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形接法,中性点不接地
假设C点发生接地故障,A相和B相与地面之间由于电容效应可以等价为一个电容,因此A-C-N,B-C-N之间可以看作回路。设电流为I1和I2。如下图
此时,C点电势为0V,电压为
,可得N点电势变为
,
电压为
。进而可得A点电势变为
=
,同理B点的电势变为
。可见,当发生故障时,相电压变为线电压,变为原来的
倍。流过CN的短路电流为:
我们画出电压矢量图,如下:
不难看出,为线电压的
倍,为相电压的3倍。
接下来我们加入消弧线圈,如下图:
绿色的为消弧线圈产生的闭合回路,电流用于补偿短路电流。不难计算,
,从电压矢量图我们可以看到,
与
同相位,且为后者的三分之一。如下图:
由于电容电流超前电压90°,电感电流滞后电压90°。画出电流矢量图,为统一标准,设 ,则
如下:
过补偿:
欠补偿:
全补偿:
由于该短路电流是由于AB相与大地的电容效应产生的,因此其短路电流很小,系统仍可运行一段时间。且短路发生后,相电压变为原来的倍。
星形接法,中性点直接接地
中性点接地后,如图所示,此时的闭合回路纯导线连接,电流很大,对系统危害较大。由于中性点接地,AB相电压不变。不过,系统往往存在继电保护装置。对于大电流可直接切断保护。
总结
中性点不接地: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变为 0,其余两相电压升高到 倍,短路电流较小,系统可继续运行,用消弧线圈可以补偿。
中性点直接接地:单相接地故障时,故障相电压变为 0,其余两相电压不变,但短路电流很大,必须快速切断故障,以免损坏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