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中级网络工程师学习笔记(知识点汇总)普通版

考试科目1:计算机与网络知识

1.计算机系统知识

第二章 数据通信

(1) 数据通信******两个实体间的数据传输和交换。

2. 1数据通信技术

2.1.1 模拟数据通信和数字数据通信

(2) 模拟数据******在某个区间为连续的值的数据

(3) 数字数据******在某个区间为离散的值的数据

(4) 模拟、数字数据之间的相互转换问题?

模拟数据通过编码解码器(CODEC)转换成数字数据,数字信号通过调制解调器转换成模拟

数据(MODEM)

(5) 数字信号传输与模拟信号传输各自的优缺点?

模拟传输是一种不考虑内容的传输模拟信号的方法,在传输过程中,模拟信号经过一定距离的传输之后,必定会信号衰减,为实现长距离传输,模拟信号传输都要使用信号放大器,但是,放大器也会增加噪音分量,如果通过串连的放大器来实现长距离传输,信号将会越来越畸形;与此相反,数字传输与信号有关。衰减会危及数据的完整性,数字信号只能在一个有限的距离内传输,但为了获得更远的传输距离,可以使用中继器,中继器接收数字信号,将数字信号转换成1的模式和0的模式。

 

2.1.2 多路复用

(1) 多路复用的分类及其解释

A. 频分多路复用(FDM)

利用传输介质中不同的载波频率来同时运载多个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B. 时分多路复用(TDM)利用介质能达到的位传输率超过传输数字数据所需的数据传输率的优点,利用每个信号在时间上交*,从而传输多个数据信号的多路复用技术

(2) T1载波的位结构及传输速率

共193位,第8位是信令和控制信号,第193位是帧编码,传输速率是1.544M/BPS

(3) 两种PCM载波的传输速率以及T2、T3载波的传输速率 一种是和T1载波一样的1.544M/BPS,另一种是2.048M/BPS。T2载波的传输速率是6.312 M/ BPS,T2载波的传输速率是46.304 M/BPS。

 

2.1.3 异步传输和同步传输

(1) 异步传输

一次传输一个字符的数据,每个字符用一个起始位引导,用一个结束位结束,一般起始位为0,停止位为1

(2) 同步传输

为了使接收方确定数据块的开始和结束,还需要另外一级的同步,即每个数据块用一个前文(preamble)位的模式开始,用一个后文(postamble)位模式结束,加有前后文的数据称为一帧。

 

2.2数据交换技术

2.2.1线路交换

(1) 什么是线路交换?

通过网络中的节点在两个站点之间建立专用的通信线路进行数据传输的交换方式

(2) 线路交换所历经的三个阶段

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2.2.2 报文交换

(1) 什么是报文交换?

将目的地址附加在报文中,然后让报文从节点到节点的通过网络传输的交换方式

(2) 报文交换比较线路交换的优缺点

a. 线路效率高

b. 无需同时使用发送器和接收器传送数据

c. 不会出现如线路交换中因通信量变大而导致的呼叫被封锁现象,只是报文传送延迟

d. 可以把一个报文发送到多个目的地

e. 能够建立报文的优先权

f. 报文交换网络可以进行速度和代码的转换

g. 发送部操作终端的保文可以被截获,然后存储或重新选择到另一台终端的路径

h. 报文交换的主要缺点是他不能满足实时或交互式的通信要求

2.2.3 分组交换

(1)概念解释

分组交换是一种结合了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各自优点的交换技术,其中,它采用了限制长度的数据报,以及虚拟连接的虚电路方法,从而达到更好的交换效果。

2.2.4三种交换技术的比较

(1) 三种交换技术适用的不同场合

a. 对于交互式通信来说,报文交换是不合适的;

b. 对于较轻的和/或间歇式负载来说,线路交换是最合算的,因为可以通过电话拨号线路

来使用公用电话系统。

c. 对于两个站点之间很重的和持续的负载来说,使用租用的线路交换线是最合算的。

d. 当有一批中等数量数据必须交换到大量的数据设备时,宁可用分组交换方法,这种技术的线路利用率是最高的。

e. 数据报分组交换适用于短报文和具有灵活性的报文。

f. 虚电路分组交换事宜浴场交换和减轻各站的处理负担。

 

2.2.5 信元交换

ATM(异步转移模式)采用信元交换

2.3 数据传送方式

(1) 分类

并行通信和串行通信

(2) 在并行通信中数据传输所使用的并行数据总线的物理形式

a. 计算机内部的数据总线很多就直接是电路板

b. 扁平带状电缆

c. 圆形屏蔽电缆

2.3.2串行输入/输出

(1) 串行输入的特点

串行数据传输中,每次只传送一位数据,速度比并行传输慢,但是,实现串行传输的硬件具有经济性实用性的特点。

 

2.3.3 串行数据通信

(1) 电话系统进行串行通行的三种方式

a. 单工通信

b. 半双工通信

c. 全双工通信

(2) 串行数据的传输、接收的定时可以通过数据链路控制来实现

(3) 串行数据通信的两种传输方法

a. 异步串行传输

通信硬件通过附加同步信息的方法传输数据

b. 同步串行传输

同步信息包含在信息块内的方法

(4) 同步通信与异步通信的优缺点

a. 同步通信取消了每个字节的同步位,从而使数据位在传送为中所占比率增大,提高了传 送效率。

b. 同步通信容许用户传送没有意义的二进制数据

c. 允许PC机用户通过同步通信网络与计算机实现通信

2.4检错与纠错

(1) 检错法的概念

检错法是指在传输中仅仅发送足以使接收端能够检测出差错的附加位。

(2) 检错法的分类

a. 奇偶校验法

b. 冗余校验法(LRC)

c. 循环冗余校验法(CRC)

2.4.2纠错法

(1) 自动请求重发(ARQ)

当发送站向接收站发送数据块时,如果无差错,则接收站回送一个肯定应答,即ACK指令;如果接收站检测出错误,则发送一个否定应答,即NCK指令,请求重发。

(2) 正向纠错法

发送站发送能使接收站检错纠错的冗余位 2.5 通信硬件

2.5.1调制解调器

(1) 调制解调器是一种数据通信设备(DCE)

(2) 调制解调器的作用就是将数据在数据格式与模拟格式之间转换

(3) AT指令集

a. ATD------拨号指令(ATDP:脉冲拨号,ATDT音频拨号)

b. ATH------挂机指令

 

c. ATA------应答指令(ATSO=0表示取消自动应达,=某个非零整数,则表示振铃这个整数

 

次后应答)

 

d. ATZ------将调制解调器内寄存器的值设为默认

 

 

2.5.2 RS-232标准

 

(1) 何谓RS-232

 

由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制定的数据终端设备与数据通信设备在进行串行二进制数据交

 

换时的接口,EIA RS-232C

 

(2) RS-232的物理层特性

 

a. 机械特性

 

接口标准的机械部分指定两个通信装置如何连接。规定了有两个连接器,接到DCE的为母,

 

接到DTE的为公。标准规定使用25针连接器,DB25连接器已成为一个事实上的标准。

 

b. 电信号特性

 

+3V~+15V的正电压表示SPACE

 

-3V~-15V的负电压表示MARK

 

在-3V~+3V之间构成一个转换区域,实际上,传输通常使用+(-)12V

 

c. RS-232C引脚分配

 

I. 引脚功能分类

 

A. 数据线路:分为数据传送和接收两条线路发送数据(TD,引脚2),接收数据(RD,引脚

 

3)

 

B. 控制线路:控制线路传送PC或调制解调器中某些条件的ON/OFF指标来指示该引脚线路的

 

状态处于开启或是关闭

 

①DTR,引脚20:数据终端就绪,由PC产生以使调制解调器了解PC已准备就绪

 

 

②DSR,引脚6:数据设备就绪,由MODEM产生,以告诉PC当MODEM打开时,已

 

和电话线路连接好且处于数据传输模式

 

 

③RTS,引脚4:请求发送,由PC产生毅同志调制解调器它想要传送数据

 

 

④CTS,引脚5:清除发送,由MODEM产生告诉PC它可以进行数据传送

 

 

⑤CD,引脚8:载波检测,也称为接收线路信号检测装置(RLSD),有时还称为数据载波检测

 

(DCD),他告诉PC机调制解调器是否已建立了有效的连接

 

 

⑥RI,引脚22:振铃指示

 

II. 地

 

①SG,引脚7:信号地

 

 

②PG,引脚1:保护地

 

 

III. 定时电路

 

①TC,引脚15:称为发送定时

 

 

②RC,引脚17:称为接收定时

 

 

(3) 空调制解调器的连接,关键是将发送数据TD和接收数据RD交*连接,实际上是直接

 

通信

 

2.5.3 通信适配器

 

(1) 异步通信适配器

 

也叫串口,异步通信界面,通用异步接收器/发送器或UART

 

(2) 同步通信适配器

 

最常用的同步通信适配器是SDLC和BSC

 

 

2.6通信软件功能

 

(1) 调制解调器的控制

 

a. 呼叫/回答模式切换

 

b. 自动重拨号

 

c. 电话挂起

 

(2) 数据控制功能

 

a. 流控制(XON/XOFF)

 

b. 文件传输

 

(3) 数据操作功能

 

a. 字符过滤

 

b. 转换表

 

c. 终端仿真

 

(4) 特殊功能

 

a. 外部文件操作

 

b. 后台操作

 

c. 回到操作系统

 

d. 编辑器

 

第三章 局域网基本特性

(1) 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主要三种技术:

a. 用来传输数据的传输介质

b. 用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补结构

c. 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这三种技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传输数据的类型、网络的响应、吞吐量和效率,以及网络的应用等各种网络特性。

 

3.1 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1) 局域网络的定义

a. 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b. 从协议层次的观点,局域网可包含着下三层的功能,将连接到局域网络的数据通信设备加上高层协议和网络软件组成为计算机网络。

c. 小区域可以是一建筑物内、一个校园或者大至几十公里的大区域。

 

(2)局域网络的典型特性:

高数据速度(0.1Mbps~100Mbps),短距离(0.1km~25km),低误码率(10-8~10-11)

(3) 局域网中的协议结构

`包括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因为局域网不存在路由问题,所以,一般不单独设网络层;因为LAN的介质访问控制比较复杂,所以数据链路层分成逻辑链路控制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两层

(4)局域网的标准主要为IEEE 802委员会所制定的IEEE 802局域网标准

 

3. 2拓补结构

(1) 网络拓补的定义

网络中各个节点之间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称为网络拓补。 (2) 选择网络拓补时所考虑的主要因素

费用低,灵活性,可*性

3.2.1 星型拓补

(1) 星型拓补由中央节点和通过点到点链路接到中央节点的各个站点组成,采用星型拓补的交换方式主要有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线路交换更为普遍,现有的数据处理和声音通信的信息网大多采用这种拓补结构,目前流行的PBX就是星型拓补的典型

(2) 星型拓补的优缺点:

a. 方便服务

b. 每个连接只接一个设备

c. 不会影响全网

d. 集中控制和故障诊断

e. 简单的访问协议

f. 缺点是

I. 电缆长度和安装

II. 扩展困难

III. 依赖于中央节点

3.2.2 总线拓扑

(1) 总线拓扑的定义

采用单根传输线作为传输介质,所有节点都通过相应的硬件接口连接到传输介质上的拓扑方式

(2) 总线拓扑的优点:

a. 电缆长度短,布线容易;

b. 可*性高;

c. 易于扩充。

(3) 总线拓扑的缺点:

a. 故障诊断困难;

b. 中继器配置:在总线的干线基础上扩充,可采用中继器,需要重新配置,包括电缆长度的剪裁、终端器的调整等。

c. 因为接在总线上的站点要有介质访问控制能力,所以终端必须是智能的。

 

3.2.3 环型拓扑

(1) 环型拓扑的定义

由一些中继器和连接中继器的点到点链路组成一个闭合环的网络拓扑结构

(2) 环型拓扑的优点

a. 电缆长度短

b. 无需接线盒

c. 适用于光纤

(3) 环型拓扑的缺点

a. 节点故障引起全网故障;

b. 诊断故障困难;

c. 不易重新配置网络;

d. 拓扑结构影响访问协议。

3.2.4 树型拓扑

(1) 定义

由总线拓扑演变过来,形状象一颗倒置的树,顶端有一个带分支的根,每个分支还可延伸出子分支的网络拓扑结构

(2) 优点

a. 易于扩展;

b. 故障隔离容易。

(3) 缺点

对根的依赖性太大,如果根发生故障,则全网不能正常工作。

 

3.2.5 星型环拓扑

(1) 定义

由一批接在环上的连接集中器组成的,结合了星型拓扑和环型拓扑的优点的网络拓扑结构

 

(2) 优点

a. 故障诊断和隔离方便;

b. 易于扩展;

c. 安装电缆方便。

(3) 缺点

a. 需要智能的集中器

b. 电缆安装问题

 

3.3 介质访问控制(MAC)

(1) 定义

在局域网中对数据传输介质进行访问管理的方法

(2) 共享介质方式中最常用的为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和标记环传递方法。

A. CSMA/CD是以太网中采用的MAC方法连接在以太网总线上的任何一个设备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去尝试发送一个帧。

B. 标记环传递是标记环网中采用的MAC方法。标记是一个专用的控制帧,不停的传递于各站点间用来标志环路是否空闲以便站点用来发送数据帧。

C. 换方式是不同于共享介质方式的另一种在桥接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为解决网络冲突,进一步提高网络有效带宽的一种MAC方法。

(3) 交换机

A. 相当于集线器的位置,但不象集线器那样需要向所有端口重发输入帧,而是去观察此帧的目的地址和源地址,确定“转发”方向。

B. 交换机通常是由I/O缓冲、I/O端口和交换部件三部分所组成,经常采用“穿通” 、“存储转发”两种内部转发技术。

 

3.4 局域网协议标准

(1) IEEE,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学会

(2) 局域网协议标准是IEEE 8802-X标准或称IEEE 802-X标准,其次还有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X3T9.5委员会制定的FDDI标准.

(3) IEEE802标准系列的含义及内容简视

IEEE 802.1-----IEEE 802.16 ISO 9314 (详细内容见教程P44)

 

3.5 LAN参考模型

(1) 服务访问点SAP

(2) 逻辑链路控制子层

(3) 介质访问控制子层

(4) 物理层

 

第四章 局域网系统

☆局域网系统是将小区域内各种通信设备连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4.1 总线/树型网络

(1) 总线/树拓扑是一个多点介质,多个设备共享单个数据通路,而同时只允许一个设备发送数据。

 

(2) 在总线/树拓扑的多点介质传输中,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特别考虑:

A. 要决定介质上哪个站可以发送数据的MAC方法;

B. 要解决信号平衡问题。

 

(3) 为了满足多点介质中数据传输不会因发送器信号过弱,在信号衰减中达不到信号传输要求;或信号过强以致电路过载,产生谐波和其他假信号。因此,对于N个站的系统,为了满足上述要求,需要考虑n*(n-1)/2个排列的情况。

 

(4) 两种发送技术:基带传输(数字信号双向传输的全频发送)和宽带传输(模拟信号的无线电调制,采用FDM复用技术单向传输)

 

4.1.1 基带系统

(1) 基带发送技术的最长传输距离是500M,最大站点数是100,数据速率可达到10MBPS,可用中继器连接各段总线。

(2) 以太网的五大组成部分:

A. 收发器

接收或发送信号,监听总线上的信号,检测总线上的信号冲突以及实现站和总线电缆的地隔离。

B. 收发器电缆

由四对电缆组成,连接控制器和收发器,他的功能是传送数据和控制信号,给收发器提供电源。

C. 50欧姆同轴电缆

 

D. 50欧姆终端匹配器

吸收信号以防止反射效应。

E. 控制器。

(3) 以太网三种不同大小的结构(见资料P49,图4.5)

(4) 基带总线系统也可以用价格便宜但性能较低的双绞线作为传输线,由三部分:双绞线总线、终端匹配器、控制器接口。最大长度为1公里,最大数据速率为1M/BPS连接站点数达几十个。

 

4.1.2 宽带系统

(1) 宽带的发送技术是一种单向传输技术,通常采用75欧姆的有限电视电缆作为传输介质。并且采用模拟信号传输。

(2) 两种不同的宽带结构:

A. 单电缆结构采用不同的传输频率发送信号和接收信号,端头是个有源的频率转换器;

B. 双电缆结构采用相同的频率发送在不同的通路中发送和接收信号。

C. 单电缆结构的缺点:使用复杂的元件;需要使用频率分*器。

(3) 单电缆系统中三个标准分*器及其低、高频带范围

A. 子分*器,低频带为5MHz~30MHz,高频带为54MHz~300MHz

B. 中分*器,低频带为5MHz~116MHz,高频带为168MHz~300(400)MHz

C. 高分*器,低频带为5MHz~174MHz,高频带为232MHz~400MHz

(4) 宽带系统由五部分组成:

A. 电缆:

a.中继线电缆,直径为0.75英寸~1.0英寸,在300MHz下衰减为每英尺0.7dB~1.2dB,可达几十公里;

b.分布电缆:直径为0.4英寸~0.5英寸,衰减为每100英尺1.2dB~2.0dB,用于短距离和分支电缆;

c.连接站到LAN的电缆:直径为0.25英寸1.0英寸,衰减为每100英尺4dB~6dB。

 

B. 终端匹配器

C. 放大器:用来补偿电缆的衰减,对低频的系统不需要。对单电缆的宽带系统,放大器必须是双向的。

D. 向偶合器和分*器:功能是将一个输入分成两个输出,或将两个输入合成一个输出;

E. 控制器

 

4.1.3 基带系统和宽带系统的比较

(1) 基带系统

优点:不需用Modem,价格便宜;结构、技术简单;容易安装;

缺点:只有一个通道;容量有限;距离有限;

(2) 宽带系统

优点:容量大;多种通信模式;结构灵活;大的覆盖范围;采用成熟 的CATV。

缺点:需要MODEM,价格贵;安装和维护复杂;两倍的传播延迟。

 

4.1.4 IEEE 802.3局域网络

(1) IEEE 802.3是支持CSMA/CD算法的局域网,最常用的基带IEEE 802.3局域网络有四种:

A. 10Base5(主干网,粗缆)

B. 10Base2(价格便宜,细缆)

C. 10Base-T(易于维护)

D. 10Base-F(光纤网,适于楼间互连)

E. 详细图形参见P52-P53

 

4.2 环型网

4.2.1 环型网工作原理

(1) 中继器提供了环型网的三个基本功能:数据插入环中、接收数据、数据从环中删除

(2) 报文进入环中删除的方法:

A. 当目的站接收到报文后,即在目的站将报文从环中除去;

B. 目的站接收了报问候,报文仍在环中,直到返回发送站才将报文删除,这种方法有三个优点:

a. 相对第一种方法,可减少为了识别地址所产生的延迟为一位延迟;

b. 由接收站点改变报文的某一标志位,回送至发送站可作为回答响应;

c. 允许多点广播。

(3) 中继器在环型网运行中的四个状态

A. 监听状态:

B. 发送状态

C. 接收状态

D. 旁路状态

4.2.2 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

(1) 标记环三个不同的变化方案

A. 当站点获得控制标记后能发送得报文数目;

B. 控制标记的形势和位置是包含在信息帧内还是在信息帧外;

C. 发送站何时将标记释放给下一个站点。

(2) 三种标记环网:DCS,ESM,Prime

(3) 环型拓扑结构的最大优点是:由于采用点到点通信链路,被传送的信号在每一结点再生,因此,传送错误可减到最小,整个网的传送距离可很长。点到点通信的环型结构可采用光纤作为传输介质,具有速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优点。最大缺点是可*性问题。

 

4.3 FDDI(光纤分布数据接口)网

(1) FDDI网的几个性能指标

是一种高性能的光纤标记环局域网,运行速率为100Mbps,最大距离可达200公里,最多可连接1000个站点。

 

(2) FDDI包含了两个光纤环,一个顺时针方向传输,一个逆时针方向传输。任意一个环发生故障,另一个可做备用,如两个环在同一点发生故障,则两个环可合成一个单环,长度几乎增加一倍,每个站点具有能加入两个环或旁路站点功能的开关。

