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计划、执行

       一个运营中的企业,策略、计划、执行三位一体不可分开,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它们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心态。很多时候企业误将策略、计划和执行三种会一起开,三种心态纠缠在一起,没有聚焦,结果就出现许多没完没了、议而不决的场面。

       这是我早期观察出来的一个企业运营问题,我相信今天很多企业仍在犯这个错误,每天都在开无效的会,团队成员之间产生了很多矛盾。如果搞清楚今天这个概念,你应该马上可以看清楚为什么有那么多无效的沟通。

       我们先从做事开始,每次做一件事情,你其实都经过三个步骤。比如,上司让你去替他定去北京的航班,你首先要决定用什么渠道订机票,是网上还是旅行社,考虑到今次有点仓促,旅行社你认识人,与有公司账户付款方便,所以你决定打电话到旅行社找你熟悉的小黎帮忙。后来一想许久不见小黎,还是自己跑一趟到楼下与小黎说清楚你的要求,小黎答应下午四点前可以确认机票。午饭后不久,小黎来电话,航班与座位都定好。你马上汇报给上司这件事已完成。

       这是一件很简单的事,但里面包括了三个步骤:第一,取舍,选择最佳,最合适途径。第二,调动配套资源,如果没有合适资源,你可能要回去从新调整你的取舍。第三,就是用行动来完成目标。这就是策略,计划,执行。这件事很简单,基本你一个人与外部协调就办好了,但企业里面很多事情是需要团队协作才能做到,这就是大家开会的目的。

       你踏进一个会议是讨论怎样做好下个月的营销活动,销售部门都七嘴八舌,天马行空提出很多建议,每一个听起来都有道理,但还没讨论清楚马上有人提出别的想法,财务部门也提出资源问题,负责活动执行的公关部门也提出他们上次不好的经验。这个团队是在策略计划与执行来回折腾。沟通不在同一层面上,结果就出现鸡跟鸭讲的情况,最后情绪都来了,不欢而散。

       开有效会议必需要有人作为“协调者”(facilitator),工作就是确保团队在同一层面上用合适的心态来讨论。讨论策略时,大家应该用开放的心态听取不同意见,适当的时机,facilitator就要引导团队作出“取舍”,然后进入计划的讨论。讨论计划时,必须要考虑资源问题,很多人都以为资源是无限的,所以很容易说话不腰痛,facilitator就要提醒所有人应该用什么心态来讨论计划,如果资源不匹配,就要引导团队回去讨论策略。策略与计划达到一个合适的匹配时,就可以进入执行的讨论,这时大家都要用“承诺”的心态来讨论,答应的事情必须要做到,统一一个监督进度的机制,让所有人都不能脱离关系......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