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oot 代码重定位(位置有关码)(存储地址,运行地址,链接地址)

本文深入探讨了嵌入式系统中代码的存储地址、运行地址和链接地址的概念,解析了位置有关码与位置无关码的区别,以及代码重定位的过程。通过实例讲解,帮助读者理解代码在不同存储设备上的加载与运行机制。

Table of Contents

1、代码启动过程简要分析

2、存储地址,运行地址,链接地址

2.1、存储地址

2.2、链接地址

2.3、运行地址

2.4、链接地址和运行地址的区别

3、位置有关码,位置无关码详细解释

4、代码重定位

4.1、重定位代码详解


 

1、代码启动过程简要分析

问题1:代码下载到哪里去?

数据手册上会有说明,位置不是我们想往哪里下载就往哪里下载的,下载错了启动的时候就找不到代码的位置在哪,一般是下载到如下存储设备中:1、内部自带的FLASH, 2、外扩NANDFLASH(EMMC), 3、外扩NORFLASH, 4、SD卡,(存储地址

1、大部分单片机(stm32)是下载到内部自带FLASH中,起始地址是严格指定的(如0x08000000

2、大部分运行安卓或者linux的ARM一般是下载到SD卡或者外扩的FLASH(EMMC)中,然而在SD卡或者EMMC中的起始位置是严格规定的(比如第0块开始存放,或者跳过一块,从第1块位置开始存放)

问题2:从哪个位置去加载代码,加载到哪里去运行?

1、以上存储设备分两种,一种是可以直接运行代码的存储设备(内部自带FLASH、外扩NORFLASH),一种是不能直接寻址运行代码的设备(SD卡,NANDFLASH、EMMC)

2、一般芯片都有启动引脚,我们需要根据我们下载代码的位置来正确配置启动引脚的高低电平,这样上电才能正确启动代码

3、对于可以直接运行代码的存储设备,前期不需要加载代码,而是直接从该设备的起始位置运行代码,至于后期是否需要加载代码到其它位置运行就看程序员的期望运行地址(链接脚本里面编写的链接地址),如果没啥期望(用编译软件默认的链接地址,而编译软件默认的链接地址和实际运行地址都是一样的)那就不需要做任何拷贝代码动作,代码从头跑到尾(stm32等单片机之类的芯片就是这种情况,如果程序员希望一部分代码在其他位置运行,就需要修改后期代码的链接地址而不是一直系统默认地址,在前期代码中把后期代码拷贝到理想位置,然后长跳转到理想位置去运行(此情况如下:我们有时候觉得FLASH速度太慢,需要把代码拷贝到RAM中运行)(代码重定位)

4、对于不可以直接运行代码的存储设备,前期芯片内部的固件会把一部分代码加载到默认的内存位置(内部RAM)运行,为什么是一部分呢,因为此情况一般是代码很大(比如跑linux系统)内部RAM资源有限,所以只能加载一部分代码到内部RAM,另外一部分大多数代码就需要加载到外扩的RAM中运行,所以程序员自己编写链接脚本(链接地址)希望把后面的一部分代码能加载到他期望的地址去运行,并且程序员编写前期运行的代码(位置无关码)中包含拷贝函数,拷贝函数把后一部分代码拷贝到理想位置(代码重定位),在运行完前期代码后实现长跳转跳转到理想的链接位置去运行

总结:

从哪里加载代码根据启动引脚指定,加载到哪里运行代码分前期和后期,前期运行基本都是加载到默认地方运行,后期代码根据自己需求位置来加载运行(大部分单片机还是系统默认,大部分跑

