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mp存储

2011-12-19:

1.实现了IPP3编译器的TLS的4种模式:Global Dynamic, Local Dynamic, Initial Exec和Local Exec。


2.clang支持-fpic/-fPIC选项


3.clang不支持如下编译属性:
  __attribute__((tls_model("global-dynamic")))、
  __attribute__((tls_model("local-dynamic")))、
  __attribute__((tls_model("initial-exec")))、
  __attribute__((tls_model("local-exec"))。
  目前该问题还没有解决,如果要解决,需要修改clang前端和LLVM公共部分的代码。


4.由于PSC提供的库没有对thread支持,目前无法对TLS的代码进行测试。


5.根据LLVM的机制,选择何种TLS模式是根据“relocaltion model”是否为PIC来确定的。
  代码如下:
    TLSModel::Model getTLSModel(const GlobalValue *GV, Reloc::Model reloc) {
        ……
        if (reloc == Reloc::PIC_) {
            if (isLocal || isHidden)
                return TLSModel::LocalDynamic;
            else
                return TLSModel::GeneralDynamic;
        } else {
            if (!isDeclaration || isHidden)
                return TLSModel::LocalExec;
            else
                return TLSModel::InitialExec;
        }
    }
  从上面的代码可以知道,"Global Dynamic"和"Local Dynamic"两种TLS模式只工作在PIC模式下,而"Local Exec"和"Initial Exec"两种TLS模式只工作在non-PIC模式下。也就是说ABI_for_IPP3_v1.17_add_TLS.ppt文档中提供的non-PIC模式下的"Global Dynamic"、
"Local Dynamic"两种TLS模式,和PIC模式下的"Local Exec"、"Initial Exec"两种TLS模式,
虽然在代码中实现了,但是并不会起作用。



2011-11-10:寄存器及总线

http://baike.baidu.com/view/6159.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838140.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007755.htm

http://topic.csdn.net/u/20100712/14/0dc4c56e-fbe2-43cd-a014-50095970e89b.html?35925

http://blog.csdn.net/liuhui0797/article/details/4264076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8699531.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7.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65714.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1083.htm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52877225.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74e884d850e2524de5187efd.html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sort=wsmorv&tid=0103c05baa844474

http://wenku.baidu.com/view/ee8be72de2bd960590c6776d.html



Flash开发库调研报告:http://wenku.baidu.com/view/4e755741336c1eb91a375d0c.html

寄存器:http://wenku.baidu.com/view/c6e0067101f69e31433294ed.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d756e00103d8ce2f006623e7.html

目标代码生成:http://wenku.baidu.com/view/0a618109bb68a98271fefaa4.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1815949.htm

http://www.baidu.com/s?bs=qt&f=8&rsv_bp=1&wd=GNOME&n=2&inputT=1042

http://www.baidu.com/s?wd=KDE&rsv_bp=0&rsv_spt=3&n=2&inputT=1498

http://www.baidu.com/s?wd=FreeBSD+&rsv_bp=0&rsv_spt=3&n=2&inputT=876

http://baike.baidu.com/view/281766.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281881.htm

http://wenku.baidu.com/view/bbae2a136edb6f1aff001f98.html

http://zh.wikipedia.org/zh-cn/X_Window_System

http://hi.baidu.com/balcononline/blog/item/ab604060f069f1df8cb10d77.html

http://it.sohu.com/2004/06/09/61/article220456143.shtml

http://it.sohu.com/2004/06/09/61/article220456143.shtml

http://topic.csdn.net/t/20020322/15/593567.html

http://baike.baidu.com/view/23681.htm

http://baike.baidu.com/view/398752.htm

http://linux.chinaunix.net/techdoc/develop/2008/12/24/1054797.shtml

http://www.kuqin.com/qtdocument/qmake-manual-5.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91d8fd2b3169a4517723a38d.html

http://www.newsmth.net/pc/pccon.php?id=7204&nid=298960


2011-10-14

C++内存区域:http://blog.csdn.net/bxhj3014/article/details/3015797

C语言程序的内存分配方式:http://hi.baidu.com/bdduyaojun/blog/item/7948afcd7dda061392457e94.html

堆、栈及静态数据区详解:http://blog.csdn.net/welcome_ck/article/details/227961

C/C++内存区划分:http://wenku.baidu.com/view/c02cc967f5335a8102d22001.html

数组与链表:http://wenku.baidu.com/view/922e378a6529647d27285223.html

strcpy()、memcpy()、memmove()、memset()的内部实现:http://hi.baidu.com/ugly927846/blog/item/4226b7cbb0c8a4ed53664f7b.html

http://blog.csdn.net/jw212/article/details/5868931

进程死亡前,malloc 或者 calloc 得到的内存被free之后不能被OS重用吗?http://bbs.chinaunix.net/viewthread.php?tid=1405648&extra=&page=1

Malloc函数的实质:http://hi.baidu.com/xmuwubo/blog/item/8c60933597e34c45241f1411.html

malloc()函数与alloc()函数:http://hi.baidu.com/%B2%AB%CA%CB/blog/item/c054ea655dd455c38cb10d67.html

malloc的实现:http://bbs.chinaunix.net/thread-1953375-1-1.html

既然malloc和calloc都是分配内存,为什么还要区分这两种方式来分配呢?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5328879.html

glibc2.5 中的malloc 与 free 之我见:http://blog.csdn.net/topgun_007/article/details/4259147

malloc glibc实现详解:http://www.diybl.com/course/3_program/c/c_js/20100630/256107.html

glibc源码中malloc函数在哪里实现:http://topic.csdn.net/u/20101014/19/b24598f4-9740-40e5-85cd-d70b6ce928b8.html

malloc和calloc: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5328879.html


sed

http://blogold.chinaunix.net/u/12605/showart_65319.html

http://www.cnblogs.com/edwardlost/archive/2010/09/17/1829145.html

http://os.chinaunix.net/a2006/0601/1002/000001002341.shtml

http://blog.163.com/liufabin66688/blog/static/1396854820088395821778

 

http://baike.baidu.com/view/432091.htm#5

http://www.linuxsir.org/bbs/showthread.php?t=189620

http://wenku.baidu.com/view/e09564222f60ddccda38a0c0.html

http://www.cnblogs.com/deerchao/archive/2006/08/24/zhengzhe30fengzhongjiaocheng.html#backreference




2012-06-21:

new操作符内部原理:

http://blog.csdn.net/masefee/article/details/4017931

 

new的内部实现:

http://topic.csdn.net/t/20020825/15/968556.html

最终还是调用malloc,可以看看候杰的《STL源码剖析》,上面有new的实现。

是啊,好像多了安全性的检查,delete   也差不多。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的一段话:在window32平台上new的实现是由一层应用开发接口Runtime   library提供支持的,所有的C/C++操作均由它来实现,当涉及到系统调用时,它会通过SDK调用低层的API。

 

http://topic.csdn.net/u/20120409/11/de14ad07-80c4-4dc9-8d91-fbdfce44c730.html

new能够调用类的构造函数,不知道是怎么实现的?