(3) FDDI定义了A和B两类站点,A能连接到两个环上,B只能连接到其中一个环上

(4) FDDI使用了4B/5B编码技术,这种编码同曼彻斯特编码的比较失去了时钟自同步的优点,但大大节约了元件费用。

 

4.4 快速以太网

4.4.1 快速以太网类型

(1) 快速以太网同以太网的比较

高速率、低成本(其他内容参见P58)

(2) 快速以太网所支持的三种类型发送接收器

两种用于双绞线(即100Base-T4和100Base-TX),一种用于光纤(即100Base-FX)

(3) 名词解释

UTP---------非屏蔽双绞线

STP----------屏蔽双绞线

 

4.4.2 快速以太网产品

(1) 快速以太网产品分为适配器和HUB

A. 适配器

结构简单,一边是总线结构,将数据传送至主机、中继器或HUB;另一边接到所选的介质。

B. HUB

a) 共享机制的中继器

b) 交换机值的交换器

 

4.4.3 快速以太网技术

(1) 交换技术的两种主要应用形式是折叠式主干网和高速服务器联接

(2) 为了支持将交换器的使用逐渐向下过渡,生产快速以太网的厂家开发了具有以下特点的产品:

A. 更多的端口数;

B. 更大的缓冲;

C. 更好的地址过滤;

D. 管理工具  

 

 

 

第五章 局域网软件

☆ 网络操作系统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的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的各种服务的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5.1操作系统概述及其发展

(1) 操作系统有以下三个发展阶段:

A. 最初的操作系统是单块式的,由一组可以任意互相调用的过程组成,安全性差,可扩展性差;

B. 另一种结构是层次式的,UNIX, NOVELL ,NETWARE以及VAX/VMS,这类操作系统由于层次性强,容易对操作系统进行增强,但兼容性差;

C. client/server模式,以卡内基梅隆大学研制的Mach为代表。

 

5.2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及其特点

5.2.1 网络操作系统概述

(1) 网络操作系统所应具备的功能:

处理机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和文件管理,之外还有提供高效、可*的网络通信能力;提供多种网络服务功能。

 

5.2.2网络操作系统的特点

(1) 特点

A. 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当今的网络操作系统可能不同于一般的网络协议所需的完整的协议通信传输功能,但具有所有操作系统职能,如任务管理、缓冲区管理、文件管理、磁盘、打印机等外设管理。

B. 从操作系统的观点看,网络操作系统大多是围绕核心调度的多用户共享资源的操作系统。

C. 从网络的观点看:

I. 在物理层和链路层,一般的网络操作系统支持多种网路接口卡以及拓扑结构。

II. OSI模型的第三层到第五层的网络软件主要对应以下两种功能:

a. 支持高层服务

b. 支持有效的、可*的网络数据传输

III. OSI第七层和第六层的功能网络操作系统一般将其作为内部功能来实现

(2) 一个典型的网络操作系统所具备的特征:

A. 硬件独立

B. 桥/路由连接

C. 多用户支持

D. 网络管理

E. 安全性和存取控制

F. 用户界面

 

 

5.3网络操作系统的结构

5.3.1 WINDOWS NT的系统结构

(1) WINDOWS NT的结构框架可分为

A. 系统用户态部分(保护子系统)

这部分由诸客户进程、诸服务器进程构成,Windows NT有两类保护子系统:环境子系统和集成子系统

B. 系统核心态部分(NT执行体)

NT执行体格组成部件的主要作用:

I. 对象管理程序;

II. 安全调用监视;

III. 进程管理程序;

IV. 本地过程调用(LPC);

V. 虚拟内存管理;

VI. 内核:对中断和异常做出响应;调度线程:提供一组基本对象和接口;

VII. I/O系统包括下列自部件:I/O管理程序,文件系统,网络重定向程序和网络服务器,设备驱动程序,高速缓冲存储管理程序;

VIII. 硬件抽象层(HAL)

IX. 以上这些组成部件重的前六个都要实现两组函数:

系统服务和内部例程

 

5.3.2 UNIX的系统结构

(1) UNIX系统分为核心层和实用层两部分

(2) 内核可按其功能划分为:存储管理,进程管理,进程通信,中断、陷阱与系统调用,输入输出管理,文件系统。

(3) 所有用户进程通过陷阱方式调用内核提供的服务

 

5.3.3 NETWARE的系统结构

(1) 最重要的是基于模块设计思想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5.4网络操作系统的网络功能

5.4.1 Windows NT的网络功能

1. Windows NT的内装网络简介

(1) Windows NT是一种将网络功能集中在操作系统之中的网络操作系统,它的I/O系统包括五个部分:

A. 输入输出管理程序

B. 文件系统

C. 缓冲存储管理系统

D. 设备驱动程序

E. 网络驱动程序

(2) NT的内装网络的工作流程

用户态软件调用本机I/O服务→I/O管理程序创建I/O请求包(IRP),并将请求送至Windows NT重定向程序→重定向程序将请求包提交传输驱动程序→传输驱动程序处理请求包并将它放置在网络上。

 

(3)Windows NT内装网络的特点

A. 将联网能力加入到操作系统中,使之成为操作系统功能的一个组成部分;

B. NT支持文件复制、电子邮件和远程打印,而无须要求用户在机器上再安装任何的网络服务器软件;

C. 内装网络包含很多部件,但最主要的是重定向程序,服务器和传输驱动程序

D. 现存的多种网络,网络驱动程序和网络服务器在NT系统中也很容易进行数据交换和交互

E. 内装网络是开放式,各种部件可以动态的调入、卸出。

 

2. Windows NT的内装网络功能

(1) 网络功能内置于操作系统内核;

(2) NT的网络部分与LAN MANAGER、MS-NET间的互操作性和网络级的兼容性。

(3) 与其他网络系统的互操作性。

(4) 提供方便地建立分布式应用程序的机制

(5) 开放性

3. Windows NT网络的体系结构

(1) 位于应用层的命名管道是NET BIOS的更高层接口,它在两个系统之间提供一个抽象的、可*的和易于使用的数据通路。

(2) 重定向器是解释网络I/O请求并生成对下层协议的调用,以实现网络I/O功能。

(3) 为支持重定向器和服务器,定义了统一的传输界面。

(4) 传输层和网络层是由传输驱动模块所构成。

(5) 在链路层上定义了NDIS供其他硬件厂商开发其网络硬件驱动器。

 

5.4.2 UNIX的网络功能

1. 文件管理

(1) 文件复制:如uccp命令

(2) 联合文件系统

(3) 文件系统的保护

2. 用户程序的执行

分为显示分配方式和隐式分配方式

 

5.4.3 NetWare的网络功能

1. NetWare的网络通信通道技术

NetWare同时能连接四个通信驱动程序;NetWare主要运用Shell程序大量调用DOS的INT 12H软中断来与服务器通信

2. NetWare网络传输协议自主性

NetWare网络传输协议自主性体现在两个重要部件:

A. 开放的数据链路层接口(ODI)

B. Streams模块

 

5.5 LINUX操作系统

5.5.1 LINUX的功能

(1) 大量的免费源代码

(2) 支持多种文件系统

(3) 支持TCP/IP网络些 一的完备实现

 

5.5.2 LINUX的常用软件

(1) 基本命令和工具

VI, EX ,PICO, JOVE GUN EMACS

(2) 文本与文字处理程序

GROFF, TEX , TEXINFO

(3) 程序设计语言和辅助软件

GCC

(4) X窗口系统

(5) 网络设置

支持TCP/IP, UUCP

 

第六章 服务器与工作站

(1) 基本概念

在局域网的实际应用中,最重要的仍然是资源共享,包括高速的或贵重的外围设备的共享、信息共享、访问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网络服务器和网络工作站是局域网实现资源共享的重要组成部分。 6.1 网络服务器

(1) 服务器的概念

一种为网上用户所众所周知的,具有固定的地址,并为网上专门提供服务的网络节点。

(2) 三种不同的网络服务器类型

A. 打印服务器(PS)

B. 终端服务器(TC)

C. 磁盘服务器

 

6.1.1 打印服务器

(1) 打印服务器的主要功能

A. PS驻留在已知的位置,用户通过约定的协议和他通信;

B. 送到PS的分组有命令和数据两种,PS负责此类分组的处理;

C. 将文件从打印队列中删除或停止;

D. 发送的文件分成数据块或者存储起来,或者马上打印;

E. 如服务器有故障,可将一个错误标志的码回送给用户;

F. 可以有几个打印机同时接入一台打印服务器,在网上也可以配置多台打印服务器

 

6.1.2 终端服务器

(1) 终端服务器的概念

在局域网环境下,终端可通过网络接到主机在网上传送数据,将数据包装成分组。

(2) 在虚电路连接下的TC功能

A. 按终端的BREAK键,给TC发接入信号;

B. TC响应,首先和主机的网络接口通信,网络接口可一是专门的硬件,或者是操作系统的终端驱动器,TC和接口之间设置一条虚电路;

C. TC通知用户已经设置好连接;

D. 用户在终端上输入数据,TC接收数据,包装成相应的分组,通过新设置的虚电路传送至主机,此时相当于终端和主机直接相连。

E. 用户中断PC以实现连接的结束。

 

6.1.3 磁盘服务器

(1) 用户程序从本地磁盘读数据的过程

A. 用户程序向操作系统发一个读的请求;

B. 操作系统接到该请求,从内部表的信息中算出磁盘上的地址或块号,然后将命令发给相应的磁盘驱动器,并含有:磁盘号,读的起始地址,要读的块数和将数据写入内存的地址;

C. 磁盘给用户响应,将数据送给用户。

 

(2) 用户程序从远程磁盘读数据的过程

A. 识别网络操作,发出网络请求;

B. 分组将请求发送至磁盘服务器,服务器响应,发送数据分组给远程用户驱动器;

C. 用户驱动器拆包,将数据送至操作系统,接着和本地磁盘一样操作

 

(3)磁盘服务器的软件由下列部分组成

A. 网络模块,处理网络接口和各层协议;

B. 服务器进程,处理所有的用户请求,服务器进程实现“用户-磁盘驱动器”协议;

C. 常规的磁盘驱动器,实现真正的访问磁盘。

(4) 共享磁盘系统的优点

A. 用户除了可以使用本地的磁盘容量外,还可使用磁盘服务器提供的存储容量;

B. 充分提高了贵重磁盘的利用率;

C. 有可能使网络上所有用户共享只读数据,这节约了每个用户机器的空间;

D. 配置补带本地磁盘用户机器的网络价格便宜。

 

6.2 文件服务器

6.2.1文件服务器接口

(1) 接口的作用

将用户认识的文件符号名映像到服务器认识的文件表示号。文件服务器不直接和用户接口,而是通过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这样的应用系统间接和用户接口。

 

6.2.2 文件服务器的组成

(1) 文件服务器硬件

A. 基于PC机的服务器

B. 小型机、大型机、超级服务器

C. 超级服务器是一台专门设计成文件服务器的PC

(2) 文件服务器软件

服务器的软件即网络操作系统。

 

6.2.3 文件服务器指标

(1) 存取速度;

(2) 存储容量;

(3) 安全策略;

(4) 可*运行。

 

6.2.4 服务器硬件

(1) 文件服务器硬盘

(2) 文件服务器处理器

(3) 文件服务器内存

 

6.2.5 服务器软件

(1) 网络操作系统软件有三个组成部分

A. 网络操作系统模块使工作站可通过网络使配器及电缆和文件服务器或其他工作站交换信息,包括网络适配器驱动程序;

B. 工作站部分软件,主要是发出请求信息,并送往文件服务器;

C. 文件服务器部分软件,主要是产生对请求的响应信息;

(2) 一些常用的服务器软件的功能

A. 登录到服务器;

B. 映像驱动器;

C. 共享资源;

D. 服务器安全:包括用户标识、口令和授权、许可 6.3 网络工作站

6.3.1 WINDOWS工作站

(1) 将WINDOWS 3.X装入PC机时,需要占用5MB~7MB的磁盘空间,WIN9X更大

(2) 安装WINDOWS工作站的步骤

A. 在文件服务器上安装WINDOWS

B. 在服务器上共享WINDOWS

C. 在局域网上配置WINDOWS

 

6.3.2 UNIX工作站

(1) 网络版本的UNIX命令把哦扩RLOGIN、RCOPY和RWHO,用户还可使用远程访问(TELNET)、文件传输(FTP)和发送电子邮件(SMTP)等功能。

(2) SCO公司的SCO UNIX System版本使目前UNIX PC工作站最流行的商业软件。

 

第七章 局域网互联

☆局域网互连是将多个局域网相互联连接以实现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

7.1网络互连需求

7.1.1 局域网互连需求

(1) 局域网有以下三个限制因素

A. 局域网覆盖的距离是有限的;

B. 局域网能支持的联网计算机的数目是有限的;

C. 局域网上能传输的通信量是有限的。

(2) 当组织需要配置有不同类型的局域网时,需要解决异种网络的互连。

 

7.1.2 网络互联类型

(1) 五种网络互联的类型

A. 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

B. 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

C. 通过主干网将局域网互联

D. 通过广域网(WAN)将局域网互联

E. 局域网访问外部计算机系统

 

7.1.3 网络互连解决方案

7.2 中继器

(1) 是最简单的局域网延伸设备,运行在物理层。其功能是放大或再生局域网的信号。

 

7.3 网桥

(1) 网桥运行在OSI的数据链路层

 

7.3.1 桥接以太网

桥接局域网采用一种称为交*支撑树算法(spanning tree)

 

7.3.2 源路径选择

(1) 源路径算法与交*支撑树算法的区别所在

A. 第一它是能充分的利用所有的路由器能力;

B. 源路径算法不需要在网桥中作任何处理

C. 其缺点是需要在源站做附加的处理,且当网络配置变更时需要重复计算路由。 7.3.3 源路径透明

(1) spanning tree 桥有时也称为透明桥

 

7.3.4 转换桥

(1)在不同局域网之间进行转换时需要用到转换桥

 

7.3.5 FDDI网桥

(1) 分布式光纤接口数据网桥连接众多的以太网和标记环网,是校园网常用的一种方案。

(2) FDDI主干网互联以太网或标记环网需要采用一种称为封装的技术

 

7.3.6 网桥的限制

(1) 网桥只能用于联接数量不多、同一类型的网段

(2) 以太网桥的主要限制是在网络任意两个节点间,难于提供多于两个的不同路由

(3) 用源路径选择的标记环网能支持多于两个的路径,但是对于较大的网络难于管理。

(4) 网桥适用于相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转换网桥适用不同类型的局域网互联;封装网桥适用于FDDI主干网互联。

 

7.4 路由器

7.4.1 路由器功能

(1) 能支持多个链路联接的复杂网络,具有动态选择路由以平衡通过各个路由其的通信负载的功能。

(2) 路由器与网桥的区别

A. 它能根据分组类型过滤和路由;

B. 它支持在LAN段之间有多个链路的网络,当某个链路损坏时,可选择其他路由;

C. 路由器可根据网络通信的情况决定路由,当网络负载很重时,各路由器能动态选择路由。

 

7.4.2 路由算法

(1) PPP协议:只要求路由器能互相操作,而不提供任何路由选择,这适用于连接两个网,而每两个网各自采用不同的路由协议。

(2) RIP协议允许由路由选择功能,但总是按最短的路由做相同选择。另外,它的路由功能并不强,它并不考虑当时网络的通信状况以及通信费用。

(3) OSPF协议克服了上述缺点,它适用于大的网络。

 

7.4.3 路由器配置方案

7.5 网关

(1) 网关不仅具有路由功能,而且能在两个不同的协议集之间进行转换。

(2) 网关的原理如同不同国家的语言翻译,将不同协议集的协议进行翻译、转换。

 

 

 

 

 

 

 

 

 

 

 

 

 

 

 

 

 

 

 

 

 

 

 

 

 

 

 

第3章 交换技术

主要内容:1、线路交换

          2、分组交换

          3、帧中继交换

          4、信元交换

一、线路交换

1、线路交换进行通信:是指在两个站之间有一个实际的物理连接,这种连接是结点之间线路的连接序列。

2、线路通信三种状态:线路建立、数据传送、线路拆除

3、线路交换缺点:典型的用户/主机数据连接状态,在大部分的时间内线路是空闲的,因而用线路交换方法实现数据连接效率低下;为连接提供的数据速率是固定的,因而连接起来的两个设备必须用相同的数据率发送和接收数据,这就限制了网络上各种主机以及终端的互连通信。

二、分组交换技术

    1、分组交换的优点:线路利用率提高;分组交换网可以进行数据率的转换;在线路交换网络中,若通信量较大可能造成呼叫堵塞的情况,即网络拒绝接收更多的连接要求直到网络负载减轻为止;优先权的使用。

2、分组交换和报文交换主要差别:在分组交换网络中,要限制所传输的数据单位的长度。报文交换系统却适应于更大的报文。

3、虚电路的技术特点:在数据传送以前建立站与站之间的一条路径。

4、数据报的优点:避免了呼叫建立状态,如果发送少量的报文,数据报是较快的;由于其较原始,因而较灵活;数据报传递特别可靠。

5、几点说明:

路线交换基本上是一种透明服务,一旦连接建立起来,提供给站点的是固定的数据率,无论是模拟或者是数字数据,都可以通过这个连接从源传输到目的。而分组交换中,必须把模拟数据转换成数字数据才能传输。

6、外部和内部的操作

外部虚电路,内部虚电路。当用户请求虚电路时,通过网络建立一条专用的路由,所有的分组都用这个路由。

外部虚电路,内部数据报。网络分别处理每个分组。于是从同一外部虚电路送来的分组可以用不同的路由。在目的结点,如有需要可以先缓冲分组,并把它们按顺序传送给目的站点。

 

 

 

外部数据报,内部数据报。从用户和网络角度看,每个分组都是被单独处理的。

 

 

 

外部数据报,内部虚电路。外部的用户没有用连接,它只是往网络发送分组。而网络为站之间建立传输分组用的逻辑连接,而且可以把连接另外维持一个扩展的时间以便满足预期的未来需求。

 

 

 

 

 

 

 

三、帧中继交换

 

 

 

1、X.25特性:(1)用于建立和终止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与数据分组使用相同的通道和虚电路;(2)第三层实现多路复用虚电路;(3)在第二层和第三层都包含着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帧中继与X.25的差别:(1)呼叫控制信号与用户数据采用分开的逻辑连接,这样,中间结点就不必维护与呼叫控制有关的状态表或处理信息;(2)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实现逻辑连接的多路复用和交换,这样就省掉了整个一层的处理;(3)不采用一步一步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在高速H通道上帧中继的四种应用:数据块交互应用;文件传输;低速率的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四、信元交换技术

 

 

 

1、ATM信元

 

 

 

ATM数据传送单位是一固定长度的分组,称为信元,它有一个信元头及一个信元信息域。信元长度为53个字节,其中信元头占5个字节,信息域占48个字节。

 

 

 

信元头主要功能是:信元的网络路由。

 

 

 

2、ATM采用了异步时分多路复用技术ATDM,ATDM采用排队机制,属于不同源的各个信元在发送到介质上之前,都要被分隔并存入队列中,这样就需要速率的匹配和信元的定界。

 

 

 

3、应用独立:主要表现在时间独立和语义独立两方面。时间独立即应用时钟和网络时钟之间没有关联。语义独立即在信元结构和应用协议数据单元之间无关联,所有与应用有关的数据都在信元的信息域中。

 

 

 

3、ATM信元标识

 

 

 

ATM采用虚拟通道模式,通信通道用一个逻辑号标识。对于给定的多路复用器,该标识是本地的,并在任何交换部件处改变。

 

 

 

通道的标识基于两种标识符,即虚拟通路标识VPI和虚拟通道标识VCI。一个虚拟通路VP包含有若干个虚拟通道VC

 

 

 

4、ATM网络结构

 

 

 

虚拟通道VC:用于描述ATM信元单向传送的一个概念,信元都与一个惟一的标识值—虚拟通道标识符VCI相联系。

 

 

 

