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疗法在皮肤病治疗中的应用
1. 引言
皮肤病的治疗一直是医疗领域的重要课题,而局部治疗,尤其是借助亚微米药物载体的纳米疗法,为皮肤病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皮肤作为人体最大且最重的器官,不仅保护着内部结构免受外界侵害,还具有复杂的分层结构。
皮肤由三层组织构成,分别是皮下组织(0.1 厘米至数厘米)、真皮(1.1 毫米)和表皮(0.1 毫米)。皮肤附属器如指甲、毛囊皮脂腺、小汗腺和顶泌汗腺等,进一步完善了这个异质器官的结构。其中,角质层是表皮的最上层,它是一种高度不透水的表皮膜,能有效抑制体内水分流失和外界物质进入。
角质层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这些细胞完全角质化,占角质层总蛋白的 50%,它们堆叠在一起形成了 6 - 10 微米的层(手掌和脚底除外)。角质形成细胞间的脂质以层状双层排列,主要由胆固醇酯(15%)、胆固醇(32%)、饱和长链脂肪酸(16%)和神经酰胺(37%)组成。
2. 跨越角质层的药物递送挑战
通过局部涂抹药物治疗皮肤病具有诸多优势,如全身副作用小、无肝脏首过效应、可靶向特定皮肤区域和层次等。然而,局部治疗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药物能否穿透角质层,因为角质层限制了外源性化合物进入活表皮和真皮。
角质层的这种屏障作用决定了药物和载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分子大小、溶剂化显色参数、亲脂性等。为了预测药物的经皮渗透,人们提出了多种数学模型,包括基于分子描述符的模型、考虑脂质双层自由体积扩散的模型、概率分析模型、人工神经网络模型、模糊模型和生物分配胶束色谱模型等。这些模型的最终目标是建立一个预测皮肤渗透性的全局模型,并深入了解皮肤渗透的机制。
在正常角质层中,药物的主要渗透途径是通过细胞间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