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赋能 | 智能制造的 AI 算法开发和工程实现

本文介绍了如何在MATLAB中使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进行智能制造中的零件表面缺陷检测,包括数据预处理、特征工程、SVM和CNN模型开发,以及系统部署在嵌入式设备上的实战教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谈到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愿景是美好的,借助计算机视觉技术和 AI 算法,为自动化生产线赋予环境感知的能力,从而改善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效率。但是,随着柔性化生产的需求增长,产线的布局调整和功能扩展在所难免,这就要求设备供应商或使用者能够对 AI 算法进行持续性的维护、优化或移植,而现实是维护成本高、团队能力缺乏。

MATLAB 就像一位全能的搭档,提供了完备的文档和友好的交互式应用程序,即使是没有数据科学背景的领域工程师,也可以在一步步引导,快速完成“数据准备-AI 算法开发-系统部署”整个工作流程。

图片

纸上得来终觉浅,让我们来具体看看,以上工作流在一个典型的工业应用场景——零件表面缺陷检测——中是如何实现的。

图片

    ◆  

数据准备

摄像头采集的原始图像数据中,往往含有大量冗余信息。前处理的第一步,通常是将被检测的目标对象和背景(其他无关物体)分离开来,即提取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 ROI)。在这里,可以运用一个小技巧:选择一个与目标颜色对比差异足够大的背景,采用简单的图像处理方法,例如颜色空间变换、二值化处理等,就可以快速提取出目标,而不需要使用计算更复杂的 YOLO 等目标检测深度神经网络。

具体步骤如下:

1.将采集的单帧彩色 RGB 图像转换为更有利于进行图像分割的 HSV 颜色模型;

img1 = snapshot(webcam);

hsv1 = rgb2hsv(img1);

2.通过大津算法确定阈值,对图像进行二值化分割;

th = otsuthresh(imhist(hsv1(:,:,2)));

bw = hsv1(:,:,2) > th;

bw = bwareaopen(~bw,50);

3.分析区域特性,可确定边界框,再对原图进行相应的裁剪;

stats = regionprops('table',bw,'BoundingBox');

bbox = int16(stats.BoundingBox);

img2 = imcrop(img1,bbox);

4&#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