编译器实现的。

这只是分配内存,调用直接由编译器在使用new的地方加上调用的代码。

编译器会帮你在生成程序的时候实现构造函数的调用,需要看实现方法的话只能看生成的汇编代码。

new 的构造函数,定义一个对象时的构造函数,一个自动变量的析构函数,都是隐式强制自动调用的。

 

new/delete与c中的malloc/free等的内存分配方式有什么区别?

http://topic.csdn.net/t/20020531/12/768664.html

深度探索C++对象模型中

new和malloc不同之处在于new会引起构造函数的执行。

new好像是用malloc实现的,两者最大区别就是,new可以直接创建一个对象,包括自己计算对象的大小和调用对象的构造函数。

也许new是个宏吧!~_~

new  :分配内存,调用构造函数,返回指针;malloc:仅仅分配内存,返回指针。

 

http://www.cnblogs.com/CareySon/archive/2012/04/25/2470063.html

简介

    内存是计算机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通常情况下,物理内存无法容纳下所有的进程。虽然物理内存的增长现在达到了NGB,但比物理内存增长还快的是程序,所以无论物理内存如何增长,都赶不上程序增长的速度,所以操作系统如何有效的管理内存便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讲述操作系统对于内存的管理的过去和现在,以及一些页替换的算法的介绍。

 

对于进程的简单介绍

    在开始之前,首先从操作系统的角度简单介绍一下进程。进程是占有资源的最小单位,这个资源当然包括内存。在现代操作系统中,每个进程所能访问的内存是互相独立的(一些交换区除外)。而进程中的线程所以共享进程所分配的内存空间。

    在操作系统的角度来看,进程=程序+数据+PCB(进程控制块)。这个概念略微有点抽象,我通过一个类比来说吧:比如,你正在厨房做饭,你一边看着菜谱一边按照菜谱将原料做成菜,就在这时,你儿子进来告诉你他擦破了腿,此时你停下手中的工作,将菜谱反扣过来,然后找来急救书按照书中的内容给你儿子贴上创口贴,贴完后你继续回去打开菜谱,然后继续做饭。在这个过程中,你就好比CPU,菜谱就好比程序,而做菜的原料就好比数据。你按照程序指令加工数据,而急救工作好比一个更高优先级的进程,中断了你当前做饭的工作,然后你将菜谱反扣过来(保护现场),转而去处理高优先级的进程,处理完毕后你继续从刚才的页读菜谱(恢复现场),然后继续执行做菜这个进程。

    在简单介绍完进程的概念后,我们来转入内存。

 

没有内存抽象的年代

    在早些的操作系统中,并没有引入内存抽象的概念。程序直接访问和操作的都是物理内存。比如当执行如下指令时:

mov reg1,1000

 

    这条指令会毫无想象力的将物理地址1000中的内容赋值给寄存器。不难想象,这种内存操作方式使得操作系统中存在多进程变得完全不可能,比如MS-DOS,你必须执行完一条指令后才能接着执行下一条。如果是多进程的话,由于直接操作物理内存地址,当一个进程给内存地址1000赋值后,另一个进程也同样给内存地址赋值,那么第二个进程对内存的赋值会覆盖第一个进程所赋的值,这回造成两条进程同时崩溃。

    没有内存抽象对于内存的管理通常非常简单,除去操作系统所用的内存之外,全部给用户程序使用。或是在内存中多留一片区域给驱动程序使用,如图1所示。

    

    1.没有内存抽象时,对内存的使用

  

    第一种情况操作系统存于RAM中,放在内存的低地址,第二种情况操作系统存在于ROM中,存在内存的高地址,一般老式的手机操作系统是这么设计的。

    如果这种情况下,想要操作系统可以执行多进程的话,唯一的解决方案就是和硬盘搞交换,当一个进程执行到一定程度时,整个存入硬盘,转而执行其它进程,到需要执行这个进程时,再从硬盘中取回内存,只要同一时间内存中只有一个进程就行,这也就是所谓的交换(Swapping)技术。但这种技术由于还是直接操作物理内存,依然有可能引起进程的崩溃。

    所以,通常来说,这种内存操作往往只存在于一些洗衣机,微波炉的芯片中,因为不可能有第二个进程去征用内存。

 

内存抽象

    在现代的操作系统中,同一时间运行多个进程是再正常不过的了。为了解决直接操作内存带来的各种问题,引入的地址空间(AddressSpace),这允许每个进程拥有自己的地址。这还需要硬件上存在两个寄存器,基址寄存器(baseregister)和界址寄存器(limit register),第一个寄存器保存进程的开始地址,第二个寄存器保存上界,防止内存溢出。在内存抽象的情况下,当执行

mov reg1,20

 

    这时,实际操作的物理地址并不是20,而是根据基址和偏移量算出实际的物理地址进程操作,此时操作的实际地址可能是:

mov reg1,16245

 

    在这种情况下,任何操作虚拟地址的操作都会被转换为操作物理地址。而每一个进程所拥有的内存地址是完全不同的,因此也使得多进程成为可能。

    但此时还有一个问题,通常来说,内存大小不可能容纳下所有并发执行的进程。因此,交换(Swapping)技术应运而生。这个交换和前面所讲的交换大同小异,只是现在讲的交换在多进程条件下。交换的基本思想是,将闲置的进程交换出内存,暂存在硬盘中,待执行时再交换回内存,比如下面一个例子,当程序一开始时,只有进程A,逐渐有了进程BC,此时来了进程D,但内存中没有足够的空间给进程D,因此将进程B交换出内存,分给进程D。如图2所示。

