:1-126   前8位为网络位   255.0.0.0

B类:128-191   前16位为网络位   255.255.0.0

C类:192-223   前24位为网络位   255.255.255.0

D类:224-239   不分网络位和主机位

E类:240-255  

特殊地址:

①127.0.0.0---环回地址---127.0.0.1-127.255.255.255  

②255.255.255.255---受限广播地址

③主机位全0 ---192.168.1.0  255.255.255.0---不是单播地址,不能配置为设备的IP地址,192.168.1.0 255.255.255.0

= 192.168.1.X  一个网络号,代表一个网段,192.168.1.0/24

④主机位全1---192.168.1.255/24---不是一个单播地址,不能被配置为设备的IP地址,直接广播地址, 用于本地向本地以外的广播域进行的广播行为。

0.0.0.0---代表没有地址,也可以代表所有地址

169.254.0.0/16---本地链路地址自动私有地址  

VLSM 可边长子网掩码------子网划分

一个网段的主机数范围:主机位全0-主机位全1

无类域间路由----CIDR---取相同,去不同

192.168.0.0/24  192.168.00000000.00000000

192.168.1.0/24  192.168.00000001.00000000

192.168.2.0/24  192.168.00000010.00000000

192.168.3.0/24  192.168.00000011.00000000

取相同位当做网络位使用,去除剩余当做主机位使用,且全部为0

OSI七层模型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传输层:

网络层

数据链路层:介质访问控制层MAC+逻辑链路控制层LLC

物理层

会话层:提供会话号---当PC端上同软件不同进程的程序同时接收消息时,他们会拥有相同的IP地址和MAC地址,此时,就需要会话层打上不同的会话号来加以区分。

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上三层都是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的。 下四层为运输加工数据

传输层:TCP/UDP: 1.分段(受MTU值的限制) 2.端口号:0-65535   1-1023注明端口  1024-65535 高端口--动态端口

  1. MTU:最大传输单元  默认1500字节  

分段:当数据包过大时,连续的发送可能会使数据传输中插入其他数据导致原包形成废包,所有,需要对数据包进行分段来保证包的完整性和传输的稳定性。

  1. 端口号 :使用电脑时可能会同时访问多个服务器,多个服务器回复时,回复目标的IP地址和MAC地址都一样,为了不分配错误,所有,在程序启动时,电脑会在1024-65535中随机分配一个端口号给这个程序,在服务器回包时同时也会带上这个端口号,来加以确认是那个程序的回包。这样电脑就能正确的对数据进行分配。

TCP/IP协议簇


PDU:协议数据单元:对不同封装的数据单位标识

应用层:数据报文

传输层:数据段

网络层:数据包

数据链路层:数据帧

物理层:比特流

TTL:生存周期

我们的数据包每经过一个路由器,TTL值就会减一,当这个值为0时,这个数据包就会被丢弃,不在进行转发。

以太网II 型帧  

封装/解封装  

HTTP  tcp  80 ----超文本传输协议  

HTTPS  tcp 443  HTTP+SSL  安全传输协议

FTP  tcp  20/21 文件传输协议

TFTP  udp 69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Telnet  tcp 23 远程登录标准协议   

DNS  udp/tcp 53  域名解析协议

DHCP udp 67/68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传输层协议:UDP与TCP

TCP------传输控制协议-----面向连接的可靠协议

在完成传输层工作的同时,还需要保证传输的可靠性

面向连接------3次握手以及四次断开  建立端到端的虚链路

SYN=发起一次链接并告知自身状态

ACK=确认   

特殊情况:RST=重连   TCP=严重错误且重连  

FIN=断开  PSH=加急接收    URG=紧急指针  

四次挥手

可靠性:确认  排序  重传  流控  



UDP---------用户数据报文协议------非面向连接的不可靠协议

仅完成传输层的基本工作  



​​​​​​​

TCP的分段和IP的分片

IP的分片:受到二层 数据链路层 MTU的限制

TCP分段原因:MSS-----TCP数据最大数据分段长度

数据达到网络层如果大于MTU则会分片,为了提高传输效率,TCP在装载数据时如果能够做到封装的数据不引起三层的分片,则为最佳。故采取MSS值的形式进行协商。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