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中药材发展规划2003~2007年

 
甘肃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分品种规划之九
 
 
甘肃省中药材优势区域
发展规划
(2003~2007年)
 
 
 
 
 
 
 
 
 
 
○○ 四年九月

 
 
 
 
 
 
 
 
规划审定首席专家 张福林
 
规划编制技术负责 蔺海明
 
            武延安
 
            种植业管理处
 
规划组织编 发展计划与市场信息处

目    录
 
一、甘肃省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 . …………………… ..1
(一)   基本情况 ………………………… . …… . …………… ..1
(二)主要问题 ……………………………… ... …………… ..6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 . …… ..12
(一)市场前景分析 ………………………………… ... …… ..12
(二)竞争力分析 ………………………………………… . ..13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 . . …………… ...16
(一)   指导思想 ……………………… ……… .. . …… ...16
(二)发展目标 ……………………………………………… ..16
四、 中药材优势区域布局 …………………………………… ..17
(一)中药材优势产业带 …………………………………… ...17
(二)中药材区域市场布局 ………………………………… ...19
(三)中药材加工企业定位 ………………………………… ...20
五、中药材优势产区的重点建设项目 …………… …… ………… .21
(一)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 ……………………… ..21
(二)中药材种质资源及品种繁育圃建设 ……………… ..22
(三)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 ..23
(四)甘肃省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 ..23
(五)中药材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 ..24
(六)大中型药材集散市场体系改造建设 …………………… ..24
(七)中药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 ..25
(八)野生中药材自然生产保护区建设 …………………… ..26
六、主要政策建议 ………………………………………… 26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 ..26
(二)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 ..27
(三)加强行业管理 ………………………………………… ..27
(四)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项目管理 ……………………… ..27
(五)完善服务体系 ………………………………………… ..28

甘肃省中药材优势区域发展规划
(2003~2007年)
 
一、甘肃省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
1、中药材生产概况
甘肃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2002年,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已达到199.13万亩,居全国第一位;产量30.58万吨,仅次于四川,居全国第二位;产值15.06亿元;商品量28.16万吨,商品率92%。传统大宗地道中药材种类有当归、党参、黄(红)芪、甘草、大黄等;大宗地产中药材种类有柴胡、板兰根等。2002年,甘肃中药材主产区定西、陇南、张掖三市药材种植面积154.82万亩,占全省药材总种植面积的77.75%;产量20.42万吨,占全省药材总产量的66.78%。
甘肃中药材栽培传统区域生产规模大,知名度高。其中,定西市2002年药材种植面积112.43万亩,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56.46%;陇南市药材种植面积20.69万亩,占全省总种植面积的10.39%。药材大县岷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当归之乡”,2002年种植中药材24.08万亩,总产量3.68万吨;陇西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200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24.10万亩,产量2.46万吨;渭源县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党参之乡”,200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9.31万亩,产量2.48万吨。2002年中药材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的县区还有:安定区15.69万亩,产量0.83万吨;漳县12.00万亩,产量1.33万吨;临洮县10.05万亩,产量1.37万吨。
以河西为主的甘肃药材新产区发展迅速,生产集中。张掖市2002年药材种植面积已超过陇南市,达到21.70万亩,占全省中药材总种植面积的10.90%;仅其中的民乐县板兰根栽培的调查面积就有约9万亩。近年,以酒泉市金塔县、张掖市高台县和民乐县、武威市民勤县及庆阳市马莲河流域为主的甘草种植正在发展,其中仅民勤县甘草栽培的调查面积就有约5万亩。
甘肃传统药材的大宗种类多,种植区域广。其中以岷县、渭源、漳县、宕昌为主的优质当归产区, 2002年当归种植面积31.92万亩,产量5.23万吨;以渭源、陇西、文县、临洮为主的优质党参产区, 2002年党参种植面积42.77万亩,产量4.28万吨。
据省医药管理部门调查(见表1),全省九大种类中药材当归、党参、黄芪、红芪、甘草、大黄、柴胡、板兰根、麻黄的种植面积达到 178.42 万亩,占全省药材种植总面积(2002年调查为 246.4 万亩)的72.4%。地道药材品种已形成规模优势。
1                   甘肃各地大宗药材生产情况
   单位:万亩
 
定西
陇南
甘南
临夏
天水
庆阳
平凉
酒泉
张掖
武威
当归
35.67
3
2.5
1
 
 
 
 
 
 
党参
39.45
8
1.3
1
4
2
 
 
 
 
大黄
 
2
0.7
 
 
 
1
 
 
 
黄芪
16
1
 
 
 
 
 
 
 
 
红芪
9
2
 
 
1
 
 
 
 
 
甘草
6
 
 
 
 
 
 
2.5
2
0.5
麻黄草
 
 
 
 
 
2.2
 
 
 
0.9
柴胡
16
3
 
 
1
0.8
 
 
3.7
 
板蓝根
 
 
 
 
 
 
 
