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冰(本名焉冰)作为作家、主持人兼跨界创业者,其直播间的对话以“江湖气”“真实感”和“反鸡汤”风格著称。我并没有看过他的书籍,偶然间刷到直播切片,和形形色色的人交流过程内容非常丰富。出于个人归纳,认为对自己有感触的就整理起来。
文章目录
- 一、人生选择
- 1.人生目标先照顾好自己---有饭吃,吃饱饭,吃好饭,再考虑其他
- 2.必须完成学校教育---培养基础素质,构建未来可能性,有机会吃饱饭
- 3.主动拥抱社会教育---建立社会认知,围绕能力打磨,前期慢就是快
- 4.未来没有铁饭碗工作---聚焦1~3年,做好手头事,储备技能和资源
- 5.走暗路,耕瘦田,进窄门---普通人可选的路并不多,要有勇气 坚持 耐心
- 6.不要轻易投资和创业---99%创业都会失败,实力不够不要轻易参与
- 二、自我成长
- 1.个体一对一的建议更可能有效---警惕从个体出发给一个群体的年轻人忠告
- 2.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一体两面---避免成为知道分子或只强调个体体验
- 3.与其纠结拖延,先做时间管理---内心驱动力是一个缓慢的建立过程
- 4.搞好基本盘,多做能力储备---不要迷信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前提是能力
- 5.快速成长技巧 模仿你领域优秀的人---先模仿再化为己用
- 6.以终为始,通过倒推解决选择迷茫---设定目标再贯彻执行
- 7.不要过于紧逼自己,人要学会借力---脸皮厚一些,真正的努力要学会借力
- 三、挫折抗压
- 1.认知到人生本是起伏---天地本不全、月满则缺、无挂碍
- 2.自我接纳 与 主动获取认可---接受作为人的天性、每个阶段做这个阶段的事情
- 3.沙盘推演缓解病态恐惧---过于恐惧未来时,直面恐惧本身,保持当下不乱
- 4.清醒时做事,迷茫时读书---迷茫时就去学习 是 最保险最明智的做法
- 5. 主动给自己寻找更多的支点---你的目光在哪儿?你的世界就在哪。
- 四、沟通交流
- 1.沟通表达技巧---放慢语速、理清后表达、减少语气词、回答关键点
- 2.成年人要学会少说---有边界感,直接表达,如无必要,无增实体
- 3.避免主动对称隐私,观察人脸色做事---讨好型人格容易犯的忌讳
- 五、子女培养
- 1.最重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孩子未来社会竞争最大的优势
- 2.不要过分焦虑孩子未来---不要以你当下的认知纠结孩子以后的出路
一、人生选择
1.人生目标先照顾好自己—有饭吃,吃饱饭,吃好饭,再考虑其他
(大冰个人的人生规划)赚钱吃饭,吃饱饭之后尽量吃好,吃好了之后尽量长期有饱饭吃。在此前提下,让父母能够吃好吃饱,能生得起一切病,在此前提下能接济最亲密的朋友。任何事前提都是要先保障自己能吃上饭 睡上觉,有精力情况才能往外扩展。务实一些,先管好你自己基本生存保障,没饭吃谈不上发展,更管不了其他人。能真正管好自己已经不易。
2.必须完成学校教育—培养基础素质,构建未来可能性,有机会吃饱饭
系统化的学校教育,培养了我们的基础逻辑思维和学习能力,赋予了我们未来可能性。没有接受完整学校教育(中专/大专/大学),你的人生基本在18岁就已固化,绝大部分有发展的工作已与你无缘,未来是否能稳定吃上饭都是问题(不要强调小概率个体事件,除非你当人生是买彩票愿赌服输)。同样,求学期间没有掌握有社会竞争力的技术技能,毕业只能在社会上从事基础工种或者替代性很强的工作。这样的工作可以做能吃上饭,但到你30岁左右就容易很迷茫,但事实上此时你没资格迷茫,只是在为十几岁的自己买单而已。
3.主动拥抱社会教育—建立社会认知,围绕能力打磨,前期慢就是快
社会教育指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转换阶段。相对 学校教育 被动型(学校规划) 规则明确(学习资源较统一) 结构化(分科分阶段,教学 -作业-考试) 结果标准统一(考试结果-升学) 的 环境;社会教育 则是 主动型(自我规划) 复杂多变(资源差异大)碎片型(学习融入工作生活,观察-实践-试错) 结果标准差异大 (环境评估独立)的环境。 特别前两年工作,不是为了赚大钱定终身,而是要先练自己,摸索职场规则、社会样貌、构建基础工作能力,不要毛躁慢就是快,瞄准竞争力和社会化程度。
4.未来没有铁饭碗工作—聚焦1~3年,做好手头事,储备技能和资源