    

    2.交换技术

 

   通过图2,我们还发现一个问题,进程DC之间的空间由于太小无法另任何进程使用,这也就是所谓的外部碎片。一种方法是通过紧凑技术(MemoryCompaction)解决,通过移动进程在内存中的地址,使得这些外部碎片空间被填满。还有一些讨巧的方法,比如内存整理软件,原理是申请一块超大的内存,将所有进程置换出内存,然后再释放这块内存,从而使得从新加载进程,使得外部碎片被消除。这也是为什么运行完内存整理会狂读硬盘的原因。另外,使用紧凑技术会非常消耗CPU资源,一个2GCPU10ns可以处理4byte,因此多一个2G的内存进行一次紧凑可能需要好几秒的CPU时间。

   上面的理论都是基于进程所占的内存空间是固定的这个假设,但实际情况下,进程往往会动态增长,因此创建进程时分配的内存就是个问题了,如果分配多了,会产生内部碎片,浪费了内存,而分配少了会造成内存溢出。一个解决方法是在进程创建的时候,比进程实际需要的多分配一点内存空间用于进程的增长。一种是直接多分配一点内存空间用于进程在内存中的增长,另一种是将增长区分为数据段和栈(用于存放返回地址和局部变量),如图3所示。

    

    3.创建进程时预留空间用于增长

 

    当预留的空间不够满足增长时,操作系统首先会看相邻的内存是否空闲,如果空闲则自动分配,如果不空闲,就将整个进程移到足够容纳增长的空间内存中,如果不存在这样的内存空间,则会将闲置的进程置换出去。

     当允许进程动态增长时,操作系统必须对内存进行更有效的管理,操作系统使用如下两种方法之一来得知内存的使用情况,分别为1)位图(bitmap) 2)链表

     使用位图,将内存划为多个大小相等的块,比如一个32K的内存1K一块可以划为32块,则需要32位(4字节)来表示其使用情况,使用位图将已经使用的块标为1,位使用的标为0.而使用链表,则将内存按使用或未使用分为多个段进行链接,这个概念如图4所示。

    

     4.位图和链表表示内存的使用情况

 

     使用链表中的P表示进程,从0-2是进程,H表示空闲,从3-4表示是空闲。

     使用位图表示内存简单明了,但一个问题是当分配内存时必须在内存中搜索大量的连续0的空间,这是十分消耗资源的操作。相比之下,使用链表进行此操作将会更胜一筹。还有一些操作系统会使用双向链表,因为当进程销毁时,邻接的往往是空内存或是另外的进程。使用双向链表使得链表之间的融合变得更加容易。

    还有,当利用链表管理内存的情况下,创建进程时分配什么样的空闲空间也是个问题。通常情况下有如下几种算法来对进程创建时的空间进行分配。

·           临近适应算法(Next fit)---从当前位置开始,搜索第一个能满足进程要求的内存空间

·           最佳适应算法(Best fit)---搜索整个链表,找到能满足进程要求最小内存的内存空间

·           最大适应算法(Wrost fit)---找到当前内存中最大的空闲空间

·           首次适应算法(First fit) ---从链表的第一个开始,找到第一个能满足进程要求的内存空间

 

虚拟内存(Virtual Memory)

    虚拟内存是现代操作系统普遍使用的一种技术。前面所讲的抽象满足了多进程的要求,但很多情况下,现有内存无法满足仅仅一个大进程的内存要求(比如很多游戏,都是10G+的级别)。在早期的操作系统曾使用覆盖(overlays)来解决这个问题,将一个程序分为多个块,基本思想是先将块0加入内存,块0执行完后,将块1加入内存。依次往复,这个解决方案最大的问题是需要程序员去程序进行分块,这是一个费时费力让人痛苦不堪的过程。后来这个解决方案的修正版就是虚拟内存。

   虚拟内存的基本思想是,每个进程有用独立的逻辑地址空间,内存被分为大小相等的多个块,称为(Page).每个页都是一段连续的地址。对于进程来看,逻辑上貌似有很多内存空间,其中一部分对应物理内存上的一块(称为页框,通常页和页框大小相等),还有一些没加载在内存中的对应在硬盘上,如图5所示。

    

    5.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以及磁盘的映射关系

 

    由图5可以看出,虚拟内存实际上可以比物理内存大。当访问虚拟内存时,会访问MMU(内存管理单元)去匹配对应的物理地址(比如图5012),而如果虚拟内存的页并不存在于物理内存中(如图53,4),会产生缺页中断,从磁盘中取得缺的页放入内存,如果内存已满,还会根据某种算法将磁盘中的页换出。

    而虚拟内存和物理内存的匹配是通过页表实现,页表存在MMU中,页表中每个项通常为32位,既4byte,除了存储虚拟地址和页框地址之外,还会存储一些标志位,比如是否缺页,是否修改过,写保护等。可以把MMU想象成一个接收虚拟地址项返回物理地址的方法。

    因为页表中每个条目是4字节,现在的32位操作系统虚拟地址空间会是232次方,即使每页分为4K,也需要220次方*4字节=4M的空间,为每个进程建立一个4M的页表并不明智。因此在页表的概念上进行推广,产生二级页表,二级页表每个对应4M的虚拟地址,而一级页表去索引这些二级页表,因此32位的系统需要1024个二级页表,虽然页表条目没有减少,但内存中可以仅仅存放需要使用的二级页表和一级页表,大大减少了内存的使用。

 

页面替换算法

    因为在计算机系统中,读取少量数据硬盘通常需要几毫秒,而内存中仅仅需要几纳秒。一条CPU指令也通常是几纳秒,如果在执行CPU指令时,产生几次缺页中断,那性能可想而知,因此尽量减少从硬盘的读取无疑是大大的提升了性能。而前面知道,物理内存是极其有限的,当虚拟内存所求的页不在物理内存中时,将需要将物理内存中的页替换出去,选择哪些页替换出去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算法不好将未来需要使用的页替换出去,则以后使用时还需要替换进来,这无疑是降低效率的,让我们来看几种页面替换算法。

   