 
9
 
2、中药材产区分布
甘肃位于西北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形地貌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季节性变化明显,区域海拔差异大,因而蕴藏着丰富的天然药材资源,也适合多种药材生长栽培。根据甘肃所处地理位置,气候类型特征,以及地道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全省可基本划分为四个药材生态区域(见附图1)。各区域药材种类独特,地域特征明显。
陇南山地亚热带、暖温带秦药区 :包括陇南市、天水市清水县、秦巴山地和甘南州舟曲县的东部。海拔700~3600米,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均气温6~15 ℃。 该区山大沟深,地势陡峭,草木茂盛,气候温和,药用植物种类繁多,素有“天然药库”之称,有药用植物资源1000多种。天然药材品种有黄芪、红芪、纹党、杜仲、大黄、黄连、半夏、山茱萸、银杏、川贝、天麻、辛夷、川楝子、女贞子、连翘、五味子、葛根、猪苓、竹节参、白芷等。药农大面积栽培的有黄芪、红芪、纹党、大黄、杜仲、川贝、半夏、天麻等。
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温带半干旱西药区 :包括定西市、天水市大部及平凉、庆阳、兰州、白银等市。海拔1400~3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均气温6~10 。该区土层深厚,光照充足,干旱少雨,适宜于喜阳耐旱药材的生长,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代表品种如党参、柴胡、黄芩、防风、生地、黄芪、红芪、沙棘、半夏、远志、桃仁、杏仁、百合、车前子、蒲公英、地骨皮、苍耳子、冬花、苦参、槐米等。药农大面积栽培的有党参、柴胡、大黄、黄芪、红芪、防风、生地、板兰根、黄芩等。
青藏高原东部高寒阴湿西药藏药区 :包括甘南州、临夏州大部,定西市南部的岷县、渭源县、漳县,祁连山北麓的天祝县、民乐县、肃南县、肃北县的南部。海拔2000米以上,年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均气温2~7 。该区高寒阴湿,气候冷凉,有药用植物资源280余种。珍奇独特的品种有:虫草、雪莲、川芎、秦艽、羌活、丹皮、地黄、益母草、祖师麻、丹参等。药农大面积栽培的有当归、党参、黄芪、红芪等。
河西走廊温带荒漠干旱西药区 :包括武威、金昌、张掖、酒泉、嘉峪关五市。东起乌鞘岭,西至甘新边界,南依祁连山和阿尔金山,北接腾格里和巴丹吉林沙漠,大部分地区为典型的内陆干旱区。海拔900~3600米,年降水量50~250毫米,年均气温5~10 ,大陆性荒漠气候特征明显。该区有药用植物资源200余种。主产甘草、麻黄草、锁阳、肉苁蓉、红花、枸杞、小茴香等。人工大面积栽培的有甘草、麻黄草、板兰根、小茴香、红花等。
这些区域独特的自然生态气候特性,塑造了甘肃药用植物区系分布上的多样性,为中药材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
3、中药材加工与产品销售
中药材初加工 :近年,甘肃中药材初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全省中药材年初加工量约为65000吨,占全省中药材产量的1/5左右,加工产值约10亿元。初加工企业布局主要集中在定西市和陇南市两个药材主产区。据统计,定西市有加工户(企业)600多户,年加工量50000吨,加工产品上千种,产值约9亿元。其中年加工销售千吨以上的企业有10家,中药材精制饮片出口量5000吨。甘肃岷州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甘肃效灵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渭源兴华药材有限公司、岷县顺兴和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陇西穆斯林中药材加工厂等均为省内初具规模的饮片加工企业。陇南市有中药材初加工户(企业)30多家,年加工能力2100多吨,年产值2000多万元。中药材年加工产值100万元以上的企业(户)有4家。
中成药工业 :1990以来,甘肃中药工业发展很快,总产值年平均递增23.56%,“九五”期间年平均递增速度达到36.88%。2001年工业总产值10.5亿元,产量3600多吨。目前,甘肃省中药工业对地产中药材的消化量约为15000吨,占全省中药材总产量的4.91%。
甘肃能够生产中药的厂家有30余户,生产的规格品种近400个。规模较大的中药制药企业有兰州佛慈集团、奇正集团、定西扶正科技药业公司、兰药集团莫高股份祁连山制药厂、河西制药厂、武威制药厂、天水制药厂、西峰制药厂、独一味药业有限公司、灵台皇甫谧制药有限公司、和盛堂制药有限公司、岷海制药厂、金昌金丹药业有限公司等。以甘肃地道药材为主的产品有贞芪扶正颗粒(胶囊),当归丸、当归片、妇痛宁滴丸等当归系列制剂,陇马陆胃药片,奇正藏药系列,刺五加片,复方丹参片,沙棘颗粒,独一味片(胶囊)、前列泰片等;此外,还有植物化学药麻黄素、氢溴酸高乌甲素等。
中药材市场交易 :甘肃中药材市场主要分布在药材主产区,大部分为季节性产区交易市场。全省现有较大中药材交易市场17个,季节性交易市场15个,其中以定西、陇南交易市场居多。据统计,定西市有各种交易市场127处,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19亿元;陇南市有各种中药材交易市场34处,年交易量3.3万吨,交易额2亿元。甘肃大型的中药材市场主要有国家定点的兰州黄河中药材专业批发市场,还有陇西县文峰镇中药材批发交易市场和首阳镇中药材大型集散市场。其中文峰、首阳市场为省内最大的药材产区集散地市场,占地面积分别为300亩和200亩,年吞吐量14万吨以上,成交量7万吨,交易额约5亿元以上,经济效益显著。较大产区市场主要有岷县城郊乡的当归市场,渭源县会川镇、清源镇的党参市场,武都县安化镇的红芪市场,文县中寨乡的纹党市场,宕昌县哈达铺镇的当归、红芪、大黄市场等。这些市场构成了甘肃药材市场的基本骨架,形成了药材交易流通的主体。
(二)主要问题
随着近年来中药材生产的迅速发展和种植业结构的优化,已确立了甘肃成为全国中药材生产大省的优势地位。但与中药材种植业迅速发展形成明显反差的是,我省制药工业的规模和水平仍然较低,中药材深加工增值的效益低,2003年甘肃医药工业总产值仅占全国医药工业的0.6%,医药工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比重不到2%,药材种植的优势并未较好地转化为加工制造业的优势,产业链条短,产业关联度弱,产业化程度低,这是我省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进程中亟待引起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
1、家栽品种混杂退化,野生资源保护滞后
新品种选育工作滞后。 由于中药材的育种工作长期未能纳入农作物品种选育推广计划,所以药材的新品种选育工作严重滞后。表现为一是很少有专人从事品种选育工作;二是一些专家多年研究选育出的中药材新品种,由于项目经费紧缺,不能迅速推广,栽培面积较小,未能在生产中有效发挥增产增收作用。
品种混杂退化现象较为严重。 在传统栽培区,缺乏专门的药材种子生产机构,品种系统选择、提纯复壮工作不到位。产区多数药农采用自已繁留的种子或种苗开展生产,难免造成品种混杂退化。有些在生产中使用的品种也不科学规范。以党参为例,我省文县、舟曲县所产为党参之佳品“纹党”,徽县、两当县所产的“西潞党”,岷县所产的“南山党”,临潭县所产的“河党”,渭源县所产的“西党”、“白条党”,地方品种繁多,缺少科学界定,产区药农种植混乱。