虚拟通路VP:用于描述属于虚拟通路的ATM信元的单向传输的一个概念,虚拟通路都与一个标识值—虚拟通路标识符相联系。

 

 

 

虚拟通道和虚拟通路者用来描述ATM信元单向传输的路由。每个虚拟通路可以用复用方式容纳多达65535个虚拟通道,属于同一虚拟通道的信元群,拥用相同虚拟通道标识VCI,它是信元头一部分。

 

 

 

 

 

 

 

 

 

 

 

 

 

 

 

 

 

 

 

 

 

 

 

 

 

 

第4章 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

 

 

 

 

 

 

 

主要内容:1、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2、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

 

 

 

          3、TCP/IP协议集

 

 

 

 

 

 

 

一、网络体系结构及协议的定义

 

 

 

    1、网络体系结构:是计算机之间相互通信的层次,以及各层中的协议和层次之间接口的集合。

 

 

 

2、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和分布系统中互相通信的对等实体间交换信息时所必须遵守的规则的集合。

 

 

 

3、语法(syntax):包括数据格式、编码及信号电平等。

 

 

 

4、语义(semantics):包括用于协议和差错处理的控制信息。

 

 

 

5、定时(timing):包括速度匹配和排序。

 

 

 

 

 

 

 

二、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

 

 

 

1、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在1979年建立了一个分委员会来专门研究一种用于开放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连OSI模型,这是一个定义连接异种计算机的标准主体结构。

 

 

 

2、OSI简介:OSI采用了分层的结构化技术,共分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3、OSI参考模型的特性:是一种异构系统互连的分层结构;提供了控制互连系统交互规则的标准骨架;定义一种抽象结构,而并非具体实现的描述;不同系统中相同层的实体为同等层实体;同等层实体之间通信由该层的协议管理;相信层间的接口定义了原语操作和低层向上层提供的服务;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面向连接的或无连接的数据服务;直接的数据传送仅在最低层实现;每层完成所定义的功能,修改本层的功能并不影响其他层。

 

 

 

4、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5、数据链路层:在网络层实体间提供数据发送和接收的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6、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连等功能,它的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7、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传送连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最合适的服务;在系统之间提供可靠的透明的数据传送,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8、会话层:提供两进程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的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9、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转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10、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三、TCP/IP的分层

 

 

 

1、TCP/IP的分层模型

 

 

 

Internet采用了TCP/IP协议,如同OSI参考模型,TCP/IP也是一种分层模型。它是基于硬件层次上的四个概念性层次构成,即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也称数据链路层,这是TCP/IP最底层。功能:负责接收IP数据报并发送至选定的网络。

 

 

 

IP层:IP层处理机器之间的通信。功能:它接收来自传输层的请求,将带有目的地址的分组发送出去。将分组封装到数据报中,填入数据报头,使用路由算法以决定是直接将数据报传送至目的主机还是传给路由器,然后把数据报送至相应的网络接口来传送。

 

 

 

传输层:是提供应用层之间的通信,即端到端的通信。功能:管理信息流,提供可靠的传输服务,以确保数据无差错的地按序到达。

 

 

 

2、TCP/IP模型的分界线

 

 

 

协议地址分界线:以区分高层和低层的寻址,高层寻址使用IP地址,低层寻址使用物理地址。应用程序IP层之上的协议软件只使用IP地址,而网络接口层处理物理地址。

 

 

 

操作系统分界线:以区分系统与应用程序。在传输层和应用层之间。

 

 

 

3、复用与分解

 

 

 

发送报文时,发送方在报文中加和了报文类型、选用协议等附加信息。所有的报文以帧的形式在网络中复用传送,形成一个分组流。在接收方收到分组时,参考附加信息对接收到的分组进行分解。

 

 

 

 

 

 

 

四、IP协议

 

 

 

1、Internet体系结构

 

 

 

一个TCP/IP互联网提供了三组服务。最底层提供无连接的传送服务为其他层的服务提供了基础。第二层一个可靠的传送服务为应用层提供了一个高层平台。最高层是应用层服务。

 

 

 

2、IP协议: 这种不可靠的、无连接的传送机制称为internet协议。

 

 

 

3、IP协议三个定义:

 

 

 

(1)IP定义了在TCP/IP互联网上数据传送的基本单元和数据格式。

 

 

 

(2)IP软件完成路由选择功能,选择数据传送的路径。

 

 

 

(3)IP包含了一组不可靠分组传送的规则,指明了分组处理、差错信息发生以及分组德育的规则。

 

 

 

4、IP数据报:联网的基本传送单元是IP数据报,包括数据报头和数据区部分。

 

 

 

5、IP数据报封装:物理网络将包括数据报报头的整个数据报作为数据封装在一个帧中。

 

 

 

6、MTU网络最大传送单元:不同类型的物理网对一个物理帧可传送的数据量规定不同的上界。

 

 

 

7、IP数据报的重组:一是在通过一个网络重组;二是到达目的主机后重组。后者较好,它允许对每个数据报段独立地进行路由选择,且不要求路由器对分段存储或重组。

 

 

 

8、生存时间:IP数据报格式中设有一个生存时间字段,用来设置该数据报在联网中允许存在的时间,以秒为单位。如果其值为0,就把它从互联网上删除,并向源站点发回一个出错消息。

 

 

 

9、IP数据报选项:

 

 

 

IP数据报选项字段主要是用于网络测试或调试。包括:记录路由选项、源路由选项、时间戳选项等。

 

 

 

路由和时间戳选项提供了一种监视或控制互联网路由器路由数据报的方法。

 

 

 

 

 

 

 

五、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1、UDP协议功能

 

 

 

为了在给定的主机上能识别多个目的地址,同时允许多个应用程序在同一台主机上工作并能独立地进行数据报的发送和接收,设计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使用UDP协议包括:TFTP、SNMP、NFS、DNS

 

 

 

UDP使用底层的互联网协议来传送报文,同IP一样提供不可靠的无连接数据报传输服务。它不提供报文到达确认、排序、及流量控制等功能。

 

 

 

2、UDP的报报文格式

 

 

 

每个UDP报文分UDP报头和UDP数据区两部分。报头由四个16位长(8字节)字段组成,分别说明该报文的源端口、目的端口、报文长度以及校验和。

 

 

 

3、UDP协议的分层与封装

 

 

 

在TCP/IP协议层次模型中,UDP位于IP层之上。应用程序访问UDP层然后使用IP层传送数据报。IP层的报头指明了源主机和目的主机地址,而UDP层的报头指明了主机上的源端口和目的端口。

 

 

 

4、UDP的复用、分解与端口

 

 

 

UDP软件应用程序之间的复用与分解都要通过端口机制来实现。每个应用程序在发送数据报之前必须与操作系统协商以获得协议端口和相应的端口号。

 

 

 

UDP分解操作:从IP层接收了数据报之后,根据UDP的目的端口号进行分解操作。

 

 

 

UDP端口号指定有两种方式:由管理机构指定的为著名端口和动态绑定的方式。

 

 

 

六、可靠的数据流传输TCP

 

 

 

1、TCP/IP的可靠传输服务五个特征:面向数据流、虚电路连接、有缓冲的传输、无结构的数据流、全双工的连接。

 

 

 

2、TCP采用了具有重传功能的肯定确认技术作为可靠数据流传输服务的基础。

 

 

 

3、为了提高数据流传输过程的效率,在上述基础上引入滑动窗口协议,它允许发送方在等待一个确认之前可以发送多个分组。滑动窗口协议规定只需重传未被确认的分组,且未被确认的分组数最多为窗口的大小。

 

 

 

4、TCP功能

 

 

 

TCP定义了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可靠的传输而交换的数据和确认信息的格式,以及计算机为了确保数据的正确到达而采取的措施。

 

 

 

5、TCP连接使用是一个虚电路连接,连接使用一对端点来标识,端点定义为一对整数(host,port)其中host是主机的IP地址,port是该主机上TCP端口号。

 

 

 

6、TCP使用专门的滑动窗口协议机制来解决传输效率和流量控制这两个问题,TCP采用的滑动窗口机制解决了端到端的流量控制,但并未解决整个网络的拥塞控制。

 

 

 

7、TCP允许随时改变窗口小,通过通告值来说明接收方还能再接收多少数据,通告值增加,发送方扩大发送滑动窗口;通告值减小,发送方缩小发送窗口。

 

 

 

8、TCP的报文格式

 

 

 

报文分为两部分:报头和数据,报头携带了所需要的标识和控制信息。

 

 

 

确认号字段指示本机希望接收下一个字节组的序号;

 

 

 

顺序号字段的值是该报文段流向上的数据流的位置,即发送序号;

 

 

 

确认号指的是与该报文段流向相反方向的数据流。

 

 

 

9、TCP使用6位长的码位来指示报文段的应用目的和内容

 

 

 

URG紧急指针字段可用;ACK确认字段可用;PSH请求急近操作;RST连接复位;SYN同步序号;FIN发送方字节流结束。

 

 

 

10、TCP的三次握手

 

 

 

为了建立一个TCP连接,两个系统需要同步其初始TCP序号ISN。序号用于跟踪通信顺序并确保多个包传输时没有丢失。初始序号是TCP连接建立时的起始编号。

 

 

 

同步是通过交换携带有ISN和1位称为SYN的控制位的数据包来实现的。

 

 

 

握手可由一方发起也可以双方发起,建立就可以实现双向对等地数据流动,没有主从关系。

 

 

 

 

 

 

 

 

 

 

 

 

 

 

 

 

 

 

 

 

 

 

 

第5章局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1、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2、各种流行的局域网技术

 

 

 

          3、高速局域网技术

 

 

 

          4、基于交换的局域网技术

 

 

 

          5、无线局域网技术及城域网技术

 

 

 

 

 

 

 

一、局域网定义和特性

 

 

 

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即LAN:将小区域内的各种通信设备互联在一起的通信网络。

 

 

 

1、局域网三个特性:(1)高数据速率在0.1-100Mbps(2)短距离0.1-25Km(3)低误码率10-8-10-11。

 

 

 

2、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个技术:(1)用以传输数据的介质(2)用以连接各种设备的拓扑结构(3)用以共享资源的介质控制方法。

 

 

 

3、设计一个好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三个基本目标:(1)协议要简单(2)获得有效的通道利用率(3)对网上各站点用户的公平合理。

 

 

 

 

 

 

 

二、以太网Ethernet IEEE802.3

 

 

 

以太网是一种总路线型局域网,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CSMA的控制方案:(1)一个站要发送,首先需要监听总线,以决定介质上是否存在其他站的发送信号。(2)如果介质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3)如果介质忙,则等待一段间隔后再重试。

 

 

 

坚持退避算法:

 

 

 

(1)非坚持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假如介质是忙的,等待一段时间,重复第一步。利用随机的重传时间来减少冲突的概率,缺点:是即使有几个站有数据发送,介质仍然可能牌空闲状态,介质的利用率较低。

 

 

 

(2)1-坚持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发送;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立即发送;假如冲突发生,则等待一段随机时间,重复第一步。缺点:假如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站点有数据要发送,冲突就不可避免的。

 

 

 

(3)P-坚持CSMA:假如介质是空闲的,则以P的概率发送,而以(1-P)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位,时间单位等于最大的传播延迟时间;假如介质是忙的,继续监听,直到介质空闲,重复第一步;假如发送被延迟一个时间单位,则重复第一步。

 

 

 

2、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

 

 

 

这种协议广泛运用在局域网内,每个帧发送期间,同时有检测冲突的能力,一旦检测到冲突,就立即停止发送,并向总线上发一串阻塞信号,通知总线上各站冲突已经发生,这样通道的容量不致因白白传送已经损坏的帧而浪费。

 

 

 

冲突检测的时间:对基带总线,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的传播延迟的两倍;对于宽带总线,冲突检测时间等于任意两个站之间最大传播延迟时间的四倍。

 

 

 

3、二进制退避算法:

 

 

 

(1)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量为L=2;

 

 

 

(2)退避间隔取1-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1个时间片等于2a;

 

 

 

(3)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时,则将参量L加倍;

 

 

 

(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二、标记环网Toke Ring IEEE802.5

 

 

 

1、标记的工作过程:

 

 

 

标记环网又称权标网,这种介质访问使用一个标记沿着环循环,当各站都没有帧发送时,标记的形式为01111111,称空标记。当一个站要发送帧时,需要等待空标记通过,然后将它改为忙标记011111110。并紧跟着忙标记,把数据发送到环上。由于标记是忙状态,所以其他站不能发送帧,必须等待。发送的帧在环上循环一周后再回到发送站,将该帧从环上移去。同时将忙标记改为空标记,传至后面的站,使之获得发送帧的许可权。

 

 

 

2、环上长度用位计算,其公式为:存在环上的位数等于传播延迟(5μs/km)×发送介质长度×数据速率+中继器延迟。对于1km长、1Mbps速率、20个站点,存在于环上的位数为25位。

 

 

 

3、站点接收帧的过程:当帧通过站时,该站将帧的目的地址和本站的地址相比较,如地址相符合,则将帧放入接收缓冲器,再输入站,同时将帧送回至环上;如地址不符合,则简单地将数据重新送入环。

 

 

 

4、优先级策略

 

 

 

标记环网上的各个站点可以成不同的优先级,采用分布式高度算法实现。控制帧的格式如下:P优先级、T空忙、M监视位、预约位

 

 

 

 

 

 

 

三、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ISO9314

 

 

 

1、FDDI和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标准接近,有以下几点好处:

 

 

 

(1)标记环协议在重负载条件下,运行效率很高,因此FDDI可得到同样的效率。

 

 

 

(2)使用相似的帧格式,全球不同速率的环网互连,在后面网络互加这一章将要讨论这个问题。

 

 

 

(3)已经熟悉IEEE802.5的人很容易了解FDDI

 

 

 

(4)已经积累了IEEE802.5的实践经验,特别是将它做集成电路片的经济,用于FDDI系统和元件的制造。

 

 

 

2、FDDI技术

 

 

 

(1)数据编码:用有光脉冲表示为1,没有光能量表示为0。FDDI采用一种全新的编码技术,称为4B/5B。每次对四位数据进行编码,每四位数据编码成五位符号,用光的存在和没有来代表五位符号中每一位是1还是0。这种编码使效率提高为80%。为了得到信号同步,采用了二级编码的方法,先按4B/5B编码,然后再用一种称为倒相的不归零制编码NRZI,其原理类似于差分编码。

 

 

 

(2)时钟偏移: FDDI分布式时钟方案,每个站有独立的时钟和弹性缓冲器。进入站点缓冲器的数据时钟是按照输入信号的时钟确定的,但是,从缓冲器输出的信号时钟是根据站的时钟确定的,这种方案使环中中继器的数目不受时钟偏移因素的限制。

 

 

 

3、FDDI帧格式:

 

 

 

由此可知:FDDI MAC帧和IEEE802.5的帧十分相似,不同之处包括:FDDI帧含有前文,对高数据率下时钟同步十分重要;允许在网内使用16位和48位地址,比IEEE802.5更加灵活;控制帧也有不同。

 

 

 

4、FDDI协议

 

 

 

FDDI和IEEE802.5的两个主要区别:

 

 

 

(1)FDDI协议规定发送站发送完帧后,立即发送一幅新的标记帧,而IEEE802.5规定当发送出去的帧的前沿回送至发送站时,才发送新的标记帧。

 

 

 

(2)容量分配方案不同,两者都可采用单个标记形式,对环上各站点提供同等公平的访问权,也可优先分配给某些站点。IEEE802.5使用优先级和预约方案。

 

 

 

5、为了同时满足两种通信类型的要求,FDDI定义了同步和异步两种通信类型,定义一个目标标记循环时间TTRT,每个站点都存在有同样的一个TTRT值。

 

 

 

 

 

 

 

四、局域网标准

 

 

 

IEEE802委员会是由IEEE计算机学会于1980年2月成立的,其目的是为局域网内的数字设备提供一套连接的标准,后来又扩大到城域网。

 

 

 

1、服务访问点SAP

 

 

 

在参考模型中,每个实体和另一个实体的同层实体按协议进行通信。而一个系统内,实体和上下层间通过接口进行通信。用服务访问点SAP来定义接口。

 

 

 

2、逻辑连接控制子层LLC

 

 

 

IEEE802规定两种类型的链路服务:无连接LLC(类型1),信息帧在LLC实体间,无需要在同等层实体间事先建立逻辑链路,对这种LLC帧既不确认,也无任何流量控制或差错恢复功能。

 

 

 

面向连接LLC(类型2),任何信息帧,交换前在一对LLC实体间必须建立逻辑链路。在数据传送方式中,信息帧依次序发送,并提供差错恢复和流量控制功能。

 

 

 

3、介质访问控制子层MAC

 

 

 

IEEE802规定的MAC有CSMA/CD、标记总线、标记环等。

 

 

 

4、服务原语

 

 

 

(1)ISO服务原语类型

 

 

 

REQUEST原语用以使服务用户能从服务提供者那里请求一定的服务,如建立连接、发送数据、结束连接或状态报告。

 

 

 

INDICATION原语用以使服务提供者能向服务用户提示某种状态。如连接请求、输入数据或连接结束。

 

 

 

RESPONSE原语用以使服务用户能响应先前的INDIECATION,如接受连接INDICATION。

 

 

 

CONFIRMARION原语用以使服务提供者能报告先前的REQUEST成功或失败。

 

 

 

(2)IEEE802服务原语类型

 

 

 

和ISO服务原语类型相比REQUEST和INDICATION原语类型和ISO所用的具有相同意义。IEEE802没有REPONSE原语类型,CONFIRMATION原语类型定义为仅是服务提供者的确认。

 

 

 

 

 

 

 

五、逻辑链路控制协议

 

 

 

1、IEEE802.2是描述LAN协议中逻辑链路 LLC子层的功能、特性和协议,描述LLC子层对网络层、MAC子层及LLC子层本身管理功能的界面服务规范。

 

 

 

2、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IEEE802.2定义了三个界面服务规范:(1)网络层/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2)LLC子层/MA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3)LLC子层/LLC子层管理功能的界面服务规范。

 

 

 

3、网络层/LL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提供两处服务方式

 

 

 

不确认无连接的服务:不确认无连接数据传输服务提供没有数据链路级连接的建立而网络层实体能交换链路服务数据单元LSDU手段。数据的传输方式可为点到点方式、多点式或广播式。这是一种数据报服务

 

 

 

面向连接的服务:提供了建立、使用、复位以及终止数据链路层连接的手段。这些连接是LSAP之间点到点式的连接,它还提供数据链路层的定序、流控和错误恢复,这是一处虚电路服务。

 

 

 

4、LLC子层/MAC子层界面服务规范

 

 

 

本规范说明了LLC子层对MAC子层的服务要求,以便本地LLC子层实体间对等层LLC子层实体交换LLC数据单元。

 

 

 

(1)服务原语是:MA-DATA.request 、MA-DATA.indication、MA-DATA.confirm

 

 

 

(2)LLC协议数据单元结构LLC PDU:

 

 

 

目的服务访问点地址字段DSAP,一个字节,其中七位实际地址,一位为地址型标志,用来标识DSAP地址为单个地址或组地址。

 

 

 

源服务访问点地址字段SSAP,一个字节,其中七位实际地址,一位为命令/响应标志位用来识别LLC PDU是命令或响应。

 

 

 

控制字段、信息字段。

 

 

 

5、LLC协议的型和类

 

 

 

LLC为服务访问点间的数据通信定义了两种操作:Ⅰ型操作,LLC间交换PDU不需要建立数据链路连接,这些PDU不被确认,也没有流量控制和差错恢复。

 

 

 

Ⅱ型操作,两个LLC间交换带信息的PDU之间,必须先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正常的通信包括,从源LLC到目的LLC发送带有信息的PDU,它由相反方向上的PDU所确认。

 

 

 

LLC的类型:第1类型,LLC只支持Ⅰ型操作;第2类型,LLC既支持Ⅰ型操作,也支持Ⅱ型操作。

 

 

 

6、LLC协议的元素

 

 

 

控制字段的三种格式:带编号的信息帧传输、带编号的监视帧传输、无编号控制传输、无编号信息传输。

 

