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口通信技术以及调试

第一章前言

       通信系统作为一个实际系统,是为了满足社会与个人的需求而产生的,目的就是传送消息(数据、语音和图像等)。通信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近30年来形成了通信原理的主要理论体系,即信息论基础、编码理论、调制与解调理论、同步和信道复用等。

       我们平时接触到的通信设备,电视机、收音机、手机、电话机、对讲机、电脑、空调、UPS、门禁、PLC、以太网、WIFIGSMGPRSCMDAZigbee、微波、光缆、串口、E1

第二章UART

1      什么是UART

UART是一种通用串行数据总线,用于异步通信。该总线双向通信,可以实现全双工传输和接收。在嵌入式设计中,UART用来主机与辅助设备通信,如采集主机与探头之间的通信,与PC机通信包括与监控调试器和其它器件如语音IC、短信猫通信。

2      UARTRS232 COM

2.1     UART是通用异步收发器(异步串行通信口)的英文缩写,它包括了RS232RS499RS423RS422RS485等接口标准规范和总线标准规范,即UART是异步串行通信口的总称。

2.2     RS232RS499RS423RS422RS485等,是对应各种异步串行通信口的接口标准和总线标准,它规定了通信口的电气特性、传输速率、连接特性和接口的机械特性等内容。实际上是属于通信网络中的物理层(最底层)的概念,与通信协议没有直接关系。而通信协议,是属于通信网络中的数据链路层(上一层)的概念。

2.3     COM口是PC(个人计算机)上,异步串行通信口的简写。由于历史原因,IBMPC外部接口配置为RS232,成为实际上的PC界默认标准。所以,现在PC机的COM口均为RS232

3       异步串口通信协议作为UART的一种,工作原理是将传输数据的每个字符一位接一位地传输。下图给出了其工作模式:

 

其中各位的意义如下:
起始位:先发出一个逻辑”0”的信号,表示传输字符的开始。

数据位:紧接着起始位之后。数据位的个数可以是45678等,构成一个字符。通常采用ASCII码。从最低位开始传送,靠时钟定位。

奇偶校验位:数据位加上这一位后,使得“1”的位数应为偶数(偶校验)或奇数(奇校验),以此来校验资料传送的正确性。

停止位:它是一个字符数据的结束标志。可以是1位、1.5位、2位的高电平。

空闲位:处于逻辑“1”状态,表示当前线路上没有资料传送。

波特率:是衡量数据传送速率的指针。表示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例如数据传送速率为120字符/秒,而每一个字符为10位,则其传送的波特率为10×1201200字符/秒=1200波特。

4      RS232概述。

RS-232-C是美国电子工业协会EIAElectronic Industry Association)制定的一种串行物理接口标准。RS英文推荐标准的缩写,232为标识号,C表示修改次数。RS-232-C总线标准设有25条信号线,包括一个主通道和一个辅助通道。

在多数情况下主要使用主通道,对于一般双工通信,仅需几条信号线就可实现,如一条发送线、一条接收线及一条地线。

RS-232-C标准规定的数据传输速率为507510015030060012002400480096001920038400波特,经过电子工艺的提高以及速度的需求越来越大,现在速率已经提升到了57600115200128000256000bps

RS-232-C标准规定,驱动器允许有2500pF的电容负载,通信距离将受此电容限制,例如,采用150pF/m的通信电缆时,最大通信距离为15m;若每米电缆的电容量减小,通信距离可以增加。传输距离短的另一原因是RS-232属单端信号传送,存在共地噪声和不能抑制共模干扰等问题,因此一般用于15m以内的场合。

5      RS232接口标准

由于RS-232C并未定义连接器的物理特性,因此,计算机行业出现了DB-25DB-15DB-9各种类型的连接器,在工业控制行业出现了RJ45、绿色端子连接器、航空插头等,其引脚的定义也各不相同。 

6      RS232信号定义

6.1     完整信号定义

RS232接口信号定义

 
 
 

信号简写

 
 
 

信号全称

 
 
 

信号描述

 
 
 

DB9引脚

 
 
 

DB25引脚

 
 
 

DCD

 
 
 

Data carrier detection

 
 
 

数据载波检测

 
 
 

1

 
 
 

8

 
 
 

RXD

 
 
 

Received data

 
 
 

接收数据

 
 
 

2

 
 
 

3

 
 
 

TXD

 
 
 

Transmitted data

 
 