野生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滞后,珍贵稀有品种濒临危机,供求矛盾加剧。 由于项目少,资金短缺,科技力量薄弱,我省一些珍贵稀有野生药材资源的人工栽培驯化和开发利用工作滞后。 加之我省自然条件较差,生态环境脆弱,野生药材资源的采收与植被保护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而这些产区大多人烟稀少,位置偏远,在难以实施有效保护的情况下,采挖野生药材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导致一些野生药材,如河西的甘草、肉苁蓉、麻黄草、锁阳,甘南的秦艽、虫草、羌活和陇南的杜仲、刺五加、厚朴等资源濒临枯竭,很难再见到大面积的分布,市场供求矛盾加剧,严重限制了我省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药材品质欠稳,质量监控不力
药材品质不够稳定。 中药材是特殊的农产品,品质优劣直接影响其药理药效和人体健康。药材品质不仅取决于其外观质地,更关键的是其内在的有效成分含量。近年来,有些产区药农为了获得药材高产,滥用化肥农药或不适当的栽培方法,虽然产量提高了,但品质却下降了。或者为了追求市场价格,达不到必须的生理年龄提前采挖,虽获得了一时的较好收益,但有效成分积累不够,品质达不到要求。正是由于这些人为因素,往往造成药材品质下降,表现为品质时好时坏不够稳定。
药材生产过程缺乏有效质量监控,质量参差不齐。 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2年6月1日发布施行《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但由于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工作落后,中药材无公害生产技术缺乏立项和有效推广应用,一些地区药农环境安全意识淡薄,在药材生产中化肥、农药的施用较多,致使部分药材产品化学残留超标。对生产加工环节还缺乏切实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不力。在中药材产后人工清洗、熏蒸防蛀过程中,由于环境条件限制、技术措施不当等原因,导致有效成份损失或人为造成二次污染,达不到卫生安全标准要求,直接影响了产品外销和商业信誉,有时甚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中药材生产基地化建设滞后。 目前,我省中药材生产的组织形式以千家万户的药农自发进行生产为主,药农主要根据当年市场行情安排来年生产,虽然有的地方政府和药农自发建立的协会组织在政策引导、信息服务、技术推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千家万户式的生产对药材的集约化生产有不利影响,也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国家发布施行GAP后,虽然有省内外少数骨干企业在重点产区建立原料基地,但仍处于尝试阶段,尚未大面积推广。因此,中药材基地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吸引大企业大集团在地道药材产区建设基地,再由基地带动农户的工作有待于深化。
3、科技含量不高,服务体系不全
科研项目较少,生产技术落后。 国家和省上对甘肃中药材生产方面的科研攻关、技术推广、栽培示范等方面立项投资比较少,所以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基地建设、良种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新品种选育和引种推广、野生资源人工栽培驯化、新产品研究开发、科技成果交流等工作还相当落后。中药材栽培技术的不规范,影响到药材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除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品种有过一些一般性研究外,大多数药材栽培仍处于经验性栽培阶段,没有比较深入的研究成果供生产中推广应用。
科研力量比较薄弱。 甘肃缺乏专门从事中药材栽培、育种、资源保护利用和新产品开发研究等方面的科学研究机构。省内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此类专门人才也比较少,或力量分散,技术装备不够先进,科研力量较为薄弱,产学研缺乏有效地组织。
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不健全,专业人员不足。 目前,全省药材种植面积已超过200万亩,但专门从事药用作物栽培、育种和技术推广的专业人员不足200人,与粮食、园艺等农作物相比,从事药有作物栽培技术推广的人员比例太低。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大多长期从事粮食和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药用作物栽培专业知识欠缺,指导生产实践经验不足,能力有限,在项目少、经费紧的情况下,技术推广服务跟不上中药材生产发展的需要。
药农科技意识不强,行业组织欠缺。 甘肃药农的专业素质较低,学习采用先进适用栽培技术的意识不够强,学科学用科学的自觉性、积极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调动,凭经验种植、粗放管理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同时,在多数产区缺乏药农自发形成的行业组织,药材生产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4、产业化程度不高,加工业能力较弱
缺乏宏观规划,基础条件薄弱。 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大,生产已形成规模,比较优势明显。但由于以往长期在产业政策上重视不够,中药材行业管理渠道不畅,缺少一个连续的比较科学合理的中长期宏观发展规划。与粮食、水果、蔬菜等作物相比,缺乏有关大型综合性项目的带动,资金投入比较少。导致中药材在规范化生产基地、市场基础设施、商品物业流通、信息网络服务,产后贮藏运销和产品包装加工等方面的基础条件比较薄弱。
技术装备落后,初加工能力较弱。 设备陈旧,技术落后,加工层次低。产区中药材初加工主要包括净选、清洗、分级、撞皮、晾晒、熏制、烘烤、炙炒、切片、粉碎、塑包、装箱等。其中,分级、净选、撞皮、熏制、烘烤和清洗以手工操作为主;切片、炙炒、粉碎、塑包以半机械化操作为主,但自动化程度还很低,真空包装也很少。目前基本没有脱水和防蛀处理设备。原料药材外包装仍然有相当大部分采用麻袋包装,只有饮片采用纸箱或纸盒包装。在产后原料精选、分级提纯、浸膏提取等加工方面技术还相对落后。
企业规模较小,深加工比例较低。 据测算,中药材产后初加工量只占全省中药材总产量的20%左右,绝大多数地方仍以出售原料药材为主,加工增值严重滞后,极大地影响了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和产区农民增收。中药工业也比较薄弱,省内医药工业对本省药材加工比例仅为5%左右,比例很低。中草药工业及药材初加工业产值仅20亿多元,基本与我省中东部地区中药材产值水平相当。除佛慈制药厂、奇正集团产值达亿元以上外,其他企业规模普遍较小。
5、药材价格不稳,可比效益欠佳
从1995~2002年我省中药材市场价格总的情况(据省医药办资料,见表2)来看,表现为药材价格忽高忽低,很不稳定,不同年度间变化幅度大,最高价是最低价的2~4倍。这说明我省药材市场发育还不很成熟,经营风险比较大。对产区药农来说,有时增产不一定增收,效益也不稳定。
 
