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
编辑
会计要素又叫 会计对象要素,是指按照 交易或事项经济特征所作的基本分类,也是指对会计对象按经济性质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 核算监督的具体对象和内容,是构成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主要因素,分为反映 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 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所作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是用于反映 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1基本介绍编辑

  会计要素

通俗理解:会计对象就是 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见 基础会计)。比如说妈妈给了小明零花钱5元钱,他用了3元钱买了一只铅笔,还剩下来2元钱。这个就发生了一项 经济业务,当然小明是不会这么想的,但是作为会计,要知道 会计主体是小明,要按会计的方式帮他记账,这个记账就是指的核算。如:再比如妈妈给小明的这5元钱的用途已经定好了,为了防止小明挪做他用,作为会计要想措施避免小明乱花钱。这个就是 会计监督。所以本人的理解是:凡是能让会计核算和监督的经济业务就是会计对象。

2基本定义编辑

会计要素是指会计对象是由哪些部分所构成的,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按照经济特征所作的最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也是构成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 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 收入费用成本)和 利润六个会计要素。其中,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 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 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 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 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 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会计要素定义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会计实践质量的高低。合理划分会计要素,有利于清晰地反映 产权关系和其他经济关系。

3主要分类编辑

  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组成 会计报表的基本单位,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要素包括: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 费用利润六个方面。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 资产负债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资产负债表要素,资产是资金的占用形态,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与资产相对应的取得途径,他们是反映 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是组成 利润表的会计要素,也称为利润表要素。收入是经济活动中 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经济活动中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与费用相配比,即形成经济活动的利润,利润是资金运用的成果,它们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果。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 净资产收入支出
资产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可以分为 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 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 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资产资产资产随处可见,比如房屋、机器设备、运输工具、仓库里的货物等。
资产的概念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普遍应用,但是在财务会计中对资产的定义与日常用语却存在很大的不同。
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具有以下特征。
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资产通常分为 流动资产长期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交易性金融资产是企业持有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以交易性为目的的持有债券投资、股票投资、基金投资、权证投资等金融资产。
应收票据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收到的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
应收账款是指企业因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经营活动而应向客户收取(但暂未收到)的款项。
预付账款是指企业按照购货合同规定预付给供应商的款项。
固定 资产是指企业使用期限超过1年的房屋、建筑物、机器、机械、运输工具以及其他与生产、经营有关的设备、器具、工具等。不属于生产经营主要设备的物品,单位价值在2000元以上,并且使用年限超过2年的,也应当作为固定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的劳动手段,也是企业赖以生产经营的主要资产。从 会计的角度划分,固定资产一般被分为生产用固定资产、 非生产用固定资产租出固定资产未使用固定资产、不需用固定资产、融资租赁固定资产、接受捐赠固定资产等。
负债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可以分为 流动负债非流动负债。其中,流动负债是指将在1年(含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偿还的债务,包括 短期借款、应付及预收款项、 预提费用等;非流动负债是指偿还期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的债务,包括 长期借款应付债券长期应付款等。
总结起来,负债确认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2)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3)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并且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 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 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 利得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 股本(或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含 股本溢价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构成。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构成了企业资本的来源。
所有者权益就是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
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 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收入是会计活动带来的结果。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的性质,可以将收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建造合同收入等;按照企业从事日常活动在企业的重要性,可将收入分为 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费用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是企业为获得收入而付出的相应“代价”。
有投入才有产出。如要销售产品,必须先生产出产品,为此,要消耗各种材料,支付工人工资,生产车间为组织管理生产也要发生各项制造费用;行政管理部门要支付各种管理费用;为销售产品要支付销售费用;筹集生产经营资金要支付财务费用;还会发生与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营业外支出。此外,企业应缴纳的所得税也是一项费用……总之,费用的名堂可谓五花八门,令人应接不暇。
会计上,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作为一项会计要素的费用可以看做收入的减项,也可以说费用是消耗掉或者转移出去的资产,它具备3个特征: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2)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润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余额、直接记录 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业绩得到了提升;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了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业绩下滑了。
从数值上看,利润就是收入(包括利得)减去费用(包括损失)之后的净额。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经营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反映的是企业非日常活动的业绩。
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利润
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记录是通过设置“ 账户”进行的。
所谓账户,就是指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的分类,例如,在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产中,有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现金”、“原材料”、“固定资产”等资产类账户;在企业的负债中,有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等负债类账户;在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中,有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具体项目,就必须相应地设置“实收资本”、“盈余公积”等所有者权益类账户。账户的名称,也称为会计科目,它是对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在会计制度中,对会计科目及核算内容均有具体规定和解释。
《会计法》和《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对会计六大要素的实质内涵做了全面、详尽的规定,并根据新情况对其赋予了新的内涵。只有认真学习领会、准确把握并依据会计要求对经济事项进行正确地确认、计量和记录,才能为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中最基本的会计要素为: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

