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段构造是Symbian独有的。使用二段构造的机制主要是因为构造函数不应该leave,因为如果构造函数leave,则返回的self 为空(但实际上已经为CMyClass分配了内存,只是在构造函数中为其他成员分配内存时Leave了),所以析构函数就没办法被调到。所以我们通常写一个空的构造函数,然后把需要分配内存或装载资源的操作放到另外一个函数里。在Symbian里,这个函数通常被命名为ConstructL(),当然你也可以换个名字,比如 WhyNotUseConstructL()。举个例子:
CMyClass* CMyClass::NewL(TInt aBufSize)
{
CMyClass* self = new (ELeave) CMyClass;//生成一个CMyClass对象
CleanupStack::PushL(self);
self->ConstructL(aBufSize);
CleanupStack::Pop(self);
return self;
}
CMyClass:: CMyClass(…)
{
}
Void CMyClass::ConstructL()
{
//分配内存或者获取资源
}
(C++标准规定了构造/析构/自定义类型转换符不可以指定返回类型。)
生成这个类实例时:
CMyClass* iTest = new CMyClass(); //执行此语句时,先调用
CMyClass:: CMyClass(),如果在CMyClass:: CMyClass() 中又有分配内存等可能Leave的操作,如果Leave 了,则self 为空,但实际上已经为CMyClass 分配了内存,这就导致了内存泄漏。即使下面有CleanupStack::PushL(self);也不能防止该内存泄漏。所以我们需要一个二段构造函数。
也就是说我们用了两步而不是通常的一步来生成我们的实例,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叫这种方法二段构造。
另外,为了让我们少敲一些代码,我们通常把这两个步骤合到一个函数里,这就是今后大家会经常看到的NewLC(其实也可以全部放在NewL中)。大家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个NewLC中只有Push没有Pop,回忆一下上一个小节我们讲过,这样的操作会使栈溢出,所以,正如大家以后会看到的一样,在Symbian的系统类中,通常都有两个方法,分别是NewL(), NewLC(),而NewL所干的事情就是:1. 调用NewLC。2. Pop。所以在以后的开发过程中,我们应该总是调用NewL,而不是New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