 
表2            甘肃大宗药材1995~2002年价格情况
单位:元/公斤
药材种类
当归
党参
黄芪
红芪
大黄
柴胡
甘草
板兰根
价格范围
3.00~7.00
4.00~17.00
2.50~7.00
2.50~6.00
3.50~9.00
12.00~28.00
6.00~12.00
2.00~8.00
平均价格
4.28
10.69
4.81
4.00
5.88
18.88
8.57
4.48
二、市场前景与竞争力分析
(一)市场前景分析
首先,从全世界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看,医药产品,尤其是天然、高效、毒副作用小的天然药物制品及其提炼品的社会需求呈现出持续增长势头。目前,国际天然药物市场年销售额600亿美元左右,并且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我国中药材及中药制品仅占有3~5%的市场份额,发展前景广阔。
其次,我国加入WTO后,受知识产权保护的制约,仿制西药将受到越来越大的限制,而中药的比较优势明显。所以,只有发展国药,即中药和中药制品,才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也才能发挥我们的特色和优势,真正具有国际市场竞争力。经专家测算,全球甘草年需求量约为27万吨,而我国目前只能提供6万吨,市场需求前景广阔。
第三,全球性经济贸易一体化的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深,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认同中医文化,认识到中药产品独特的医药价值和良好的保健功效,从而大力促进我国传统中药材及中药制品的出口外销。如礼县的铨水大黄,因优良的品质和地道的加工技术,产品出口意大利、德国等国家,用于制酒、饮料以及健美减肥,深受欢迎。2001年全国麻黄素生产325.2吨,其中60%供应出口。而我省麻黄素的生产能力只占全国生产量的28%,进一步发展的空间较大。
第四,现代医学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和形成崇尚自然返朴归真的消费理念,天然药材的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随着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保健意识的增强,一些中药保健药品、饮品、食品、美容护肤品等,将会更进一步受到青睐,需用量与日俱增。如我省生产的“当归养血口服液”、“红芪口服液”等,一经问世,就受到消费者的普遍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目前,我省已成功开发出可广泛用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行业的当归油等系列产品,并将投入批量生产。
(二)竞争力分析
1、生产水平不断提高,产量优势明显
甘肃中药材种植面积已位居全国之首,占全国1/3以上。大宗地道药材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突出地位:当归产量占全国产量的95%,党参产量占全国产量的70%,大黄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0%,黄(红)芪产量占全国产量的50%,板兰根产量占全国产量的65%。由此说明,甘肃地产大宗中药材在全国市场已占有极重要的地位。甘肃不仅是这些药材的生产大省,同时也是供应大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2、基础条件逐步优化,区位优势明显加强
中药材市场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商贸往来频繁。 在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过程中,定西、陇南将中药材生产列为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重点产业,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使该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如陇西县始终围绕“建立大市场,实现大流通”的目标,狠抓了文峰和首阳两个中药材市场的建设。目前,文峰镇已是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中药材集散地,在全国药材行业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被誉为“西北药都”,年吞吐中药材10万吨,年成交量6万吨。首阳中药材市场也是西北较大的中药材集散地之一,总投资额已达1500多万元,总建筑面积21220平方米,基础设施基本齐全,商品流通渠道畅通,药材交易形成规模,年交易量突破3.5万吨,年成交额达到3亿元,经济效益显著。近年来,当地政府还从优化服务体系、营造投资环境方面入手,着重抓了减轻税费、配套服务、信息发布、牵线搭桥等具体工作,使市场内的经营环境、投资条件等得到很大改善,深受外地客商的称赞。文峰和首阳两个市场吸引了来自四川、安徽、河北、湖南、广西等省区的常驻客商2000多人,形成有规模的经销企业200多户,常年从事药材贩运的人员近1万人,经营中药材400多种,与国内各大企业和中药材市场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并已形成了产销两旺的产业格局。甘肃中药材商品化率已达90%以上,年交易额25亿元左右,占全国市场的份额已超过20%。产品远销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西欧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商品流通顺畅,经贸往来频繁。