 

 

带编号的信息帧传输和带编号的监视帧传输只能用于Ⅱ型操作。

 

 

 

无编号控制传输和无编号信息传输可用于Ⅰ型或Ⅱ型操作,但不能同时用。

 

 

 

信息帧用来发送数据,监视帧用来作回答响应和流控。

 

 

 

 

 

 

 

六、CSMA/CD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1、MAC服务规范三种原语

 

 

 

MA-DATA.request 、MA-DATA.indication、MA-DATA.confirm

 

 

 

2、介质访问控制的帧结构

 

 

 

CSMA/CD的MAC帧由8个字段组成:前导码;帧起始定界符SFD;帧的源和目的地址DA、SA;表示信息字段长度的字段;逻辑连接控制帧LLC;填充的字段PAD;帧检验序列字段FCS。

 

 

 

前导码:包含7个字节,每个字节为10101010,它用于使PLS电路和收到的帧定时达到稳态同步。

 

 

 

帧起始定界符:字段是10101011序列,它紧跟在前导码后,表示一幅帧的开始。帧检验序列:发送和接收算法两者都使用循环冗余检验(CRC)来产生FCS字段的CRC值。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IEEE802.3标准提供了介质访问控制子层的功能说明,有两个主要的功能:数据封装(发送和接收),完成成帧(帧定界、帧同步)、编址(源和目的地址处理)、差错检测(物理介质传输差错的检测);介质访问管理,完成介质分配避免冲突和解决争用处理冲突。

 

 

 

 

 

 

 

七、标记环介质访问控制协议

 

 

 

标记环局域网协议标准包括四个部分:逻辑链路控制LLC、介质访问控制MAC、物理层PHY和传输介质。

 

 

 

1、IEEE802.5规定了后面三个部分的标准。LLC和MAC等效于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PHY相当于OSI的第一层(物理层)。LLC使用MAC子层的服务,提供网络层的服务,MAC控制介质访问,PHY负责和物理介质接口。

 

 

 

2、介质访问控制帧结构

 

 

 

标记环有两个基本格式:标记和帧。在IEEE802.5中帧的传输是从最高位开始一位一位发送,而IEEE802.3和IEEE802.4正好相反,帧的传输是从最低位开始一位一位发送的,这一点对于不同协议的局域网互连时要进行转换。

 

 

 

3、介质访问控制方法

 

 

 

(1)帧发送:对环中物理介质的访问系采用沿环传递一个标记的方法来控制。取得标记的站具有发送一帧或一系列帧的机会。

 

 

 

(2)标记发送:在完成帧发送后,该站就要查看本站地址是否在SA字段中返回,若未查看到,则该站就发送填充,否则就发送标记。标记发送后,该站仍留在发送状态,起到该站发送的所有的帧从环上移去为止。

 

 

 

(3)帧接收:若帧的类型比特表示为MAC帧,则控制比特由环上所有的站进行解释。如果帧的DA字段与站的单地址、相关组地址或广播地址匹配,则把FC、DA、SA、INFO以及FS字段拷贝入接收缓冲区中,并随后转送至适当子层。

 

 

 

(4)优先权操作:访问控制字段中的优先权比特PPP和预约比特RRR配合工作,使环中服务优先权与环上准备发送的PDU最高优先级匹配。

 

 

 

 

 

 

 

八、快速以太网

 

 

 

1、快速以太网的类型

 

 

 

快速以太网(Fast Ethernet)是一个新的IEEE局域网标准,于1995年由原来制定的以太网标准的IEEE802.3工作组完成。快速以太网正式名为100Base-T。

 

 

 

共享介质快速以太网和传统以太网采用同样的介质访问控制协议CSMA/CD所有的介质访问控制算法不变,只是将有关的时间参量加速10倍。

 

 

 

快速以太网的三种标准:100Base-4、100Base-TX、100Base-FX

 

 

 

快速以太网的产品:

 

 

 

适配器:一边是总线结构,将数据传送至主机、中继器或HUB;另一边接到所选的介质,可以是双绞线、光纤,或者是一个介质独立接口MII,MII是用来连接外部收发器用的,其功能类似于以太网的AUI。

 

 

 

HUB:可分为共享机制的中继器和交换机制的交换器。

 

 

 

 

 

 

 

九、基于交换技术的网络

 

 

 

1、交换网结构

 

 

 

交换技术的两种主要应用形式是:折叠式主干网和高速服务器联接。

 

 

 

2、全双工以太网

 

 

 

全双工运行在交换器之间,以及交换器和服务器之间,是和交换器一起工作的链路特性,它使数据流在链路中同时两个方向流动,不是所有收发器都支持它的全双工功能。

 

 

 

3、在下列情况下全双工最有用:

 

 

 

(1)在服务器和交换器之间。这是目前全双工应用最普遍的配置。

 

 

 

(2)在两个交换器之间。

 

 

 

(3)在远离的两个交换器之间。

 

 

 

3、多媒体

 

 

 

多媒体的应用基于MPEG、JPEG、H.261等视频压缩算法。

 

 

 

缺点:是由网络缓存产生的延迟,一方面为了平滑抖动数据要插入足够的缓存,另一方面缓存又不能太大,以至引起无法接受的视频延迟。

 

 

 

对视频应用的低延迟需求有四种解决方案:

 

 

 

(1)采用10Mbps交换器

 

 

 

(2)采用100Mbps中继器

 

 

 

(3)用100Mbps的交换器

 

 

 

(4)采用流控技术

 

 

 

4、千兆位以太网

 

 

 

千兆位以太网也有铜线及光缆两种标准。

 

 

 

铜线标准1000Base-CX,最大传输距离,25英尺,并需用150欧姆的屏蔽双绞线STP,

 

 

 

光缆标准1000Base-SX,850nm的短波长,300m传输距离。

 

 

 

         1000Base-LX,1300nm的波长,550m传输距离。

 

 

 

 

 

 

 

十、ATM局域网

 

 

 

     

 

 

 

十一、无线局域网

 

 

 

1、IEEE802.11体系结构

 

 

 

无线LAN最小构成模块是基本服务集BSS,它由一些运行相同MAC协议和争用同一共享介质的站点组成。一个扩展服务集ESS由两个或更多的通过分布系统互连的BSS组成。

 

 

 

2、基于移动性,无线LAN定义了三种站点:

 

 

 

(1)不迁移,这种站点的位置是固定的或者只是在某一个BSS的通信站点的通信范围内移动。

 

 

 

(2)BSS迁移,站点从某个ESS的BSS迁移到同一个ESS的另一个BSS。如果进行数据传输,就需要具备寻址功能以便识别站点的新位置。

 

 

 

(3)ESS迁移,站点从某个ESS的BSS迁移到另一个ESS的BSS。服受到破坏。

 

 

 

3、物理介质规范

 

 

 

(1)红外线:数据率为1Mbps或2Mbps,波长在850nm和950nm之间。

 

 

 

(2)直接序列扩展频谱:运行在2.4GHzISM频带。最多有7个通道,每个通道的数据率为1Mbps或2Mbps。

 

 

 

(3)频率跳动扩展频谱:运行在2.4GHzISM频带,在研究之中。

 

 

 

4、介质访问控制

 

 

 

IEEE802.11形成的一个MAC算法称为DFWMAC分布式基础无线MAC,它提供分布式访问控制机制,处于其上的是一个任选的中央访问控制协议。

 

 

 

(1)在MAC层的靠下面是的分布式协调功能子层DCF,采用争用算法,为所有通信提供访问控制,一般异步通信采用DCF。

 

 

 

(2)在MAC层的靠上面是点协调功能PCF,采用中央MAC算法,提供无争用服务。

 

 

 

5、分布协议功能

 

 

 

DCF子层采用简单的CSMA算法。DCF没有冲突检测功能,为了保证算法的顺利和公平,采用了一系列的延迟,相当于一种优先权机制。首先考虑称为帧间空隙IFS的简单延迟。

 

 

 

 

 

 

 

十二、城域网

 

 

 

    城域网是在5Km-100Km的地理覆盖范围内,以高的传输速率充分支持数据、声音和图像综合业务传输的一种通信结构网络。它以光纤为主要传输介质,其传输率为100Mbps或更高。IEEE802.6分布式队列双总线DQDB为城域网的标准。

 

 

 

 

 

第6章广域网技术

 

 

 

 

 

 

 

主要内容:1、公共交换电话网 PSTN

 

 

 

          2、综合业务数字网 ISDN

 

 

 

          3、分组交换网     X.25

 

 

 

          4、帧中继网       FR

 

 

 

          5、异步转移模式网 ATM

 

 

 

          6、数字数据网     DDN

 

 

 

          7、移动通信及卫星通信网GSM

 

 

 

          8、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 Modem

 

 

 

          9、数字用户线XDSL

 

 

 

         

 

 

 

一、电话网

 

 

 

公用交换电话网PSTN是向公众提供电话通信服务的一种通信网。电话通信网主要提供电话通信服务,同时还可提供非话音的数据通信服务。

 

 

 

1、计算机交换分机CBX

 

 

 

采用数字电话:可以建立综合声音/数据工作站

 

 

 

分布式结构:具有分布智能的多级或网关结构的多路形状的可靠性提高。

 

 

 

非阻塞结构:所有电话和设备都有专门的指定端口。

 

 

 

CBX的结构:核心是某种数字开关网络。开关负责对数字信号流进行操作和交换,数字开关网络由某些空分和时分交换级组成。接到形状的是一级接口单元,通过接口单元访问外界或外界可访问接口单元。通常接口单元完成同步时分多路复用功能,以适应多个输入线。另一方面,为了达到全双工操作,单元要用两条线与开关相连。

 

 

 

 

 

 

 

二、点到点通信

 

 

 

1、点到点的通信主要适用于两种情况:(1)是成千上万组织有各种局域网,每个局域网含有多众多主机和一些联网设备以及连接至外部的路由器,通过点到点的租线和远地路由器相连;(2)是成千上万用户在家里使用调制解调器和拨号电话线连接到internet,这是点到点连接的最主要应用。

 

 

 

2、串行IP协议(SLIP)

 

 

 

SLIP是1984年制定的,协议文本描述为RFC1055。

 

 

 

工作过程:当工作站发送IP分组时,在帧的末尾带一个专门的标志字节(OXCO),如果在IP分组中含有同样的标志字节,则加两个填充字节(OXDB、OXDC)于后,如果IP分组中含有OXDB,则加同样的填充字节。

 

 

 

存在的问题:(1)这种协议无任何检错和纠错功能;(2)只支持IP分组;(3)每一方需要知道另一方面的IP地址,且在设置是不能动态赋给IP地址;(4)不提供任何的身份验证;(5)未被接受为internet标准。

 

 

 

3、点对点协议(PPP)

 

 

 

PPP由internet IETF成立了一个组来制定的数据链路,描述于RFC1661。

 

 

 

主要功能:成帧的方法可清楚地区分帧的结束和下一帧起始,帧格式还处理差错检测;链路控制协议LCP用于启动线路、测试、任选功能的协商以及关闭连接;网络层任选功能的协商方法独立于使用的网络层协议,因此可适用于不同的网络控制协议NCP。

 

 

 

工作过程:

 

 

 

(1)PC通过调制解调器呼叫ISP路由器,然后路由器一边的调制解调器响应电话呼叫,建立一个物理连接。

 

 

 

(2)接着PC对路由器发送一系列的LCP分组,用这些分组以及其响应来选择所用的PPP参数。

(3)当双方协商一致后,PC发送一系列的NCP分组以配置网络层(NCP的功能就是动态分配IP地址)PC就成为一个internet主机,可以发送和接收IP分组。

(4)当PC用户完成发送、接收功能后不需要再联网时NCP用来断开网络层连接,并且释放IP地址,然后LCP断开链路层连接。

(5)最后PC通知调制解调器断开电话,释放物理层连接。

 

三、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是由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CCITT和各国标准化组织开发的一组标准,这些标准将决定用户设备到全局网络的联接,使之能方便地用数字形式处理声音、数据和图像通信。ISDN提供了各种服务访问,提供开放的标准接口,提供端到端的数字连接,用户通过公共通道、端到端的信令实现灵活的智能控制。

 

 

 

1、ISDN的系统结构

 

 

 

NT1:网络终端设备,不仅起到了接插板的作用,它还包括网络管理、测试、维护和性能监视等。是一个物理层设备。

 

 

 

NT2:是计算机的交换分机CBX,NT1和NT2连接,并对各种得以和、终端以及其他设备提供真正的接口。

 

 

 

CCITT为ISDN定义了四个参考点:R、S、T、U。U参考点连接ISDN交换系统和NT1,目前采用两线的铜的双绞线;T参考点是NT1上提供给用户的连接器;S参考点是ISDN和CBX和ISDN终端的接口;R参考点是连接终端适配器和非ISDN终端;R参考点使用很多不同的接口。

 

 

 

2、ISDN的功能:线路交换、分组交换、公共通道信令、网络操作和管理数据库以及信息处理和存储功能。

 

 

 

(1)线路交换支持实时通信和大量信息传输,速率为64Kbps,ISDN环境中,线路交换连接由公共通道信令技术控制。

 

 

 

(2)分组交换支持像交互数据应用那样的猝发通信特性,速率为64Kbps。

 

 

 

(3)公共通信令用于建立、管理和释放线路交换连接,CCITT公共通信令系统CCSSNO.7用来交换信令。

 

 

 

3、ISDN定义交换设备和用户设备之间的两种数字位通道接口

 

 

 

基本速率接口BRI:2B+D,两个传输声音和数据的64 Kbps的B通道和一个传输控制信号和数据16 Kbps分组交换数据通道D通道。144Kbps

 

 

 

一次群速率接口PRI:23B+D或者30B+D,在北美日本,欧洲国家使用

 

 

 

ISDN公用了公共通信信令技术,以实现用户网络访问和信息交换。允许使用公共通道信令通路来控制多个线路交换连接。

 

 

 

4、ISDN协议参考模型

 

 

 

ISDN参考模型与ISO/OSI参考区别在于多通道访问接口结构以及公共通道信令,它包括了多种通信模式和能力:在公共通道信令控制下的线路交换连接,在B通道和D通道上的分组交换通信,用户和网络设备之间的信令、用户之间的端到端的信令,在公共信令控制下同时实现多种模式的通信。

 

 

 

用于线路交换的ISDN网络结构笔协议,它包括B通道和D通道。B通道透明地传送用户信息,用户可用任何协议实现端到端通信;D通道在用户和网络间交换控制信息,用于呼叫建立、拆除和访问网络设备。D通道上用户与ISDN间的接口由三层组成:物理层、数据链路层LAP-D、CCSSNO.7。

 

 

 

用于低速分组交换的ISDN网络结构和及协议。它使用D通道,本地用户接口只需要执行物理层功能,作用如同x.25的DCE。

 

 

 

 

 

 

 

四、分组交换网

 

 

 

1、分组交换网工作原理

 

 

 

公共分组交换网PSDN已经成为广域网中的重要传输系统。分组交换是一种在距离相隔较远的工作站点之间进行大容量数据传输的有效方法,它结合线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将信息分成较小的分组进行存储、转发,动态分配线路的带宽。

 

 

 

优点:出错少、线路利用率高。工作方式:数据报,虚电路。

 

 

 

主要特性:由于建立和拆除虚电路的呼叫控制分组和数据分组在同一通道和同一虚电路上传输,其结果是占用了通道频带;虚电路的复用发生在第三层;第二层和第三层都需要流控和差错控制机制。

 

 

 

2、公共数据网(CCITT X.25网)

 

 

 

X.25实际上包括相关的一组协议:X.3、X.28、X.29、X.75协议等。

 

 

 

X.25描述了将一个分组终端连接到一个分组网络上所需要做的工作。通过虚电路它能负责维护一个通过单一物理连接的多用户会话,每个用户会话被分配一个逻辑信道。提供了高优先级类型和正常优先级类型。

 

 

 

X.25网络与计算机之间的接口一般是通过专用设备或网关、路由器来解决的。

 

 

 

X.3描述了一个X.25 PAD的功能和控制参数;X.28定义了一台终端与X.25 PAD之间的交互作用,为每个用户提供了一个常规的X.25网络连接;X.29定义了一台主机和其相连的PAD之间的交互作用。

 

 

 

X.25互连方案:(1)采用路由器和网关同时联接x.25和本地局域网,这种方案适合规模较大、多种协议共存的网络;(2)采用一台微机作为路由器,安装相应的x.25网卡和路由软件,使用于中小规模且协议比较小的网络;(3)使用PAD机,这种方案只适合x.25协议的环境,与远程其他协议的网络互连受到限制。

 

 

 

3、X.25分层协议

 

 

 

X.25分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分组层,这三层对应于OSI模型的最底下三层。

 

 

 

(1)物理层:涉及站点与把这个站边到分组交换网的链路之间的新产品。其标准X.21。

 

 

 

(2)链路层:所用的标准LAP-B,是HDLC的一个子集。

 

 

 

(3)分组层:提供外部虚电路服务。

 

 

 

三层之间的关系:用户数据被送到X.25第三层,在第三层加上含有控制信息的报头,从而组成了一个分组。控制信息用于协议的操作。整个X.25分组然后送到LAP-B实体,LAP-B在此分组的前后各加上控制信息组成一个LAP-B帧,在帧中加入控制信息也是为了协议的操作。

 

 

 

4、虚电路服务

 

 

 

X.25的分组层提供虚电路服务,数据以分组形式通过外部虚电路传输。虚电路有两类型:呼叫虚电路,是通过呼叫建立和呼叫清除等过程动态地建立起来的虚电路;永久虚电路则是固定的虚电路。

 

 

 

虚电路实现的过程:

 

 

 

5、X.25的分组格式

 

 

 

用户数据被分成多个块,每个块加上24位或32位的报头形成数据分组。

 

 

 

报头含有12位的虚电路号,其中4位号为组号,8位为通道号。

 

 

 

P(S)、P(R)用于流控和差错控制。M位和D位可用于流控和差错控制也可用于X.25完全分组序列。

 

 

 

五、帧中继网

 

 

 

帧中继网是由X.25分组交换技术演进而来的,由于光纤通信的误码率低,为了提高网络速率,活动了很多在X.25分组交换中的纠错功能,使帧中继的性能优于X.25分组交换的性能。

 

 

 

1、帧中继的主要特点:中速到高速的数据接口;标准速率为DS1,即T1速率1.544Mbps;可用于专用和公共网;仅传输数据;使用可变长度分组。

 

 

 

2、帧中继网与X.25网比较

 

 

 

载送呼叫控制信令的逻辑连接和用户数据是分开的。因此中间节点毋需为每个连接的呼叫控制保持状态表;逻辑连接的复用和交换发生在第二层,而不是在第三层,从而减少了处理的层次;结点到结点之间毋需流控和差错控制,由高层负责端到端的流控和差错控制。

 

 

 

3、帧中继的优点:精简了通信处理。协议对用户-网络接口以及网络内部处理的功能降低了,从而得到了低延迟和高吞吐率的性能。

 

 

 

4、帧中继在H信道上的应用:大信息量的交互数据应用;大的文件传送;低数据率的多路复用;字符交互通信。

 

 

 

5、帧中继的协议结构

 

 

 

协议有两个分开的操作平台:

 

 

 

(1)控制平台(C),它涉及逻辑连接的建立和终止。

 

 

 

(2)平台是用户平台(U),负责用户之间的数据传输。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是控制平台,而端到端之间则是用户平台协议。

 

 

 

控制平台:帧模式传输服务的控制平台类似于分组交换服务中用于公共通道信号的控制平台。其中,控制信号使用一个单独的逻辑通道。链路层用LAP-D(Q.921)提供可靠的数据链路控制服务,在D通道的用户(TE)和网络(NT)之间进行流控和差错控制。数据链路服务用于交换Q.933控制信号报文。

 

 

 

用户平台:用户之间传输信息的用户平台协议是LAP-F由Q.922(是LAP-D Q.921的增强版本)定义。

 

 

 

6、LAP-D的核心功能

 

 

 

