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参考模型

一:OSI参考模型

1)OSI参考模型:将网络层次结构与计算机各层协议的集合称为网络的体系结构或参考模型。1983年,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了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的概念,1984年10月正式发布了整套OSI国际标准。

网络协议的三要素:语法、语义、语序。

由低至高有七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表示层、会话层、应用层。

应用层:专门用于应用程序。与其他计算机进行通讯的一个应用,解决最终通信双方数据传输问题,即不同结点上两个对应应用进程之间的通信。 协议有:HTTP FTP TFTP SMTP SNMP DNS TELNET HTTPS POP3 DHCP等。

表示层: 定义数据格式以及加密。(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格式有,JPEG、ASCll、DECOIC、加密格式等。

会话层:在会话层及以上的高层次中,数据传送的单位不再另外命名,统称为报文。会话层不参与具体的传输,它提供包括访问验证和会话管理在内的建立和维护应用之间通信的机制。如服务器验证用户登录便是由会话层完成的。定义了如何开始、控制和终止一个会话。(在五层模型里面已经合并到了应用层)。 对应主机进程,指本地主机与远程主机正在进行的会话。

传输层:提供端对端的通信管理。 定义传输数据的协议端口号,以及流控和差错校验。协议有:TCP UDP等,数据包一旦离开网卡即进入网络传输层。

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路由选择) 协议有:ICMP IGMP IP(IPV4 IPV6) ARP RARP。在计算机网络中进行通信的两个计算机之间可能会经过很多个数据链路,也可能还要经过很多通信子网。网络层的任务就是选择合适的网间路由和交换结点, 确保数据及时传送。网络层将数据链路层提供的帧组成数据包,包中封装有网络层包头,其中含有逻辑地址信息- -源站点和目的站点地址的网络地址。

数据链路层:采取差错检测、差错控制、流量控制等方法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变为无差错的数据链路。传输介质为“帧”。

物理层:作用是 建立、维护、断开物理连接。物理层实际上就是布线、光纤、网卡和其它用来把两台网络通信设备连接在一起的东西(甚至一个信鸽也可以被认为是一个1层设备)。物理层设置目的就是屏蔽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只需要考虑如何使用物理层服务。传输介质为“比特”。

应用层:与用户应用进程的接口,即相当于“做什么?”

表示层:数据格式的转换,即相当于“对方看起来像什么?”

会话层:会话的管理与数扬传输的同步,即相当于“轮到谁讲话和从何处讲?”

传输层:从端到端经网络透明地传送报文,相当于“对方在何处?”

网络层:分组交换和路由选择,即相当于“走那条路可到达该处?"

数据链路层:在链路上无差错地传送帧,即相当于“每一步该怎么走?”

物理层:将比特流送到物理媒体上传送,即相当于“对上一层的每一步应该如何利用物理媒体?”

三层模型对应关系:

TCP/IP参考模型有四层,从低到高分别是: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在TCP/IP参考模型中,去掉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这两层的功能被合并到应用层实现)。同时将OSI参考模型中的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合并为主机到网络层。

  还有另一种说法就是,还存在物理层,但并未算进TCP/IP参考模型中。物理层的作用是传输电信号, 比如常见的双绞线网线, 光纤, 以及早期的同轴电缆等, 物理层的设计决定了电信号传输的带宽, 速率, 传输距离, 抗干扰性等等

  TCP/IP参考模型是一个抽象的分层模型,这个模型中,所有的TCP/IP系列网络协议都被归类到4个抽象的"层"中。每一抽象层创建在低一层提供的服务上,并且为高一层提供服务。 完成一些特定的任务需要众多的协议协同工作,这些协议分布在参考模型的不同层中的,因此有时称它们为一个协议栈

主机到网络层(链路层)

  实际上TCP/IP参考模型没有真正描述这一层的实现,只是要求能够提供给其上层-网络互连层一个访问接口,以便在其上传递IP分组。由于这一层次未被定义,所以其具体的实现方法将随着网络类型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协议有:ARP协议和RARP协议)