地理位置优势明显,交通十分便利。 定西处于西陇海 —— 兰新经济带建设的桥头堡位置,占据东进西出的区位优势,东连天水、西安,西接兰州,地理位置优越。文峰中药材交易批发市场坐落于历史上有名的旱码头 —— 陇西文峰镇,距县城8公里。位于文峰镇的陇西火车站为客货运二等区段站。陇南地处陕、甘、川三省交会处,东连陕西汉中,南通四川、重庆,北接定西、兰州,西邻甘南、青藏。河西走廊历史上就是有名的丝绸之路,现在更是我国与西亚、东欧相联的必经之地。陇海铁路欧亚大陆桥纵贯东西,312、316、212国道横穿全境,民航交通十分便利,更有省道、县乡公路把各药材产区和交易市场联成一体,构成了比较完备的交通网络,为中药材经营的人流物流,通创造了坚实的基础条件。
3、品种资源丰富多样,种植历史传统悠久
据中药资源普查资料,甘肃有药用植物、动物、矿物1527种,其中药用植物1270种。进入流通领域的约有350种。属于国家382个重点品种的有276种。可资开发的资源蕴藏量约27万吨。
定西、陇南一带的农民,很早就有种植药材的传统习惯。早在唐代《新修本草》中就有“当归生陇西川谷”和大黄“出宕州、凉州西羌”的明确记载。1941年时,甘肃的药材种植已达2万亩,品种有当归、大黄、甘草、党参、麻黄等20多种。建国后药材栽培不断发展,广大药农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改革开放后,中药材的生产进一步迅速发展,栽培技术更加成熟,加工和市场销售非常活跃,经济效益不断增长。目前的大宗地道药材有30多种。已发展成当归、党参、黄(红)芪、大黄、柴胡、甘草、板兰根等大宗药材,以及防风、半夏、杜仲、天麻、山茱萸、麻黄、黄芩等为主的多品种种植结构。
4、名特药材质优价廉,精深加工增值显著
甘肃有一大批传统名牌特色药材产品,如岷县所产的“岷归”,文县所产的“纹党”, 陇西的“白条党”,武都的“米仓红芪”,礼县的“铨水大黄”,甘南的冬虫夏草、秦艽、羌活等。这些品种都是药材经营行业和医药行业多年来使用认可的,也是历次全国性农产品鉴评和展销会上获奖的产品,是全国知名的品牌,很受国际、国内市场的欢迎。
经省医药行业管理办公室对全省19家制药企业生产的19种使用地产药材加工产品增值情况调查,显示投入药材与终端产品产出的比例为1:9.1。这说明我省原料中药材价格比较低,同时加工后增值率高,经济效益比较显著。
三、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指导思想
按照省委省政府“把甘肃建设成生物制药和中药材现代化加工基地”的战略目标要求,遵循自然生态规律,突出地域特色品种,科学规划布局,集中连片,规模发展,建立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系列化研发的现代中药产业链,逐步实现中药产品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促进农民不断增加收入,产区农村经济较快增长。
(二)发展目标
根据近期国内外中药材市场需求的发展趋势和甘肃省中药材生产的现实性、可能性,提出全省中药材优势区域产业发展的指导原则是:稳定种植面积,提高产量品质;积极发展加工,大力促进外销。发展目标是:到2007年,优势区域内当年药材种植面积达到160万亩,产量达到24.26万吨,实现产值12亿元,商品率达到93%以上。使全省家种优质中药材向优势区域集中。使药材规范化栽培面积达到70%以上,初加工比例提高到40%以上。建立名贵珍稀野生中药材资源生产保护区,全面实现野生药材保护性开发。
分品种建设目标:
(1)           当归栽培面积36万亩,年总产量达到57000吨。
(2)           党参栽培面积36万亩,年总产量达到51000吨。
(3)           黄(红)芪栽培面积23万亩,年总产量达到46000吨。
(4)           大黄栽培面积3万亩,年总产量达到6600吨。
(5)           柴胡栽培面积18万亩,年总产量达到18000吨。
(6)           甘草栽培面积12万亩,年总产量17000吨。
(7)           板兰根栽培面积8万亩,年总产量21000吨。
(8)           家种其它药材栽培面积24万亩,年总产量达到26000吨。
四、 中药材优势区域布局
(一) 中药材优势产业带
中药材生产最应讲究地道性。因此,中药材优势区域布局总体原则应是:按照不同种类药材的生物学特性、地域分布范围,结合产区药农栽培传统习惯,选择最佳生态区域,集中连片建立优质中药材规范化( GAP)生产基地,形成甘肃中药材优势产业带。
分品种生产基地布局: (1)优质党参生产基地,重点在渭源、文县、陇西、宕昌、临洮海拔1600~2000米区域内的温凉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集中建立。(2)优质当归生产基地,重点在岷县、宕昌、漳县、渭源海拔2300~2800米区域内的二阴山区,以山坪地为主集中建立。(3)优质黄(红)芪生产基地,重点在陇西、宕昌、武都、漳县海拔1800~2500米区域内的高原台地、沟谷边缘集中建立。(4)优质大黄生产基地,重点在礼县、宕昌、华亭海拔2000米左右的区域内,选择气候凉爽、光照充足、干湿适中的山台地集中连片建立。(5)优质柴胡生产基地,重点在漳县、陇西海拔1500~2000米左右的区域内干旱山区及川灌区集中建立。(6)优质甘草生产基地,重点在河西走廊弱水、黑河流域的金塔、高台,及民勤沙漠边缘,海拔1000~1500米范围内,结合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建立。(7)优质板兰根生产基地,重点在祁连山北麓的民乐等地适当集中建立。(8)其它药材生产基地,在定西、陇南、河西最适宜种植区域集中建立,主要发展黄连、半夏、山茱萸、银杏、杜仲、连翘、天麻、麻黄草、肉苁蓉等药材品种(见表3,附图2、3、4)。
 
