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标为A和B的两个方格其实具有相同的颜色。明明一黑一白的方格,Edward H. Adelson却说它们颜色一样!到底应该相信科学家还是自己的眼睛?要证明其实很简单,请下载这张图片,然后用任何可以取色的图像处理软件打开它,接着用取色工具提取A、B方格的颜色值。下图是本图在Paint.NET里面的取色结果。可以看出,A、B方格的颜色同为RGB(120, 120, 120)。
如果再用两条颜色值同为RGB(120, 120, 120)的竖条将A、B方格连接起来,就能非常明显地看出A、B方格一般货色。
可是,这是为什么呢?本人翻译了Edward H. Adelson的解释。
人类视觉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辨识物体的颜色。本案例阐释了当它辨识平面上不同色块的灰度值时遇到的问题。
当大脑辨识颜色时,仅仅测量物体表面的反射光线(亮度)是不够的:影子会使物体的表面变得暗淡,从而使得阴影中的白色表面反射的光线反而少于完全光照下的黑色表面。我们的视觉系统玩了几个小把戏来弥补这个不足,以更精确地识别物体表面的阴影。
把戏一、大脑基于对比度的猜想:无论色块是否在阴影之中,只要它比相邻色块都要亮,大脑就认为它的亮度肯定高于所有色块亮度的平均值。本图中,看似较亮的色块B被暗色块包围着,这样即使它实际的颜色是暗的,大脑仍然认为它比较亮。相反,看似较暗的色块A被比它亮的色块包围,因而大脑认定它比较暗。
把戏二、大脑对于阴影的边缘通常是柔和的,而色块的边缘通常是锐利的假想:视觉系统总是倾向于忽略亮度上的渐变,以便于识别物体表面的真实颜色而不至于被阴影的效果所误导。本图中的人造阴影之所以看上去像真的阴影,就是因为它的边缘是模糊的,而且造成阴影的圆柱也很明显。但其实它不是阴影,于是我们的视觉系统被欺骗了,在并没有阴影的表面上启动了“忽略亮度上的渐变”的程序。
本图采用“X交叉-四相邻”模式构图,这种构图方式给大脑信号是物体表面真正的颜色改变而非阴影或亮度造成的颜色改变。
上述种种错觉产生的效果实际上证明了视觉系统的优点而非缺陷。虽然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我们的视觉系统并不是台称职的摄像机,对于测量实际的亮度和色彩很多时候力不从心。但精确测量并不是它的目标,视觉系统的终极目标是把接收到的图像转换成有意义的独立信息,然后再重新筛选、组合重要信息,从而让人类更好地感知自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