  网络层

  网络互连层是整个TCP/IP协议栈的核心。它的功能是把分组发往目标网络或主机。同时,为了尽快地发送分组,可能需要沿不同的路径同时进行分组传递。因此,分组到达的顺序和发送的顺序可能不同,这就需要上层必须对分组进行排序。  

  网络互连层定义了分组格式和协议,即IP协议(Internet Protocol)。  

  网络互连层除了需要完成路由的功能外,也可以完成将不同类型的网络(异构网)互连的任务。除此之外,网络互连层还需要完成拥塞控制的功能。  

  传输层

  在TCP/IP模型中,传输层的功能是使源端主机和目标端主机上的对等实体可以进行会话。在传输层定义了两种服务质量不同的协议。即: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TCP为两台主机提供高可靠性的数据通信。它所做的工作包括把应用程序交给它的数据分成合适的小块交给下面的网络层,确认接收到的分组,设置发送最后确认分组的超时时钟等,由于运输层提供了高可靠性的端到端的通信,因此应用层可以忽略所有这些细节。 

  UDP为应用层提供一种非常简单的服务。它只是把称作数据报的分组从一台主机发送到另一台主机,但并不保证该数据报能到达另一端。任何必需的可靠性必须由应用层来提供。

  因为TCP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协议,所以两个在使用TCP的应用在彼此交换数据前必须先建立一个TCP连接,也就是有名的TCP三次握手,如下图所示:

建立连接协议过程:(TCP三次握手协议)

  1)客户端发送一个SYN段指明客户打算连接的服务器的端口,以及初始序号(ISN)。

  2)服务器发回包含服务器的初始序号的SYN报文段作为应答。同时,将确认序号设置为客户的ISN加1以对客户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一个SYN占用一个序号。

  3)客户将确认序号设置为服务器的ISN加1以对服务器的SYN报文段进行确认。

  应用层

  TCP/IP模型将OSI参考模型中的会话层和表示层的功能合并到应用层实现。     应用层面向不同的网络应用引入了不同的应用层协议。其中,有基于TCP协议的,如文件传输协议(File Transfer Protocol,FTP)、虚拟终端协议(TELNET)、超文本链接协议(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也有基于UDP协议的。

两台计算机通信的数据的传输过程

  下图是两台计算机通信的数据的传输过程:

数据封装

  数据封装的概念,数据在通过网络接口传送出去前,会经过层层封装,每层都会在前面的基础上添加自己的信息,在传输到对方计算机后,又会被层层进行解封装后得到最后的数据。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所谓的封装,其实就跟你寄快递的时候,给物品加上纸盒包装起来或者快件到站点,快递员贴一层标签的过程。在网络上,就是上层的数据往下送的时候,下层会添加头部,不过,只有在二层,不仅会加上头部,还会在上层数据尾部添加FCS。

封装

所谓解封装,就如同你收到快件一样,一层一层地拆外包装,直到看到快件。网络也是,一层一层地拆掉头部,往上层传送,直到看到数据内容。

解封装

我们把应用层的数据封装传输层头部后的报文,称为

把段封装网络层头部后的报文,称为

把包封装以太网头部和帧尾,称为

TCP/IP参考模型中没有数据链路层和物理层,只有网络与数据链路层的接口(网络接口层)

TCP/IP模型中的应用层常用协议:

1.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HTTPS):传递网页文件

2.文本传输协议(FTP):互联网中交互文件传输功能

3.简单邮件协议(SMTP):互联网中电子邮件的传送

4.远程登录协议(Telnet):互联网中远程登陆功能(比如远程登录Linux系统)

5.域名服务协议(DNS):网络设备名字(域名)到IP地址的映射

6.路由信息协议(RIP)

7.简单网络管理协议(SNMP)

8.网络文件系统(NFS)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