(1)帧的定界,组合和透明性;(2)帧的多路复用/多路分解;(3)对帆进行检查以保证在零位手稿前以及零位剔除后,帧的长度是字节的整数倍;(4)对帧进行检查以保证其长度符合要求;(5)检测传输差错;(6)冲突控制功能(LAP-F新增功能)。

 

 

 

7、帧中继的呼叫控制

 

 

 

呼叫控制方案选择:

 

 

 

(1)交换访问(Switched Access)在用户连接到交换网络,而本地交换不提供帧处理功能,在这种情况下,必须提供从用户的终端设备到网络帧处理器的交换访问。

 

 

 

(2)集成访问(Intergraded Access)用户接到帧中继网络或者交换网络,其中的本地交换提供帧处理功能,因为用户能对帧处理器进行直接逻辑访问。

 

 

 

帧中继和X.25一样支持在一个链路上利用多个连接,称为数据链路连接,每个连接都有一个惟一的数据链路连接标识DLCI。其数据传输涉及的步骤如下:(1)在两个端点之间建立逻辑连接,并指定惟一的数据链路标识DLCI的值;(2)交换数据帧;(3)释放逻辑连接。

 

 

 

呼叫控制逻辑连接的DLCI=0,其帧的信息域中包含有呼叫控制报文,至少需要四种报文类型:建立(setup)、连接(connect)、释放(release)、和释放完成(release complete)。

 

 

 

8、用户数据传输

 

 

 

LAP-F帧格式类似于LAP-D和LAP-B,但有一个明显的差别,即没有控制域。即意味着:(1)只有一种帧的类型,即用户数据帧,没有控制帧。(2)不可能用inband信号。逻辑连接只能用于传输用户数据。(3)不可能进行流控和差错控制,因为没有顺序号。

 

 

 

 

 

 

 

六、ATM网

 

 

 

    1、ATM协议参考模型

 

 

 

    用户面:提供用户信息的传输。控制面:负责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管理面:负责网络维护和完成运行功能。面管理:执行与整个系统有关的管理功能。层管理:处理的运行和维护功能。

 

 

 

物理层:主要是传输信息;ATM层:主要完成交换、路由及多路复用;ATM适配层AAL:主要负责与较高层信息的匹配。

 

 

 

(1)、物理层:由两个子层组成,物理介质子层和传输汇聚子层。

 

 

 

物理介质子层支持纯粹与介质有关的位功能。传输汇聚子层把ATM信元流转换成在物理介质上传输的位,如把帧匹配成在传输系统中所用的格式(SDH、PDH、基于信元的格式)、信元定界等功能。

 

 

 

(2)、ATM层:基本功能是负责生成信元,它不管载体的内容,且与服务无关。主要功能有多路复用、多路复用分解、信元VPI、VCI的转换,信元头的产生和去除,流控。

 

 

 

(3)、ATM适配层:由两个子层组成,分段和重组子层(SAR),把高一层的信息单位分段成ATM信元,或者把ATM信元重组成高一层的信息单位;汇聚子层(CS)与服务有关,可以完成的功能有信报标识和时钟恢复等。

 

 

 

信元类型

 

 

 

(1)空信元(物理层):为了使信元流的速率与传输系统可用 的有效负载容量相匹配而在物理层插入或除去的信元。

 

 

 

(2)有效信元:没有头差错的信元或已经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过的信元。

 

 

 

(3)无效信元(物理层):有头差错且尚未由头差错控制进程修正的信元。

 

 

 

(4)指定的信元(ATM层):使用ATM层服务为应用提供服务的信元。

 

 

 

(5)非指定的信元(ATM层):尚未指定的信元

 

 

 

    2、ATM层

 

 

 

信元结构:字节是按递增顺序发送,从第一个字节开始,字节中的位是按递减顺序发送,从第8位开始。

 

 

 

GFC总流控;PT有效载荷类型,;CLP信元丢失优先权;HEC信元头差错控制。

 

 

 

ATM层原语

 

 

 

ATM-DATA-REQUEST:AAL请求把与此原主相关的ATM-SDU传送给它的对等实体。

 

 

 

ATM-DATA-INDICATION:指示AAL与原语相关的ATM-SDU可用。

 

 

 

3、ATM物理层

 

 

 

传输汇聚子层(1)信元头保护机制,所生成的多项式X8+X2+X+1(2)信元定界机制,有搜索、预同步和同步三个状态。(3)混杂,这是一种附加机制,用来对付恶意用户和假冒,采用X43+1的自同步混杂器随机处理,信元头并没有被混杂。(4)信元去耦,信元的数据率应低于可用的传输容量。(5)与传输系统的匹配。

 

 

 

物理介质子层:提供位传输能力,传输功能与所用的介质有关,这些功能包括线路编码、再生、均衡、电光转换。

 

 

 

物理层原语

 

 

 

PH-DATA-REQUEST:ATM层请求把与原主有关的SDU传送给它的对等实体。

 

 

 

PH-DATA-INDICATION:指示与原主有关的SDU可用。

 

 

 

4、ATM适配层

 

 

 

AAL服务分类:A类线路仿真AAL1类型,B类VBR视频AAL2类型,C类文件传送AAL5类型,D类无连接信报ALL3/4类型。

 

 

 

AAL的子层包括:汇聚子层CS和分段和重组子层SAR。

 

 

 

CS负责来自用户面的信息单元作分段准备,以使这些分组再重组成原始状态。主要功能是在AAL-SAP提供AAL服务。

 

 

 

SAR将来自汇聚子层的信元分段成48字节的载体,或把来自ATM层的信元信息域内容组装成高层信息单位。

 

 

 

 

 

 

 

七、数据数据网DDN

 

 

 

1、数字数据网DDN是一种利用数字信道提供半永久连接专用电路,传输以数据信号为主的数字传输网络。

 

 

 

2、我国DDN提供2.4Kbps-2.408Mbps的中高速率的点到点和点到多点的专用电路,用户到用户传输差错率优于10-6

 

 

 

3、DDN组成:由本地传输系统、复用及交叉连接系统、局间传输及同步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四部分组成。

 

 

 

4、按组建、运营、管理维护的责任和地理区域来划分网络地域等级,可分为三级:本地网、一级干线网、二级干线网。按层次功能也可分三级:核心层、接入层、用户接入层。

 

 

 

 

 

 

 

八、移动通信

 

 

 

1、移动通信网组成:移动通信交换MTX、基地站BS、移动台MS和局间和局站的中继线组成。移动台和基地站、移动台和转动台之间采用无线传输方式。基地站与移动通信交换局,移动通信交换局与有线网PSTN之间一般采用有线方式进行信息传输。

 

 

 

2、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是一个完整的数字移动通信标准体系。它是1982年欧洲邮电管理委员会CEPT开发的第二代数字蜂窝移动系统。

 

 

 

3、GSM组成:网络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和移动台MS三部分组成。移动台主要功能除了通过无线接入进入通信网络,完成各种控制和处理以提供主叫或被叫通信,还提供与使用者之间的人机接口或与其他终端设备向连接适配装置等。通过用户身份模块SIM卡向通信网络提供了用户注册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

 

 

 

基站子系统包含了GSM无线通信部分的所有地面基础设施。分为三个部分:基站控制器BSC、基站收发信机BTS以及操作维护中心OMC-R

 

 

 

网络子系统由移动交换机MSC、归属位置寄存器HLR、访问搁置寄存器VLR、鉴权中心AUC、设备识别寄存器EIR、操作维护中心OMC-S和德厚流光息业务中心SC组成。

 

 

 

MSC是对位于它覆盖区域中的MSC进行控制和交换话务的功能实体,也是GSM网络与其他通信网之间的接口实体,负责整个MSC区内的呼叫控制、移动性管理和无线资源管理。

 

 

 

4、无线软件应用协议WAP

 

 

 

WAP是以国际互联网上所采用的HTTP/HTML协议为基础,针对无线移动通讯的特性建立的通信协议,是对小型显示界面、低功率、小内存、CPU运算能力低的通讯工具,以及低带宽、延迟大、和较不可靠的无线移动通讯网络进行修改而成的协议。

 

 

 

WAP采用客户机服务器结构,提供了一个灵活而强大的编程模型。WAP网关起着协议翻译的作用,是联系移动网与internet的桥梁。

 

 

 

WAP的分层:无线应用环境WAE应用层协议、无线会话协议WSP会话层协议、无线事务处理协议WTP事务处理层协议、无线传输安全协议WTLS安全层协议、无线数据报WDP传输层协议、无线载体、其他应用和服务

 

 

 

5、个人通信业务/个人通信网

 

 

 

个人通信特征:

 

 

 

 

 

 

 

九、卫星通信系统

 

 

 

1、按空间轨道位置可分为:静止轨道GEO系统、非对地静止轨道MEO;按照业务提供的范围可分为:全球卫星移动通信和区域卫星移动通信系统。LEO高度一般为500Km-1500Km左右,MEO高度通常指5000Km-15000Km左右,GEO为35768Km高度赤道上空的轨道。

 

 

 

2、卫星通信系统组成:空间分系统、通信地球站、跟踪遥测及指令分系统、监控管理分系统。

 

 

 

3、卫星通信网络的结构主要有两种:星形和网格形。

 

 

 

4、国际电信联盟ITU有关空间通信的世界无线电行政会议WARC规定了空间使用的频率分配原则。甚高频波段UHF400/200MHz;L波段1.6/1.5GHz主要用于移动卫星通信、海事卫星业务;C波段6.0/4.0GHz,主要用于固定卫星业务和专用卫星业务、VSAT网络等;X波段8.0/7.0GHz,主要用于固定卫星业务;Ku波段14.0/11.0GHz,主要用于VSAT网络、卫星电视广播、移动卫星通信等;Ka波段30.0/20.0GHz,主要用于VSAT网络、卫星电视广播。

 

 

 

 

 

 

 

十、Cable Modem线缆调制解调器

 

 

 

Cable Modem通过使用与传送有线电视一样的同轴电缆实现了双向和高速的数据传输。

 

 

 

1、工作方式:

 

 

 

与电话调制解调器类似,Cable Modem对于数据信号进行调制和解调。但是,Cable Modem包括了许多当今高速互联网业务而设计的功能。数据从网络到用户的传输称为“下流”,数据从用户到网络的传输称为“上流”。从用户的角度看,Cable Modem是一个64/256正交调幅QAM射频RF接收器,它能够在一个6MHz电缆信道中以30到40Mbit/s的速率传送数据。在一个局域网内一个Cable Modem可以被16个用户共享。

 

 

 

2、Cable Modem和OSI模型

 

 

 

(1)物理层:分为下传流和上传流

 

 

 

下传数据流的信道是基于北美数字视频规范的包括以下特性:

 

 

 

64和256正交调幅QAM;在电缆路线中与其他信号共同占用6MHz的频宽;可变长度的交叉支持,同时包括延时敏感和延时非敏感的数据业务;连续的串行比特流,没有默认的帧,提供物理层和介质访问控制层MAC的完全分离

 

 

 

上传数据流俯首是一个共享的信道,包括以下特性:

 

 

 

QPSK和16QAM格式;数据速率从320Kbit/s到10Mbit/s;在CMTS控制下的灵活且可编程的Cable Modem;时分多种复用访问;支持固定长度的帧和可变长度的协议数据单元PDU。

 

 

 

数据链路层:MCNS MAC(MPEG帧)、IEEE802.2

 

 

 

 

 

 

 

十、数字用户线

 

 

 

数字用户线DSL是一项调制解调器技术,它利用现有的双绞电话线传输高带宽数据来为用户提供服务。

 

 

 

术语XDSL涵盖了许多类似但相互竞争的DSL形式,包括非对称的DSL(ADSL),单线DSL(SDSL)和高数据速率DSL(HDSL)、自适应速率DSL(RADSL)以及甚高速DSL(VDSL)。

 

 

 

1、  非对称数字用户线ADSL

 

 

 

它提供了下行带宽(从NSP的交换局到客户地点)比上行带宽(从客户地点到交换局)更宽。ADSL能以高于6Mbps/s的速率向用户传输数据,并且能够以高于640Kbit/s的速率在两个方面上同时传输数据。

 

 

 

2、ADSL业务结构

 

 

 

组成:由用户终端设备CPE和位于ADSL接入点POP的支持设备组成。网络接入提供商NAP负责管理第二层的网络核心部分,而网络服务提供商NSP负责管理第三层的网络核心部分。

 

 

 

对向subtending:可以把若干DSL接入复用器DSLAMs连接到一起以提高ATM管道的利用率。DSL接入复用器DSLAMs在本地相互连接或通过交换局CO连接到本地接入集中点LAC,LAC能提供ATM业务疏导、PPP隧道以及访问本地内容或缓存内容的第三层终结。

 

 

 

3、ADSL技术

 

 

 

ADSL依靠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创造性的算法,把大量的信息压缩到双绞电话线进行传输。

 

 

 

第7章网络互连技术

 

 

 

主要内容:1、局域网互连

 

 

 

2、网络互连原理

 

 

 

3、无连接网络互连、各种路由选择算法和协议

 

 

 

4、核心路由器体系结构体系

 

 

 

 

 

 

 

一、局域网互连

 

 

 

1、网络互连的目的:是将多个网络互相连接,以实现在更大范围内的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

 

 

 

2、局域网互连方式:从距离上分有本地局域网互连和远程局域网互连即LAN-LAN和LAN-WAN-LAN;从互连所采用的介质区分,有同轴细缆或粗缆(coaxial cable)、各类非屏蔽双绞线UTP(Unshielded Twisted pair)和屏蔽双绞线STP(shielded Twisted pair)、单模或多模光纤等(optical fiber)连接方式。

 

 

 

3、局域网互连划分:

 

 

 

物理层(中继器repeater):使用中继器在不同电缆段之间复制位信号,工作在OSI物理层,互连同类型网段,只起到放大信号的作用,驱动长距离通信。又称集线器(hub),可分为普通型,可叠加组合型和高档智能型。

 

 

 

网桥(bridge):使用网桥在局域网之间存储、转发帧,工作在OSI数据链路层,更准确地说应该位于MAC层,它互连兼容地址的局域网,利用同MAC和MAC地址,以及存储、转发功能进行局域网间的信息交换。从应用上分本地网桥和远程网桥、主干网桥;从帧转发功能分配分透明网桥和源地址路径选择网桥。透明网桥TB的基本功能有学习及过滤、帧转发和分枝树算法功能。

 

 

 

(1)网桥作信息帧转发时要利用地址转发表,按表中学习到的MAC地址和网桥对应关系,将包准确转发到该网桥。但如网桥未学习到MAC地址时,便将帧发向除接收口之外的所有接口,这在网桥刚启动工作时会造成大量的广播帧,称为广播风暴(broadcast storm)。

 

 

 

(2)扩展树协议是为了克服由于网桥不具网络层功能,在常任冗余路径的网桥中出现信息回路造成网桥瘫痪的问题。IEE802.1定义了分枝树协议STP,将整个网络路由定义为无回路的树形结构。

 

 

 

(3)源地址路径选择网桥SRB主要用于标记环IEEE802.5标记环局域网。互连不同型局域网时使用封装网桥(encapsulation bridging)和转换桥接方式(translation bridging)和源地址路径选择透明网桥SRT。

 

 

 

路由器(router):使用路由器在不同网络间存储、转发分组,工作在OSI网络层,它需要处理网络层的数据分组或网络地址,决定数据分组的转发,它要决定网桥中信息通信的完整路由。

 

 

 

网关(gateway):使用协议转换器提供高层接口,工作在应用层。

 

 

 

 

 

 

 

二、网络互连原理

 

 

 

1、网络互连的要求:在网络之间提供一条链路,至少需要一条物理和链路控制的链路;在不同网络的进程间提供路径选择和传递数据;提供各用户使用网络的记录和保持状态信息;在提供上述服务时不需要修改原有各网络的网络结构。

 

 

 

2、网络互连的功能分类:基本功能,指的是网络互连必须的功能,即使对那些类型相同的网络互连也应该具备的功能,它包括不同网络之间传送寻址和路径选择等。扩展功能,指的是当各种互连的网络提供不同的服务级别时所需要的功能,包括协议转换、分组的分段组合和重定序及差错检测。3、面向连接运行模式:连到同一子网上的两个DTE之间可建立一条逻辑的网络连接。4、无连接运行模式:对应于分组交换网的数据报机制,而面向连接运行对应于虚电路机制。

 

 

 

 

 

 

 

三、无连接网络互连

 

 

 

1、IP提供无连接或数据报服务优点:无连接互连网络设备灵活性较好,对子网要求低;无连接网络能提供强健的服务;无连接网络服务对于无连接传输层协议最为适用。

 

 

 

2、无连接网络互连设计主要问题:路由、数据报生命周期,分段和重组,纠错和流控。

 

 

 

重组:一种重组的方法是在目的站进行重组,其缺点是分成小段的数据通过网络胆识的效率。另一种重组方法是由中间的路由器进行重组,则也会下列问题:路由器需要大容量缓冲器,还可能发生缓冲器不够用的情况;一个数据报的所有分段必须使用同一路由,限制了动态路由的使用。

 

 

 

IP数据报报头中,包含下列内容:数据单元标识(ID),数据长度,偏移(offset),还有标识(more flag)。路由器中IP分段的功能:offset=0是整个数据的开始,more-flag=0是整个数据报的结束。

 

 

 

(1)建立两个新的数据报,它们的头部就是原先数据报的头报

 

 

 

(2)以64位为边界,把原先的数据报分成长度差不多的两部分,把它们分别放入新的数据报中。第一部分必须是64位的倍数。

 

 

 

(3)把第一个新数据报的长度设置为所插入的数据,把more-flag设置成1,offset不变。

 

 

 

(4)把第二个新数据报的长度设置为所插入的数据,把more-flag设置成0,offset设置成第一部分数据长度除以8。

 

 

 

生命周期:一种是对来到的第一段设置一个生命周期,如果在生命周期内没有完成重级工作,那么就撤销已经到达的分段;第二种是利用数据报的生命周期,它包含在每一段的头部中,若重组工作没有在数据报生命周期内完成,则撤销接收到的分段。

 

 

 

 

 

 

 

四、IP数据报的路由选择

 

 

 

1、直接传送和间接传送

 

 

 

直接传送将一个数据报从一台机器经过单个物理网络直接传送至目的站点,这是所有internet通信的基础。只有当两台机器连在同一底层物理传输系统时,才能采用直接传送方式。否则只能用间接传送方式,发送方将数据发送给一个路由器再传送。

 

 

 

2、IP路由选择表

 

 

 

路由表存储各个目的站点以及如何到达目的站点的信息。为了尽可能使用最少的信息进行路由选择,采用信息隐蔽原则。

 

 

 

路由表的选择表的大小仅取决于互联网中网络的数量,与连到网上的主机的数量无关。IP路由选择软件仅需要维护有关目的网络地址的信息,而与主机地址的信息无关。

 

 

 

保持路由表尽可能小的技术是把多个表项统一到一个默认的情况。

 

 

 

3、ICMP差错与控制报文协议

 

 

 

(1)为了使互联网中的路由器报告差错或提供有关意外的情况信息,在TCP/IP中设计了一个特殊用的报文机制,称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ICMP,它是IP的一部分。

 

 

 

(2)ICMP机制:ICMP报文放在一个IP数据报的数据部分中通过互联网。允许路由器向其他路由器或主机发送差错或控制报文。ICMP是一个差错报告机制,它为发生差错的路由器提供了向初始源站点报告差错的方法。

 

 

 

(3)ICMP报文格式:由三个字段组成,即一个8位整数的报文类型字段用来标识报文、一个8位代码字段提供有关报文类型的进一步信息、以及一个16位校验和字段。

 

 

 

(4)ICMP报文类型:回送请求/应答报文(回送请求/应答、时间戳请求/应答、地址请求/应答),差错报告(包括主机不可达报告、超时报告、参数出错报告),控制报文(源抑制报文、重定向报文)。

 

 

 

 

 

 

 

五、路由选择算法

 

 

 

1、距离矢量路由选择V-D,

 

 

 

