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IT互联网领域迎来多维度突破,国内大厂密集发布新品,国际巨头加速AI技术迭代,能源与智能硬件领域创新频出,全球科技竞争格局持续升温。
一、国内动态:大厂加速布局,技术落地提速
-
蚂蚁集团双中心落地广州
蚂蚁集团华南数字运营中心与跨境贸易运营中心在广州琶洲启用,推动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
科大讯飞对标国际大模型
讯飞星火X1深度推理大模型升级,整体性能对标OpenAI o1和DeepSeek R1,重点提升多模态交互与复杂任务处理能力。 -
宁德时代开启“多核电池时代”
发布钠新乘用车动力电池、骁遥双核电池及第二代神行超充电池,推动新能源汽车续航与充电效率革新。 -
小米15周年新品发布会
定档4月24日,Redmi Turbo 4 Pro新机将亮相;vivo X200系列与iQOO Z10 Turbo Pro同步发布,主打AI影像与性能优化。 -
华为推动全球低时延网络
计划构建全球一张网,实现中国境内网络时延≤30毫秒、全球≤50毫秒,为云计算与AI应用提供底层支持。 -
支付宝推出支付MCP服务
国内首个AI支付智能体上线,开发者可通过自然语言指令调用支付宝支付功能,加速AI应用商业化。
二、国际前沿:AI与生态博弈升级
-
OpenAI发布GPT-4.1系列
新模型支持百万Token上下文,代码生成速度提升40%,全系API开放,定价更低,直接冲击GPT-4o市场地位。 -
谷歌破译海豚“语言”
推出DolphinGemma模型,可解析海豚求偶、警报等复杂哨声,跨物种交流技术迈出关键一步,下一步目标破译狗类语言。 -
Meta恢复欧盟AI数据训练
在欧盟重新启用公开数据训练AI模型,此前因隐私争议暂停,此举或加速欧洲市场AI应用落地。 -
特斯拉推进纯视觉FSD
马斯克宣布将实现“纯AI全自动驾驶”,仅依赖摄像头与自研芯片,计划年内完成通用解决方案。 -
英伟达响应美国制造回流
计划在美投资5000亿美元生产AI设备,配合特朗普政府制造业回归政策,强化本土供应链。
三、技术突破:从芯片到航天
-
国家超算互联网上线MiniMax模型
新增超长文本处理能力,支持开发者调用,国产大模型生态进一步完善。 -
全球首座地月空间三星星座建成
由DRO-A/B/L三颗卫星组成,聚焦远距离逆行轨道研究,推动深空探测技术发展。 -
玲龙一号小型堆主泵就位
全球首个陆上商用模块式核反应堆进入关键安装阶段,为清洁能源提供新方案。 -
上海交大推出盲人导航系统
结合AI与可穿戴设备,通过触觉与听觉信号引导视障人士避障,登顶《自然-机器智能》期刊。
四、产业与市场:竞争与合作并存
-
滴滴追加20亿稳就业促消费
投入10亿补贴司机、10亿补贴用户,同步计划在墨西哥引入10万辆国产电动车。 -
极星汽车终止与星纪魅族合作
中国市场业务调整,年销量仅数千台,合资公司停止运营并移交分销权。 -
宁德时代Q1日赚1.5亿元
宣布年内建设1000座换电站,应对超充成本高、周期长难题。
结语:
本周科技领域呈现“AI主导、多线并进”态势,国内企业加速技术自主化,国际巨头则聚焦生态争夺与前沿探索。随着GPT-4.1、海豚语言模型等突破性技术落地,AI正从工具向“伙伴”角色演进。下周焦点将转向小米发布会与联想创新科技大会,更多硬核科技值得期待。
(本文综合自腾讯科技、36氪、界面新闻等,引用内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