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与进展
在皮肤病治疗领域,纳米疗法正逐渐展现出巨大的潜力。纳米科学中的药物递送概念能够提高药物在皮肤的可用性,减少达到治疗效果所需的剂量,同时降低如刺激和染色等剂量依赖性的副作用。
纳米疗法相关载体
- 表面活性剂与液晶
表面活性剂根据其在配方中的浓度,可形成层状、六角形和立方液晶等分子聚集体的有序相。对聚氧乙烯 - 十二烷基醚液晶与猪皮相互作用的研究发现,二苯甲酮 - 4 的经皮吸收强烈依赖于液晶的性质。此外,将吲哚美辛掺入单甘油酯 / 泊洛沙姆 407 / 水体系(含 72% 纳米级的立方体和囊泡以及 28% 较大的不规则颗粒),与游离吲哚美辛制剂相比,能提高红斑抑制指数,且进入角质层的药物量更多。 - 微乳液
微乳液是油、水和表面活性剂 / 助表面活性剂形成的透明、热力学稳定的各向同性混合物,具有超低界面张力、低粘度、高表面积、高增溶能力和极小液滴尺寸等特性。其超低界面张力能确保与皮肤在整个应用区域有良好的表面接触,促进药物进一步渗透皮肤。此外,微乳液内部水相、亲脂相和表面活性剂的波动有利于药物在微乳液与亲脂性角质层之间的分配。皮肤暴露时形成的过饱和微乳液也有利于增加皮肤药物递送。
特性 | 描述 |
---|---|
定义 | 油、水和表面活性剂 / 助表面活性剂的透明、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混合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