 

发送数据

 
 
 

3

 
 
 

2

 
 
 

DTR

 
 
 

Data terminal ready

 
 
 

数据终端准备好

 
 
 

4

 
 
 

20

 
 
 

GND

 
 
 

Ground

 
 
 

信号地

 
 
 

5

 
 
 

7

 
 
 

DSR

 
 
 

Data set ready

 
 
 

数据设备准备好

 
 
 

6

 
 
 

6

 
 
 

RTS

 
 
 

Request to send

 
 
 

请求发送

 
 
 

7

 
 
 

4

 
 
 

CTS

 
 
 

Clear to send

 
 
 

清除发送

 
 
 

8

 
 
 

5

 
 
 

RI

 
 
 

RING

 
 
 

振铃

 
 
 

9

 
 
 

22

 

 

6.2     常用信号定义

在现在这个时代,MODEM应经很难见到踪影了,在加上很多设备并不需要连接MODEM,所以,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串口基本就只剩下3个信号线,TXDRXDGND

7      RS232电气特性

7.1  EIA-RS-232C对电器特性、逻辑电平和各种信号线都作了规定。

7.2     TxDRxD上:

        逻辑1(MARK)     =   -3V-15V

        逻辑0(SPACE)     =     +3+15V

7.3     RTSCTSDSRDTRDCD等控制线上:

        信号有效(接通,ON状态)=    +3V+15V

        信号无效(断开,OFF状态)=   -3V-15V

7.4     电平说明

对于数据(信息码):逻辑“1”(传号)的电平低于-3V,逻辑“0”(空号)的电平高于+3V;对于控制信号;接通状态(ON)即信号有效的电平高于+3V,断开状态(OFF)即信号无效的电平低于-3V,也就是当传输电平的绝对值大于3V时,电路可以有效地检查出来,介于-3+3V之间的电压无意义,低于-15V或高于+15V的电压也认为无意义,因此,实际工作时,应保证电平在±315V之间。

7.5     EIARS-232C TTL转换

EIA RS-232C 是用正负电压来表示逻辑状态,与TTL以高低电平表示逻辑状态的规定不同。因此,为了能够同计算机接口或终端的TTL器件连接,必须在EIA RS-232C TTL电路之间进行电平和逻辑关系的变换。实现这种变换的方法可用分立元件,也可用集成电路芯片。目前较为广泛地使用集成电路转换器件,如MAX232芯片可完成TTL←→EIA双向电平转换。

7.6     MAX232MAX3232的区别

我公司采用产品线上采用了MAX232MAX3232两款型号的电平转换IC,以下是两款IC的参数对比。

 
 
 

MAX232

 
 
 

MAX3232

 
 
 

电源电压

 
 
 

4.5~5.5

 
 
 

3.0~5.5

 
 
 

输出电压

 
 
 

±10V

 
 
 

±5V

 

 

 
 

 
 
 

MAX485

 
 
 

MAX3485

 
 
 

电源电压

 
 
 

4.5~5.5

 
 
 

3.0~5.5

 
 
 

输出电压

 
 
 

±5V

 
 
 

±3V

 

 

 

从上表看出,MAX232的电平要比MAX3232高得多,驱动能力即通信能力要好很多。

7.7     RS232的优缺点

7.7.1  优点

7.7.1.1历史悠久,从计算机产生的年代开始就已经存在了,主要用于连接计算机和外围设备,比如:调制解调器、打印机、键盘、游戏手柄、鼠标等。

7.7.1.2低成本、设计简单,成为计算机、单片机、嵌入式系统必备接口。

7.7.2  缺点

7.7.2.1接口的信号电平值较高,易损坏接口电路的芯片,又因为与TTL电平不兼容故需使用电平转换电路方能与TTL电路连接。

7.7.2.2接口使用一根信号线和一根信号返回线而构成共地的传输形式,这种共地传输容易产生共模干扰,所以抗噪声干扰性弱。

7.7.2.3传输速率较低,就算是今天最大的常用的也是115200bps

7.7.2.4传输距离有限,最大传输距离标准值为50英尺,实际上也只能用在15米左右。

8      RS485

8.1     相对于RS232RS485有以下一些特征。

8.1.1  RS232为全双工,RS485为半双工。+2V+6V表示“0”- 6V- 2V表示“1”

8.1.2  RS232为共模信号,RS485为差分信号。

8.1.3  RS232传输距离15米,RS485传输距离1200米。

8.2     什么是差分信号

差分传输是一种信号传输的技术,差分传输在这两条线上都传输信号,区别于传统的一根信号线一根地线的做法,差分信号,这两个信号的振幅相等,相位相反。在这两根线上的传输的信号就是差分信号。信号接收端比较这两个电压的差值来判断发送端发送的是逻辑0还是逻辑1。在电路板上,差分走线必须是等长、等宽、紧密靠近、且在同一层面的两根线。

