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ket通讯详解

前言
Socket一直是android网络编程中比较重要的技术,最近项目需要,就自己整理学习了Socket通讯功能的开发。

1. 基础知识

1.1 计算机网络分层

OSI网络标准分层中,将网络共分为7个层次:
这里写图片描述

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更多的使用简化的5层网络结构:
这里写图片描述

物理层:硬件设备层,主要规定了网络的一些电器特性,作用是负责传送0和1的电信号;
数据链路层:单纯的0和1没有任何意义,必须规定解读方式:多少个电信号算一组?每个信号位有何意义?这就是数据链路层的工程,主要确定了0/1分组的方式;这个分组方式就是以太网协议:它将每组信号分为一个帧(frame),包含帧头和数据。其中最重要的,这一层中的帧主要根据帧头中的MAC地址来确定发送者和接收者,即这一层工作在局域网中;
网络层:根据IP地址,获取目标主机所处的子网;它与数据链路层共同确定了目标主机的位置:IP地址确定(计算机所在的)子网络,MAC地址则将数据包送到(该子网络中的)目标网卡;
运输层:通过端口把数据传到目的主机的目的进程,来实现进程与进程之间的通信;虽然网络层+数据链路层已经可以实现两台主机之间的通讯,但是我们还需要区分是两台主机中的哪两个程序在通讯,这就用到了传输层中定义的【端口号】概念了;而Unix系统就把主机+端口,叫做“套接字socket”;这一层主要包含两个协议:UDP、TCP,在下文会介绍;
应用层: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这就是最终用于呈现给用户的数据。

1.2 数据包结构

网络上的数据,在5层网络结构中的传输过程如下:
这里写图片描述

数据从主机1发送到主机2(不同子网),自上而下通过每一层网络。

数据在通过传输层、网络层和数据链路层时,会分别被增加该层的头部标识,最终通过物理层传输的数据包格式为:
这里写图片描述

1.3 C/S结构

定义:即客户端/服务器结构,是软件系统体系结构
作用:充分利用两端硬件环境的优势,将任务合理分配到Client端和Server端来实现,降低了系统的通讯开销。

Socket正是使用这种结构建立连接的,一个套接字接客户端,一个套接字接服务器。

从1.1我们知道,Socket是基于TCP和UDP协议的,接下来介绍这两个协议。

1.4 TCP协议

  • 定义: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即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传输层通信协议

    基于TCP的应用层协议有FTP、Telnet、SMTP、HTTP、POP3与DNS。

  • 特点:面向连接、面向字节流、全双工通信、可靠

    • 面向连接:指的是要使用TCP传输数据,必须先建立TCP连接,传输完成后释放连接,就像打电话一样必须先拨号建立一条连接,打完后挂机释放连接。

    • 全双工通信:即一旦建立了TCP连接,通信双方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发送数据。

    • 可靠的:指的是通过TCP连接传送的数据,无差错,不丢失,不重复,并且按序到达。

    • 面向字节流:流,指的是流入到进程或从进程流出的字符序列。简单来说,虽然有时候要传输的数据流太大,TCP报文长度有限制,不能一次传输完,要把它分为好几个数据块,但是由于可靠性保证,接收方可以按顺序接收数据块然后重新组成分块之前的数据流,所以TCP看起来就像直接互相传输字节流一样,面向字节流。

  • TCP建立连接
    必须进行三次握手:若A要与B进行连接,则必须

    • 第一次握手:建立连接。客户端发送连接请求报文段,将SYN位置为1,Sequence Number为x;然后,客户端进入SYN_SEND状态,等待服务器的确认。即A发送信息给B
    • 第二次握手:服务器收到客户端的SYN报文段,需要对这个SYN报文段进行确认。即B收到连接信息后向A返回确认信息
    • 第三次握手:客户端收到服务器的(SYN+ACK)报文段,并向服务器发送ACK报文段。即A收到确认信息后再次向B返回确认连接信息

    此时,A告诉自己上层连接建立;B收到连接信息后告诉上层连接建立。

TCP三次握手

这样就完成TCP三次握手 = 一条TCP连接建立完成 = 可以开始发送数据

  1. 三次握手期间任何一次未收到对面回复都要重发。
  2. 最后一个确认报文段发送完毕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都进入ESTABLISHED状态。
为什么TCP建立连接需要三次握手?

