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C10笔记: kNN推荐系统

本文介绍了kNN(k最近邻)算法的基本原理和优缺点,并通过R语言展示了如何构建kNN推荐系统。在算例部分,讨论了kNN的分类效果和与线性判别模型的对比,以及基于物品和用户两种推荐方式。最后,利用包之间的相似度计算推荐概率,并给出了实际推荐案例。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KNN简介

来自百度百科
邻近算法,或者说K最近邻(kNN,k-NearestNeighbor)分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分类技术中最简单的方法之一。所谓K最近邻,就是k个最近的邻居的意思,说的是每个样本都可以用它最接近的k个邻居来代表。
kNN算法的核心思想是如果一个样本在特征空间中的k个最相邻的样本中的大多数属于某一个类别,则该样本也属于这个类别,并具有这个类别上样本的特性。该方法在确定分类决策上只依据最邻近的一个或者几个样本的类别来决定待分样本所属的类别。 kNN方法在类别决策时,只与极少量的相邻样本有关。由于kNN方法主要靠周围有限的邻近的样本,而不是靠判别类域的方法来确定所属类别的,因此对于类域的交叉或重叠较多的待分样本集来说,kNN方法较其他方法更为适合。

优点

  1. 简单,易于理解,易于实现,无需估计参数,无需训练;
  2. 适合对稀有事件进行分类;
  3. 特别适合于多分类问题(multi-modal,对象具有多个类别标签), kNN比SVM的表现要好。

缺点

  1. 该算法在分类时有个主要的不足是,当样本不平衡时,如一个类的样本容量很大,而其他类样本容量很小时,有可能导致当输入一个新样本时,该样本的K个邻居中大容量类的样本占多数。 该算法只计算“最近的”邻居样本,某一类的样本数量很大,那么或者这类样本并不接近目标样本,或者这类样本很靠近目标样本。无论怎样,数量并不能影响运行结果。
  2. 该方法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计算量较大,因为对每一个待分类的文本都要计算它到全体已知样本的距离,才能求得它的K个最近邻点。
    可理解性差,无法给出像决策树那样的规则。

算例

读取数据

# First code snippet
df <- read.csv(file.path('data', 'example_data.csv'))

head(df)
# X Y Label
#1 2.373546 5.398106 0
#2 3.183643 4.387974 0
#3 2.164371 5.341120 0
#4 4.595281 3.870637 0
#5 3.329508 6.433024 0
#6 2.179532 6.980400 0

计算每个样本间的欧氏距离

# Second code snippet
distance.matrix <- function(df)
{
  distance <- matrix(rep(NA, nrow(df) ^ 2), nrow = nrow(df))

  for (i in 1:nrow(df))
  {
    for (j in 1:nrow(df))
    {
      distance[i, j] <- sqrt((df[i, 'X'] - df[j, 'X']) ^ 2 + (df[i, 'Y'] - df[j, 'Y']) ^ 2)
    }
  }

  return(distance)
}

按照距离排序

# Third code snippet
k.nearest.neighbors <- function(i, dist
  • 2
    点赞
  • 6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