2、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或称最短路径优先算法(SPF),要求每个参与的路由器都要具有完全的拓扑结构,只需要完成两项任务:负责检测所有相邻路由器状态;周期地向其他路由器传递链路状态信息。其优点:每个路由器用相同的原始状态数据独立地计算路由,并不依赖于中间的机器。

 

 

 

 

 

 

 

六、内部网关协议

 

 

 

在一个自治系统内的两个路由器彼此互为内部路由器,使用内部网关协议(IGP),自治系统之间的使用外部网关协议(EGP)来通信。

 

 

 

1、路由选择信息协议(RIP)采用V-D算法,距离矢量路由选择算法,分成主动和被动两类,只有路由器工作在主动模式,主机必须使用被动模式。工作在主动模式的路由器进行监听,并根据收到的通知更新其路由。以主动方式运行RIP的路由器每间隔30秒广播一次报文。

 

 

 

RIP对点到点连接和广播型网络两者都提供支持。RIP分组是通过UDP和IP传输的。RIP进程使用UDP的520端口来进行发送和接收。

 

 

 

RIP报文格式:报头32位,命令字为1表示请求部分的或全部的路由选择信息。命令字为2表示响应,包含发送方路由选择表内的网络地址和距离值一对信息。

 

 

 

2、IGRP,运行频率比较低,每90秒更新;路由更新的每一项都包含一个四种度量制式,即延迟、带宽、可靠性、负载;采用保守式预防环路的保护措施、选择多路径路由以及处理默认路由器的手段等。

 

 

 

3、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OSPF

 

 

 

优点:计算迅速,无环路的收敛性;支持精确的度量值,也能支持多重度量制式;支持通往一个目的站点的多重路径;能区分不同的外部路由。是基于链路状态路由选择算法SPF。

 

 

 

OSPF报文报头格式:24个8位组报头,共有五种类型的报文类型,类型1,hello;2,拓扑结构的数据库描述;3,链路状态请求;4,链路状态更新;5,链路状态确认。

 

 

 

Hello报文的两种功能:检测链路状态是否可用;在广播型与非广播型网络上选择指定网络路由器及后备。

 

 

 

 

 

 

 

七、外部网关协议

 

 

 

1、两个交换路由选择信息的路由器若分别属于两个自治系统,则称为外部邻站。外部邻站使用的向其他自治系统通知可达的信息的协议称为外部网关协议(EGP)

 

 

 

2、EGP有三种功能:它支持邻站猎取机制,允许一个路由器请求另一个路由器同意交换可达信息;路由器持续地测试其邻站是否有响应;EGP邻站周期地传送路由更新报文来交换网络可达的信息。

 

 

 

3、EGP定义了9种报文类型,它允许两种测试邻站是否存活的方式:一种是主动方式,路由器周期地发送hello报文和轮询报文,并等待邻站响应。另一种被动方式,路由器依靠邻站向其发送hello报文和轮询报文,并利用可达报文的状态字段信息来判断邻站是否知道其存活。

 

 

 

 

 

 

 

 

 

 

 

 

 

 

 

 

 

 

 

 

 

 

 

 

 

 

 

 

 

 

 

 

 

 

 

第8章网络操作系统

 

 

 

 

 

 

 

主要内容:1、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2、流行的网络操作系统

 

 

 

 

 

 

 

一、网络操作系统的功能

 

 

 

1、网络操作系统NOS,是使网络上各计算机能方便而有效地共享网络资源,为网络用户提供所需要的各种服务的软件和有关规程的集合。

 

 

 

2、局域网NOS有两个基本要求:(1)允许在局域网上的资源被共享;(2)要使现有的PC操作系统仍能继续运行,而不需要作任何改变。NOS有两个组成,主要是控制服务器的操作、管理存储在服务器上的文件。第二个组成,运行在客户系统的软件,使客户能访问网络及网上资源。

 

 

 

3、在NetWare中:第一部分是PC和网络接口卡联系的机制,采用IPX/SPX互连网分组交换/顺序分组交换接口协议来进行通信;第二部分称为解释器或重定向器(redirector)。

 

 

 

 

 

 

 

二、NetWare系列

 

 

 

1、NetWare有两部分组成:NetWare的外层(shell)和NetWare核心组成。

 

 

 

2、NetWare的外层(shell)在NetWare4中称为DOS Requester。它有两个相关的功能:将应用和桌面操作系统连接,决定将来自应用的命令传送到本地操作系统;和网络接口卡NIC通信,使命令和数据包装成能在诸如以太网、标记环网等标准网络上接收和发送。

 

 

 

3、NetWare首次将容错引入NOS,称为系统容错(SFT system fault tolerant)

 

 

 

4、NetWare结构中NetWare支持传输层协议自主性的两个重要组成,为开放数据链路层接口ODI和Streams模块。ODI为多种传输层协议提供了一种标准的接口,其功能是使多种传输层协议可以共享同一个网络卡而不发生冲突。Streams模块在高层提供了一个接口,一方面为其底层那些需要向NetWare传送数据请求的协议提供一个通用接口,另一方面还要向上为NetWare本身提供一个接口。

 

 

 

5、NetWare工作站利用shell和IPX/SPX通信协议与文件服务器通信。

 

 

 

NETX﹒COM通过向IPX发送命令,将DOS的文件请求发送到文件服务器在,或从文件服务器上传回重定向。

 

 

 

NET﹒COM程序将工作站的请求传送给DOS和NetWare。

 

 

 

IPX﹒COM向文件服务器发送网络信息,它是工作站与服务器通信的规程。

 

 

 

 

 

 

 

三、Windows NT

 

 

 

1、Windows NT服务器被优化成一个文件、打印机和应用程序服务器在,同时又能处理从小型的工作组到企业网络范围内的各种事务。

 

 

 

2、Windows NT Server优点:服务器性能,在完全版本中支持达4个CPU,OEM已经实现了对称多处理环境中支持达32个CPU;256个RAS入站接入;磁盘容错支持,RAID级的数据保护;IIS服务;管理向导;苹果机客户的支持;其他网络服务(DHCP、DNS、WINS);Windows NT目录服务。

 

 

3、Microsoft网络包括:Windows NT、Windows95、Windows for Workgroup、LAN manager

 

 

 

4、Windows NT网络结构:包括I/O管理器组件、NDIS兼容网卡驱动程序、NDIS4.0,传输协议、传输驱动程序接口TDI、文件系统驱动程序。

 

 

 

 

 

 

 

 

 

 

 

 

 

 

 

 

 

 

 

 

 

 

 

 

 

 

 

 

 

 

 

 

 

第9章 网络管理

 

 

 

 

 

 

 

主要内容:1、局域网管理技术

 

 

 

          2、网络管理功能和协议

 

 

 

          3、网络管理系统

 

 

 

          4、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

 

 

 

 

 

 

 

一、局域网管理技术

 

 

 

网络管理是对计算机网络的配置、运行状态和计费等进行的管理。它提供了监控、协调和测试各种网络资源以及网络运行善的手段,还可提供安全管理和计费等功能。

 

 

 

1、网络管理包括三个方面:

 

 

 

(1)了解网络:识别网络对象的硬件情况、差别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确定网络的互连、确定用户负载和定位。

 

 

 

(2)网络运行:配置网络,选择网络协议是配置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配置网络服务器;网络安全控制。

 

 

 

(3)网络维护:主要包括故障检测与排除,发现故障、追踪故障、排除故障、记录故障的解决方法;网络检查;网络升级,主要包括用户许可证的升级,服务器操作系统升级,服务器的硬件升级。

 

 

 

2、局域网管理工具

 

 

 

NetWare管理工具:SYSCON工具

 

 

 

Windows NT管理工具:服务管理器,性能监视器

 

 

 

 

 

 

 

二、网络管理功能

 

 

 

1、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

 

 

 

配置管理:配置管理的自动获取,在网络设备中自动配置信息中,根据获取手段大致可以分成三类,第一类网络管理协议标准的MIB中定义的配置信息;第二类不在网络管理协议标准中有定义,但对设备运行比较重要的配置信息;第三类就是用于管理的一些辅助信息;自动备份及相关技术;配置一致性检查;用户操作记录功能。

 

 

 

性能管理:过滤、归并网络事件,有效地发现、定位网络故障,给出排错建议与排错工具,形成整套的故障发现、告警与处理机制。

 

 

 

故障管理:采集、分析网络对象的性能数据、监测网络对象的性能,对网络线路质量进行分析。

 

 

 

安全管理:结合使用用户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传输、存储的保密与完整性机制,以保障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安全。安全管理分三个部分,首先是网络管理本身的安全,其是被管理网络对象的安全。计费管理:

 

 

 

二、网络管理协议

 

 

 

1、IAB最初制定关于internet管理的发展策略,其实采用SGMP作为暂时的管理解决方案。后来演变为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提供的管理服务

 

 

 

优点:与SNMP相关的管理信息结构(SMI)和管理信息库(MIB)非常简单,从而能够迅速、简便地实现;SNMP是建立在SGMP基础上,而对于SGMP从们积累了大量的操作经验。

 

 

 

SNMP是按照简单和易于实现的原则设计的。

 

 

 

3、CMIS/CMIP公共管理信息服务和公共管理信息协议:是在OSI应用层上提供的网络协议簇,CMIS/CMIP提供支持一个完整的网络管理方案所需要的功能。

 

 

 

CMIS提供了应用程序使用的CMIP接口,同时还包括两个ISO应用协议:联系控制服务元素ACSE和远程操作服务元素ROSE,其中ACSE在应用程序之间建立和关闭联系,而ROSE则处理应用之间的请求/响应交互。

 

 

4、CMOT公共管理信息服务与协议是在TCP/IP协议上实现的CMIS服务,这是一个过渡性的解决方案。CMOT没有直接使用参考模型中表示层实现,而是要求在表示层中使用另外一个协议,轻量表示协议(LPP),该协议提供了目前最普通的两种传输层协议TCP与UDP的接口。

 

 

 

5、LMMP局域网个人管理协议,在IEEE802逻辑链路控制LLC上的公共管理信息服务与协议CMOL,它不依赖于任何特定的网络层协议进行网络传输。

 

 

 

 

 

 

 

三、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1、SNMP概述:

 

 

 

设计时围绕四个概念和目标进行设计:保持管理代理的软件成本尽可能低;最大限度地保持远程管理的功能,以便充分利用因特网资源;体系结构必须有扩充的余地;保持SNMP独立性,不依赖于具体的计算机、网关和网络传输协议。

 

 

 

提供了四类管理操作:get操作用来提取特定的网络管理信息;get-next操作通过遍历活动来提供强大的管理信息提取能力;set操作用来对管理信息进行控制;trap用来报告重要的事件。

 

 

 

2、SNMP管理控制框架与实现

 

 

 

SNMP定义了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称为共同体。位于网络管理工作站和各网络元素上利用SNMP相互通信对网络进行管理的软件统称为SNMP应用实体。

 

 

 

SNMP的应用实体对internet管理信息库MIB中的管理对象进行操作。SNMP的报文总是源自每个应用实体,报文中包括访应用实体所在的共同的名字。这种报文称为“有身份标志的报文”,共同体名字是在管理进程和管理代理之间交换管理信息报文时使用。

 

 

 

管理信息报文包括:共同体名,数据。

 

 

 

SNMP的实现方式:SNMP在其MIB中采用了树状命名方法对每个管理对象实例命名。SNMP中各种管理信息大多以表格形式存在,一个表格对应一个对象类,每个元素对应于该类的一个对象实例。

 

 

 

3、SNMP协议是一个异步的请求/响应协议,是一个非面向连接的协议,是一个对称的协议,没有主从关系。SNMP的设计是基于无连接的用户数据报协议UDP。四种基本协议的交互过程,都是请求管理进程给管理代理,响应则都是由管理代理发给管理进程的。只有Trap是无响应的,有管理代理单向发给管理进程。

 

 

 

SNMP协议实体之间的协议数据单元PDU只有两种不同的结构和模式,一个PDU格式在大部分操作中使用,而另一个则在Trap操作中作为trap的协议数据单元。

 

 

 

4、Trap操作,是一种捕捉事件并报告的操作,实际上几乎所有网络管理系统和管理协议都具有这种机制。

 

 

 

 

 

 

 

四、网络管理系统

 

 

 

1、HP -Open View

 

 

 

不能处理因为某一网络对象故障而误导致的其他对象的故障,不具备理解所有网络对象在网络中相互关系的能力。也不能把服务的故障与设备的故障区分开来。性能的轮与状态的轮询是截然分开的,这样导致一个网络对象响应性能轮询失败但不触发一个报警。

 

 

 

2、IBM-Net View

 

 

 

不能对故障事件进行归并,它不能找出相关故障卡片的内在关系,因此对一个失效设备,即使是一个重要的路由器,将导致大量的故障卡片和一系列类似的告警。不具备在掌握整个网络结构情况下管理分散对象的能力。性能轮询与状态轮询也是彻底分开的,这将导致故障响应的延迟。

 

 

 

3、SUN-SunNet Manager

 

 

 

是第一个重要的基于UNIX的网络管理系统。

 

 

 

4、Cabletron SPECTRUM

 

 

 

是一个可扩展的、智能的网络管理系统,它使用了面向对象的方法和客户服务器体系结构。SPECTRUM构筑在一个人工智能的引擎之上,IMT(Inductive Modeling Technology)。它是所有四种网络管理软件中惟一具备处理网络对象相关性能力的系统。

 

 

 

SPECTRUM服务器提供了两种类型的轮询:自动轮询和手动轮询。

 

 

 

SPECTRUM提供了多种形式的告警手段,包括弹出窗口,发出报警声响等。

 

 

 

SPECTRUM能自动的发现拓扑结构,但相对比较慢。

 

 

 

五、网络日常管理和维护

 

 

 

1、VLAN的管理

 

 

 

2、WAN接入的管理

 

 

 

3、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

 

 

 

物理故障:

 

 

 

逻辑故障:

 

 

 

路由器故障:

 

 

 

主机故障:

 

 

 

4、网络管理工具

 

 

 

连通性测试程序Ping :

 

 

 

路由跟踪程序Traceroute:在Windows中是tracert

 

 

 

MIB变量浏览器:

 

 

 

 

 

 

 

 

 

 

 

 

 

 

 

 

 

 

 

 

 

 

 

 

 

 

 

 

 

 

 

 

 

 

 

 

 

 

 

 

 

 

 

 

第10章 网络安全与信息安全

 

 

 

 

 

 

 

主要内容:1、密码学、鉴别

 

 

 

          2、访问控制、计算机病毒

 

 

 

          3、网络安全技术

 

 

 

          4、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

 

 

 

          5、信息系统安全体系结构框架

 

 

 

          6、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一、密码学

 

 

 

1、密码学是以研究数据保密为目的,对存储或者传输的信息采取秘密的交换以防止第三者对信息的窃取的技术。

 

 

 

2、对称密钥密码系统(私钥密码系统):在传统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采用的是同一密钥。常见的算法有:DES、IDEA

 

 

 

3、加密模式分类:

 

 

 

(1)、序列密码:通过有限状态机产生性能优良的伪随机序列,使用该序列加密信息流逐位加密得到密文。

 

 

 

(2)、分组密码:在相信复杂函数可以通过简单函数迭代若干圈得到的原则,利用简单圈函数及对合等运算,充分利用非线性运算。

 

 

 

4、非对称密钥密码系统(公钥密码系统):现代密码体制中加密和解密采用不同的密钥。

 

 

 

实现的过程:每个通信双方有两个密钥,K和K',在进行保密通信时通常将加密密钥K公开(称为公钥),而保留解密密钥K'(称为私钥),常见的算法有:RSA

 

 

 

 

 

 

 

二、鉴别

 

 

 

鉴别是指可靠地验证某个通信参与方的身份是否与他所声称的身份一致的过程,一般通过某种复杂的身份认证协议来实现。

 

 

 

1、口令技术

 

 

 

身份认证标记:PIN保护记忆卡和挑战响应卡

 

 

 

分类:共享密钥认证、公钥认证和零知识认证

 

 

 

(1)、共享密钥认证的思想是从通过口令认证用户发展来了。

 

 

 

(2)、公开密钥算法的出现为

 

 

 

2、会话密钥:是指在一次会话过程中使用的密钥,一般都是由机器随机生成的,会话密钥在实际使用时往往是在一定时间内都有效,并不真正限制在一次会话过程中。

 

 

 

签名:利用私钥对明文信息进行的变换称为签名

 

 

 

封装:利用公钥对明文信息进行的变换称为封装

 

 

 

3、Kerberos鉴别:是一种使用对称密钥加密算法来实现通过可信第三方密钥分发中心的身份认证系统。客户方需要向服务器方递交自己的凭据来证明自己的身份,该凭据是由KDC专门为客户和服务器方在某一阶段内通信而生成的。凭据中包括客户和服务器方的身份信息和在下一阶段双方使用的临时加密密钥,还有证明客户方拥有会话密钥的身份认证者信息。身份认证信息的作用是防止攻击者在将来将同样的凭据再次使用。时间标记是检测重放攻击。

 

 

 

4、数字签名:

 

 

 

加密过程为C=EB(DA(m)) 用户A先用自己的保密算法(解密算法DA)对数据进行加密DA(m),再用B的公开算法(加密算法EB)进行一次加密EB(DA(m))。

 

 

 

解密的过程为m= EA (DB (C)) 用户B先用自己的保密算法(解密算DB)对密文C进行解密DB (C),再用A的公开算法(加密算法EA)进行一次解密EA (DB (C))。只有A才能产生密文C,B是无法依靠或修改的,所以A是不得抵赖的DA(m)被称为签名。

 

 

 

 

 

 

 

三、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指确定可给予哪些主体访问的权力、确定以及实施访问权限的过程。被访问的数据统称为客体。

 

 

 

1、访问矩阵是表示安全政策的最常用的访问控制安全模型。访问者对访问对象的权限就存放在矩阵中对应的交叉点上。

 

 

 

2、访问控制表(ACL)每个访问者存储有访问权力表,该表包括了他能够访问的特定对象和操作权限。引用监视器根据验证访问表提供的权力表和访问者的身份来决定是否授予访问者相应的操作权限。

 

 

 

3、粗粒度访问控制:能够控制到主机对象的访问控制

 

 

 

   细粒度访问控制:能够控制到文件甚至记录的访问控制

 

 

 

4、防火墙作用:防止不希望、未经授权的通信进出被保护的内部网络,通过边界控制强化内部网络的安全政策。

 

 

 

   防火墙的分类:IP过滤、线过滤和应用层代理

 

 

 

   路由器过滤方式防火墙、双穴信关方式防火墙、主机过滤式防火墙、子网过滤方式防火墙

 

 

 

5、过滤路由器的优点:结构简单,使用硬件来降低成本;对上层协议和应用透明,无需要修改已经有的应用。缺点:在认证和控制方面粒度太粗,无法做到用户级别的身份认证,只有针对主机IP地址,存在着假冒IP攻击的隐患;访问控制也只有控制到IP地址端口一级,不能细化到文件等具体对象;从系统管理角度来看人工负担很重。

 

 

 

6、代理服务器的优点:是其用户级身份认证、日志记录和帐号管理。缺点:要想提供全面的安全保证,就要对每一项服务都建立对应的应用层网关,这就极大限制了新应用的采纳。

 

 

 

7、VPN:虚拟专用网,是将物理分布在不同地点的网络通过公共骨干网,尤其是internet联接而成的逻辑上的虚拟子网。

 

 

 

8、VPN的模式:直接模式VPN使用IP和编址来建立对VPN上传输数据的直接控制。对数据加密,采用基于用户身份的鉴别,而不是基于IP地址。隧道模式VPN是使用IP帧作为隧道的发送分组。

 

 

 

9、IPSEC是由IETF制订的用于VPN的协议。由三个部分组成:封装安全负载ESP主要用来处理对IP数据包的加密并对鉴别提供某种程序的支持。,鉴别报头(AP)只涉及到鉴别不涉及到加密,internet密钥交换IKE主要是对密钥交换进行管理。

 

 

 

四、计算机病毒

 

 

 

1、计算机病毒分类:操作系统型、外壳型、入侵型、源码型

 

 

 