最佳置换算法(Optimal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最佳置换算法是将未来最久不使用的页替换出去,这听起来很简单,但是无法实现。但是这种算法可以作为衡量其它算法的基准。

 

最近不常使用算法(Not Recently Used Replacement Algorithm)

     这种算法给每个页一个标志位,R表示最近被访问过,M表示被修改过。定期对R进行清零。这个算法的思路是首先淘汰那些未被访问过R=0的页,其次是被访问过R=1,未被修改过M=0的页,最后是R=1,M=1的页。

 

先进先出页面置换算法(First-In,First-Out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这种算法的思想是淘汰在内存中最久的页,这种算法的性能接近于随机淘汰。并不好。

 

改进型FIFO算法(SecondChance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这种算法是在FIFO的基础上,为了避免置换出经常使用的页,增加一个标志位R,如果最近使用过将R1,当页将会淘汰时,如果R1,则不淘汰页,将R0.而那些R=0的页将被淘汰时,直接淘汰。这种算法避免了经常被使用的页被淘汰。

 

时钟替换算法(Clock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虽然改进型FIFO算法避免置换出常用的页,但由于需要经常移动页,效率并不高。因此在改进型FIFO算法的基础上,将队列首位相连形成一个环路,当缺页中断产生时,从当前位置开始找R=0的页,而所经过的R=1的页被置0,并不需要移动页。如图6所示。

    

    6.时钟置换算法

 

最久未使用算法(LRU Page Replacement Algorithm)

    LRU算法的思路是淘汰最近最长未使用的页。这种算法性能比较好,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下面表是上面几种算法的简单比较:

算法

描述

最佳置换算法

无法实现,最为测试基准使用

最近不常使用算法

和LRU性能差不多

先进先出算法

有可能会置换出经常使用的页

改进型先进先出算法

和先进先出相比有很大提升

最久未使用算法

性能非常好,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

时钟置换算法

非常实用的算法

 

   上面几种算法或多或少有一些局部性原理的思想。局部性原理分为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部性

    1.时间上,最近被访问的页在不久的将来还会被访问。

    2.空间上,内存中被访问的页周围的页也很可能被访问。

 

总结

    本文简单介绍了操作系统对内存的管理。这些基础概念对于很多开发人员是很有帮助的。内存管理中还有一种分段式管理,也就是一个进程可以拥有多个独立的逻辑地址,以后有时间了再补上一篇。

 

 

程序的内存空间

MOV和SP指针实现内存分配!!!

http://blog.163.com/liulijuan_llj/blog/static/177843275201153102339612/

一个程序将操作系统分配给其运行的内存块分为4个区域,如下图所示。

代码区(code area)程序内存空间全局数据区(data area)堆区(heap area)栈区(stack area)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 ,存放为运行函数而分配的局部变量、函数参数、返回数据、返回地址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分配方式类似于链表。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存放全局变量、静态数据、常量。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类成员函数和全局函数)的二进制代码。

 

虽然堆栈,堆栈的说法是连起来叫,但是他们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连着叫只是由于历史的原因。

 

还有就是函数调用时会在栈上有一系列的保留现场及传递参数的操作。

栈的空间大小有限定,vc的缺省是2M。栈不够用的情况一般是程序中分配了大量数组和递归函数层次太深。有一点必须知道,当一个函数调用完返回后它会释放该函数中所有的栈空间。栈是由编译器自动管理的,不用你操心。

堆是动态分配内存的,并且你可以分配使用很大的内存。但是用不好会产生内存泄漏。并且频繁地malloc和free会产生内存碎片(有点类似磁盘碎片),因为c分配动态内存时是寻找匹配的内存的。而用栈则不会产生碎片。

在栈上存取数据比通过指针在堆上存取数据快些。

一般大家说的堆栈和栈是一样的,就是栈(stack),而说堆时才是堆heap. 栈是先入后出的,一般是由高地址向低地址生长。

 

堆(heap)和栈(stack)是C/C++编程不可避免会碰到的两个基本概念。首先,这两个概念都可以在讲数据结构的书中找到,他们都是基本的数据结构,虽然栈更为简单一些。

在具体的C/C++编程框架中,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并行的。对底层机器代码的研究可以揭示,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而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

具体地说,现代计算机(串行执行机制),都直接在代码底层支持栈的数据结构。这体现在,有专门的寄存器指向栈所在的地址,有专门的机器指令完成数据入栈出栈的操作。

机制的特点是效率高,支持的数据有限,一般是整数,指针,浮点数等系统直接支持的数据类型,并不直接支持其他的数据结构。因为栈的这种特点,对栈的使用在程序中是非常频繁的。对子程序的调用就是直接利用栈完成的。机器的call指令里隐含了把返回地址推入栈,然后跳转至子程序地址的操作,而子程序中的ret指令则隐含从堆栈中弹出返回地址并跳转之的操作。C/C++中的自动变量是直接利用栈的例子,这也就是为什么当函数返回时,该函数的自动变量自动失效的原因。

 

和栈不同,堆的数据结构并不是由系统(无论是机器系统还是操作系统)支持的,而是由函数库提供的。基本的malloc/realloc/free函数维护了一套内部的堆数据结构。当程序使用这些函数去获得新的内存空间时,这套函数首先试图从内部堆中寻找可用的内存空间,如果没有可以使用的内存空间,则试图利用系统调用来动态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大小,新分配得到的空间首先被组织进内部堆中去,然后再以适当的形式返回给调用者。当程序释放分配的内存空间时,这片内存空间被返回内部堆结构中,可能会被适当的处理(比如和其他空闲空间合并成更大的空闲空间),以更适合下一次内存分配申请。这套复杂的分配机制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分配的缓冲池(Cache),使用这套机制有如下若干原因:

 

栈是机器系统提供的数据结构,计算机会在底层对栈提供支持:分配专门的寄存器存放栈的地址,压栈出栈都有专门的指令执行,这就决定了栈的效率比较高。堆则是C/C++函数库提供的,它的机制是很复杂的,例如为了分配一块内存,库函数会按照一定的算法(具体的算法可以参考数据结构/操作系统)在堆内存中搜索可用的足够大小的空间,如果没有足够大小的空间(可能是由于内存碎片太多),就有可能调用系统功能去增加程序数据段的内存空间,这样就有机会分到足够大小的内存,然后进行返回。显然,堆的效率比栈要低得多