答:防止服务器端因为接收了早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从而一直等待客户端请求,从而浪费资源

  • “已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的产生在这样一种情况下:Client发出的第一个连接请求报文段并没有丢失,而是在某个网络结点长时间的滞留了,以致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server。
  • 这是一个早已失效的报文段。但Server收到此失效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就误认为是Client再次发出的一个新的连接请求。
  • 于是就向Client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
  • 假设不采用“三次握手”:只要Server发出确认,新的连接就建立了。
  • 由于现在Client并没有发出建立连接的请求,因此不会向Server发送数据。
  • 但Server却以为新的运输连接已经建立,并一直等待Client发来数据。>- 这样,Server的资源就白白浪费掉了。

采用“三次握手”的办法可以防止上述现象发生:

  • Client不会向Server的确认发出确认
  • Server由于收不到确认,就知道Client并没有要求建立连接
  • 所以Server不会等待Client发送数据,资源就没有被浪费

  • TCP释放连接
    TCP释放连接需要四次挥手过程,现在假设A主动释放连接:(数据传输结束后,通信的双方都可释放连接)

    • 第一次挥手:A发送释放信息到B;(发出去之后,A->B发送数据这条路径就断了)
    • 第二次挥手:B收到A的释放信息之后,回复确认释放的信息:我同意你的释放连接请求

    • 第三次挥手:B发送“请求释放连接“信息给A

    • 第四次挥手:A收到B发送的信息后向B发送确认释放信息:我同意你的释放连接请求

      B收到确认信息后就会正式关闭连接;
      A等待2MSL后依然没有收到回复,则证明B端已正常关闭,于是A关闭连接

TCp四次握手

为什么TCP释放连接需要四次挥手?

为了保证双方都能通知对方“需要释放连接”,即在释放连接后都无法接收或发送消息给对方

  • 需要明确的是:TCP是全双工模式,这意味着是双向都可以发送、接收的
  • 释放连接的定义是:双方都无法接收或发送消息给对方,是双向的
  • 当主机1发出“释放连接请求”(FIN报文段)时,只是表示主机1已经没有数据要发送 / 数据已经全部发送完毕;
    但是,这个时候主机1还是可以接受来自主机2的数据。
  • 当主机2返回“确认释放连接”信息(ACK报文段)时,表示它已经知道主机1没有数据发送了
    但此时主机2还是可以发送数据给主机1
  • 当主机2也发送了FIN报文段时,即告诉主机1我也没有数据要发送了
    此时,主机1和2已经无法进行通信:主机1无法发送数据给主机2,主机2也无法发送数据给主机1,此时,TCP的连接才算释放
1.5 UDP协议
  • 定义:User Datagram Protocol,即用户数据报协议,是一种传输层通信协议。

    基于UDP的应用层协议有TFTP、SNMP与DNS。

  • 特点:无连接的、不可靠的、面向报文、没有拥塞控制

    • 无连接的:和TCP要建立连接不同,UDP传输数据不需要建立连接,就像写信,在信封写上收信人名称、地址就可以交给邮局发送了,至于能不能送到,就要看邮局的送信能力和送信过程的困难程度了。