 
 

3                甘肃省地道中药材优势区域布局
种 类
县 名
优势生产区域(乡、镇)
 
岷 县
梅川、文斗、中寨、禾驮、秦许、寺沟、蒲麻、马坞、申都、闾井、麻子川
宕昌县
哈达辅、理川、阿坞、八力、牛家、木耳、大舍、金木、簸箕
漳 县
四族、金钟、大草滩、马泉、三岔、盐井、殪虎桥
渭源县
连峰、锹峪、麻家堡、峡城、会川、田家河
渭源县
北寨、新寨、清源、路园、蒲川、连峰
陇西县
首阳、巩昌、文峰、云田、马河、通安、福星、德兴、双泉、柯寨
临洮县
窑店、石家楼、塔湾、连儿湾、康家集
通渭县
常河、李店、襄南
安定区
黑山、东岳、高峰
文 县
中寨、马营、堡子坝、铁楼、桥头、临江、黎坪、石鸡坝
宕昌县
好梯、竹院、韩院、官亭、狮子、秦峪
舟曲县
博峪
陇西县
首阳、巩昌、文峰、云田、马河、通安、福星、德兴、双泉、柯寨
宕昌县
临江、将台、甘江头、韩院、沙湾
武都区
安化、鱼龙、甘泉、柏林、马街、汉王、龙风、郭河
宕昌县
临江、将台、甘江头、韩院、沙湾
漳 县
三岔、盐井、城关
岷 县
文斗
礼 县
铨水、桥头、草坪、白关、白河、沙金、洮坪、上坪
宕昌县
好梯、竹院、狮子、官亭、韩院
华亭县
上关、西华、马峡、山寨、麻庵
陇西县
首阳、巩昌、文峰、云田、马河、通安、福星、德兴、双泉、柯寨
漳 县
四族、金钟、大草滩、马泉、三岔、盐井、殪虎桥
金塔县
双城、鼎新、天仓、芨芨
高台县
骆驼城、新坝、宣化、罗城
民勤县
西渠、收成、中渠、北山
板兰根
民乐县
六坝、三堡、洪水、李寨
 
(二) 中药材区域市场布局
以现有产区市场为基础,通过筛选重点,整合资源,加大基础设施改造建设,进一步改善仓贮、货运、信息、晒场等硬件设施,规范管理、提高服务、改善环境等,以促进产区特色品种药材交易,形成2个大型批发集散市场与7个区域性交易市场相协调的市场主体(见表4)。
4              甘肃省中药材优势区域主要市场布局
市场
所在县
带动优势生产区域(乡、镇)
主要交易种类
文峰、
首阳
陇西县
本县首阳、巩昌、文峰、云田、马河、通安、福星、德兴、双泉、柯寨,及周边县的药材产区
综合
及当地黄芪、党参
城郊
岷 县
梅川、文斗、中寨、禾驮、秦许、寺沟、蒲麻、马坞、申都、闾井、麻子川等
当归
哈达辅
宕昌县
哈达辅、理川、阿坞、八力、牛家、木耳、庞家、大舍、金木、簸箕、官亭、临江、将台、甘江头
当归、党参
殪虎桥
漳 县
四族、金钟、大草滩、马泉、三岔、盐井、殪虎桥等
柴胡、党参
会川
渭源县
连峰、锹峪、麻家堡、峡城、田家河、北寨、新寨、清源、路园,及临洮县的窑店、石家楼、塔湾、连儿湾、康家集等
党参
中寨
文 县
中寨、马营、堡子坝、桥头、临江、黎坪,及舟曲县的博峪
纹党
安化
武都区
安化、鱼龙、甘泉、柏林、马街、汉王、龙风、郭河等
黄(红)芪、大黄
铨水
礼 县
铨水、桥头、草坪、白关、沙金、洮坪、上坪,及宕昌县的好梯、韩院、竹院、狮子等
大黄
 