 

1. 系统调用可能不支持任意大小的内存分配。有些系统的系统调用只支持固定大小及其倍数的内存请求(按页分配)这样的话对于大量的小内存分类来说会造成浪费。

 

2. 系统调用申请内存可能是代价昂贵的。系统调用可能涉及用户态和核心态的转换。

 

3. 没有管理的内存分配在大量复杂内存的分配释放操作下很容易造成内存碎片。

 

堆和栈的对比

 

从以上知识可知,

· 栈是系统提供的功能,特点是快速高效,缺点是有限制,数据不灵活;而堆是函数库提供的功能,特点是灵活方便,数据适应面广泛,但是效率有一定降低。

· 栈是系统数据结构,对于进程/线程是唯一的;堆是函数库内部数据结构,不一定唯一。不同堆分配的内存无法互相操作。

· 栈空间分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两种。静态分配是编译器完成的,比如自动变量(auto)的分配。动态分配由malloca函数完成。栈的动态分配无需释放(是自动的),也就没有释放函数。为可移植的程序起见,栈的动态分配操作是不被鼓励的!堆空间的分配总是动态的,虽然程序结束时所有的数据空间都会被释放回系统,但是精确的申请内存/释放内存匹配是良好程序的基本要素。

堆(heap)和堆栈(stack)的区别(在cu的C版看到,觉着好,copy过来)

一、预备知识—程序的内存分配

一个由c/C++编译的程序占用的内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栈区(stack)— 由编译器自动分配释放,存放函数的参数值,局部变量的值等。其操作方式类似于数据结构中的栈。

2、堆区(heap) —一般由程序员分配释放, 若程序员不释放,程序结束时可能由OS回收 。注意它与数据结构中的堆是两回事,分配方式倒是类似于链表,呵呵。

3、全局区(静态区)(static)—,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的存储是放在一块的,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静态变量在一块区域,未初始化的全局变量和未初始化的静态变量在相邻的另一块区域。 - 程序结束后有系统释放

4、文字常量区—常量字符串就是放在这里的。 程序结束后由系统释放

5、程序代码区—存放函数体的二进制代码。

 

http://hi.baidu.com/fcl06/item/ac6bf033a240a884c2cf2980

C++的new

写的很不错的一篇文章,对new讲的比较深入。只是对最后delete [] p这部分有些怀疑。因为所有的书上对简单类型的数组,也要求用delete[],而它说简单类型,也就是无需析构函数的数组,可以直接delete p。并且delete时如何得知它的长度呢,既然没有多余的字节记录它本身长度。

===============分隔线=================================

“new”是C++的一个关键字,同时也是操作符。关于new的话题非常多,因为它确实比较复杂,也非常神秘,下面我将把我了解到的与new有关的内容做一个总结。

new的过程

当我们使用关键字new在堆上动态创建一个对象时,它实际上做了三件事:获得一块内存空间、调用构造函数、返回正确的指针。当然,如果我们创建的是简单类型的变量,那么第二步会被省略。假如我们定义了如下一个类A:

class A

{

int i;

public:

A(int _i) :i(_i*_i) {}

void Say() { printf("i=%dn", i);}

};

//调用new:

A* pa = new A(3);

那么上述动态创建一个对象的过程大致相当于以下三句话(只是大致上):

A* pa = (A*)malloc(sizeof(A));

pa->A::A(3);

return pa;

虽然从效果上看,这三句话也得到了一个有效的指向堆上的A对象的指针pa,但区别在于,当malloc失败时,它不会调用分配内存失败处理程序new_handler,而使用new的话会的。因此我们还是要尽可能的使用new,除非有一些特殊的需求。

new的三种形态

到目前为止,本文所提到的new都是指的“new operator”或称为“new expression”,但事实上在C++中一提到new,至少可能代表以下三种含义:new operator、operator new、placement new。

new operator就是我们平时所使用的new,其行为就是前面所说的三个步骤,我们不能更改它。但具体到某一步骤中的行为,如果它不满足我们的具体要求时,我们是有可能更改它的。三个步骤中最后一步只是简单的做一个指针的类型转换,没什么可说的,并且在编译出的代码中也并不需要这种转换,只是人为的认识罢了。但前两步就有些内容了。

new operator的第一步分配内存实际上是通过调用operator new来完成的,这里的new实际上是像加减乘除一样的操作符,因此也是可以重载的。operator new默认情况下首先调用分配内存的代码,尝试得到一段堆上的空间,如果成功就返回,如果失败,则转而去调用一个new_hander,然后继续重复前面过程。如果我们对这个过程不满意,就可以重载operator new,来设置我们希望的行为。例如:

class A

{

public: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

printf("operator new calledn");

return ::operator new(size);

}

};

 

A* a = new A();

这里通过::operatornew调用了原有的全局的new,实现了在分配内存之前输出一句话。全局的operator new也是可以重载的,但这样一来就不能再递归的使用new来分配内存,而只能使用malloc了: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

printf("global newn");

return malloc(size);

}

相应的,delete也有delete operator和operator delete之分,后者也是可以重载的。并且,如果重载了operator new,就应该也相应的重载operator delete,这是良好的编程习惯。

new的第三种形态——placement new是用来实现定位构造的,因此可以实现new operator三步操作中的第二步,也就是在取得了一块可以容纳指定类型对象的内存后,在这块内存上构造一个对象,这有点类似于前面代码中的“p- >A::A(3);”这句话,但这并不是一个标准的写法,正确的写法是使用placement new:

#include <new.h>

 

void main()

{

char s[sizeof(A)];

A* p = (A*)s;

new(p) A(3); //p->A::A(3);

p->Say();

}

对头文件<new>或<new.h>的引用是必须的,这样才可以使用placement new。这里“new(p) A(3)”这种奇怪的写法便是placement new了,它实现了在指定内存地址上用指定类型的构造函数来构造一个对象的功能,后面A(3)就是对构造函数的显式调用。这里不难发现,这块指定的地址既可以是栈,又可以是堆,placement对此不加区分。但是,除非特别必要,不要直接使用placement new ,这毕竟不是用来构造对象的正式写法,只不过是new operator的一个步骤而已。使用new operator地编译器会自动生成对placement new的调用的代码,因此也会相应的生成使用delete时调用析构函数的代码。如果是像上面那样在栈上使用了placement new,则必须手工调用析构函数,这也是显式调用析构函数的唯一情况:

p->~A();

