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缓冲和行缓冲

一、在linux系统中,标准的I/O提供了三种类型的缓冲。

1、全缓冲:在这种情况下,在填满I/O缓冲区后再进行实际的I/O操作。对于驻留在磁盘上的文件通常由标准I/O库实施全缓冲。调用fflush函数冲洗一个流。冲洗意味着将缓冲区的内容写到磁盘上。

2、行缓冲:在这种情况下,当在输入和输出遇到换行符时,标准I/O执行I/O操作。允许我们一次输出一个字符。涉及一个终端时,通常使用行缓冲。

对于行缓冲,有两个限制。第一,因为标准I/O库收集每一行的缓冲区的长度是固定的,所以只有填满的了缓冲区,那么即使没有换行符,也会进行I/O的操作。第二,任何时候只要通过标准I/O库要求从a一个布袋缓冲的流,或者b一个行缓冲的流(它要求从内核得到数据)得到输入数据,那么就会造成冲洗所有行缓冲输出流。在b中带了一个在括号中的说明,其理由是,所需的数据可能已在缓冲区中,他并不需求在需要数据时才从内核读数据。很明显,从不带缓冲的一个流中进行输入要求当时从内核得到数据。

3、不带缓冲的。标准I/O不对字符进行缓冲处理。例如:如果标准I/O函数fputs写15个字符到不带缓冲的流上,就会调用write的相关的函数立即写入打开的文件上。

二、通过下面的代码,可以更清楚的了解全缓冲和行缓冲的区别。

#include<stdio.h>
#include<unistd.h>
int glob=6;
char buf[]="a write ro stdout\n";
int main()
{
        int var;
		
        pid_t pid;
        printf("a write to stdout\n");
        //fflush(NULL);
        if((pid=fork())<0)
        {
                printf("fork error");
        }
        else
        {
                if(pid==0)
                {
                        glob++;
                        var++;
                }
                else
                {
                        sleep(2);
						//i++;
                }
        }
        printf("pid=%d,glob=%d,var=%d\n",getpid(),glob,var);
        exit(0);
}
编译后运行结果:

gcc buff.c -o buff

./buff


再者,运行./buff>temp

cat temp




第一种编译的时候,因为采用的是交互式终端,所以采用的是行缓冲 ,在printf之后立即刷新缓冲区。

第二种编译,将I/O重定向在temp文件中,查看temp的文件,会有两次输出a write to stdout,因为它采用的是全缓冲。

可以将程序中fflush(NULL)加入,则只会输出一次

a write to stdout

因为flush即时刷新了缓冲区


  • 3
    点赞
  • 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4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4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