(图)双绞线

传输差分信号的线缆必须是双绞线,如上图所示。


(图)非平衡线

8.3     差分信号抗干扰原理

由于双绞线是2根紧密残绕在一起的一股线,当有外部干扰的时候,2根线缆受到的干扰信号是一样的,产生同样的波动,这干扰信号在接收端进行“差”运算后,结果等于0,相当于没有干扰产生。

 

8.4     RS485组网

8.4.1  网络拓扑一般采用终端匹配的总线型结构,不支持环形或星形网络。在构建网络时,应注意如下几点:

8.4.2  引出线应尽量短。采用一条双绞线电缆作总线,将各个节点串接起来,从总线到每个节点的引出线长度应尽量短,以便使引出线中的反射信号对总线信号的影响最低。有些网络连接尽管不正确,在短距离、低速率仍可能正常工作,但随着通信距离的延长或通信速率的提高,其不良影响会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是信号在各支路末端反射后与原信号叠加,会造成信号质量下降。

8.4.3  注意阻抗的连续性。应注意总线特性阻抗的连续性,在阻抗不连续点就会发生信号的反射。下列几种情况易产生这种不连续性:总线的不同区段采用了不同电缆,或某一段总线上有过多收发器紧靠在一起安装,再者是过长的分支线引出到总线。总之,应该提供一条单一、连续的信号通道作为总线。

8.4.4  注意终端负载电阻。在RS485组网过程中另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终端负载电阻问题,在设备少距离短的情况下不加终端负载电阻整个网络能很好的工作但随着距离的增加性能将降低。理论上,在每个接收数据信号的中点进行采样时,只要反射信号在开始采样时衰减到足够低就可以不考虑匹配。但这在实际上难以掌握,美国MAXIM公司有篇文章提到一条经验性的原则可以用来判断在什么样的数据速率和电缆长度时需要进行匹配:当信号的转换时间(上升或下降时间)超过电信号沿总线单向传输所需时间的3倍以上时就可以不加匹配。一般终端匹配采用终端电阻方法, RS-485应在总线电缆的开始和末端都并接终端电阻。终接电阻在RS-485网络中取120Ω。相当于电缆特性阻抗的电阻,因为大多数双绞线电缆特性阻抗大约在100120Ω。这种匹配方法简单有效,但有一个缺点,匹配电阻要消耗较大功率,对于功耗限制比较严格的系统不太适合。另外一种比较省电的匹配方式是RC匹配。利用一只电容C隔断直流成分可以节省大部分功率。但电容C的取值是个难点,需要在功耗和匹配质量间进行折衷。还有一种采用二极管的匹配方法,这种方案虽未实现真正的匹配,但它利用二极管的钳位作用能迅速削弱反射信号,达到改善信号质量的目的,节能效果显著。   最近两年一些公司基于部分企业信息化的实施已完成,工厂中已经铺设了延伸到车间每个办公室、控制室的局域网的现状,推出了串口服务器来取代多串口卡,这主要是利用企业已有的局域网资源减少线路投资,节约成本,相当于通过tcp/ip把多串口卡放在了现场。

8.4.5  RS485接地问题

8.4.5.1电子系统接地是很重要的,但常常被忽视。接地处理不当往往会导致电子系统不能稳定工作甚至危及系统安全。RS-422与RS-485传输网络的接地同样也是很重要的,因为接地系统不合理会影响整个网络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工作环境比较恶劣和传输距离较远的情况下,对于接地的要求更为严格。否则接口损坏率较高。很多情况下,连接RS-422、RS-485通信链路时只是简单地用一对双绞线将各个接口的“A”、“B”端连接起来。而忽略了信号地的连接,这种连接方法在许多场合是能正常工作的,但却埋下了很大的隐患,这下面二个原因:

8.4.5.1.1       共模干扰问题:正如前文已述,RS-422与RS-485接口均采用差分方式传输信号方式,并不需要相对于某个参照点来检测信号,系统只需检测两线之间的电位差就可以了。但人们往往忽视了收发器有一定的共模电压范围,如RS-422共模电压范围为-7~+7V,而RS-485收发器共模电压范围为-7~+12V,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整个网络才能正常工作。当网络线路中共模电压超出此范围时就会影响通信的稳定可靠,甚至损坏接口。 以上图为例,当发送驱动器A向接收器B发送数据时,发送驱动器A的输出共模电压为VOS,由于两个系统具有各自独立的接地系统,存在着地电位差VGPD。那么,接收器输入端的共模电压VCM就会达到VCM=VOS+VGPD。RS-422与RS-485标准均规定VOS≤3V,但VGPD可能会有很大幅度(十几伏甚至数十伏),并可能伴有强干扰信号,致使接收器共模输入VCM超出正常范围,并在传输线路上产生干扰电流,轻则影响正常通信,重则损坏通信接口电路。

8.4.5.1.2       EMI问题:发送驱动器输出信号中的共模部分需要一个返回通路,如没有一个低阻的返回通道(信号地),就会以辐射的形式返回源端,整个总线就会像一个巨大的天线向外辐射电磁波。

8.4.5.1.3       由于上述原因,RS-422、RS-485尽管采用差分平衡传输方式,但对整个RS-422或RS-485网络,必须有一条低阻的信号地。一条低阻的信号地将两个接口的工作地连接起来,使共模干扰电压VGPD被短路。这条信号地可以是额外的一条线(非屏蔽双绞线),或者是屏蔽双绞线的屏蔽层。这是最通常的接地方法。

8.4.5.1.4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做法仅对高阻型共模干扰有效,由于干扰源内阻大,短接后不会形成很大的接地环路电流,对于通信不会有很大影响。当共模干扰源内阻较低时,会在接地线上形成较大的环路电流,影响正常通信。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三种措施:

8.4.5.1.4.1 如果干扰源内阻不是非常小,可以在接地线上加限流电阻以限制干扰电流。接地电阻的增加可能会使共模电压升高,但只要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就不会影响正常通信。

8.4.5.1.4.2 采用浮地技术,隔断接地环路。这是较常用也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方法,当共模干扰内阻很小时上述方法已不能奏效,此时可以考虑将引入干扰的节点(例如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的现场设备)浮置起来(也就是系统的电路地与机壳或大地隔离),这样就隔断了接地环路,不会形成很大的环路电流。

8.4.5.1.4.3 采用隔离接口。有些情况下,出于安全或其它方面的考虑,电路地必须与机壳或大地相连,不能悬浮,这时可以采用隔离接口来隔断接地回路,但是仍然应该有一条地线将隔离侧的公共端与其它接口的工作地相连。参见下图。

9      RS232RS485总结

规定

 
 
 

RS232 (MAX232)

 
 
 

R485/RS422(MAX485)

 
 
 

工作方式

 
 
 

单端

 
 
 

差分

 
 
 

节点数

 
 
 

1收、1发

 
 
 

1发32收(1发128收,MAX487) 

 
 
 

最大传输电缆长度

 
 
 

15m

 
 
 

1220m

 
 
 

最大传输速率

 
 
 

20Kb/S

 
 
 

2.5Mb/s (1m以内)

 
 
 

最大驱动输出电压

 
 
 

-5V~+5V

 
 
 

-5V~+5V

 
 
 

驱动器负载阻抗(Ω)

 
 
 

300

 
 
 

27

 
 
 

接收器输入电压范围

 
 
 

+/-15V

 
 
 

-7V~+12V

 
 
 

接收器输入门限

 
 
 

+/-3V

 
 
 

+/-200mV

 
 
 

接收器输入电阻(Ω)

 
 
 

7K

 
 
 

12K(48K,MAX487)

 
 
 

驱动器共模电压

 
   
 

-1V~+3V

 
 
 

接收器共模电压

 
   
 

-7V~+12V

 

 

10    以太网通信EtherNet)

10.1   以太网最早由Xerox(施乐)公司创建,于1980DEClntelXerox三家公司联合开发成为一个标准。以太网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局域网,包括标准的以太网(10Mbit/s)、快速以太网(100Mbit/s)和10G10Gbit/s)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访问控制法,它们都符合IEEE802.3