当我们觉得默认的newoperator对内存的管理不能满足我们的需要,而希望自己手工的管理内存时,placement new就有用了。STL中的allocator就使用了这种方式,借助placement new来实现更灵活有效的内存管理。

处理内存分配异常

正如前面所说,operatornew的默认行为是请求分配内存,如果成功则返回此内存地址,如果失败则调用一个new_handler,然后再重复此过程。于是,想要从operator new的执行过程中返回,则必然需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l 分配内存成功

l new_handler中抛出bad_alloc异常

l new_handler中调用exit()或类似的函数,使程序结束

于是,我们可以假设默认情况下operatornew的行为是这样的: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

void* p = null

while(!(p = malloc(size)))

{

if(null == new_handler)

throw bad_alloc();

try

{

new_handler();

}

catch(bad_alloc e)

{

throw e;

}

catch(…)

{}

}

return p;

}

在默认情况下,new_handler的行为是抛出一个bad_alloc异常,因此上述循环只会执行一次。但如果我们不希望使用默认行为,可以自定义一个new_handler,并使用std::set_new_handler函数使其生效。在自定义的new_handler中,我们可以抛出异常,可以结束程序,也可以运行一些代码使得有可能有内存被空闲出来,从而下一次分配时也许会成功,也可以通过set_new_handler来安装另一个可能更有效的new_handler。例如:

void MyNewHandler()

{

printf(“New handler called!n”);

throw std::bad_alloc();

}

 

std::set_new_handler(MyNewHandler);

这里new_handler程序在抛出异常之前会输出一句话。应该注意,在 new_handler的代码里应该注意避免再嵌套有对new的调用,因为如果这里调用new再失败的话,可能会再导致对new_handler的调用,从而导致无限递归调用。——这是我猜的,并没有尝试过。

在编程时我们应该注意到对new的调用是有可能有异常被抛出的,因此在new的代码周围应该注意保持其事务性,即不能因为调用new失败抛出异常来导致不正确的程序逻辑或数据结构的出现。例如:

class SomeClass

{

static int count;

SomeClass() {}

public:

static SomeClass* GetNewInstance()

{

count++;

return new SomeClass();

}

};

静态变量count用于记录此类型生成的实例的个数,在上述代码中,如果因new分配内存失败而抛出异常,那么其实例个数并没有增加,但count变量的值却已经多了一个,从而数据结构被破坏。正确的写法是:

static SomeClass* GetNewInstance()

{

SomeClass* p = new SomeClass();

count++;

return p;

}

这样一来,如果new失败则直接抛出异常,count的值不会增加。类似的,在处理线程同步时,也要注意类似的问题:

void SomeFunc()

{

lock(someMutex); //加一个锁

delete p;

p = new SomeClass();

unlock(someMutex);

}

此时,如果new失败,unlock将不会被执行,于是不仅造成了一个指向不正确地址的指针p的存在,还将导致someMutex永远不会被解锁。这种情况是要注意避免的。(参考:C++箴言:争取异常安全的代码)

STL的内存分配与traits技巧

在《STL原码剖析》一书中详细分析了SGI STL的内存分配器的行为。与直接使用new operator不同的是,SGI STL并不依赖C++默认的内存分配方式,而是使用一套自行实现的方案。首先SGI STL将可用内存整块的分配,使之成为当前进程可用的内存,当程序中确实需要分配内存时,先从这些已请求好的大内存块中尝试取得内存,如果失败的话再尝试整块的分配大内存。这种做法有效的避免了大量内存碎片的出现,提高了内存管理效率。

为了实现这种方式,STL使用了placement new,通过在自己管理的内存空间上使用placement new来构造对象,以达到原有new operator所具有的功能。

template <class T1, class T2>

inline void construct(T1* p, const T2&value)

{

new(p) T1(value);

}

此函数接收一个已构造的对象,通过拷贝构造的方式在给定的内存地址p上构造一个新对象,代码中后半截T1(value)便是placement new语法中调用构造函数的写法,如果传入的对象value正是所要求的类型T1,那么这里就相当于调用拷贝构造函数。类似的,因使用了 placementnew,编译器不会自动产生调用析构函数的代码,需要手工的实现:

template <class T>

inline void destory(T* pointer)

{

pointer->~T();

}

与此同时,STL中还有一个接收两个迭代器的destory版本,可将某容器上指定范围内的对象全部销毁。典型的实现方式就是通过一个循环来对此范围内的对象逐一调用析构函数。如果所传入的对象是非简单类型,这样做是必要的,但如果传入的是简单类型,或者根本没有必要调用析构函数的自定义类型(例如只包含数个int成员的结构体),那么再逐一调用析构函数是没有必要的,也浪费了时间。为此,STL使用了一种称为“typetraits”的技巧,在编译器就判断出所传入的类型是否需要调用析构函数:

template <class ForwardIterator>

inline void destory(ForwardIterator first,ForwardIterator last)

{

__destory(first, last, value_type(first));

}

其中value_type()用于取出迭代器所指向的对象的类型信息,于是:

template<class ForwardIterator, classT>

inline void __destory(ForwardIteratorfirst, ForwardIterator last, T*)

{

typedef typename __type_traits<T>::has_trivial_destructortrivial_destructor;

__destory_aux(first, last,trivial_destructor());

}

//如果需要调用析构函数:

template<class ForwardIterator>

inline void __destory_aux(ForwardIteratorfirst, ForwardIterator last, __false_type)

{

for(; first < last; ++first)

destory(&*first); //因first是迭代器,*first取出其真正内容,然后再用&取地址

}

//如果不需要,就什么也不做:

tempalte<class ForwardIterator>

inline void __destory_aux(ForwardIteratorfirst, ForwardIterator last, __true_type)