<think>好的,用户现在想了解U-Boot中进行代码重定位的原因,也就是代码重定位的作用和原因。我需要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资料和我之前的知识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我需要回忆一下U-Boot的启动流程,以及代码重定位的具体过程。 根据用户提供的引用[2]和[3],U-Boot在启动时会执行重定位操作,将自身代码从初始位置(比如Flash)复制到RAM中运行。引用[3]中的代码显示,在start.S文件中,通过比较当前代码地址链接地址,判断是否需要重定位。如果运行地址链接地址不同,就需要执行CopyCode2Ram函数,将代码复制到RAM中。 那用户的问题核心是:为什么要进行代码重定位?可能的原因包括: 1. **运行速度优化**:Flash的访问速度通常比RAM慢,将代码复制到RAM中可以加快执行速度。 2. **地址空间限制**:有些处理器在启动时可能运行在受限的地址空间,重定位到RAM可以解除这种限制。 3. **动态内存管理**:重定位后,U-Boot可以使用动态内存分配,为后续操作(如加载内核)做准备。 4. **多阶段启动需求**:U-Boot分为SPL和主U-Boot,SPL负责初始化硬件并将主U-Boot加载到RAM中运行。 接下来需要结合用户提供的引用资料来验证这些原因是否正确。引用[2]提到,U-Boot的代码段默认从reset函数开始,执行到_main后调用relocate_code进行重定位。这说明重定位是启动流程中的一个必要步骤,确保代码在正确的地址运行。 引用[3]中的代码展示了如何通过比较运行地址链接地址来决定是否需要重定位。如果两者不同,就需要将代码从Flash复制到RAM中的链接地址。这说明重定位的原因之一是确保代码在编译时指定的地址运行,避免地址错误导致的运行问题。 此外,用户之前的回答中提到init_sequence_f负责第一阶段初始化,包括内存布局计算和重定位准备,这为代码重定位提供了必要的环境,比如内存初始化和地址计算。 现在需要将这些点整理成一个结构化的回答,解释重定位的原因和作用,可能分为几个部分:运行环境适配、性能优化、动态内存管理、多阶段启动支持等。同时,需要引用用户提供的资料来支持每个论点,例如引用[2]和[3]中关于重定位流程的具体代码和步骤。 需要确保回答清晰,技术细节准确,并且使用用户提供的信息来增强可信度。同时,用户可能对重定位的具体机制感兴趣,比如如何计算目标地址、复制代码的过程等,但当前问题主要关注原因和作用,因此需要集中在这些方面,避免过多深入实现细节。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帮助用户进一步理解相关内容,比如重定位的具体步骤、如何调试重定位问题、与地址无关代码的关系等。这些问题应该基于用户之前的提问和当前内容,确保连贯性和相关性。</think>### U-Boot 代码重定位的作用与原因详解 --- #### 一、代码重定位的核心目标 U-Boot 的代码重定位(Relocation)是启动过程中将自身代码从**初始运行地址**(如 Flash、ROM 等非易失性存储)**复制到目标地址**(通常是 RAM 的高端内存区域)的关键操作。其根本目的是解决 **「运行地址链接地址不一致」** 的问题,确保后续流程(如内核加载、动态内存管理)能够正确执行[^2][^3]。 --- #### 二、重定位的具体原因 ##### 1. **硬件启动地址限制** - **问题背景**: 许多 ARM 处理器在复位时**强制从固定地址(如 0x0 或 0xFFFF0000)加载代码**,而这一地址可能位于低速 Flash 或 BootROM 中,无法满足 U-Boot 运行需求。 - **解决方法**: 通过重定位代码迁移到 RAM 的高性能区域,例如 SDRAM 的 `_TEXT_BASE`(如 0x87800000)[^3]。 ##### 2. **地址无关代码的局限性** - **链接地址依赖**: U-Boot 编译时通过链接脚本(如 `u-boot.lds`)指定了代码的**逻辑地址**(`_TEXT_BASE`)。若实际运行地址(如 Flash 中的物理地址)与逻辑地址不同,**绝对地址跳转和全局变量访问将失效**。 - **重定位作用**: 将代码复制到与链接地址一致的 RAM 区域,消除地址差异[^3]。 ##### 3. **动态内存管理的需求** - **内存布局重构**: 重定位后,U-Boot 可重新计算内存布局(如堆、栈、设备树的位置),并初始化动态内存分配器(如 `gd->malloc_base`),为后续操作(加载内核、传递设备树)提供灵活的内存管理能力[^2]。 ##### 4. **多阶段启动的衔接** - **SPL 与主 U-Boot 的协作**: 在包含 SPL(Secondary Program Loader)的系统中,SPL 需将主 U-Boot 镜像从存储介质加载到 RAM 的指定地址重定位是这一过程的实现手段[^2]。 --- #### 三、重定位的技术实现(以 ARMv7 为例) ##### 1. **地址判断与重定位触发** ```c // arch/arm/cpu/armv7/start.S adr r0, _start // 获取当前运行地址(物理地址) ldr r1, _TEXT_BASE // 获取链接地址(逻辑地址) cmp r0, r1 // 比较两者是否相同 bne relocate_code // 若不同则触发重定位[^3] ``` ##### 2. **代码拷贝与地址修正** - **数据复制**: 通过 `CopyCode2Ram` 函数将代码段(`.text`)、数据段(`.data`)从源地址(如 Flash)复制到目标地址(RAM)。 - **符号地址修正**: 重定位后需调整全局变量和函数指针的地址偏移,确保后续代码正确访问符号(通过 `relocate_code` 中的地址修正逻辑实现)[^3]。 ##### 3. **重定位后的内存布局** ```plaintext High Address +------------------+ | Stack | +------------------+ | Heap | +------------------+ | Relocated U-Boot| +------------------+ <-- _TEXT_BASE (0x87800000) | ... | Low Address ``` --- #### 四、重定位失败的影响与调试 ##### 1. **典型故障** - **症状**:U-Boot 启动后卡死或输出 `relocation failed` 错误。 - **原因**: - 目标地址未预留足够内存(如 `CONFIG_SYS_TEXT_BASE` 配置错误)。 - 代码复制过程中数据损坏(Flash 时序配置不当)。 - 地址修正逻辑错误(链接脚本与硬件地址不匹配)[^3]。 ##### 2. **调试方法** - **查看符号表**: 通过 `objdump -t u-boot` 确认 `_start` 和 `_TEXT_BASE` 的地址。 - **打印调试信息**: 在重定位代码中插入 `printf("Current addr: 0x%lx\n", r0)`,观察实际运行地址。 - **内存对比**: 使用 `md` 命令比较 Flash 和 RAM 中的代码内容,验证复制是否完整。 --- ### 相关问题 1. **U-Boot 重定位时如何处理全局数据(`gd` 结构体)?** 重定位前 `gd` 使用静态分配,重定位后通过 `setup_reloc` 更新其地址偏移[^2]。 2. **如何确定 `CONFIG_SYS_TEXT_BASE` 的值是否合理?** 需参考硬件内存映射,避开内核加载区、设备树区域,并确保 RAM 容量足够[^3]。 3. **是否所有架构的 U-Boot 都需要代码重定位?** 依赖启动介质特性:若 CPU 可直接在 Flash/XIP 中运行完整 U-Boot,可禁用重定位(通过 `CONFIG_SKIP_RELOCATE_UBOOT`)[^3]。 4. **重定位后的 U-Boot 如何跳转到新地址继续执行?** 通过 `ldr pc, =_main` 等指令强制跳转到修正后的地址,此后所有代码基于新地址运行[^2]。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