(三) 中药材加工企业定位
中药材加工业的发展是延长中药材产业链,实现加工增值的关键。要按照《甘肃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提出的“利用我省的资源优势,大力扶持和发展特色中成药、藏药及中草药提纯制剂等,把特色做精,把质量做优,把规模做大”的目标,大力促进加工业的发展。
制药企业实施项目带动,技术创新战略,在不断提高现有产品品质档次和市场占有率的基础上,搞好项目建设,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同时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抓好以省内地道药材为原料的新产品开发和传统药物的二次开发,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甘肃中药材的精深加工水平。
中药材初级加工企业实施重组整合、规范提升的战略。通过扶优扶强策略和政策引导,对量大面广、规模普遍弱小的中药材初级加工企业实施强强联合、强弱联合,把企业做强、规模做大。实施品牌工程,结合国家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统一中药材加工产品的质量标准,搞好中药材传统加工技术与现代化加工技术的结合,提升加工业科技含量,提高加工能力,并逐步向现代中药材的方向发展,生产中药材标准提取物如浸膏、颗粒、挥发油等,使甘肃中药材初级加工增值的水平有大幅度提高。
五、中药材优势产区的重点建设项目
  规划提出 8个重点建设项目,设计项目总投资11520万元。
(一)优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GAP)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在甘肃优质地道中药材品种最佳生态区域,集中连片建立规范化生产( GAP)基地。其中(1)优质当归基地:以岷县、宕昌、渭源、漳县为中心,建立全省优质当归生产基地4个,共36万亩。(2)优质党参基地:以渭源、文县、陇西、临洮为中心,建立全省优质党参生产基地4个,共36万亩。(3)优质黄(红)芪基地:陇西、武都、宕昌为中心,建立全省优质黄(红)芪生产基地3个,共23万亩。(4)优质大黄基地:以礼县、宕昌为中心,建立全省优质大黄生产基地2个,共3万亩。(5)优质柴胡基地:以陇西、漳县为中心,建立全省优质柴胡生产基地2个,共18万亩。(6)优质甘草基地:以河西的金塔、高台、民勤为中心,建立全省优质甘草生产基地3个,共12万亩。(7)优质板兰根基地:以张掖的民乐为中心,建立全省优质板兰根生产基地1个,共8万亩。(8)其它中药材基地:在全省各药材最适生态区,集中建立以半夏、黄连、天麻、杜仲、银杏、山茱萸等为主的优质药材生产基地共24万亩。建设总体目标是:实现优质药材生产面积总规模达到160万亩,使规范化种植技术在优势产区推广覆盖率达到70%。
   建设地点:定西、陇南、张掖、酒泉、武威。
   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 2250万元。其中,当归基地投资500万元;党参基地投资500万元;黄(红)芪基地投资300万元;大黄基地投资100万元;柴胡基地投资150万元;甘草、板兰根基地投资200万元;其他药材基地投资500万元。主要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栽培示范,技术培训。
(二)中药材种质资源及品种繁育圃建设
建设内容 :在陇西县和岷县各建设一个面积为100 亩中药材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圃和与之相配套的优良品种引种繁育圃。主要任务是开展地方中药材种质资源保存,种质鉴定,传统品种提纯复壮。引进中药材品种,进行植物学形态特征、生育期、抗逆性、药理特性、病虫害、经济性状、应用途径等方面的观察、研究和鉴定,开展栽培驯化,筛选推广品种,提供繁育技术指导和种质服务。
建设地点 :陇西县和岷县。
投资预算:项目总投资 200万元。其中,陇西县和岷县种质资源圃和引种繁育圃各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引进优良品种,开展试验观察。购置必要的种质保存和鉴定实验设备。
    (三)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
建设内容:在全省中药材优势主产区,建成 5个区域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建设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3500亩。每个种苗繁育基地平均规模700亩,年育苗能力100万株,生产优质中药材种子1.5万公斤。
建设地点 :岷县、陇西县、渭源县、宕昌县、礼县。
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1000万元。其中岷县、陇西、渭源、礼县、宕昌5个区域中药材良种繁育中心各投资200万元。主要用于原种繁殖圃、制种基地、育苗温室等的建设。
(四)甘肃省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建设
建设内容: 在兰州建设 甘肃省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下设三个重点实验室:(1)药材资源与栽培实验室,依托甘肃农业大学组建。主要应用组织培养、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无性快繁等现代高新生物工程技术,开展药材资源保护和开发,新品种培育和驯化,栽培技术攻关,产后处理工艺更新等研究。(2)药理生化实验室,依托兰州中医学院组建。主要应用现代高级生理生化技术,开展大宗地道药材成分分析提纯,药理药效临床应用等的研究。(3)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实验室,依托大型龙头企业,通过公开招投标投资组建。主要开展新药产品研发,加工工艺改进等研究。
建设地点 :兰州。
投资预算: 甘肃省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3个实验室各投资1000万元。 主要用于实验室各种分析、提取、检验、监测等仪器和设备的购置、调试、安装,配套设施改造, 技术数据库建设和人员培训
   (五)中药材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建设内容: (1)成立甘肃省中药材生产技术服务中心,隶属于省农牧厅领导,挂靠在相关技术服务单位。主要任务是,制定全省药材种植规划,编制栽培技术规程,开展技术推广与服务。在定西、陇南、酒泉、张掖、武威、甘南分别成立中药材技术服务站,开展栽培示范,服务生产第一线。(2)依托甘肃农业大学,为定西、陇南、张掖等地定向培养中药材专业中初级实用技术人才,为全省各地药材生产服务。(3)在药材优势产区,以大宗药材主产县为单位,成立县、乡、村中药材种植者协会。把农民组织起来,学习药材生产管理技术,通过规范化栽培,无公害管理,生产优质放心药材。药材种植者协会是群众组织,代表广大药农的利益,不仅积极组织生产,还应与经销企业、客商联系,开展产销业务洽谈,维护群众利益,发展“订单”中药材生产,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把农民和药材经营销售加工企业联系起来,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沾的有机体。