10.2   IEEE 802.3标准IEEE802.3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以太网是当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ARCNET。历经100M以太网在上世纪末的飞速发展后,目前千兆以太网甚至10G以太网正在国际组织和领导企业的推动下不断拓展应用范围。

10.2.1    常见的802.3应用为:

10.2.1.1         10M:10base-T (铜线UTP模式) (UTP: Unshielded Twisted Paired 非屏蔽双绞线)

10.2.1.2         100M:100base-TX (铜线UTP模式)

10.2.1.3         100base-FX(光纤线) (FX:Fiber Transmission光纤传输)

10.2.1.4         1000M:1000base-T(铜线UTP模式)

11    以太网OSI模型

11.1   OSI七层模型

 

OSI(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开放系统互连)七层网络模型称为开放式系统互联参考模型,是一个逻辑上的定义,一个规范,它把网络从逻辑上分为了7层。每一层都有相关、相对应的物理设备,比如路由器,交换机。OSI 七层模型是一种框架性的设计方法 ,建立七层模型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异种网络互连时所遇到的兼容性问题,其最主要的功能就是帮助不同类型的主机实现数据传输。它的最大优点是将服务、接口和协议这三个概念明确地区分开来,通过七个层次化的结构模型使不同的系统不同的网络之间实现可靠的通讯。

11.1.1    物理层:主要定义物理设备标准,如网线的接口类型、光纤的接口类型、各种传输介质的传输速率等。它的主要作用是传输比特流(就是由10转化为电流强弱来进行传输,到达目的地后在转化为10,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数模转换与模数转换)。这一层的数据叫做比特。

11.1.2    数据链路层:定义了如何让格式化数据以进行传输,以及如何让控制对物理介质的访问。这一层通常还提供错误检测和纠正,以确保数据的可靠传输。

11.1.3    网络层:在位于不同地理位置的网络中的两个主机系统之间提供连接和路径选择。Internet的发展使得从世界各站点访问信息的用户数大大增加,而网络层正是管理这种连接的层。

11.1.4    传输层:定义了一些传输数据的协议和端口号(WWW端口80等),如:TCP(传输控制协议,传输效率低,可靠性强,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高,数据量大的数据),UDP(用户数据报协议,与TCP特性恰恰相反,用于传输可靠性要求不高,数据量小的数据,如QQ聊天数据就是通过这种方式传输的)。主要是将从下层接收的数据进行分段和传输,到达目的地址后再进行重组。常常把这一层数据叫做段。

11.1.5    会话层:通过传输层(端口号:传输端口与接收端口)建立数据传输的通路。主要在你的系统之间发起会话或者接受会话请求(设备之间需要互相认识可以是IP也可以是MAC或者是主机名)

11.1.6    表示层:可确保一个系统的应用层所发送的信息可以被另一个系统的应用层读取。例如,PC程序与另一台计算机进行通信,其中一台计算机使用扩展二一十进制交换码(EBCDIC),而另一台则使用美国信息交换标准码(ASCII)来表示相同的字符。如有必要,表示层会通过使用一种通格式来实现多种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

11.1.7    应用层:是最靠近用户的OSI层。这一层为用户的应用程序(例如电子邮件、文件传输和终端仿真)提供网络服务。

12    TCP/IP分层

SLIP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协议提供了一种在串行通信线路上封装IP数据报的简单方法,使用户通过电话线和Modem能方便地接入TCP/IP网络。

PPPPoint to Point Protocol)协议是一种有效的点到点通信协议,解决了SLIP存在的上述问题,即可以支持多种网络层协议(如IPIPX等),支持动态分配的IP地址;并且PPP帧中设置了校验字段,因而PPP在网络接口层上具有差错检验能力。

FDDI(fiber-distributeddata interface)一种速率为100Mb/s,采用多模光纤作为传输媒介的高性能光纤令牌环(token ring)局域网。

PDN(Public Data Network)公用数据网(PDN)是由局域或长途电信局提供的一种分组交换或电路交换服务,这些电信局包括MCIUS SprintAT&T,另外上述服务也可以由另外一些机构提供,这些机构首先为自己使用而建造了网络,然后又使得其它用户也可以使用这些网络。提供的分组交换服务通常包括X25、帧中继、交换式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或异步传送模式。电路交换服务包括拨号线、交换56线路和综合业务数字网络(ISDN)

