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原理解析

                                                              

一:JVM总体概述

(一张图看懂JVM:   http://www.sohu.com/a/254731966_465221

1.图解

JVM总体上是由类装载子系统(ClassLoader)、运行时数据区、执行引擎、内存回收这四个部分组成。

JVM是java的核心和基础,在java编译器和OS(Operating System)平台之间的虚拟处理器。它是一种基于下层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并利用软件方法来实现的抽象的计算机,可以在上面执行java的字节码程序。java编译器只需面向JVM,生成JVM能理解的代码或字节码文件。Java源文件经编译器,编译成字节码程序,通过JVM将每一条指令翻译成不同平台机器码,通过特定平台运行。

 

 

2.JVM内存概述

各内存部分的功能及具体组成部分,总结如下:

需要说明的是,堆内存是GC重点回收区域,其中分代回收机制将堆内存划分为年轻代、老年代两个区域,默认情况下年轻代占整个堆内存空间的1/3,而老年代则占2/3,可以通过“-XX:NewRatio”设置年轻代与老年代的比值,默认为2,表示比值年轻代与老年代的比值为“1:2”,在JVM调优时可根据应用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而年轻代又分为Eden、Survivor0、Survivor1,这三个区域占整个新生代空间的比值为8:1:1,即Eden区占8/10,其他两个区域分别占1/10,可通过“-XX:SurvivorRatio”参数进行设置,默认值为8。

3.正确理解并发问题

在了解了JVM结构,特别是内存结构后,我们再说说并发问题产生的原因。在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分析了Java堆、Java栈,知道Java堆存储的是对象,而Java栈内存是方法执行时所需要的局部变量,其中就包括堆中对象的引用,如果多个线程同时修改堆中同一引用对象的数据,就可能会产生并发问题,导致多个线程中某些线程得到的数据值与实际值不符,造成脏数据。

那么这种问题为什么会发生呢?

实际上,线程操作堆中共享对象数据时并不是直接操作对象所在的那块内存,这里称之为主内存;而是将对象拷贝到线程私有的工作内存中进行更新,完成后再将最新的数据值同步回主内存,而多个线程在同一时刻将一个对象的值改得七七八八,然后再同时同步给对象所在的内存区域,那么以谁更新的为准就成了问题了。

所以,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Java提供了同步机制,确保各个线程按照一定的机制同一时刻只能运行一个线程更新主内存的值。

具体逻辑示意图如下:

注意,这里所讲的主内存、工作内存与Java内存区域中的Java堆、栈内存、方法区等并不是同一个层次的内存划分。如果勉强类比,从变量、主内存、工作内存的定义来看,主内存主要对应于Java堆中对象实例数据部分,而工作内存则对应于虚拟机栈中使用的部分内存区域;从更低层次类比,主内存就直接对应于物理硬件的内存,而为了获取更好的运行速度,虚拟机(甚至是硬件系统本身的优化措施)可能会让内存优先存储于寄存器和高速缓存中,因为程序运行时主要访问读写的是工作内存。

而主内存与工作内存之间具体的交互协议,即一个变量如何从主内存拷贝到工作内存、如何从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之间的实现细节,Java内存模型中定义了8种操作来完成。

而且还规定在执行上述8种基本操作时必须满足如下规则:

  • 不允许read和load、store和write操作之一单独出现,即不允许一个变量从主内存读取了但工作内存不接受,或者从工作内存发起了回写了但主内存不接受的情况出现。
  • 不允许一个线程丢弃它的最近的assign操作,即变量在工作内存中改变了之后必须把该变化同步回主内存。
  • 不允许一个线程无原因地(没有发生任何assign操作)把数据从线程的工作内存同步回主内存中。
  • 一个新的变量只能在主内存中“诞生”,不允许在工作内存中直接使用一个未被初始化(load或assign)的变量,换句话说,就是对一个变量实施use、store操作之前,必须先执行过了assign和load操作。
  • 一个变量在同一时刻只允许一条线程对其进行lock操作,但lock操作可以被同一条线程重复执行多次,多次执行lock后,只有执行相同次数的unlock操作,变量才会被解锁。
  • 如果对一个变量执行lock操作,那将会清空工作内存中此变量的值,在执行引擎使用这个变量前,需要重新执行load或assign操作初始化变量的值。
  • 如果一个变量事先没有被lock操作锁定,那就不允许对它执行unlock操作,也不允许去unlock一个被其他线程锁定住的变量。
  • 对一个变量执行unlock操作之前,必须先把此变量同步回主内存中(执行store、write操作)。

以上8种内存访问操作以及上述规则限定,再加上volatile的一些特殊规定以及final不可变特性,就已经完成确定了JAVA程序中那些内存访问操作在并发下是安全的!

