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小语:
如果我们体认到每一件事的发生都有其必然性,我们就可以凭直觉理解整个大自然。
最后的目标是以一种全然接纳的观点来理解世间的事物。
解析题目:
1.打印200以内的质数:我想应该是先设置一个范围,然后搞一个循环,如果为true,就打印。
2.统计200以内的质数的个数:个人觉得设置一个计数器count++,最后打印count++即可。
自己敲写代码: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num;
int i=0;
0<num<201;
for(int i;num>i;i++)
{
if(num%i==0)
{
printf("%d",num);
}
}
printf("%d",i);
return 0;
}
这就离谱,我的逻辑还是错的,程序运行不了呜呜呜。。。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bool.h>
int main() {
int count = 0; // 用于统计质数的个数
for (int num = 2; num < 200; ++num) {
bool isPrime = true; // 默认假设为质数
// 检查是否存在因子
for (int i = 2; i <= num / 2; ++i) {
if (num % i == 0) {
isPrime = false; // 存在因子,不是质数
break;
}
}
// 输出质数并统计个数
if (isPrime) {
printf("%d ", num);
count++;
}
}
printf("\n质数个数:%d\n", count);
return 0;
}
gpt真6,这不就是上次的欧拉筛法嘛,唉,可惜那个时候只理解了一点点。
今早状态不好,中午也没有睡,问题很多所以耽搁了,没有学的动力了,还和桌面物品摆放等等有关系,以后会慢慢改正。
拆解gpt代码:
int count = 0; // 用于统计质数的个数
1.这个能理解。
2.这是一个for循环,它设置了num的数值,但为什么是++num呢?
for (int num = 2; num < 200; ++num) {
bool isPrime = true; // 默认假设为质数
`++num` 是一个在编程中常见的操作,用于增加一个数值变量 `num` 的值,并将其值加一。它属于自增运算符,表示在当前行使用这个操作符时会使变量的值增加 1。
如果 `num` 的初始值是 5,执行 `++num` 操作后,`num` 的值将变为 6。
这种操作被称为前置递增操作符,它会先将变量递增,然后再参与其他计算或赋值操作。
那么,++num和num++有区别吗?
在C语言中,`++num` 和 `num++` 都是递增操作符,用于增加一个变量的值。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递增的时机:
1. **++num(前置递增):** 在执行其他操作之前,先将变量的值增加1。这意味着在表达式中使用`++num`时,会使用增加后的值进行计算。
2. **num++(后置递增):** 在执行其他操作之后,再将变量的值增加1。这意味着在表达式中使用`num++`时,会使用递增前的值进行计算。
在实际应用中,这两者的选择取决于具体的需求。如果需要先使用递增后的值,就使用前置递增。如果需要先使用原始值,再递增,就使用后置递增。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区别在单独使用这两个操作符时会体现出来。如果它们作为表达式的一部分,可能对整体表达式的值产生影响。
设置了一个布尔值来判断是不是质数,最开始默认他为质数。
3.
for (int i = 2; i <= num / 2; ++i) {
if (num % i == 0) {
isPrime = false; // 存在因子,不是质数
break;
又一个for循环,此时i小于等于num/2,然后++i,这里它能够不再重复整除,再细细想一下,如果一个数不是质数,那它必然有两个公因子,一个大,一个小,而小的永远都比这个合数的二分之一要小,例如6=3*2,而6的一半为3,再例如26=13*2,当它能被最小的因子整除时,我们直接判断其为合数,不再重复计算。
4.
if (isPrime) {
printf("%d ", num);
count++;
}
count++放在if里,如果是质数,就打印。
在这里,我把它换成了i++还是正常的,说明目前这个不需要精深。
其实最近的题目变的越来越难,它出现了两个for循环。而这一方面我学的又不是很好,所以下一周要看课了。从整体看,第一个for循环用来循环出200个数字,第二个for循环用来判断每一个数是不是质数。
外层的 for 循环控制要检查的数字范围,从 num = 2 开始,逐渐增加到 num = 199。这个范围内的数字都将被逐个判断是否为质数。
内层的 for 循环用于检查当前数字 num 是否有除了 1 和它自身以外的其他因子。循环从 i = 2 开始,逐渐增加到 i = num / 2。在每次循环中,会检查当前数字 num 是否能被 i 整除。如果能整除,说明存在因子,即不是质数,将变量 isPrime 设置为 false,跳出内层循环。
如果内层循环完全执行完毕,并且 isPrime 仍为 true,则说明当前数字 num 是质数,会将其输出并增加质数的计数器 count 的值。
为什么一个循环不可以?
一个循环无法完全满足这个问题的要求,因为我们需要对每个数字进行质数的判断,而质数的判断涉及到检查是否有除了 1 和它自身以外的其他因子。
如果只有一个循环,那么在判断一个数字是否为质数时,我们将无法有效地遍历该数字可能的所有因子。通过使用两个嵌套的循环,外层循环遍历数字范围,内层循环用于检查每个数字是否有除了 1 和它自身以外的其他因子。
如果只有一个循环,我们将难以有效地实现对所有可能因子的检查。这就是为什么需要两个嵌套的循环的原因。
通过两个循环的结构,我们可以逐个检查数字范围内的每个数字,确保对每个数字都进行了完整的质数检查。这样才能准确地统计出范围内的质数个数。
自己再次敲写代码: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bool.h>
int main() {
int count=0;
bool IsPrime=true;
for(int num=2;1<num<200;num++)
{
for(int i=2;i<num/2;i++)
{
if(num%i==0)
{
IsPrime=false;
break;
}
}
if(IsPrime=true)
{
printf("%d",num);
count++;
}
}
return 0;
}
这个运行以后无限循环了,唉,果然拆解了一遍自己再敲还是出错。
对照了一下原代码,bool IsPrime=true;应该放到第一个for循环里面,因为要让每一个num都为true。
最后还忘记打印质数的个数了。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bool.h>
int main() {
int count=0;
for(int num=2;1<num<200;num++)
{
bool IsPrime=true;
for(int i=2;i<num/2;i++)
{
if(num%i==0)
{
IsPrime=false;
break;
}
}
if(IsPrime=true)
{
printf("%d",num);
count++;
}
}
printf("\n质数个数为:%d",count);
return 0;
}
目前代码为此,运行后开始无限打印了,发现问题
问题出在条件表达式 `1 < num < 200` 上。
在 C 语言中,条件表达式需要一个完整的逻辑判断条件。然而,`1 < num < 200` 并不能正确地表达范围的判断。
要正确表达 num 在 1 到 200 之间的判断条件,您可以使用 `num > 1 && num < 200` 作为条件表达式。这样,只有当 num 同时满足大于 1 和小于 200 的条件时,才会继续循环。
现在,条件表达式 `2 < num < 200` 被修正为 `num > 1 && num < 200`,以正确判断范围内的值。
这样我们的代码就可以得出答案啦。
撒花花~
#include <stdio.h>
#include <stdbool.h>
int main() {
int count=0;
for(int num=2;num > 1 && num < 200;num++)
{
bool IsPrime=true;
for(int i=2;i<=num/2;i++)
{
if(num%i==0)
{
IsPrime=false;
break;
}
}
if(IsPrime)
{
printf("%d ",num);
count++;
}
}
printf("\n质数个数为:%d",count);
return 0;
}
最终代码,需要的小伙伴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