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计15分)
1、下面那一项不属于用例图中的参与者( B )。
A.人员 B.内部系统 C.外部系统 D.设备
2、对象间的is-a关系可以用以下哪一个来表示( D )。
A.组合 B.聚合 C.关联 D.继承
3、一个软件实体应该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这描述的是哪个原则( B )。
A.单一职责原则 B.开闭原则 C.依赖倒置原则 D.里氏代换原则
4、常用的基本设计模式可分为( A )。
A.创建型、结构型和行为型 B.对象型、结构型和行为型
C.过程型、结构型和行为型 D.抽象型、接口型和实现型
5、对于类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创建类图是为了对系统的动态结构进行建模
B.在系统分析和实施阶段可以创建和使用类图
C.每个类图都应该具有泛化关系 D.以上说法都不对
6、类与类之间存在相互关系,下面哪一种关系与其他三种不同( D )。
A.双向关联 B.聚合关系 C.组合关系 D.依赖关系
双向关联表示两个类之间相互关联;聚合和组合表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聚合中部分可以脱离整体独立存在,组合中部分不能脱离整体独立存在。
依赖关系是一种使用关系,当一个类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另一个类时存在依赖关系,其耦合度相对较弱,与其他三种结构关系性质不同。
7、当需要对系统功能以及与系统进行交互的外部事物进行建模时,我们一般采用( A )。
A.用例图 B.类图 C.活动图 D.顺序图
8、 ( A )是场景中解释或描述风险承担者怎样激发与系统的交互部分。
A.刺激 B.环境 C.响应 D.互操作
9、产品线就是由在系统的组成元素和功能方面具有共性和( B )相似的多个系统组成的系统族。
A.异步性 B.个性 C.可变性 D.继承性
10、下列模式中,属于行为模式的是( B )。
A.工厂模式 B.观察者 C.适配器 D.以上都是
11、对象适配器模式是( A )原则的典型应用。
A.合成聚合复用原则 B.里式代换原则 C.依赖倒转原则 D.迪米特法则
12、二元连接件有两个角色,RPC(Remote Procedure Call,远程过程调用)的角色为( C )。
A. caller和callee B. reading和writing
C. sender和receiver D. 事件发布者与事件接收者
13、连接件表示了构件之间的交互,简单的连接件为( D )。
A.管道(pipe) B.过程调用(procedure call)
C.事件广播(event broadcast) D.以上都是
14、基于构件的动态系统结构模型分为( A )、中间层和体系结构层。
A.应用层 B.业务逻辑层 C.网络层 D.运输层
15、ABSD方法有3个基础分别是功能的分解、通过选择体系结构风格来实现质量及业务需求与( B )的使用。
A. 软件模块 B.软件模板 C.软件抽象 D.以上都不是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15分)
1、( SAAM )方法是最早形成文档并得到广泛使用的软件体系结构分析方法,最初用来分析体系结构的可修改性的。
2、采用层次式软件体系结构,将产品的系统构件模型定义为4个层次,分别为:系统构件层、( 通用类构件层 )、( 业务构件层 )和表现层。
3、三层C/S结构风格是由表示层、( 功能层 )、数据层构成的。
4、黑板系统主要由(知识源) 、(黑板数据结构)和 (控制)组成 。
5、MVC 模式的中的MVC分别对应(model) 、( view)和 (controller)三种单词。
6、体系结构的核心模型由五种元素组成:构件、连接件、配置(configuration)、( 端口 )和( 角色 )。其中构件、连接件和配置是最基本的元素。
7、在软件体系结构抽象模型中把构件看成(计算单元),把构件之间的互操作抽象为(通信)。
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模型主要分为需求分析阶段、建立软件体系结构阶段、(细化软件体系结构阶段)和实现阶段。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依赖倒转原则 2、质量场景 3、基于场景的评估方法 4、中介者设计模式
5、软件中间件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计30分)
1、简要介绍软件体系结构的生命周期模型。
需求分析:收集、明确系统功能与非功能需求,理解业务目标。
设计阶段:依据需求选架构风格,规划构件、连接件及配置。
实现阶段:按设计用代码实现各构件,完成集成与测试。
维护阶段:持续改进,修复缺陷、优化性能、适应新需求。
2、常见的软件体系结构风格主要有哪些种类?
(1)数据流风格:批处理序列、管道/过滤器。
(2)过程调用:主程序/子程序、面向对象风格、层次结构。
(3)独立构件风格:进程通信、事件系统。
(4)虚拟机网络:解释器、基于规则的系统。
(5)仓库风格:数据库系统、超文本系统、黑板系统。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