未来没有一份工作能铁饭碗,时代变化和冲击越来越快,普通人即使是公务员未来也不会是稳定工作。 我们能做的,就是把精力聚焦到当前,瞄准1~3年的工作,把手头的事情做好(工作领域技能),在过程练好自己综合能力(通用职场技能),同时尽可做一定资金储备(覆盖半年的消费),为可能来临的下个阶段做好心态和技能准备,在这样的正循环过程,提升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
5.走暗路,耕瘦田,进窄门—普通人可选的路并不多,要有勇气 坚持 耐心
因为好路、宽门、肥田这些,根本就轮不上底层的穷人。刘震云说,“如果种地能挣大钱,农民将无地可种;如果拜佛有用,你连庙门都挤不进去;如果勤劳能致富,那么扫个大街你都得请客送礼找关系。”1.走暗路(注意不是歪路):康庄大道不是普通人走的,包含了激烈资源竞争,看似可以选实际轮不到我们选。暗路指的是那些较为艰难且充满不确定性和挑战的道路。2. 耕瘦田:在资源稀缺、条件艰苦的环境中,逐渐改善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最终可能将瘦田变成肥田,即通过个人努力改善生活和工作环境,要有坚持。3.进窄门:选择一个竞争不那么激烈的行业或职位,这可能是小众领域或是门槛较高的行业,要有耐心。
6.不要轻易投资和创业—99%创业都会失败,实力不够不要轻易参与
当你的方法论没有建立起来,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没有达到一定深度,对什么叫人,什么叫社会,对于人吃人到什么程度,社会血淋淋的竞争到什么程度没有足够认知的话,不要随便投资和创业,你一定会赔的精光。特别是有些人 是不想上班、不想被人管,或者单纯看到其他人创业成功 就想创业,结果早已注定。
二、自我成长
1.个体一对一的建议更可能有效—警惕从个体出发给一个群体的年轻人忠告
每个人都是复杂的,受教育背景,家庭背景,成长经历影响,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一个人养成的思维习惯,拥有的社会资源在做事时会出现天与地的差距。要警惕从个体出发,特别是更年长,从上位俯视感来给一个群体的年轻人忠告,此类忠告他成功了 大家就觉得有道理,没成功就狗屁不是。很多人总喜欢把别人说的往自己身上套,不但没用反而还pua自己了。更有效的建议 都是个体到个体:1、两个人所处的环境背景接近;2、考虑了你个体差异认真考虑后给出;3、建议可以马上实践具备操作性。 不满足这些条件就不具备参考价值。
2.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一体两面—避免成为知道分子或只强调个体体验
读万卷书 是 有质量的信息对称和获取,行万里路 是 有质量的人际沟通交流、社会经验积累和方法建立。 过去的年代 普通人对称信息和获取知识路径非常少,很多人人必须通过真实场景直接沟通来获取信息,过去戏曲和戏剧都承担了一定教育普及作用。在当下社会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是一体两面,不能偏颇。强调大量读书知识对称的人,容易讲什么都头头是道 变成知道分子;而拒绝系统学习和传统知识获取路径,盲目强调个体体验,同样不可取。
3.与其纠结拖延,先做时间管理—内心驱动力是一个缓慢的建立过程
自律不是咬牙硬撑,而是20%规则+80%自动化。天天去健身房运动的人,并不是他们比其他人更自律,而是他们早期通过规则约束,中后期感受到收益而形成主动的习惯,你让他不去他反而会不乐意。学习和工作也一样,与其纠结拖延症,不如从建立一些小习惯入手,来建立习惯建立内心驱动力。 比如 从每天早上8点准时起床,建立一点奖惩措施,你坚持2周后就会开始没那么费力,并慢慢感受到收益,2个月就变成自然而然过程。
4.搞好基本盘,多做能力储备—不要迷信选择大于努力,选择前提是能力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纠结未来的方向。老是干着手上的事情 但是不满足现状 想着其他方向,想选这个选那个。仔细想想其实你并没有资格或者条件去选择。在没有能力 没有资格去选的时候,老老实实把当下的事情做好。如果真的有想法想去选择某个方向,先按这个目标逆推一系列能力要求,在做好手上事情的时候,积极的去储备对应能力,当能力累计到一定标准 才有选择的权力。
5.快速成长技巧 模仿你领域优秀的人—先模仿再化为己用