2、计算机病毒破坏过程:最初病毒程序寄生在介质上的某个程序中,处于静止状态,一旦程序被引导或调用,它就被激活,变成有传染能力的动态病毒,当传染条件满足时,病毒就侵入内存,随着作业进程的发展,它逐步向其他作业模块扩散,并传染给其他软件。在破坏条件满足时,它就由表现模块或破坏模块把病毒以特定的方针表现出来。

 

 

 

 

 

 

 

五、网络安全技术

 

 

 

1、链路层负责建立点到点的通信,网络层负责寻径、传输层负责建立端到端的通信信道。

 

 

 

2、物理层可以在通信线路上采用某些技术使得搭线偷听变得不可能或者容易被检测出。数据链路层,可以采用通信保密机进行加密和解密。

 

 

 

3、IP层安全性

 

 

 

在IP加密传输信道技术方面,IETF已经指定了一个IP安全性工作小组IPSEC来制订IP安全协议IPSP和对应的internet密钥管理协议IKMP的标准。

 

 

 

(1)IPSEC采用了两种机制:认证头部AH,提前谁和数据完整性;安全内容封装ESP,实现通信保密。1995年8月internet工程领导小组IESG批准了有关IPSP的RFC作为internet标准系列的推荐标准。同时还规定了用安全散列算法SHA来代替MD5和用三元DES代替DES。

 

 

 

4、传输层安全性

 

 

 

(1)传输层网关在两个通信节点之间代为传递TCP连接并进行控制,这个层次一般称作传输层安全。最常见的传输层安全技术有SSL、SOCKS和安全RPC等。

 

 

 

(2)在internet编程中,通常使用广义的进程信IPC机制来同不同层次的安全协议打交道。比较流行的两个IPC编程界面是BSD Sockets和传输层界面TLI。

 

 

 

(3)安全套接层协议SSL

 

 

 

在可靠的传输服务TCP/IP基础上建立,SSL版本3,SSLv3于1995年12月制定。SSL采用公钥方式进行身份认证,但是大量数据传输仍然使用对称密钥方式。通过双方协商SSL可以支持多种身份认证、加密和检验算法。

 

 

 

SSL协商协议:用来交换版本号、加密算法、身份认证并交换密钥SSLv3提供对Deffie-Hellman密钥交换算法、基于RSA的密钥交换机制和另一种实现在Frotezza chip上的密钥交换机制的支持。

 

 

 

SSL记录层协议:它涉及应用程序提供的信息的分段、压缩数据认证和加密SSLv3提供对数据认证用的MD5和SHA以及数据加密用的R4主DES等支持,用来对数据进行认证和加密的密钥可以有通过SSL的握手协议来协商。

 

 

 

SSL协商层的工作过程:当客户方与服务方进行通信之前,客户方发出问候;服务方收到问候后,发回一个问候。问候交换完毕后,就确定了双方采用的SSL协议的版本号、会话标志、加密算法集和压缩算法。

 

 

 

SSL记录层的工作过程:接收上层的数据,将它们分段;然后用协商层约定的压缩方法进行压缩,压缩后的记录用约定的流加密或块加密方式进行加密,再由传输层发送出去。

 

 

 

5、应用层安全性

 

 

 

6、WWW应用安全技术

 

 

 

(1)解决WWW应用安全的方案需要结合通用的internet安全技术和专门针对WWW的技术。前者主要是指防火墙技术,后者包括根据WWW技术的特点改进HTTP协议或者利用代理服务器、插入件、中间件等技术来实现的安全技术。

 

 

 

(2)HTTP目前三个版本:HTTP0.9、HTTP1.0、HTTP1.1。HTTP0.9是最早的版本,它只定义了最基本的简单请求和简单回答;HTTP1.0较完善,也是目前使用广泛的一个版本;HTTP1.1增加了大量的报头域,并对HTTP1.0中没有严格定义的部分作了进一步的说明。

 

 

 

(3)HTTP1.1提供了一个基于口令基本认证方法,目前所有的WEB服务器都可以通过“基本身份认证”支持访问控制。在身份认证上,针对基本认证方法以明文传输口令这一最大弱点,补充了摘要认证方法,不再传递口令明文,而是将口令经过散列函数变换后传递它的摘要。

 

 

 

(4)针对HTTP协议的改进还有安全HTTP协议SHTTP。最新版本的SHTTP1.3它建立在HTTP1.1基础上,提供了数据加密、身份认证、数据完整、防止否认等能力。

 

 

 

(5)DEC-Web

 

 

 

WAND服务器是支持DCE的专用Web服务器,它可以和三种客户进行通信:第一是设置本地安全代理SLP的普通浏览器。第二种是支持SSL浏览器,这种浏览器向一个安全网关以SSL协议发送请求,SDG再将请求转换成安全RPC调用发给WAND,收到结果后,将其转换成SSL回答,发回到浏览器。第三种是完全没有任何安全机制的普通浏览器,WANS也接受它直接的HTTP请求,但此时通信得不到任何保护。

 

 

 

 

 

 

 

六、安全服务与安全与机制

 

 

 

1、ISO7498-2从体系结构的观点描述了5种可选的安全服务、8项特定的安全机制以及5种普遍性的安全机制。

 

 

 

2、5种可选的安全服务:鉴别、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数据完整性和防止否认。

 

 

 

3、8种安全机制:加密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访问控制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认证机制、通信业务填充机制、路由控制机制、公证机制,它们可以在OSI参考模型的适当层次上实施。

 

 

 

4、5种普遍性的安全机制:可信功能、安全标号、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安全恢复。

 

 

 

5、信息系统安全评估准则

 

 

 

(1)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TCSEC:是由美国国家计算机安全中心于1983年制订的,又称桔皮书。

 

 

 

(2)信息技术安全评估准则ITSEC:由欧洲四国于1989年联合提出的,俗称白皮书。

 

 

 

(3)通用安全评估准则CC:由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所NIST和国家安全局NSA、欧洲四国以及加拿大等6国7方联合提出的。

 

 

 

(4)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我国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发布的国家标准。

 

 

 

6、可信计算机系统评估准则

 

 

 

TCSEC共分为4类7级:D,C1,C2,B1,B2,B3,A1

 

 

 

D级,安全保护欠缺级,并不是没有安全保护功能,只是太弱。

 

 

 

C1级,自主安全保护级,

 

 

 

C2级,受控存取保护级,

 

 

 

B1级,结构化保护级

 

 

 

B3级,安全域级

 

 

 

A1,验证设计级。

 

 

 

 

 

 

 

七、评估增长的安全操作代价

 

 

 

为了确定网络的安全策略及解决方案:首先,应该评估风险,即确定侵入破坏的机会和危害的潜在代价;其次,应该评估增长的安全操作代价。

 

 

 

安全操作代价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用户的方便程度

 

 

 

(2)管理的复杂性

 

 

 

(3)对现有系统的影响

 

 

 

(4)对不同平台的支持

 

 

 

 

 

 

 

 

 

 

 

 

 

 

 

 

 

 

 

 

 

 

 

 

 

 

 

第11章 Internet

 

 

 

 

 

 

 

主要内容:1、internet体系结构

 

 

 

          2、internet连接的方法

 

 

 

          3、internet地址

 

 

 

          4、internet域名系统

 

 

 

          5、internet地址是的扩展

 

 

 

 

 

 

 

一、Internet体系结构

 

 

 

1、自治系统:原始的Internet核心体系是在Internet权有一个主干网的那个时期开发的。但是这种体系结构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这种体系不能适应互联网扩展到任意数量的网点;

 

 

 

许多网点由多个局域网组成,且用多个多路由器互连,由于一个核心路由器在每个网点上与一个网络相连,核心路由器就只知道那个网点中的一个网络的情况;

 

 

 

一个大型的互联网是独立的组织管理的网络的互连集合,路由选择体系结构必须为每个组织提供独立的控制路由选择和访问网络的方法,因此必须用一个单一的协议机制来构造一个由许多网点构成的互联网,同时,各个网点又是一个自治系统。

 

 

 

 

 

 

 

二、Internet连接的方法

 

 

 

1、将计算机连接到一个局域网,这个局域网的服务器是Internet的一个主机。

 

 

 

条件:必须连接到一个与Internet连接的网络,需要网络适配卡和ODI或NDIS驱动程序,还需要在本地计算机上运行TCP/IP,如果是Windows系统还需要Winsock支持。

 

 

 

2、利用串行接口协议(SLIP)或点到点协议(PPP),通过电话拨号方式进入一个Internet

 

 

 

的主机

 

 

 

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TCP/IP软件和SLIP或PPP软件,如果是Windows系统还需要Winsock支持。

 

 

 

    3、通过电话拨号进入一个提供Internet服务的联机服务系统。

 

 

 

条件:需要一个调制解调器Modem、标准的通信软件和一个联机服务帐号。

 

 

 

4、用户选择连接方法的考虑因素:联网的目标和需求;用户内部配置的网络基础设施;用户支付Internet联网费用的能力;对Internet安全服务的需求。

 

 

 

 

 

 

 

三、Internet地址

 

 

 

在TCP/IP协议中,规定分配给每台主机一个32位数作为该主机IP地址。每个IP地址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网络标识netid和主机标识hostid。

 

 

 

IP地址的层次结构具有两个重要特性:第一,每台主机分配了一个惟一的地址;第二,网络标识号的分配必须全球统一,但主机标识号可由本地分配,不需要全球一致。

 

 

 

1、A类:1.0.0.1至126.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26个,主机部分有1677216台(224  -2)

 

 

 

2、B类:128.0.0.1至191.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16384个,主机有65536台

 

 

 

3、C类:192.0.0.1至223.255.255.254可能的网络数有2097152个,主机有256台

 

 

 

4、D类:用于广播传送至多个目的地址用224-239

 

 

 

5、E类:用于保留地址240-255

 

 

 

RFC1918将10.0.0.至10.255.255.255、127.16.0.0至172.31.255.255、192.168.0.0至192.168.255.255的地址作为预留地址,用作内部地址,不能直接连接到公共因特网上。

 

 

 

 

 

 

 

四、Internet地址映射

 

 

 

将一台计算机的IP地址映射到物理地址的过程称地址解析。

 

 

 

常用的地址解析算法有以下三种:

 

 

 

1、查表法:将地址映射关系放在内存中的一些表里,当解析地址时,通过查表得到解析的结果。用于广域网。

 

 

 

2、相近形式计算法:通过简单的布尔和算术运算得出映射地址。用于可配置网络。

 

 

 

3、消息交换法:计算机通过网络交换信息得到映射地址。用于静态编址。

 

 

 

TCP/IP协议组包含一个地址解析协议(ARP)。ARP协议定义了两类基本消息,一类消息是请求消息,另一类是应答消息。

 

 

 

 

 

 

 

五、Internet地址空间的扩展

 

 

 

1、IPV6仍然支持无连接传送;允许发送方选择数据报大小;要求发送方指明数据报在到达目的站前的最大跳数。更大的地址空间;灵活的报头格式;增强的选项;支持资源分配;支持协议扩展。

 

 

 

2、IPV6的数据报格式:IPV6数据有一个固定的基本报头40字节其后可以允许多个扩展报头,也可以没有扩展报头,扩展报头后是数据。

 

 

 

IPV4的数据报格式:包括数据报报头和数据区的部分。报头:版本号、IHL、服务级别、数据单元长度、标识、标记、分段偏移、生命期、用户协议、报头检查和、源地址、目的地址、任选项+填充、数据。

 

 

 

3、该基本报头包含版本号、数据流标记、PAYLOAD长度、下一个报头、跳数极限、源地址、目的地址。

 

 

 

4、IPV4与IPV6比较:取消了报头长度字段,数据报长度字段被PAYLOAD长度字段代替;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字段大小增加为每个字段占16个八位组,128位;分段信息从基本报头的固定字段移动扩展报头;生存时间字段改为跳数极限字段;服务类型字段改为数据流标号字段;协议字段改为指明下一个报头类型字段。

 

 

 

5、IPV6有三个基本地址类型,单播地址(unicast)即目的地址指明一台计算机或路由器,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的路径到达目的站;群集地址(cluster)即目的站是共享一个网络地址的计算机的集合,数据报选择一条最短路径到达该组,然后传递给该组最近的一个成员;组播地址(multicast)即目的站是一组计算机,它们可以在不同地方,数据报通过硬件组播或广播传递给该组的每一成员。

 

 

 

    6、对任何地址若开始80位是全零,接着16位是全1或全零,则它的低32位就是一个IPV4地址。

 

 

 

 

 

 

 

 

 

 

 

 

 

 

 

 

 

 

 

 

 

 

 

 

 

 

 

 

 

 

 

 

 

 

 

 

 

 

 

 

 

第12章 企业网与Intranet

 

 

 

 

 

 

 

主要内容:1、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和管理

 

 

 

          2、企业网络开放系统集成技术

 

 

 

          3、intranet定义和要素

 

 

 

          4、intranet应用和建立

 

 

 

 

 

 

 

一、企业网络计算的背景和挑战

 

 

 

企业网是连接企业内部各部门并和企业外界相连,为企业的通信、办公自动化、经营管理、生产销售以及自动控制服务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Intranet是基于TCP/IP协议,使用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ranet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1、驱动企业网络计算的因素:用户需求,这是基本动力;先进和实用的信息技术;迅速变化中的巿场。

 

 

 

2、可采用两种模型:一种是可伸缩的模型,即企业网络计算的同样的软件可运行在企业内部的不同平台上;另一种是集成的模型,即企业内部不同平台上的软件的集成。

 

 

 

 

 

 

 

二、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和特性

 

 

 

1、企业网络计算的组成:客户机/服务器计算;分布式数据库;数据仓库;网络和通信;网络和系统的管理;各种网络应用。

 

 

 

2、企业网络计算的特性:支持客户机/服务器计算械;支持管理海量数据的能力和设施;分布数据管理的设施;国际化和本地化;功能强的通信设施;系统的灵活性;分布资源管理;开发工具和开发手段的提供。

 

 

 

 

 

 

 

三、开放系统

 

 

 

开放系统:是对一个不断发展的、厂家中立的、用于对整个系统进行有效配置、操作和替换的接口、服务、协议和格式的规范描述的实现,它的应用和组成部件可以用不同厂家的其他相同实现替代。

 

 

 

1、开放系统的两个特点:开放系统所采用的规范是厂家中立的,或者是与厂家无关的;开放系统允许不同厂家的产品替换,这种替换包括整个系统其组成部件。

 

 

 

2、专用系统:它所采用的规范是专用,而不是厂家中立的;专用系统不允许由不同厂家的产品替换;它的组成部件允许具有许可证的厂家产品替换。

 

 

 

3、驱动开放系统发展的因素:功能、可用性、复杂性、价格。

 

 

 

 

 

 

 

四、企业网络开放系统集成技术

 

 

 

1、FRAMWORK是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环境,它实际上是蹭件和操作系统的组合。比较有名的产品有CICS、Windows、UNIX。

 

 

 

2、COSE专门制定了自己的开放系统环境规范,主要技术包括用于窗口管理的Motif、标准API接口和用于数据库管理的SQL。

 

 

 

3、信息系统与网络计算主要实现网络范围数据管理、通信和网络管理,主要技术有:在数据管理方面有用于数据库间通信的RDA,即远程数据访问;通信服务DCE分布式计算环境,RPC远程过程调用,OSI开放系统互连;管理服务,DME分布管理环境,SNMP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五、开放系统环境应用可移植框架

 

 

 

六、Intranet的定义和要素

1、Intranet是基于Internet TCP/IP协议,使用的环球网WWW工具、采用防止外界侵入的安全措施、为企业内部服务,并有连接Internet的功能的企业内部网络。

2、Intranet的组成:网络、电子邮件、内部环球网、邮件地址清单、新闻组Newsgroups、闲谈Chat、FTP、Telnet、Gopher。

 

 

第13章 TCP/IP联网

主要内容:1、TCP/IP实现的基本原理

          2、Windows NT平台的联网

          3、UNIX平台的联网及LINUX网络的联网

 

一、TCP/IP实现基本原理

1、TCP/IP的实现方式:

TSR常驻内存程序是一种安装在Windows之前在DOS上运行的程序。缺点,不能动态分配内存,TSR需要动态链接库DLL帮助,才能让Windows程序访问网络。目前只有在DOS环境下才使用TSR方式。

DLL动态链接库是一个16位的Windows程序函数库,只有当用到其中的过程时才会被调用。缺点,它们不能直接与网卡通信,它们依赖于Windows的调度程序。

VxD虚拟设备是在Windows 32位保护方式下实现的,用于实现一些关键的部分,如视频、鼠标及通信端口驱动程序。它是通过硬件中断方式响应网络中的通信,可以彻底地访问Windwos和DOS程序。

2、网络配置基本参数:PC中网络适配卡基本参数,I/O端口地址、内存地址及中断号IRQ。与Microsoft相关的网络信息,主机标识、工作组名、WINS服务器地址、DHCP服务器地址;与TCP/IP网络信息有关,IP地址、子网掩码、主机名、域名、域名服务器、默认网关IP地址。

 

二、Windows NT平台的TCP/IP联网

 

三、UNIX平台的TCP/IP联网

    1、建立UNIX联网的几个步骤:设计物理和逻辑的网络结构;分配IP地址;安装网络硬件;为每个主机配置启动时候的网络接口;设立服务程序或者静态路由。

2、IP地址的获取和分配:可能通过/etc/hosts文件、DNS或者其他域名系统来实现。

3、网卡的配置:ifconfig命令可以设置网卡IP地址、子网掩码、广播地址、网卡的使能状态及其他选项参数。Ifconfig interface [family] address up option ,其中interface是指定的网卡名,可以用netstat-i来检查当前系统网卡的芯片类型。Loopback网卡通常叫lo0它是一个假想的硬件,用来作本机内部网络包的路由,

4、路由配置:route配置静态路由,route [-f] op [type] destination gateway hop-count ,op参数如果是add就是增加一个路由表项,如果delete就是删除一个路由表项。

5、routed标准路由daemon,只支持RIP,它使用hop作为距离计数单位。Routed有两种运行方式:服务器模式和安静模式。两种模式都要监听广播包,但只有服务器模式才能发布自己的路由信息,通常只有多网卡的机器才设置成服务器模式,如果未说明就是安静模式。

 

 

6、gated一个更好的路由daemon,gated配置文件在/etc/gated.conf的语法中加入BGP后有了很大改动,gated能细粒度地控制广播路由、广播地址、信任策略、距离向量等。

 

四、Linux网络的安装与配置

1、手工进行网络硬件配置:

系统启动时会自动检测网卡,有两个缺点:一个是不通正确的检查所有的网卡,特别是一些比较廉价的网卡,二是核心程序不会自动检测一个以上的网卡,这点是为了使用户可以控制将山上设置到指定的端口上。如果使用两个以上的网卡,自动检测网卡就会失败。

手动进行配置,一种方法是在核心程序的源代码的/drivers/net/space.c文件中修改或添加信息,然后重新编译内核。另一种方法在系统启动过程中将这些信息提供给内核程序。在LILO系统时可以通过lilo.conf文件中的append参数来传递给内核。

2、手工TCP/IP网络配置

设置主机名:hostname name,为接口进行IP配置:ifconfig interface ip-address

route add –net 202.112.58.0  -net的含义,因为route既可以处理到网络的路由,又可以处理到单个主机的路由。通过net来告诉它此地址是代表的一个网络,用host来告诉它此地址是代表一个主机。如果为了方便,还可以在/etc/networks中定义网络名字,route后面直接使用网络名字就可以了。

route add default gw 2-2.112.58.254 网络名字default是0.0.0.0的简写,指示默认的路径,并不需要将这个名字加入到/etc/networks文件。

3、编辑hosts与networks文件

如果不打算使用DNS或者NIS进行地址解析时,就必须将所有的主机名字都放入hosts文件中。伴随hosts文件的还有一个/etc/networks文件,它在网络的名字和网络号之间建立映射。

4、编译内核

命令如下:cd/usr/src/linux   make config

新的Linux核心版本中,对核心的配置除了上述make config命令外,还增加了字符状态下以菜单形式对核心进行配置的命令make colormenu以及在X窗口系统中运行的图形配置界面命令make xconfig