建设地点 :定西、陇南、酒泉、张掖、武威和甘南。
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500万元。其中,省级中药材技术服务中心投资建设启动经费100万元;定西、陇南、酒泉、张掖、武威、甘南技术服务站各投资启动费50万元。投资技术培训专项经费100万元。
(六)大中型药材集散市场体系改造建设
   建设内容: 对陇西县文峰镇和首阳镇、岷县城郊乡3个大型中药材批发市场,进行晒场、库房、水电、道路、环境等基础设施重点改造,配备现代化的信息交流、电子商务等设备,加强工商、税务、金融、保险、安全等方面的服务,引进成套中药材加工技术。对渭源县会川镇、漳县殪虎桥乡、武都区安化镇、宕昌县哈达铺镇、文县中寨乡、礼县铨水镇6个中药材交易市场,进行场地、库房、水电等一般性基础设施改造,提高市场硬件设施水平和软件服务环境,扩大药材交易量,促进中药材市场人流、物流、信息流发展。
建设地点 :定西、陇南。
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3个中药材批发市场各投资800万元,共投资2400万元;6个中药材交易市场各投资100万元。主要用于基础条件改造,交易环境整治。
(七)中药材市场信息网络建设
   建设内容: 在陇西县文峰镇建立甘肃省中药材价格中心,开设专门服务网站,开展价格预测,网上交易定货。在首阳和各区域药材市场建立8个中药材信息中心,发布产品市场交易信息。在优势产区生产基地乡镇,重点选择建立50个信息网点,通过局域互联,形成全省中药材信息网络,勾通和加强甘肃药材主产区之间,以及主产区和外界的联系,把新的生产技术和商业信息及时传递到生产第一线。实现价格中心、信息中心和信息网点计算机联网,形成全省中药材局域网,并接入中国农业网和中国药材网等行业网络,以增强对市场的分析预测能力,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准确性。
建设地点 :定西、陇南、张掖、武威、酒泉。
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670万元。其中,文峰中药材市场信息网络中心投资100万元,区域中药材信息中心共投资320万元,每个信息网点各投资5万元。
(八)野生中药材自然生产保护区建设
建设内容: 陇南建立杜仲、山茱萸等野生中药材资源自然生产保护区。在甘南建立冬虫夏草、独一味、红雪莲等野生中药材资源自然生产保护区。在酒泉的安西、敦煌,建立甘草、麻黄、锁阳、肉丛蓉等野生中药材资源自然生产保护区。每个保护区划分三级区域进行保护管理:(1)核心保护区,为永久禁采区;(2)基础保护区,可持证限量采集;(3)一般保护区,根据资源丰缺状况,资源丰富时允许限量采集,资源缺乏时禁止采集。每个保护区基本保护面积30万亩,共90万亩。
建设地点 :陇南、甘南、酒泉。
投资预算: 项目总投资900万元,其中各保护区分别投资300万元。主要用于野生中药材自然保护区围栏、标牌建设,购置巡逻检查设备、培训管理人员和启动办公。
六、主要政策建议
    (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我省现有市场条件,重点抓好中药材市场基础设施改造及信息网络体系建设,改善基础条件,促进商品物流和信息技术交流,为我省中药材产品走出家门创造良好的硬件环境。
   (二)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制约我省中药材发展的“瓶颈”主要是加工、流通环节,因此,无论是国营、集体、个体中药材加工经营运销企业,除在资金上给予扶持外,在运行初期,还应在政策上给予扶持,在税收上给予适当减免,为企业创造宽松的成长环境,促进企业迅速壮大。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兼并重组,促进企业做大做强。
   (三)加强行业管理
    认真组织实施《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加强中药材栽培的质量管理;积极稳妥地实施中药饮片批准文号管理,加强加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加强对药材大中型批发市场和中小型初加工企业的监督检查,严格质量监控。
由医药、农牧、林业等部门联合制定天然野生药材采集管理办法,建立野生药材(山地、草原、森林、荒漠)自然保护区,禁止乱采滥挖、禁止放牧和砍伐,保护重点药材资源和产区生态环境,严格实行有计划采集,逐步实现珍稀中药材资源的永续开发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由省农牧厅总体负责中药材种植业行业管理,由省、地、县农业行政部门共同协作,组织生产。制定全省中药材生产发展远景规划,研究编制各类大宗药材的栽培技术规程,组织实施科研攻关,加强生产环节的环境控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严格项目管理
  对中药材产业重点项目要加强组织管理。拟成立由省农牧厅主管领导牵头,厅属相关处室及有关地县农(牧)业处(局)协作的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由各级农技部门成立技术小组,负责项目任务落实,并聘请有关院校专家作为项目技术顾问。重点项目实行公开招标,公平竞争,增加透明度,严格监督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五)完善服务体系
甘肃中药材生产的技术推广体系目前还很不健全。主产区各级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应积极行动起来,理顺归口管理渠道,转变服务意识,增强服务能力。各级农业技术推广单位要借助项目的带动,促进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培养。省上可以从项目主产区,组织一批有一定实践经验,工作扎实认真,年轻有为的技术骨干,到相关大学短期学习深造,系统学习中药材新的栽培管理模式,掌握新的科学技术措施,了解药材新的市场动向,以便更好地指导药材生产,为乡村农民服务,为企业服务,为甘肃中药材产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随着中药材生产面积的扩大,产品销售压力也在逐步增大,政府要在改善市场基础设施的同时,建立健全中药材市场工商、税收、安全、质检服务制度。产区工商、税收、安全、质检等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热情服务,维护经营者合法利益,为企业、个体、群众提供更优质便捷的服务。还应积极组织药材展销会、展览会,并利用参加全国各种展会、展评的机会,扩大影响,促进销售。企业要强化中药材及其加工产品销售网络建设,加强运输、销售、售后各环节的服务,一切为客户着想,用热情、快捷、优质的服务,赢得更多的客户,开拓更广阔的市场。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