    • 不可靠的:因为UDP发出去的数据包发出去就不管了,不管它会不会到达,所以很可能会出现丢包现象,使传输的数据出错。

    • 面向报文:数据报文,就相当于一个数据包,应用层交给UDP多大的数据包,UDP就照样发送,不会像TCP那样拆分。

    • 没有拥塞控制:拥塞,是指到达通信子网中某一部分的分组数量过多,使得该部分网络来不及处理,以致引起这部分乃至整个网络性能下降的现象,严重时甚至会导致网络通信业务陷入停顿,即出现死锁现象,就像交通堵塞一样。TCP建立连接后如果发送的数据因为信道质量的原因不能到达目的地,它会不断重发,有可能导致越来越塞,所以需要一个复杂的原理来控制拥塞。而UDP就没有这个烦恼,发出去就不管了。
  • 应用场景
    很多的实时应用(如IP电话、实时视频会议、某些多人同时在线游戏等)要求源主机以很定的速率发送数据,并且允许在网络发生拥塞时候丢失一些数据,但是要求不能有太大的延时,UDP就刚好适合这种要求。所以说,只有不适合的技术,没有真正没用的技术。

2. Socket定义与原理

定义:
Socket是一个对 TCP / IP协议进行封装的编程调用接口(API)。它是应用层与传输层之前的桥梁,socket本质是编程接口(API),对TCP/IP的封装,TCP/IP也要提供可供程序员做网络开发所用的接口,这就是Socket编程接口。
这里写图片描述

原理:

Socket的使用类型主要有两种:

  • 流套接字(streamsocket) :基于 TCP协议,采用 流的方式 提供可靠的字节流服务
  • 数据报套接字(datagramsocket):基于 UDP协议,采用 数据报文 提供数据打包发送的服务

具体原理图如下:

原理图

3. Socket与HTTP对比

  • Socket属于传输层,因为 TCP / IP协议属于传输层,解决的是数据如何在网络中传输的问题
  • HTTP协议 属于 应用层,解决的是如何包装数据

由于二者不属于同一层面,所以本来是没有可比性的。但随着发展,默认的Http里封装了下面几层的使用,所以才会出现Socket & HTTP协议的对比:(主要是工作方式的不同):

  • Http:采用 请求—响应 方式。

    1. 即建立网络连接后,当 客户端 向 服务器 发送请求后,服务器端才能向客户端返回数据。
    2. 可理解为:是客户端有需要才进行通信
  • Socket:采用 服务器主动发送数据 的方式

    1. 即建立网络连接后,服务器可主动发送消息给客户端,而不需要由客户端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2. 可理解为:是服务器端有需要才进行通信

4. Socket客户端DEMO(TCP协议)

4.1 使用步骤

// 1. 创建Socket客户端并连接服务器
Socket mSocket = new Socket(url, port);
......
// 2. 获取Socket输入/输出流
OutputStream os = mSocket.getOutputStream();
InputStream is = mSocket.getInputStream();
......
 // 3. 写数据,即发送数据给服务器
try {
    byte[] temp = mData.poll();
    if (null != temp) {
       os.write(temp);
       os.flush();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4. 读数据,即接收服务器数据
try {
   if (is.read(read) > 0) {
       mSocketPresenter.receive(read);
   }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5. 断开 客户端发送到服务器 的连接,即关闭输出流对象OutputStream
if (null != os) {
            os.close();
            os = null;
}

// 6. 断开 客户端接收服务器的连接,即关闭输出流对象OutputStream
if (null != is) {
   is.close();
   is = null;
}

// 7. 关闭整个Socket连接
   if (null != mSocket) {
     mSocket.close();
}

4.2 DEMO源码

见github代码,其中使用MVP架构写的这个测试工程,里边包含了一些其他内容,关于Socket通讯的模块,请查看SocketConnection.java、SocketActivityView.java以及SocketPresenter.java类,其中SocketConnection.java封装了Socket通讯的建立、信息发送以及断开。

https://github.com/shangXiaoM/CAdapter

最终的结果效果图(使用了一个Socket测试的APP【网络测试】建立Socket服务端)
这里写图片描述

这里写图片描述

  • 0
    点赞
  • 4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