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产业链主要分为三部分,即上游制片,中游宣发,下游院线影院,互联网产业发展后衍生出线上票务平台作为产业终端。随着4K、3D、高帧率、高动态范围、广色域、沉浸式音频等新兴视听技术的发展与应用,高新技术格式电影的制作规模与技术要求不断提升,借助于云计算技术和高速互联网实现高新技术格式电影远程协同制作,已成为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要实现“线下怎么用,线上就怎么用”,就需要通过大数据高性能计算、高效传输、分布式存储与共享等技术兼容电影行业的现有主流工具软件、资产及流程管理系统,实现多人异地实时分布式协同制作;还要符合国际主流影视制作安全版权标准,开展高新技术格式电影远程协同制作,需要至少高出目前5~10倍的数据计算、传输和存储。
一、影视传媒行业数字内容制作现状
一部完整的影视作品通常需要多个团队共同完成,包括但不限于:制作部、实拍摄影组、后期剪辑配音组、渲染特效组、CG制作团队、发行中心、各大电影院等。在形成最终影片之前,对影视素材需要不断的调整与处理,而影视源文件往往是由多个较大且不同格式的文件组成,这些文件需要在不通的团队之间流转,往往遇到如下问题:
●文件大,传输难:动辄几十G,上百G,如果涵盖三维后期上T的数据量也变得常见。
●跨区域协同难:制作流程涉及多部门或多家外包公司,文件需要跨地域甚至跨国多向传输。特别是制作和后期部分经常要和跨地域甚至跨国的艺术家协同工作。
●稳定性要求高:影视制作过程涉及的文件数量多,种类多,上传下载等操作也较为频繁。因而对传输工具本身的稳定性要求高,不稳定的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