一个快速成长的方法就是 模仿你所在领域可接触的优秀的人(先从大五六岁阶段的人入手)。先找准一个人。从模仿他的 表情 动作 语言逻辑方式 开始去学习。思考他为什么关注这些内容,而不是其他内容,为什么要做这样的选择,为什么以这样的逻辑展开对话。再进一步思考 他身上所具备这些能力 后面的建立逻辑。有机会可以主动去交流,要注意方式方法。
6.以终为始,通过倒推解决选择迷茫—设定目标再贯彻执行
我们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朝哪条路走,一种分析思路是做倒推。先畅想一下5年后你想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可以越具体越好。你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业余的时候做什么?家庭里面是什么样的?工作中是什么状态?想象你应该具备什么样的能力?倒推你要达到这个目标。你现在应该准备哪些事情,来支撑你逐步构建能力去做未来这些事情。把它拆成几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持续去调整我们的方法,或者微调我们的目标。
7.不要过于紧逼自己,人要学会借力—脸皮厚一些,真正的努力要学会借力
我努力了吗? 尽力了吗?一个人闷头干活不停逼自己 看不到进展很压抑不叫努力。没钱借钱,没脑借脑,没人借人,这才是全力以赴! 其实每个人都有好为人师的一面,特别是特定领域有一定成就的都有表达欲。脸皮厚一些,注意方式方法,聚焦核心问题,把你周围能利用的资源用起来,请教他们,为我所用。
三、挫折抗压
1.认知到人生本是起伏—天地本不全、月满则缺、无挂碍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人生本来就是起起伏伏。很多人都会觉得 一眼望到头的人生 很无聊或者很痛苦,其实真实的能够平稳过完一生,有饭吃、身体没有大毛病、有地方住,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已经不易。天地本不全,如果我们一开始就锚定生活是我们希望的那样,一生追逐不得都会很痛苦。事来则应,事去不留。不管处在人生哪个阶段,尽量不要做横向对比,大部分情况除了消磨你的意志力,消磨你的心力,让你滋生一定的嫉妒心,并不会给你带来多少动力。你在羡慕别人拥有的东西,也有人在羡慕你,有些东西生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不必纠结。
2.自我接纳 与 主动获取认可—接受作为人的天性、每个阶段做这个阶段的事情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接纳自己。真正心理健康的人,并不是被所有人认可的人,要学会自我鼓励 自我认可的人,甚至要主动从周围的人获取认可。自己坚持了一件事情,就要主动犒劳自己,培养不需要任何理由的自我接纳。不要害怕不够成熟、总想和别人比较。人是有天性的,小孩就是有调皮捣蛋的时候,年轻人出入社会就是迷茫。相反很多看上去 所有人的都认可的人,往往容易过分在意别人的目光,过于早熟的小孩 通常都有一个相对压抑的生活环境 压制了他们的天性。
3.沙盘推演缓解病态恐惧—过于恐惧未来时,直面恐惧本身,保持当下不乱
很多人恐慌未来失业、未来生病,甚至到了影响当下正常工作生活的程度,有些病态。就好比,对失眠的恐惧 造成的伤害,远远大于失眠本身,还没开始睡觉就开始恐惧焦虑。对于这种过度恐惧,可以通过沙盘推演缓解。step1:闭上眼假设未来担忧这个事情发生了最坏的4点影响是啥?想想当时感受----比如 假设未来失业了,一直早不到工作&父母生病无法支持&遭受周边嘲笑&家庭矛盾破裂,感觉很绝望无助迷茫;step2:先想一下此时 你个人最基础是生存是否受威胁?会不会饿死,会不会睡大街----失业后 应该还是有饭吃,能找到休息地方。step3:想一下未来的你(注意不是当下的你)会选择做什么来缓解这几个问题----失业后 降低预期应该能找到工作+或者换领域,父母生病还可以卖房或借钱,周边嘲笑脸皮厚点无所谓,注意家人感受。step4:睁开眼回到现在,最恶劣的情况未来的你都有办法,真实的情况大概率会更好的,又有什么可怕呢。
4.清醒时做事,迷茫时读书—迷茫时就去学习 是 最保险最明智的做法