4会计计量编辑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按照规定的 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计量属性是指所予计量的某一要素的特性方面,如桌子的长度、铁矿的重量、楼房的高度等。从会计角度,计量属性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 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等。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为 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 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

  会计账户

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 现金或者 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 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 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 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 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 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发生经济业务的当时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可变现净值
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 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须的预计税金、费

  会计要素

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所能收到 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 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现值
是指对未来 现金流量以恰当的 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是考虑 货币时间价值因素等的一种计量属性。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照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净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公允价值
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 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5计量属性编辑

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 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 会计信息质量,实现 财务报告目标,企业会计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公允价值计量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如果这些金额无法取得或者可靠地计量的,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2]

6财务报表编辑

概述
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基本内容,是对 资金运动两种形态的基本分类。会计对象是指会计所反映和控制的内容,即会计的客体。有的会计著作由于侧重于适用性与技术性,不太注重理论抽象与归纳,未明确论述会计对象,因而也未运用“会计对象”一词。中国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对会计对象问题的研究,形成了多种不同的认识。影响较为广泛的观点是:企业的会计对象是企业的资金运动。企业的资金运动有两种表现形式,即静态表现和动态表现。
资金运动的静态表现为资产、负债和权益,亦可称为静态三要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 会计等式予以概括:资产=负债+权益。资金运动的动态表现为资金循环与周转,具体表现为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亦可称为 动态三要素。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可用下列会计等式予以概括:收入-费用=利润企业的资金运动是静、动结合的统一体,也就是说会计六要素存在着有机联系。 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对财务报表要素的表述是:“ 财务报表描绘交易和其他事项的 财务影响,是根据交易和其他事项的 经济特性,把它们分成大类。这些大类称作财务报表的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 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 资产负债产权。与 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的要素,是收益和费用”。可以看出,会计要素与财务报表要素都是分类的项目,两者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仅仅是认识归纳的角度不同。会计要素是对资金运动所作的基本分类,按照会计要素设置各类 帐户,并按 账户收集、整理、提供分类 会计信息,在此基础上, 编制财务报表,用财务报表总括提供企业的 财务信息。对 账户资料进行加工的编表过程,实质上是将交易和其他事项按照经济特性分成大类,从而描绘和揭示交易和其他事项对 财务状况影响的过程,这些大类被称为 财务报表的要素。会计要素是对会计对象--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根据会计要素科学设置众多 账户,期末用报表对账户资料反映的交易和其他事项进行归纳分类,这种归纳分类与对资金运动的基本分类,口径是一致的,名称也是相同的。因此,可以理解为:“会计要素”是初始分类,而“财务报表要素”是终结分类。
各地会计要素划分及优缺点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
中国大陆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和 台湾1982年7月1日公布的中,虽未明确提出“会计要素”概念,但在实际内容中,对会计要素都作了划分。中国大陆划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要素。台湾划分为 资产负债业主权益、损益计算四大要素。 海峡两岸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是: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的含义和内容是完全相同的。两者的主要区别是:中国大陆明确划分有收入、费用、利润 动态三要素,台湾仅以损益表示动态要素在一定时期变化的结果,并参与静态三要素的平衡。
中国大陆会计六要素的划分优点和问题
中国大陆会计六要素的划分具有以下优点:1.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在理论上协调一致。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研究,中国会计界对企业会计对象的认识逐步达成共识:企业的资金运动有静态和动态两种类型。会计要素作为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属于会计对象的第二个层次。2.会计要素与会计方程式、财务报表理论协调一致。如前所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一会计方程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方程式亦为建立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概括为第二会计方程式:收入-费用=利润,该方程式亦为建立 损益表的理论依据。台湾会计四大要素的划分,突出了静态要素,没有将收入、费用、利润作为各自独立的会计要素,而是以“利润计算”涵盖收入、费用和利润。
中国大陆会计要素划分具有前述两大优点,但笔者认为,还存在以下两方面的问题:1.将利得、损失不单独作为会计要素是可行的,但是,将其内容归并在“利润”要素中,由于“利润”的界定含混不清,易引起多重矛盾。如“收入-费用=利润”,此处的“利润”是经营成果,而第54条中将其定义为:“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 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和 营业外收支净额”,此处的“利润”很显然是美国的总收益或称综合 净利。为了使相关 会计理论、概念首尾一贯、协调一致,笔者建议将“利润”要素改称“综合 净利”或“总收益”。2.第44条将“收入”定义为: “收入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经营 业务中实现的营业收入”。一般人都非常清楚,营业收入仅是 企业收入的主要部分,并非等同于收入,此处关于“收入”界定的条文,犯了大概念小内容匹配的毛病。同时,该条文还犯了“收入是……营业收入”概念循环的错误。笔者建议,将“收入”要素改称“营业收入”,这样既可使其概念与
内容协调一致,同时也可使“营业收入”概念与其他相关概念协调。
中、美会计要素划分
(1)共同点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权益、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总收益、营业收入、费用、利得、损失十大要素。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共同点是:①中、美两国都将会计要素分为静态要素与动态要素;②静态要素与资产负债表中。
财务状况的计量直接联系,动态要素与收益表中经营业绩的计量直接联系。
(2)主要区别
①美国将影响权益要素的两项重要内容--业主投资、派给业主款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②美国将影响总收益的两项特殊内容--利得、损失作为两个独立的会计要素。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中、美会计要素划分的基本思路、基本格局是相同的。如果美国不考虑影响权益要素的业主投资与派给业主款和影响总收益要素的 利得与损失,那么,中、美两国关于会计要素的划分就会完全一致。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划分的优点和问题
美国十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优点是:
①突出了权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权益 静态信息,而且要求提供权益重要变动的信息,有利于维护所有者权益;
②突出了总收益要素,不仅要求提供经营性的收支--营业收入与费用,而且要求提供非经营性的收支--利得与损失。概括而言,美国会计要素比中国大陆会计要素多4个要素,从而使权益和总收益要素分类比较详细,反映更为充分。
但是,这种划分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①权益包括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就是说权益与业主投资和派给业主款是包容关系,将有包容关系的三者作为并列的三要素,在分类逻辑上是不科学的。
②营业收入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而 利得没有与其配比的费用;费用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损失没有与其配比的营业收入,这是营业收入与利得、费用与损失的重要区别。从这个意义上讲,将 利得、损失与营业收入、费用作为并列的要素是有道理的。但是, 利得与损失是总收益包含的内容,将利得、损失与总收益作为并列的要素也似欠妥当。