 

五、高级TCP/IP应用配置

1、网络配置文件:在Linux中是通过/etc/rc.d/rc.inet1和/etc/rc.d/rc.inet2两个文件实现的,/etc/rc.d/rc.inet1主要是通过ifconfig和route命令进行基本的TCP/IP接口配置,主要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对回送接口的配置,第二部分是对以太网接口的配置。/etc/rc.d/rc.inet2主要是用来启动一些网络监控的进程,inetd portmapper 等。

2、名字服务和解析器配置

运行named:大多数UNIX机器上提供域名服务的程序叫named它是一个服务器程序,用来向客户或其他名字服务器提供域名服务。它从配置文件/etc/named.boot中获取信息,以及各种包含域名到地址映射的数据文件,后者称为“区文件”zone file。Named包含的主文named.hosts。

 

 

第14章Internet与Intranet信息服务

主要内容:1、环球信息网的服务和管理

          2、动态Web文件与CGI技术

          3、活动Web文件与Java技术

          4、FTP服务配置和管理及广域信息服务WAIS

WWW服务器把信息组织成分布式的超文本,这些信息节点是文本、子目录或信息指针。WWW浏览器程序为用户提供基于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的用户界面。WWW服务器数据文件由超文本标记语言HTML描述。HTML利用通用资源访问地址URL表示超媒体链接,并在文本内指向其他网络资源。

 

一、环球信息网

1、环球信息网的定义:环球信息网(WWW)是基于客户机/服务器方式的信息发现技术和超文本技术的结合。

2、超文本文档包含着一些借用标题、章节本身等构造文本的命令,从而允许浏览程序格式化为一种文本类型,以获得最佳的屏幕显示效果。

3、Web任务:是使用一个起始URL来获取一个Web服务器上的Web文档,解释这个HTML,并将文档内容以用户环境所许可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显示出来。

4、浏览器分类:线模式和图形界面。

lynx是线模式浏览器,使用箭头键来浏览内在HTML连接,支持书签和表格功能。特点是:在交互状态,可以将文章发布到新闻组;在非交互状态,可以将HTML过滤为纯文本。

midasWWW是基于X-windows系统浏览程序,支持更多的嵌入图形。

Mosaic是可以支持嵌入的gif和xbm图形,其他的视频影像。

Netscape页面采取边传送文档边显示的方式,增强了交互效果。

Micosoft Explorer

5、Web服务器在,目前主要3种基于UNIX的web服务器公用软件。

NCSA Web是C语言编写的,程序小,速度快,可以单独作为服务进程运行,也可以设置在inetd中运行。

CERN httpd是早期C语言编写的Web服务器,主要特点为提供proxy代理和缓存功能。

Plexus httpd是perl语言编写的,可扩展性好,易于使用和更新,但行动时开销较大。

 

二、环球信息网服务的建立

1、编译Web服务程序:获取源程序包;编辑修改相应的Makefile;设置选择项,修改src/config.h头文件;在每个目录中运行make编译命令。必要时修改src/makefile,cgi-src/makefile,support/makefile三个配置文件,编译三项内容:httpd服务程序,support支持程序,cgi-bin接口程序。

2、配置Web系统服务:包括在三个配置文件,Web系统配置文件httpd.conf;Web资源文档配置文件srm.conf;Web服务访问控制配置文件access.conf,还包括如何扩充文档MIME类型。

3、http配置文件使用的一些约定:不分大小写;以#开始的为注释行;一个指令定义一行;忽略多余的安全可靠,只认为是一个空格。

4、系统配置文件httpd.conf

配置时首先需要选择httpd的运行方式(单独运行或是在inetd下运行),是否进行服务访问控制。然后以httpd.conf.dist为模板,修改各个变量。

5、文档配置文件srm.conf

指定了Web服务的文档和接口程序等所在的路径。

6、服务访问控制配置文件access.conf

定义了Web用户的访问权限。默认的定义是用户可以浏览Web服务器所能提供的所有文档。

7、访问控制策略:目前有两种方式来控制对文档目录的访问。全程访问控制配置文件,单个目录访问控制文件。

8、扩展文档MIME类型:mime.types文件中定义了httpd不能直接处理的文件类型。可以通过srm.conf设置变量AddEncoding/Addtype/Default Type来定义新的类型。

 

三、WWW服务管理

1、扩充WWW服务功能

CGI接口程序能够通过WWW服务执行外部程序。外部程序接收用户的输入:传送给WAIS,SQL等服务器;将查询结果以HTML文档或URL的形式返回给WWW服务;CGI接口可用多种编程语言编写,也可以自己编写,

2、WWW服务与CGI的交互技术

WWW服务与CGI交互过程分为两部分:接口程序接收用户输入;从接口程序输出信息到WWW服务。

接口程序通过三个方式接收用户输入:环境变量,WWW服务在将浏览器的请求传送给接口程序时,为接口程序设置的环境变量。标准输入,在查询参数较多,尤其在接收用户FORM表格输入方式设置为POS。命令参数,HTML的﹤ISINDEX﹥标号来输入查询关键字,浏览器遇到标号时显示。

CGI接口程序输出:CGI接口程序的执行结果以标准输出的形式传递给WWW服务。输出中包含一行描述数据类型的头信息、一个分隔行,接着是实际文档数据。

 

三、FTP服务的配置和管理

1、FTP传送服务主要用于存放大量的网络公用软件、常用工具和技术文档,以及一些著名的FTP镜像。传递的数据类型:ASCII,Postscript、SGML、可执行代码、图像、声音、视频动画。

2、FTP服务通过FTP服务器与FTP客户程序之间的信息交换。数据上载将数据从FTP客户程序传输到FTP服务器。数据下载FTP客户程序从FTP服务获取数据。

3、FTP服务器可提供两种访问形式

内部用户FTP:在主机上有帐号的用户,用户在输入正确的帐号和口令字后,可以访问整个文件系统中有读权限的文档,并可以任意数据到有写权限的目录。

匿名FTP:匿名FTP是internet的公共信息服务,访问范围限于匿名FTP区域(FTP服务器定义的子文件系统)。用户只需要以Anonymous/ftp登录,输入自己的电子邮件作为口令字即可访问并下载所提供的信息资源。

4、FTP包含两个部分:服务器,响应客户请求,传送文档;文件系统,服务器文档扫描调用的区域。FTP服务器命名通常是ftpd或in.ftpd。

5、FTP的运行方式:通常ftpd是在系统超级服务inetd进程下运行。使用TCP的21号端口。基本传输模式:流方式、块方式、压缩方式三种

6、FTP配置,在Inetd的配置文件中(/etc/inetd.conf)中添加相应的一行设置为ftp stream tcp nowait root /etc/ftpd 。每次更新配置后,和kill –HUP INETD进程号,重新启动INETD。

7、在Inetd下配置好FTP后,需要在主机/etc/passwd中设置用户FTP,因为ftpd在允许用户匿名访问ftp之前,首先检查ftp用户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ftpd拒绝匿名用户访问。

 

四、建立FTP服务器

1、FTP系统服务及其目录配置

.company/:存放公司本身的信息

.pub/:公用软件目录

.in-coming/:匿名FTP用户上载文件目录

.usr/,bin/,etc/:FTP系统占用的目录

(1)设置FTP server的目录:

(2)修改password和group文件内容及访问权限

(3)在FTP server中设置目录

2、建立镜像系统

文件服务器镜像系统(mirror sites)完成对远程匿名FTP服务器资源的本地镜像。在镜像描述文件中指定远程FTP服务器地址、登录名及口令、需要镜像的远程FTP服务器的目录或文件、本地FTP服务器上的文件存放路径和权限控制码,系统就能够根据镜像描述文件使用FTP协议自动登录到远程FTP服务器,进入相应的目录,取得该目录下的文件列表,与本地目录下的文件列表进行比较。目录流行的镜像软件是mirror-2.3,是用perl语言编写的程序,按照FTP协议,在运行它的主机与远程主机之间,按目录和文件结构进行数据传输。

3、REAMME文件用于描述各个文件及子目录。包括以下内容:系统管理员电子邮件地址,便于用户求助;本服务的基本信息;版权的基本信息;热点透视;声明信息。

4、统计日志WU-FTPD系统定义了访问日志文件的格式,FTP访问日志统计工具有xferstats、iisstat等

5、访问控制

WU-FTP访问控制配置文件是ftpaccess、ftphosts、ftpusers、ftpgroups等。可以根据用户访问控制、CPU负载控制、用户组别控制、向用户自动显示状态信息,记录系统使用情况,文件访问快捷方式,控制文件载。

用户访问控制:可以通过fptaccess定义多种类别来控制用户的访问。类别定义由用户类型和主机地址来组合。用户类型有三种:anonymous,匿名FTP,只有访问FTP系统目录;guest,用户使用帐号和口令访问文件系统的一部分;real,系统本身的用户,可以访问整个文件系统。

6、向用户发送提示信息:WU-FTP有四种方式可向进入系统的用户提示信息,他们是:banner,在用户登录时,将一个提示文件显示给用户;message可以控制在适当的时候提示用户,一般在用户登录或用户转移到某一目录时提示;readme可以提示用户README文件已经更新。Shutdwon关闭FTP服务有两种方式:在ftpaccess中使用shutdown命令;使用ftpshut工具

7、一些管理工具

Ftpshutd 在系统将要关闭时,根本上新的用户访问;并关闭服务。

ftpwho 显示当前每个类别的用户当前有多少人在访问以及最多可访问数、其他一些用户使用情况。

ftpcount 显示每个类别的用户当前访问ftp服务的数目,以及最多访问数.

Fftpmail 是电子邮件与ftp的接口。

 

五、动态Web文档与CGI技术

1、Web文档的三种基本形式

静态文档:是一个存储于Web服务器的文件,静态文档由作者在写作时决定文档内容,它的内容不会变化。是一种排版语言,主要优点,是简单、可靠、性能好;主要缺点,是灵活性差,当信息变化时,必须重新设计文档。

动态文档:它在浏览器访问Web服务器时创建,没有预先定义的格式。内容总是变化的,每次访问都要创建新文档。可以用来显示天气预报、股巿行情等时效性很强的信息。主要缺点创建费用较高、访问的时间较长、且浏览器取得一个复制的文档后不会再改变。

活动文档:它不完全由服务器产生,一个活动文档包括一个计算和显示的程序。只要用户程序保持运行,该文档可以不断地变化。活动文档本身不包含运行所需要的软件,大部分支持软件在浏览器上。主要缺点,是创建和运行这类文档费用高,安全性差。

2、动态文档的实现

处理动态文档的服务器有三个特性:服务器必须扩展,对来自浏览器的每次请求,能执行一个创建文档的应用程序,并将产生的活动文档返回给浏览器;必须为每个动态文档写一个应用程序;服务器使用设置信息来区分动态文档和静态文档。

3、通用网关接口CGI

构建动态Web文档广泛使用的技术是通用网关接口(common gateway interface)CGI。CGI标准说明了服务器如何和应用程序交互作用,以实现一个动态文档,这种应用程序称为CGI程序。

CGI是服务器和HTML文件之间的接口程序,负责处理HTML文件与运行在服务器中的非HTML程序之间的数据交换。

CGI可以是一个编译的程序,或者是一个批处理文件,或者任何可执行的二进制文件。CGI存放在Web服务器的cgi-bin子目录下,必须要求系统管理员开放对cgi-bin目录的访问权。CGI实现交互查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基于文件的查询;另一种是使用FROM。

 

六、活动Web文档和Java技术

 

七、广域信息服务

1、广域信息服务WAIS(Wide Area Information Search)是一种网络信息查询系统,它可以和关键字对服务器数据库进行全文索引,获取索引所得的信息。

2、WAIS运行模式,采用客户机和服务器方式。运行方式,standalone和inetd方式。包括三部分内容,客户方软件、服务器软件和索引程序。

3、WAIS数据主要有8个文件构成,其中xx.src用于客户端服务器说明,xx.dct,xx.inv用于查询。

4、在UNIX机器上,有waisserch和xwais。在PC要上有winwais。这些客户程序和服务器之间采用Z39.50标准协议,在不同平台上,只要遵循这些协议就能和waisserver进行通信。

5、FreeWais系统组成:其软件由索引建立器、服务器和客户访问程序三部分组成。其工作过程:

(1)索引建立器从数据库中读取数据并建立索引,它为文档中出现的单词建立一个列表,并在一个表中记录单词的出现位置。

(2)服务器则根据用户指定的查询条件,使用已经有的索引进行检索。服务器首先分解出一个用户自然语言的查询条件,把每个单词作为关键词,找出包含这些单词的文档,并给出一个分数来提醒用户每篇文档的切题程序。分数越高表示切题程序越高。

(3)客户程序通过Z39.50标准协议来形成检索规则,显示服务器找到的命中文档,还允许用户查看某一文档的内容。文档的类型包括ASCII文本、二进制信息、声音文件、Post Script文件、HTML文件、JPEG、GIF文件。

 

 

第15章 网络应用

主要内容:1、网络化经济的新模式

2、internet服务平台

3、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4、电子商务

5、远程教育以及远程医疗

一、21世纪网络发展趋向

1、摩尔定律:是Intel公司创始人莫尔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其表达式D(T)=D(T0)2(T-T0)/1.5。每18个月集成电路器件数翻一番。   

2、曼卡夫定律:是以太网发明者曼卡夫于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其表达式为网络价值=N(N-1)/2 。N为用户数。任何通信网络的价值是以网络内用户数的平方来增长,即N个用户可能的连接数。由此可以导出网络频宽的按拉入网络的PC能力的平方增长。

 

二、网络化经济的新模式

1、Internet协议和WWW技术已经Internet的两个重要标准

2、IP服务平台的要求:网络安全、服务扩展、平台的扩展、网络管理、互操作性、高效的实施、各种设施的接入、国际化和本地化、可商业化应用、移动服务、开放性和易于使用。

3、采用网络中间件实现IP服务平台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中间件位于网络层之上应用层之下,为应用提供公共基础,以共享结构、框架以及公共功能。

4、中间件可分三类:通信中间件,由协议和体系结构组成,支持基本面向对象的分布系统和分布计算。安全中间件,包括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和完整性以及加密等功能。集成中间件,集成计算平台和企业范围的各种应用。

三、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

 

1、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 是研究地域分散的一个群体如何借助计算机及其网络技术支持,共同协调与协作来完成一项任务的技术领域。

2、CSCW包括协同工作体系结构、群体协作方式和模型研究、支持群众工作的相关技术研究、应用系统的开发等部分。

3、CSCW的系统体系结构:

    CSCW可分为四层结构模型:第一层为开放系统互连环境,提供开放的通信网络支持环境,保证协同工作过程中有效的信息交流。第二层为协同工作支撑平台,解决协同工作所需要的主要机制和工具。第三层协同工作应用接口,提供协同应用的编程接口API、人中接口HCI、人际接口IPI。第四层各种CSCW应用系统,针对各种协同工作应用领域,提供所需要的协作支持工具和剪裁和集成,协同应用系统的开发。

4、群件:是指给人们提供一个访问某共享环境的界面,以支持他们去完成某个总体的目标或任务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四、电子商务

1、电子商务EC:是一种现代商业经营方法,可满足企业、商贸、消费者的需求,以达到降低成本、改进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服务传递速度的目的。电子商务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信息、产品、服务的交换。

2、电子商务的特征:2P+3C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贸易伙伴以协调和协作方式;围绕贸易或商务这个主题;对商务内容和信息计算机化处理;利润。

3、电子商务的框架:社会法规政策与隐私和电子文本、多媒体和网络协议的技术标准是两个十分重要的支柱。

4、电子商务的类型:

5、电子商务的流程:

6、电子商务的组成原理:电子商务是贸易链上的各个参与方,在计算机信息网络环境下,通过CA认证和信息安全保证的基础上,对贸易流程洽谈、销售、支付、贸易执行、客户服务全方位处理的过程。

 

五、远程教育

1、远程教育:是指与传统的以课堂为主体的、都是与学生面对面的教学相别的另一种教学模式,它有函授教学、广播电视教学、网络远程教学。

2、远程教育特点:访问方式的时空无限性;教育信息的共享性;教学方式的双向交互性;自学模式的多样性

3、网络远程教学的形式:远程访问;远程体验;远程辅导;远程共享;虚拟出版;虚拟教室;计算机支持的协作学习。

4、远程教学系统包括两个部分:课件开发系统和教学运行系统。

 

六、远程医疗

  1. 远程医疗系统的工作模式或服务可以分为异步非实时和同步实时两类。前者通过电子邮件信函进行医疗咨询或会诊,后者通过视频会议系统进行远程实时会诊乃至手术指导等医疗活动。

 

 

网络工程师最容易忽视的七大问题!

1.配置交换机

    将交换机端口配置为100M全双工,服务器安装一块Intell00M EISA网卡,在大流量负荷数据传输时,速度变得极慢,最后发现这款网卡不支持全双工。将交换机端口改为半双工以后,故障消失。这说明交换机的端口与网卡的速率和双工方式必须一致。目前有许多自适应的网卡和交换机,由于品牌的不一致,往往不能正确实现全双工方式,只有手工强制设定才能解决。

2.双绞线的线序

    将服务器与交换机的距离由5米改为60米,结果无论如何也连接不通,为什么呢?以太网一般使用两对双绞线,排列在1、2、3、6的位置,如果使用的不是两对线,而是将原配对使用的线分开使用,就会形成缠绕,从而产生较大的串扰(NEXT),影响网络性能。上述故障的原因是由于3、6未使用配对线,在距离变长的情况下连接不通。将RJ45头重新按线序做过以后,一切恢复正常。

3.网络与硬盘

    基于文件访问和打印的网络的瓶颈是服务器硬盘的速度,所以配置好服务器硬盘对于网络的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以下提供几点意见供你参考:

       ·选用SCSI接口和高转速硬盘。

       ·硬盘阵列卡能较大幅度地提升硬盘的读写性能和安全性,建议选用。

       ·不要使低速SCSI设备(如CD)与硬盘共用同一SCSI通道。

4.网段与流量

    某台服务器,有两台文件读写极为频繁的工作站,当服务器只安装一块网卡,形成单独网段时,这个网段上的所有设备反应都很慢,当服务器安装了两块网卡,形成两个网段以后,将这两台文件读写极为频繁的工作站分别接在不同的网段上,网络中所有设备的反应速度都有了显著增加。这是因为增加的网段分担了原来较为集中的数据流量,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反应速度。

5.桥接与路由

     安装一套微波联网设备,上网调试时服务器上总是提示当前网段号应是对方的网段号。将服务器的网段号与对方改为一致后,服务器的报警消失了。啊!原来这是一套具有桥接性质的设备。后来与另外一个地点安装微波联网设备,换用了其他一家厂商的产品,再连接,将两边的网段号改为一致,可当装上设备以后,服务器又出现了报警:当前路由错误。修改了一边的网段以后,报警消失了。很明显这是一套具有路由性质的设备。桥的特征是在同一网段上,而路由必须在不同网段上。

6.广播干扰

     上述通过桥接设备联网的两端,分别有一套通过广播发送信息的应用软件。当它们同时运行时,两边的服务器均会发出报警:收到不完全的包。将一套应用软件转移到另外一个网段上以后,此报警消失。这是因为网络的广播在同一网段上是没有限制的。两个广播就产生了相互干扰从而产生报警。而将一个应用软件移到另外一个网段以后,就相当于把这个网段的广播与另外网段上的广播设置了路由,从而限制了广播的干扰,这也是路由器最重要的作用。

7.WAN与接地

    无意将路由器的电源插头插在了市电的插座上,结果64KDDN就是无法联通。电信局来人检查线路都很正常,最后检查路由器电源的接地电压,发现不对,换回到UPS的插座上,一切恢复正常。路由器的电源插头接地端坏掉,从而造成数据包经常丢失,做PING连接时,时好时坏。更换电源线后一切正常。WAN的连接因为涉及到远程线路,所以对于接地要求较为严格,才能保证较强的抗干扰性,达到规定的连接速率,不然会出现奇怪的故障。

  • 8
    点赞
  • 67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2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