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玩转数据-Flink 容错机制

本文详细介绍了Flink的容错机制,重点讲解了检查点(Checkpoint)的概念和实现算法,包括Chandy-Lamport分布式快照算法的变体。同时,讨论了如何通过Kafka+Flink+Kafka实现端到端严格一次的语义,以及源和接收端的处理方式。此外,还提到了Savepoint在故障恢复、手动备份等方面的作用。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一、概述

在分布式架构中,当某个节点出现故障,其他节点基本不受影响。在 Flink 中,有一套完整的容错机制,最重要就是检查点(checkpoint)。

二、检查点(Checkpoint)

在流处理中,我们可以用存档读档的思路,把之前的计算结果做个保存,这样重启之后就可以继续处理新数据、而不需要重新计算了。所以我们最终的选择,就是将之前某个时间点所有的状态保存下来,这份“存档”就是所谓的“检查点(checkpoint)。遇到故障重启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检查点中“读档”,恢复出之前的状态,这样就可以回到当时保存的一刻接着处理数据了。checkpoint机制是Flink可靠性的基石,可以保证Flink集群在某个算子因为某些原因(如 异常退出)出现故障时,能够将整个应用流图的状态恢复到故障之前的某一状态,保证应用流图状态的一致性。

三、检查点快照的实现算法

1、简单算法:暂停应用,然后开始做检查点, 再重新恢复应用 。
2、Flink的改进Checkpoint算法. Flink的checkpoint机制原理自"Chandy-Lamport algorithm"算法(分布式快照算)的一种变体: 异步 barrier 快照(asynchronous barrier snapshotting)每个需要checkpoint的应用在启动时,Flink的JobManager为其创建一个 CheckpointCoordinator,CheckpointCoordinator全权负责本应用的快照制作。

重要概念:流的barrier
流的barrier是Flink的Checkpoint中的一个核心概念. 多个barrier被插入到数据流中, 然后作为数据流的一部分随着数据流动(有点类似于Watermark)。这些barrier不会跨越流中的数据。每个barrier会把数据流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数据进入当前的快照 , 另一部分数据进入下一个快照 。每个barrier携带着快照的id。barrier 不会暂停数据的流动, 所以非常轻量级。 在流中,同一时间可以有来源于多个不同快照的多个barrier, 这个意味着可以并发的出现不同的快照。

Flink的检查点制作过程
1、Checkpoint Coordinator 向所有 source 节点 trigger Checkpoint,然后Source Task会在数据流中安插CheckPoint barrier;

2、source 节点向下游广播 barrier,这个 barrier 就是实现 Chandy-Lamport 分布式快照算法的核心,下游的 task 只有收到所有进来的 barrier 才会执行相应的 Checkpoint(barrier对齐, 但是新版本有一种新的barrier);

3、当 task 完成 state checkpoint后,会将备份数据的地址(state handle)通知给 Checkpoint coordinator;

4、下游的 sink 节点收集齐上游两个 input 的 barrier 之后,会执行本地快照;

5、同样的,sink 节点在完成自己的 Checkpoint 之后,会将 state handle 返回通知 Coordinator;

6、最后,当 Checkpoint coordinator 收集齐所有 task 的 state handle,就认为这一次的 Checkpoint 全局完成了,向持久化存储中再备份一个 Checkpoint meta 文件。

严格一次语义: barrier对齐

在多并行度下, 如果要实现严格一次, 则要执行barrier对齐。
当 job graph 中的每个 operator 接收到 barriers 时,它就会记录下其状态。拥有两个输入流的 Operators(例如 CoProcessFunction)会执行 barrier 对齐(barrier alignment) 以便当前快照能够包含消费两个输入流 barrier 之前(但不超过)的所有 events 而产生的状态。

1、当operator收到数字流的barrier n时, 它就不能处理(但是可以接收)来自该流的任何数据记录,直到它从字母流所有输入接收到 barrier n 为止。否则,它会混合属于快照 n 的记录和属于快照 n + 1 的记录;

2、接收到 barrier n 的流(数字流)暂时被搁置。从这些流接收的记录入输入缓冲区, 不会被处理;

3、 Checkpoint barrier n之后的数据 123已结到达了算子, 存入到输入缓冲区没有被处理, 只有等到字母流的Checkpoint barrier n到达之后才会开始处理;

一旦最后所有输入流都接收到 barrier n,Operator 就会把缓冲区中 pending 的输出数据发出去,然后把 CheckPoint barrier n 接着往下游发送。这里还会对自身进行快照。

至少一次语义: barrier不对齐

假设不对齐, 在字母流的Checkpoint barrier n到达前, 已经处理了1 2 3. 等字母流Checkpoint barrier n到达之后, 会做Checkpoint n. 假设这个时候程序异常错误了, 则重新启动的时候会Checkpoint n之后的数据重新计算. 1 2 3 会被再次被计算, 所以123出现了重复计算。

savepoint原理

1、Flink 还提供了可以自定义的镜像保存功能,就是保存(savepoints)
2、原则上,创建保存点使用的算法与检查点完全相同,因此保存点可以认为就是具有一些额外元数据的检查点
3、Flink不会自动创建保存点,因此用户(或外部调度程序)必须明确地触发创建操作
4、保存点是一个强大的功能。除了故障恢复外,保存点可以用于:有计划的手动备份,更新应用程序,版本迁移,暂停和重启应用,等等。

四、Kafka+Flink+Kafka 实现端到端严格一次

我们知道,端到端的状态一致性的实现,需要每一个组件都实现,对于Flink + Kafka的数据管道系统(Kafka进、Kafka出)而言,各组件怎样保证exactly-once语义呢?

  1. 内部 —— 利用checkpoint机制,把状态存盘,发生故障的时候可以恢复,保证部的状态一致性
  2. source —— kafka consumer作为source,可以将偏移量保存下来,如果后续任务出现了故障,恢复的时候可以由连接器重置偏移量,重新消费数据,保证一致性
  3. sink —— kafka producer作为sink,采用两阶段提交 sink,需要实现一个 TwoPhaseCommitSinkFunction
    内部的checkpoint机制我们已经有了了解,那source和sink具体又是怎样运行的呢?接下来我们逐步做一个分析。

具体的两阶段提交步骤总结如下:

  1. 某个checkpoint的第一条数据来了之后,开启一个 kafka 的事务(transaction),正常写入 kafka分区日志但标记为未提交,这就是“预提交”(第一阶段提交)
  2. jobmanager 触发 checkpoint 操作,barrier 从 source 开始向下传递,遇到 barrier
    的算子状态后端会进行相应进行checkpoint,并通jobmanagerr
  3. sink 连接器收到 barrier,保存当前状态,存入 checkpoint,通知
    jobmanager,并开启下一阶段的事务,用于提交下个检查点的数据
  4. jobmanager 收到所有任务的通知,发出确认信息,表示 checkpoint 完成
  5. sink 任务收到 jobmanager 的确认信息,正式提交这段时间的数据(第二阶段提交)
  6. 外部kafka关闭事务,提交的数据可以正常消费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代码中测试Checkpoint

package com.lyh.flink10;

import com.lyh.bean.WaterSensor;
import org.apache.flink.api.common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