13    网络参数

13.1   IP地址

13.1.1    IP地址(Internet Protocol Address)是一种在Internet上的给主机编址的方式,也称为网际协议地址。常见的IP地址,分为IPv4IPv6两大类。

13.1.2    IP地址分类:最初设计互联网络时,为了便于寻址以及层次化构造网络,每个IP地址包括两个标识码(ID),即网络ID和主机ID。同一个物理网络上的所有主机都使用同一个网络ID,网络上的一个主机(包括网络上工作站,服务器和路由器等)有一个主机ID与其对应。Internet委员会定义了5IP地址类型以适合不同容量的网络,即A~E类。

13.1.3    其中ABC3类(如下表格)由InternetNIC在全球范围内统一分配,DE类为特殊地址。

网络类别

 
 
 

最大网络数

 
 
 

第一个可用的网络号

 
 
 

最后一个可用的网络号

 
 
 

每个网络中的最大主机数

 
 
 

A

 
 
 

126

 
 
 

1

 
 
 

126

 
 
 

16777214

 
 
 

B

 
 
 

16382

 
 
 

128.1

 
 
 

191.255

 
 
 

65534

 
 
 

C

 
 
 

2097150

 
 
 

192.0.1

 
 
 

223.255.255

 
 
 

254

 

13.2   MAC地址(网卡地址、物理地址)

MACMediaAccess Control,介质访问控制)地址是识别LAN(局域网)节点的标识。网卡的物理地址通常是由网卡生产厂家烧入网卡的EPROM(一种闪存芯片,通常可以通过程序擦写),它存储的是传输数据时真正赖以标识发出数据的电脑和接收数据的主机的地址。也就是说,在网络底层的物理传输过程中,是通过物理地址来识别主机的,它一般也是全球唯一的。物理地址大小是48bit(比特位),24位是厂商编号,后24位为网卡编号,如:44-45-53-54-00-00,以机器可读的方式存入主机接口中。以太网地址管理机构(IEEE)将以太网地址,也就是48比特的不同组合,分为若干独立的连续地址组,生产以太网网卡的厂家就购买其中一组,具体生产时,逐个将唯一地址赋予以太网卡。

IP地址可以比喻成身份证上的名字,MAC地址则是身份证号码。全国当中,有可能小部分人的名字是相同,但是身份证号码绝不可能相同。

13.3   子网掩码(subnet mask)

子网掩码又叫网络掩码、地址掩码、子网络遮罩,它是一种用来指明一个IP地址的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所在的子网以及哪些位标识的是主机的位掩码。子网掩码不能单独存在,它必须结合IP地址一起使用。子网掩码只有一个作用,就是将某个IP地址划分成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两部分。

屏蔽一个IP地址的网络部分的1”比特模式。对于A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0.0.0;对于B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0.0;对于C类地址来说默认的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利用子网掩码可以把大的网络划分成子网即VLSM(可变长子网掩码),也可以把小的网络归并成大的网络即超网。

13.4   DNS (Domain Name System Domain Name Service)

DNS是由解析器以及域名服务器组成的。域名服务器是指保存有该网络中所有主机的域名和对应IP地址,并具有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功能的服务器。DNS使用TCPUDP端口号都是53,主要使用UDP,服务器之间备份使用TCP

13.5   网关地址(Gateway)

网关又称网间连接器、协议转换器。网关在传输层上以实现网络互连,是最复杂的网络互连设备,仅用于两个高层协议不同的网络互连。网关既可以用于广域网互连,也可以用于局域网互连。网关是一种充当转换重任的计算机系统或设备。在使用不同的通信协议、数据格式或语言,甚至体系结构完全不同的两种系统之间,网关是一个翻译器。与网桥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不同,网关对收到的信息要重新打包,以适应目的系统的需求。同时,网关也可以提供过滤和安全功能。大多数网关运行在OSI 7层协议的顶层--应用层。

14    RS232调试方法

14.1   测试卡

RJ45#1RS45#2,和NMS2056等主机接口,直连。

RJ45#3,与PC连接,用于跟踪RJ45#1#2的数据通信。

14.2   快速型

快速型定义:已经找出设备的物理串口和引脚定义的情况下。

14.2.1    按照引脚定义,做好连接线,连接主机与智能设备的串口(串接测试卡)。

14.2.2    测量RXD-GNDTXD-GND之间的电压,看看是否都在-5V以下,如果是,则线路就绪,完成接线工作。(测试卡TXDRXD灯常亮)