7国际会计编辑

国际会计准则在中,将会计要素划分为资产、负债、产权、收益和费用五大要素。而且明确“收益的定义包括了收入和利得”,“费用的定义包括了损失,也包括那些在企业日常活动中发生的费用”。中国六大会计要素的划分与国际会计准则五大会计要素的划分,其基本思路和格局是相同的。它们的主要区别有两点:①中国将“利润”作为独立的会计要素,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②国际会计准则明确收益要素包括收入和利得,而中国的收入要素仅是 营业收入;国际会计准则明确其费用要素包括费用和损失,而中国的费用要素则不包括损失。“利润”是否作单独的会计要素?笔者认为: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有其好处,不单独作为一会计要素也无原则性的弊端。因为,确认、计量了收入与费用,自然而然地也就确认了“ 利润”,从这个意义上讲,不将“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不会产生原则性的弊端。如果将隐含在收入与费用之中的“利润”单独作为会计要素,则可强化对“利润”信息的关注和揭示。但应以“ 总收益”或“综合净利”概念替代 “利润”概念更为确切。关于收益要素和费用要素包括的内容问题,国际会计准则是大口径,中国的会计准则是小口径。因为国际会计准则未单独设“综合净利”要素,如果收益仅是营业收入,费用不包括损失,那么 利得、损失的经济事项就会游离于五大会计要素之外,因此,国际会计准则采用大口径是必然的选择。会计准则将“收入”、“费用”要素定为小口径,因为单独设有“利润”要素,而且将“ 利得”、“损失”经济事项归纳在“利润”要素之中。就是说,中国会计准则在“利润”要素中包含了“ 利得”、“损失”等内容,因而其“ 收入”、“费用”要素采用。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