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软件开发过程中常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1)瀑布模型

2)迭代模型

3)原型模型

4)增量模型


定义一个适用的软件生命周期是软件项目策划的基点,也是用以规范项目管理的重要手段。

为此,对项目定义软件生命周期时,应该选择一个合适 的软件生命周期模型,然后再根据实际项目情况,

裁剪出合适的软件生命周期定义。

1、瀑布模型选择准则:

1)用户开始就给出明确的需求,且在开发过程需求没有或者很少变化。

2)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很熟悉

3)低风险项目(对目标、开发环境很熟悉)

4)用户应用环境稳定

5)用户除提出需求以外,很少参加开发工作

6)用户接受在项目的开发晚期才能够得到程序的运行版本。

2、迭代模型选择准则:

1)对于规模大、复杂而需求理解不充分,且在开发过程需求会发生变更的情况。

2)用户环境应用不稳定

3)用户提出需求以外,很少参与开发工作。

注:主要处理用户需求发生变更的情况,一旦有需求发生变更,所产生的迭代从项目需求分析开始,

并依次迭代后继阶段所形成的所有软件工作产品

3、原型模型选择准则:

1)用户定义了软件的一般性目标,但不能标识出详细的输入、处理、输出需求

2)开发者不能确定算法的有效性、操作系统的适应性或者人机交互的形式。

3)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

4)高风险项目

4、增量模型选择准则:

1)用户需求在整个项目开发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

2)用户接受分阶段交付

3)分析设计人员对应用领域不熟悉或者难以全面把握

4)中等或高风险项目(对工期过紧且可分阶段提交的项目或者对系统目标、开发环境不熟悉的项目)


软件生命周期模型按阶段划分为项目确定阶段、需求策划阶段、设计阶段、实现阶段、测试阶段、产品交付阶段、维护阶段。


瀑布模型:

规定了各项关键软件工程活动阶段是自上而下、相互衔接、逐渐下落的固定次序。当某一个阶段发现上游缺陷时,

可以通过追溯予以消除或者改进。适用于需求明确的项目。

迭代模型:

在瀑布模型的基础上,用户去求变更发生在软件工程活动的任何阶段,都需要追溯到需求阶段,

并以此迭代修改后续的工作产品。主要处理用户需求变更的情况。

原型模型:

适用于客户的需求不明确、并且经常变化的项目;在需求阶段,设计者根据客户需求快速构造原型,

原型由用户评估进一步精化待开发的需求,逐步调整原型使其满足用户的需求。

增量模型:

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适用于软件产品快速投放市场,

现发布核心产品,根据市场需要再继续实现新的增量。增量能够有计划的管理技术风险。

软件产品是被作为一组增量实现的,每一个现行序列产生一个可发布的增量,

每一个增量均发布一个可操作的产品。




  • 1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