{}

因上述函数全都是inline的,所以多层的函数调用并不会对性能造成影响,最终编译的结果根据具体的类型就只是一个for循环或者什么都没有。这里的关键在于__type_traits<T>这个模板类上,它根据不同的T类型定义出不同的has_trivial_destructor的结果,如果T是简单类型,就定义为__true_type类型,否则就定义为 __false_type类型。其中__true_type、__false_type只不过是两个没有任何内容的类,对程序的执行结果没有什么意义,但在编译器看来它对模板如何特化就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了,正如上面代码所示的那样。__type_traits<T>也是特化了的一系列模板类:

struct __true_type {};

struct __false_type {};

template <class T>

struct __type_traits

{

public:

typedef __false _typehas_trivial_destructor;

……

};

template<> //模板特化

struct __type_traits<int> //int的特化版本

{

public:

typedef __true_type has_trivial_destructor;

……

};

…… //其他简单类型的特化版本

如果要把一个自定义的类型MyClass也定义为不调用析构函数,只需要相应的定义__type_traits<T>的一个特化版本即可:

template<>

struct __type_traits<MyClass>

{

public:

typedef __true_type has_trivial_destructor;

……

};

模板是比较高级的C++编程技巧,模板特化、模板偏特化就更是技巧性很强的东西, STL中的type_traits充分借助模板特化的功能,实现了在程序编译期通过编译器来决定为每一处调用使用哪个特化版本,于是在不增加编程复杂性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了程序的运行效率。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考《STL源码剖析》第二、三章中的相关内容。

带有“[]”的new和delete

我们经常会通过new来动态创建一个数组,例如:

char* s = new char[100];

……

delete s;

严格的说,上述代码是不正确的,因为我们在分配内存时使用的是new[],而并不是简单的new,但释放内存时却用的是delete。正确的写法是使用delete[]:

delete[] s;

但是,上述错误的代码似乎也能编译执行,并不会带来什么错误。事实上,new与new[]、delete与delete[]是有区别的,特别是当用来操作复杂类型时。假如针对一个我们自定义的类MyClass使用new[]:

MyClass* p = new MyClass[10];

上述代码的结果是在堆上分配了10个连续的MyClass实例,并且已经对它们依次调用了构造函数,于是我们得到了10个可用的对象,这一点与Java、C#有区别的,Java、C#中这样的结果只是得到了10个null。换句话说,使用这种写法时MyClass必须拥有不带参数的构造函数,否则会发现编译期错误,因为编译器无法调用有参数的构造函数。

当这样构造成功后,我们可以再将其释放,释放时使用delete[]:

delete[] p;

当我们对动态分配的数组调用delete[]时,其行为根据所申请的变量类型会有所不同。如果p指向简单类型,如int、char等,其结果只不过是这块内存被回收,此时使用delete[]与delete没有区别,但如果p指向的是复杂类型,delete[]会针对动态分配得到的每个对象调用析构函数,然后再释放内存。因此,如果我们对上述分配得到的p指针直接使用delete来回收,虽然编译期不报什么错误(因为编译器根本看不出来这个指针p是如何分配的),但在运行时(DEBUG情况下)会给出一个Debug assertion failed提示。

到这里,我们很容易提出一个问题——delete[]是如何知道要为多少个对象调用析构函数的?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首先看一看new[]的重载。

class MyClass

{

int a;

public:

MyClass() { printf("ctorn"); }

~MyClass() { printf("dtorn"); }

};

 

void* operator new[](size_t size)

{

void* p = operator new(size);

printf("calling new[] with size=%daddress=%pn", size, p);

return p;

}

 

// 主函数

MyClass* mc = new MyClass[3];

printf("address of mc=%pn", mc);

delete[] mc;

运行此段代码,得到的结果为:(VC2005)

calling new[] with size=16 address=003A5A58

ctor

ctor

ctor

address of mc=003A5A5C

dtor

dtor

dtor

虽然对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的调用结果都在预料之中,但所申请的内存空间大小以及地址的数值却出现了问题。我们的类MyClass的大小显然是4个字节,并且申请的数组中有3个元素,那么应该一共申请12个字节才对,但事实上系统却为我们申请了16字节,并且在operator new[]返后我们得到的内存地址是实际申请得到的内存地址值加4的结果。也就是说,当为复杂类型动态分配数组时,系统自动在最终得到的内存地址前空出了 4个字节,我们有理由相信这4个字节的内容与动态分配数组的长度有关。通过单步跟踪,很容易发现这4个字节对应的int值为0x00000003,也就是说记录的是我们分配的对象的个数。改变一下分配的个数然后再次观察的结果证实了我的想法。于是,我们也有理由认为new[] operator的行为相当于下面的伪代码:

template <class T>

T* New[](int count)

{

int size = sizeof(T) * count + 4;

void* p = T::operator new[](size);

*(int*)p = count;

T* pt = (T*)((int)p + 4);

for(int i = 0; i < count; i++)

new(&pt) T();

return pt;

}

上述示意性的代码省略了异常处理的部分,只是展示当我们对一个复杂类型使用new[] 来动态分配数组时其真正的行为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到它分配了比预期多4个字节的内存并用它来保存对象的个数,然后对于后面每一块空间使用 placement new来调用无参构造函数,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这种情况下类必须有无参构造函数,最后再将首地址返回。类似的,我们很容易写出相应的delete[]的实现代码:

template <class T>

void Delete[](T* pt)

{

int count = ((int*)pt)[-1];

for(int i = 0; i < count; i++)

pt.~T();

void* p = (void*)((int)pt – 4);

T::operator delete[](p);

}

由此可见,在默认情况下operatornew[]与operator new的行为是相同的,operator delete[]与operator delete也是,不同的是new operator与new[] operator、delete operator与delete[] operator。当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需要来选择重载带有和不带有“[]”的operator new和delete,以满足不同的具体需求。

把前面类MyClass的代码稍做修改——注释掉析构函数,然后再来看看程序的输出:

calling new[] with size=12 address=003A5A58

ctor

ctor

ctor

address of mc=003A5A58

这一次,new[]老老实实的申请了12个字节的内存,并且申请的结果与new[] operator返回的结果也是相同的,看来,是否在前面添加4个字节,只取决于这个类有没有析构函数,当然,这么说并不确切,正确的说法是这个类是否需要调用构造函数,因为如下两种情况下虽然这个类没声明析构函数,但还是多申请了4个字节:一是这个类中拥有需要调用析构函数的成员,二是这个类继承自需要调用析构函数的类。于是,我们可以递归的定义“需要调用析构函数的类”为以下三种情况之一:

1 显式的声明了析构函数的

2 拥有需要调用析构函数的类的成员的

3 继承自需要调用析构函数的类的

类似的,动态申请简单类型的数组时,也不会多申请4个字节。于是在这两种情况下,释放内存时使用delete或delete[]都可以,但为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还是应该注意只要是动态分配的数组,释放时就使用delete[]。

释放内存时如何知道长度

但这同时又带来了新问题,既然申请无需调用析构函数的类或简单类型的数组时并没有记录个数信息,那么operator delete,或更直接的说free()是如何来回收这块内存的呢?这就要研究malloc()返回的内存的结构了。与new[]类似的是,实际上在 malloc()申请内存时也多申请了数个字节的内容,只不过这与所申请的变量的类型没有任何关系,我们从调用malloc时所传入的参数也可以理解这一点——它只接收了要申请的内存的长度,并不关系这块内存用来保存什么类型。下面运行这样一段代码做个实验:

char *p = 0;

for(int i = 0; i < 40; i += 4)

{

char* s = new char;

printf("alloc %2d bytes, address=%pdistance=%dn", i, s, s - p);

p = s;

}

我们直接来看VC2005下Release版本的运行结果,DEBUG版因包含了较多的调试信息,这里就不分析了:

alloc 0 bytes, address=003A36F0 distance=3815152

alloc 4 bytes, address=003A3700 distance=16

alloc 8 bytes, address=003A3710 distance=16

alloc 12 bytes, address=003A3720 distance=16

alloc 16 bytes, address=003A3738 distance=24

alloc 20 bytes, address=003A84C0 distance=19848

alloc 24 bytes, address=003A84E0 distance=32

alloc 28 bytes, address=003A8500 distance=32

alloc 32 bytes, address=003A8528 distance=40

alloc 36 bytes, address=003A8550 distance=40

每一次分配的字节数都比上一次多4,distance值记录着与上一次分配的差值,第一个差值没有实际意义,中间有一个较大的差值,可能是这块内存已经被分配了,于是也忽略它。结果中最小的差值为16字节,直到我们申请16字节时,这个差值变成了24,后面也有类似的规律,那么我们可以认为申请所得的内存结构是如下这样的:

 

 

 

从图中不难看出,当我们要分配一段内存时,所得的内存地址和上一次的尾地址至少要相距8个字节(在DEBUG版中还要更多),那么我们可以猜想,这8个字节中应该记录着与这段所分配的内存有关的信息。观察这8个节内的内容,得到结果如下:

 

 

图中右边为每次分配所得的地址之前8个字节的内容的16进制表示,从图中红线所表示可

以看到,这8个字节中的第一个字节乘以8即得到相临两次分配时的距离,经过试验一次性分配更大的长度可知,第二个字节也是这个意义,并且代表高8位,也就

说前面空的这8个字节中的前两个字节记录了一次分配内存的长度信息,后面的六个字节可能与空闲内存链表的信息有关,在翻译内存时用来提供必要的信息。这就

解答了前面提出的问题,原来C++在分配内存时已经记录了足够充分的信息用于回收内半



VBA STF格式:

!^PC000@1xxxxxx@2xxxxxx@#x!$
@1之后:字符串API到参数名
@2之后:参数的值


@#之后的字符时crc校验字符。
该字符计算方式:
000@1xxxxxx@2xxxxxx@#的所有字符的ASCII码值相加
除以94的余数+33 所得的字符 

============================================================================================================================

        Case CrcCal:                    'add by hewei
            'CELLVALUE(col_row),here i j is two parameter of this Func
            sheetName = GetLexValueRealIndex(lex, realIndex + 1)
            Set sheet = GetSheet(sheetName, curSheet)
            
            row = GetLexValueRealIndex(lex, realIndex + 2)
            col = GetLexValueRealIndex(lex, realIndex + 3)
            'MsgBox row & "_" & col
            GetFuncValue = CRC_Calculate(row, col, "-", sheet)          'add by hewei
        Case CrcCalT:                   'add by hewei
            'CELLVALUE(col_row),here i j is two parameter of this Func
            sheetName = GetLexValueRealIndex(lex, realIndex + 1)
            Set sheet = GetSheet(sheetName, curSheet)
            
            row = GetLexValueRealIndex(lex, realIndex + 2)
            col = GetLexValueRealIndex(lex, realIndex + 3)
            GetFuncValue = CRC_Calculate(row, col, "_", sheet)          'add by hewei
        Case Else
            GetFuncValue = NotAnyThing
            
    End Select
    
    
End Function


Function CRC_Calculate(ByVal row As String, ByVal col As String, ByVal sep As String, ByVal sh As Worksheet) As String
    Dim sum As Integer
    Dim maxCol As Integer
    Dim myrange As Range
    Dim str As String
    Dim i As Integer
    
    str = ""
    CRC_Calculate = ""


    If sep = "_" Then '006@1@2@#
        sum = 476
        maxCol = 7
    ElseIf sep = "-" Then '005@1@2@#
        sum = 475
        maxCol = 11
        str = Trim(sh.Cells(row, col).Value)
    End If
    
    'make the string
    For i = 3 To maxCol Step 2
        Set myrange = sh.Cells(row, i)
        If myrange.MergeCells = True Then
            'trim the blank in the cell
            If Trim(myrange.MergeArea.Cells(1, 1).Value) <> "" And Trim(myrange.MergeArea.Cells(1, 1).Value) <> "-" Then
                If i > 3 Then
                    str = str & sep
                End If
                str = str & Trim(myrange.MergeArea.Cells(1, 1).Value)
            End If
        Else
            If Trim(myrange.Value) <> "" And Trim(myrange.Value) <> "-" Then
                If i > 3 Then
                    str = str & sep
                End If
                str = str & Trim(myrange.Value)
            End If
        End If
    Next
    'calculate the string
    For i = 1 To Len(str) Step 1
        sum = sum + Asc(Mid(str, i))
    Next
    CRC_Calculate = Chr(((sum Mod 256) Mod 94) + 33)
End Function



2013-1-27:

http://www.cnblogs.com/nbsofer/archive/2012/03/10/2388569.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63066358.html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24169958.html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