14.2.3    否则(TXDRXD某个或两个灯不亮),重新检查线路,直至故障排除。

14.3   纠结型

14.3.1    纠结型定义:智能设备只有一个接口,或DB9RJ45或其它,没有标注。

14.3.2    根据常规经验,使用2-3-51-2-9等接线方式尝试。

14.3.3    找出接口中的GND

14.3.3.1         看看设备是其他的接口标注有GND的,用电阻档测量接口所有引脚与其的电阻,短路的一般为GND脚。

14.3.3.2         使用电阻档测量各个引脚与机器外壳的电阻,短路的脚一般为GND脚。

14.3.3.3         如果设备通信卡是裸露的,找出电路板的GND,例如供电接口、电解电容负极,然后测量接口那个引脚与GND短路。

14.3.4    找出接口中的TXD

14.3.4.1         测量所有引脚与GND的电压,如果电压在-5V以下,记录该引脚号。正常情况下有2个脚是-5V以下电压的:TXDRTS,大多数情况下,设备均不采用流控的通信方式,没有RTS等信号,只有1个脚有-5V以下电压,那么这个引脚肯定是发送脚。

14.3.4.2         如果有多个引脚为-5V以下,则只能组合测试。

14.3.5    找出接口中RXD

14.3.5.1         一般情况下,RXD的引脚号是紧跟在TXD后的,例如2-3-5,1-2-9等。

14.3.5.2         使用电压表测量个出没有电压(0V)的引脚,然后组合测试。

14.4   其他注意事项

14.4.1    测量TXD-GNDRXD-GND之间的阻值,输出阻抗、输入阻抗。大于300欧姆或者大于7K,接近无穷大的引脚,肯定不是TXDRXD.

14.4.2    电缆线不要超过15米。

14.4.3    看看线缆的质量如何,测量电线电阻是否太大,超过120欧姆。

14.4.4    发现接口电压过高,超过15V以上,使用光耦隔离器。

15    RS485调试方法

15.1   确定接口的TX+TX-,使用万用表测试一下,确定电压在+5V以上。

15.2   如果有GND,调试的时候最好将GND和监控主机的GND连接。

15.3   如果TX+TX-之间电压是+3V的,通信距离不要超过300米。

15.4   如果通信距离超过300米的,确认3件事情。

15.4.1    先使用电脑+转换器进行近距离调试,确认通信成功后在延长线路。

15.4.2    波特率尽可能低,例如有240048009600三种波特率可设置,一定选择2400

15.4.3    主机和智能设备接口的地方并联120欧姆电阻,防止信号反射。

16    网络调试

16.1   使用网线连接好设备或主机,一般情况下现场都使用内部交换机网络进行通信,此时将调试笔记本电脑也接入到网络中,或者使用客户的电脑进行调试。

16.2   观察设备网络Link灯(绿灯)和Act灯(黄灯)。

16.2.1    100M模式下,Link灯常亮,Act灯在有数据交换的时候闪烁。

16.2.2    10M模式下,Link等长灭,Act灯常亮(无数据)和闪烁(有数据)。

16.3   向客户或网管获取可使用的IP地址、子网掩码、网关等参数,通过串口或者网页设置到设备中。

16.4   有些网络比较严格,进行网卡地址绑定,则通过串口、WEB、主机铭牌等方式获取设备的MAC地址并告知网管,让网管协助添加绑定。

16.5   确认设备能ping通,尽量使用ping xxx.xxx.xxx.xxx –t –l 1500命令和参数,增加数据包的长度,看看网络是否通畅,延时是否严重。

16.6   如果设备有多个TCP端口可以连接,尝试逐一连接,例如,telnet23),web80),EMC(6000),如果设备有任何一个端口可以连接,就能确保设备网络是正常的,设备也是正常的,否者可能是IP冲突了,之前ping命令ping到了其它有相同IP的设备上。

16.6.1    解决办法,在电脑命令行模式下输入arp –a 看看物理地址是否和我公司产品。我公司产品的MAC地址第一个字节均为“5A”即’Z’字符。

16.6.2    如果使用了网关,输入arp –a是没有用的。简单的做法就是ping设备,然后关闭设备电源,看看是否还可以ping通。

16.7   必要的时候注意一下,有时候因为生产、维修的问题,MAC地址被恢复到默认值,多台主机放在同一个局域网的时候可能导致MAC地址重复冲突。

 

 

  • 0
    点赞
  • 3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打赏
    打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黄大刀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