迷茫时最安全最明智的事情就是学习,可以深入学习所在行业技能,可以学习可以运用的软技能(管理 沟通),可以学习毫无相关的兴趣爱好(画画、运动项目)。不要期望一场旅游 或者 一次交流 能让自己脱胎换骨,真正要从低估恢复只能靠自己。人要在清醒时做事,迷茫时读书,独处时思考,烦躁时运动,焦虑时行动,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忙碌时专注,闲暇时蓄力。 什么环境做什么样的事 ,不要做超出自己能力和认知范围的事 。一切皆是命 ,半点不由人 。顺势而为,才能顺其自然 ,才能心安理得 。
5. 主动给自己寻找更多的支点—你的目光在哪儿?你的世界就在哪。
我们很多人都有不同的角色。社会角色,职场角色,家庭角色,朋友角色,这是某个爱好圈子的成员。这些角色给予我们不同的支点,让我们在生活中有更多的渠道可以获得情感的释放 认同感 或 自我实现。如果你的生活的90%的精力都集中在一个角色,上说明你的生活支点很狭窄,当这个角色是遭受挫折打击时,就容易让你产生否定自我,进而影响到你全部角色。举例,做全职家庭主妇视野中只有作为母亲的角色或者作为媳妇的角色,目光所及都逃避的丈夫,不听话的孩子,挑剔的公婆,没有安全感也没有价值感,每天都很愤怒但找不到出口。同样的一个全身心投在工作中没有任何兴趣爱好的人,在工作遭受打击的时候更容易一蹶不振,产生大量的自我否定。
四、沟通交流
1.沟通表达技巧—放慢语速、理清后表达、减少语气词、回答关键点
在沟通的时候不要害怕停顿,不要害怕冷场,不要追求语速快。从放慢语速开始,让脑子始终在嘴前面,整理清楚表达的逻辑再讲。必要的时候 可以主动表示 我需要想一下,然后再继续。对话的过程中,减少非必要的语气表达,如 嗯嗯、对啊对啊 之类的口语。沟通尽量简单直接,直接回答关键点。
2.成年人要学会少说—有边界感,直接表达,如无必要,无增实体
成年人在别人没有发问的情况下,永远不要向别人提供意见或建议,不要变成三姑六婆型的人,什么都打听,或者 带着善于主动按自己的经验给别人建议,首先 别人不需要,第二 你的经验也不一定合适他。在我们的文化基因欠缺了一些东西,很多人都学不会直接表达,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 都引导大家婉转的说话。无论是关心、喜爱、批评、讨厌 大家都习惯绕弯子,你很少看到直接了断的表达观点。这也引入了很多不必要的沟通成本、误解、内心纠结。一切从朋友嘴里说出的貌似开玩笑 能伤害你的话 里面都有认真的成分,真正的朋友不会开让你难过的玩笑,照顾你感受人才值得深交(陌生人无所谓,本身两边就没啥关系)。
3.避免主动对称隐私,观察人脸色做事—讨好型人格容易犯的忌讳
很多人有讨好型人格的倾向,本身讨好型人格不是什么问题,但这类人群最容易犯两个忌讳。1、主动对称隐私,靠提供自己的隐私来获取别人好感。 拿极高成本的东西去交换一个并不重要的东西。2、观察人脸色做事,有句话讲 只要你去看别人的脸色 你就有看不完的脸色,跟着人脸色走就等于你已经被绑架了,尽量做到 别人脸色好坏,你做的事情或者输出保持一致就行。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看脸色影响做事情会非常累。
五、子女培养
1.最重要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孩子未来社会竞争最大的优势
在家庭环境方面,安全感和无条件的爱是关键(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从父母这儿获得爱是靠听话和成绩换来的)。稳定的环境重要(父母间情感稳定是安全感重要一环),思考如何通过日常互动建立信任(特别0到3岁,要积极响应需要,建立信任)。在情感支持方面,要思考如何倾听和认可孩子的情绪,而不是忽视或压制(允许孩子调皮和犯错,这本就是孩子的天性)。培养独立性时,要平衡自由和责任 避免过度保护(引导孩子社会实践)。
2.不要过分焦虑孩子未来—不要以你当下的认知纠结孩子以后的出路
严格意义上,我们是孩子的一个陪伴者,他一定会走出自己的生活,建立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人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他未来的焦虑,大部分情况你掺和进去也帮不了什么,只会增加不安感。**社会是在快速变化过程中,没有人能判断几年之后情况,特别是以大部分父母的认知,慢慢会脱离社会。孩子未来有自己的路,我们能给他提供的就是 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 一个坚强的后盾+避风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