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WCDMA 联通
CDMA2000 电信
TD-SCDMA 移动
5G技术指标

如上图所示,5G对比4G关键性能指标有了相当大程度的提升。5G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高可靠,海量连接的特点。
5G应用场景

流量密度:
0.1 Tbps/ (比特每秒种)★1024=102.4Gbp4G
Km2每平方米他的带宽每平方米承受的流量为多少
1TB=0.11024GB=10241024MB
=102410241024kb
=102410241024*1204B
链接数扩大的1毫秒10ms
流量密度5G是4G的100倍
连接数密度:每平方公里连多少台设备手机 ipad摄像头等
时延:数据发出去,能够回到我的手机上,手机百度搜索打开页面返回叫做时延,越短越好移动性:高铁速度
能效:v司样将4c和5c设备进行对比,5c设备1.wn(100瓦特〉能量消耗可以支持5425GB流量的传输,也就是说, sc基站每1度电可以供我们下载50.多部超清电影,而在4G时代,司样的电量仅能下载200部不到。·
频谱:数字通信系统的链路频谱效率((Link spectral efficiency)的单位是bit/s/1,或(bit/s)/Hz(较少用,但更准确)。其定义为净比特率(有用信息速率,不包括纠错码)或最大吞吐量除以通信信道或数据链路的带宽(单位:赫兹)除以频率。
峰值:上传 下载
5G的应用场景:VR、AR、MR、车联网、远程医疗、智慧城市
VR:虚拟现实
AR:增强现实
MR:混合现实
5G关键技术
- 超密集组网
5G需要满足热点高容量场景
大量增加小基站,以空间换性能

- 大规模天线阵列

5G关键技术:超密集组网3-2基站一般包括:宏基站和小基站
宏基站:即“铁塔站”,一般覆盖范围数干米
小基站:一般覆盖范围在10m~200m,小基站又分为
家庭基站(Femto cell)
微基站(Micro cell)
微微基站(Pico cell,又称皮基站)
室内基站
个人基站 - 小基站优势
体积小,成本低,安装容易,适合深度覆盖
功率小,干扰小,更小的范围内实现频率复用,提升容量
距离用户近,提升信号质量和高速率
1、动态自组织网络(SON)

动态自组织网络用于满足5G
两方面的性能要求:低时延、高可靠场景下降低端到端时延,提高传输可靠性;在低功耗、大连接场景下延伸网络覆盖和接入能力。在传统蜂窝网络架构下,终端必须通过基站和蜂窝网网关才能与目标端进行通信。在这种架构下,终端在获得数据传输服务前必须首先选择一个服务基站,与服务基站建立并保持连接。在动态自组织网络中,任何接入网节点,都具备数据存储和转发功能,动态自组网中的每个节点,都具备无线信号收发能力,并且每个节点,都可以与上一个或多个相邻节点进行无线通信,整个自组网呈网状结构。在动态自组织网络中,任何节点间(终端与终端、终端与基站、基站与基站等)均通过无线通信,无须任何布线,并具有支持分布式网络的冗余机制和重新路由功能。任何新节点(如终端或基站〉的添加,只需要简单的接上电源即可,节点可自动配置,并确定最佳多跳传输路径。
动态自组网有如下优点:
- 部署灵活
部署方面,动态自组织网络节点(终端或微型基站),只要处于目标区域,就可以进行自动的配置,自动建立并维护网络拓扑,确定最佳传输路径,大大降低网络部署成本,加快部署速度。
- 支持多跳
动态自组织网络支持多跳传输,与发射端有直接视距的接收端先接收到无线信号,然后接收端无线信号转发到与它苴接视距的下一跳终端。因此,数据包在自组网络中传输,能够这样一跳一跳传递下去,直至到达目标终端。动态自组织网络通过多跳方式传输,天大扩展了应用领域和覆盖范围。
- 高可靠性
动态自组织网络支持空口中多路冗余传输提高传输可靠性,还通过支持多路由传输提高端到端传输可靠性,如果传输中某节点故障,可通过备用路径切换到另一节点。因此,动态自组织网络比传统蜂窝网络更可靠,因为它不依赖于单一节点的性能。在传统蜂窝网络中,如果某一基站故障,该基站覆盖的区域也将瘫痪。
- 支持超高带宽
无线通信领域传输距离越短,越容易获得高带宽。因为传输距离越长,干扰因素也会大大增加。而自组织网络的多跳传输可以有力的获得高带宽。也因为传输距离小,需要的功率 也小,因此更加绿色节能。
2、软件定义网络(SDN)
软件定义网络是一种新的网络方法,在物理上分离网络控制平面和转发平面;
路由器=专用路由器硬件+对应的Iso软件组成
电脑=CPU+操作系统


总结
SDN-—-软件定义网络
SDN的核心思想—转发和控制分离,从而实现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SDN网络的新角色-―-控制器
承上:对上层成用提供网络编程的接口
启下:对下提供对实际物理网络网元的管理
3、网络功能虚拟化(NFV)

SDN与NFV的区别与关联:
SDN是从传统的全分布式、对等控制的网络架构,演变为控制平面和数据平面分离的架构,由分布式管理变成集中管理,控制平面可以在全局掌握数据平面设备的性能及状态,―使链路状态更新更快,容错及收敛效率更高。
NFV是将传统的软硬件一体化的网络设备,演变为软件化,在通用硬件(如:pC机或虚拟化平台)上部署。使专用硬件与软件解耦,功能更灵活,应用更万便,也可实现云化部署的目标

总结:
NEV-――冈络功能虚拟化
NFV的核心思想—软件和专用硬件解耦,软件与通用硬件联姻
NFV的核心技术–虚拟化,把通用服务器的cPu、内存、ro等资源切片给多个虚拟机使用。把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的功能作为软件应用运行在虚拟机里来模拟它们的功能。通过openstack来进行管理和编排
NFV带来的网络革命—网络瘦身(专用硬件向通用硬件的转化),业务带宽随需而动
5G面临挑战
1、频谱资源
5GHz以下的频段已非常拥挤
解决方向:高频段和超高频段

2、新业务
uRLLC:对时延、可靠性要求很高
mMTC:对连接数量、耗电/待机要求较高
eMBB: AR/VR等传输速率要求高

3、新场景
移动热点:大量热点带来的超密组网挑战
物联网络:物联新业务远超人的活动范围
低空/高空覆盖:无人机、飞机航线覆盖等

4、终端设备
联网终端爆发式增长
终端多模研发、工艺、电池寿命等挑战

5、安全挑战
三大场景安全挑战
eMBB:安全处理性能、二次认证、已知漏洞
mMTC:轻量化安全、海量连接信令风暴
uRLLC:低时延的安全算法、边缘计算、隐私保护
新架构安全挑战
SDN、NFV等新安全挑战

总结
移动通信历程:语音到数据、低带宽到高带宽
5G技术指标:中国的5G之花
5G的三大应用场景:eMBB、uRLLC、mMTC5G
新技术: Massive MIMO、SON、SDN等
5G面临的频谱资源、新业务、安全等全新挑战
540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