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路线
技术路线是参考目标系统的静态和动态特性分析,为架构设计设定的高层技术方案选择范围。整个架构方案的设计围绕选定的技术路线,并以之作为各项系统机制实现的技术基础。
本项目的系统架构设计在技术路线选择时综合考虑运行效率、开发效率以及随需应变能力的平衡能力。
基于J2EE架构的技术路线
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实用性、可移植性、易扩操作、易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J2EE技术体系,系统构建于B/S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JSP、Servlet、EJB、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在应用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充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
系统在应用层面采用符合J2EE(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技术规范的构架。整个系统运行于应用服务器之上,利用应用中间件支撑系统的运行。为了充分满足系统在安全性、实用性、可移植性、易扩操作、易维护性等方面的要求,系统采用基于Java平台的J2EE技术体系,构建于B/S三层应用体系结构之上,并采用JSP、Servlet、EJB、XML等编程技术和面向对象程序设计方法,将复杂的业务逻辑、流程控制逻辑和数据存取逻辑通过在不同的技术层面上实现,在应用服务器之上,实现业务逻辑的快速部署和灵活调整,充分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可靠访问。
J2EE是Java 2 Enterprise Edition的简称,它继承了Java平台无关性的特点,用户不必将自己捆绑在某一种硬件或操作系统上,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J2EE是一种功能完备、稳定可靠、安全快速的企业级计算平台,它由多种基于JAVA的技术组成,包括Portlet,Enterprise JavaBeans(EJB),JavaServer Pages(JSP),servlets,Java Naming and Directory Interface (JNDI),Java Transaction API (JTA),CORBA,JDBC API等。
J2EE架构是当前主流的架构之一,J2EE体系结构提供中间层集成框架用来满足无需太多费用而又需要高可用性、高可靠性以及可扩展性的应用的需求。通过提供统一的开发平台,J2EE降低了开发多层应用的费用和复杂性,同时提供对现有应用程序集成强有力支持,完全支持EnterpriseJavaBeans,有良好的向导支持打包和部署应用,添加目录支持,增强了安全机制,提高了性能。
基于大粒度业务应用组件的技术路线
大型的应用系统必然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很难想象不划分子系统的大型应用系统的开发、测试和最终运行、管理模式。一个业务组件应包括某一业务领域内的完整业务功能,业务组件通过接口实现同外界系统的数据交换。
软件复用思想也是应用系统的组件化划分的重要应用和理论依据。通过良好的模块划分把系统分解成稳定、灵活、可重用的系统和业务组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软件复用程度和随需而变的适应能力。
基于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技术路线
服务是一个组件的集合,它们向外界提供某个接口,能够完成某种业务功能。 在面向服务的架构中,服务的实现可以放在网络的任何位置,只需要对外发布这个 服务的描述,其他的系统(或者服务)就可以发现并且使用这个服务。不同的服务 可能采用不同的开发语言、组件模型、硬件环境、数据库,而在这个架构中它们无缝地集成在一起。这种方式消除了异构的分布的环境对应用系统的影响,开发者可 只考虑系统的业务逻辑,关注某个部分业务功能的实现,并将它们包装成为合适的服务,不需要考虑和其他服务之间的互操作性问题,减少了系统的开发风险和成本。
面向服务的架构(SOA)被认为是用于下一代应用系统开发的架构。帮助人们在开发应用的时候能够寻找并使用已有的服务而不必重复开发某些功能;能够方便集成异构系统;能够更容易地扩展已有系统。
由于现有应用系统采用传统紧耦合方式构建,存在系统间交互性能不强、重复建设、建设周期长等问题,故建议采用SOA松耦合方式构建业务应用层,增强系统之间交互性,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政府投资,加快系统建设进程。
(1)以服务的形式提供独立的、可复用的、自动化的服务组件;
(2)通过快速组合与松散耦合来提高应用搭建效率,节约建设成本;
(3)通过业务流程数据的收集及流程风险评估,建立标准的业务模型,在实际业务应用建立过程中,与标准流程进行比对,如不合理,则进行流程再造。
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ervice-OrientedArchitecture,SOA)是一个组件模型,它将应用程序的不同功能单元(称为服务)通过这些服务之间定义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接口是采用中立的方式进行定义的,它应该独立于实现服务的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和编程语言。这使得构建在各种这样的系统中的服务可以以一种统一和通用的方法进行交互。以“服务”作为软件系统的核心单元,系统把这些功能都抽象成一个个标准的服务,可以供本系统内部或外部很方便的调用,各个业务系统都是采用统一的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进行开发设计,从而保证标准的一致性和功能的一致性,提高了业务适应性,便于不同系统间进行交互,也便于后续维护升级。
总的来说,面向服务的架构可以尽可能地利用组织中的现有资源,保护已有投资。它通过将实现的细节和业务逻辑分离,使得系统可以更好地被复用、扩展和维护。
基于Web Service的通讯技术路线
Web Service也叫XML Web Service WebService是一种可以接收从Internet或者Intranet上的其它系统中传递过来的请求,轻量级的独立的通讯技术。能使得运行在不同机器上的不同应用无须借助附加的、专门的第三方软件或硬件, 就可相互交换数据或集成。依据Web Service规范实施的应用之间, 无论它们所使用的语言、 平台或内部协议是什么,都可以相互交换数据。
Web Service是一种以SOAP为轻量型传输协议、以XML为数据封装标准、基于HTTP的组件集成技术。
Web Service主要是为了使原来各孤立的站点之间的信息能够相互通信、共享而提出的一种接口。Web Service所使用的是Internet上统一、开放的标准,所以Web Service可以在任何支持这些标准的环境(Windows,Linux)中使用。Web Service技术有助于大量异构程序和平台之间的互操作性,从而使存在的应用程序能够被广泛的用户访问。
SOAP技术是Web Service的核心,它以XML的标准格式封装数据包,其中封装的沟通信息是以文本方式来表达的,并且遵循标准的封装规则。这意味着任何组件模型、开发工具、程序语言和应用系统只要支持XML和文本格式的数据,就可以顺利的使用该技术。
基于XML的数据表示技术路线
数据资源共享是一个开放的电子政务系统的基本功能,如果数据资源共享使用的数据格式千差万别,则需要复杂的数据编码和解码工作,因此统一数据资源共享使用的数据封装格式是进行电子政务平台建设的首要任务。
XML(eXtensible Markup Language,可延伸性标示语言)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数据表示标准,因为它的简单性、开放性、可扩展性、灵活性、自描述性等特性,XML在数据和信息管理、数据资源共享、Web应用、电子商务、应用集成等诸多领域有着重要用途,已经得到了工业界的普遍支持,也是我国电子政务采用的标准。
采用XML方式对系统要交换的数据进行表示,既可以便于系统的间的数据资源共享,又可以方便的进行扩充,因此系统技术平台的交换数据表示全部采用XML格式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