4.JVM参数总结

为了方便大家对于JVM有关参数有一个参照,如下:

二:java运行时数据区(方法区,虚拟机栈,本地方法栈,堆,程序计算器)

 

(JVM工作原理:      https://www.iteye.com/blog/welcome66-2216572)

1.程序计数器

是一块较小的内存空间,可以看作是当前线程所执行的字节码行号指示器。

当前线程所执行的行号指示器。通过改变计数器的值来确定下一条指令,比如循环,分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都是依赖计数器来完成。
Java虚拟机多线程是通过线程轮流切换并分配处理器执行时间的方式实现的。
为了线程切换能恢复到正确的位置,每条线程都需要一个独立的程序计数器,所以它是线程私有的。

 内存空间小,线程私有。字节码解释器工作是就是通过改变这个计数器的值来选取下一条需要执行指令的字节码指令,分支、循环、跳转、异常处理、线程恢复等基础功能都需要依赖计数器完成

如果线程正在执行一个 Java 方法,这个计数器记录的是正在执行的虚拟机字节码指令的地址;如果正在执行的是 Native 方法,这个计数器的值则为 (Undefined)。
注:唯一一块Java虚拟机没有规定任何OutofMemoryError的区块。

理解:代码执行的区域。

2.虚拟机栈

线程私有的,生命周期与线程相同。每个方法执行都会创建一个栈帧,用于存放局部变量表,操作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每个方法从被调用,直到被执行完。对应着一个栈帧在虚拟机中从入栈到出栈的过程。通常说的栈就是指局部变量表部分,存放编译期间可知的8种基本数据类型,及对象引用和指令地址。局部变量表是在编译期间完成分配,当进入一个方法时,这个栈中的局部变量分配内存大小是确定的。
    注:会有两种异常StackOverFlowError和 OutOfMemoneyError。当线程请求栈深度大于虚拟机所允许的深度就会抛出StackOverFlowError错误;虚拟机栈动态扩展,当扩展无法申请到足够的内存空间时候,抛出OutOfMemoneyError。

 

每个方法执行时,都会创建一个栈,用于存储局部变量表,操作数栈,动态链接,方法出口等信息。入栈和出栈,即方法的执行过程。

3.本地方法栈

区别于 Java 虚拟机栈的是,Java 虚拟机栈为虚拟机执行 Java 方法(也就是字节码)服务,而本地方法栈则为虚拟机使用到的 Native 方法服务。也会有 StackOverflowError 和 OutOfMemoryError 异常。

为native服务,提供存储空间。

4.堆

(新老年代详细链接

 https://blog.csdn.net/xulele_csdn/article/details/84400859

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414986

https://blog.csdn.net/weixin_40739833/article/details/80717638)

它是JVM用来存储对象实例以及数组值的区域,可以认为Java中所有通过new创建的对象的内存都在此分配,Heap中的对象的内存需要等待GC进行回收。

(1)       堆是JVM中所有线程共享的,因此在其上进行对象内存的分配均需要进行加锁,这也导致了new对象的开销是比较大的

(2)       Sun Hotspot JVM为了提升对象内存分配的效率,对于所创建的线程都会分配一块独立的空间TLAB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其大小由JVM根据运行的情况计算而得,在TLAB上分配对象时不需要加锁,因此JVM在给线程的对象分配内存时会尽量的在TLAB上分配,在这种情况下JVM中分配对象内存的性能和C基本是一样高效的,但如果对象过大的话则仍然是直接使用堆空间分配

(3)       TLAB仅作用于新生代的Eden Space,因此在编写Java程序时,通常多个小的对象比大的对象分配起来更加高效。

 

 

 

 

堆可分为新生代与老年代

 新生代

新生代主要是用来存放新生的对象。一般占据堆的1/3空间。由于频繁创建对象,所以新生代会频繁触发MinorGC进行垃圾回收。

新生代又分为 Eden区、ServivorFrom、ServivorTo三个区。

         Eden区:Java新对象的出生地(如果新创建的对象占用内存很大,则直接分配到老年代)。当Eden区内存不够的时候就会触发MinorGC,对新生代区进行一次垃圾回收。

         ServivorTo:保留了一次MinorGC过程中的幸存者。

         ServivorFrom:上一次GC的幸存者,作为这一次GC的被扫描者。

MinorGC的过程:MinorGC采用复制算法。首先,把Eden和ServivorFrom区域中存活的对象复制到ServicorTo区域(如果有对象的年龄以及达到了老年的标准,则赋值到老年代区),同时把这些对象的年龄+1(如果ServicorTo空间不够就放到老年区);然后,清空Eden和ServicorFrom中的对象;最后,ServicorTo和ServicorFrom互换,原ServicorTo成为下一次GC时的ServicorFrom区。

老年代

老年代主要存放应用程序中生命周期长的内存对象。老年代的对象比较稳定,所以MajorGC不会频繁执行。在进行MajorGC前一般都先进行了一次MinorGC,使得有新生代的对象晋身入老年代,导致空间不够用时才触发。当无法找到足够大的连续空间分配给新创建的较大对象时也会提前触发一次MajorGC进行垃圾回收腾出空间。

    MajorGC采用标记—清除算法:首先扫描一次所有老年代,标记出存活的对象,然后回收没有标记的对象。MajorGC的耗时比较长,因为要扫描再回收。MajorGC会产生内存碎片,为了减少内存损耗,我们一般需要进行合并或者标记出来方便下次直接分配。当老年代也满了装不下的时候,就会抛出OOM(Out of Memory)异常。

 

存储对象。

5.方法区

被所有线程共享区域,用于存放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等数据。被Java虚拟机描述为堆的一个逻辑部分。习惯是也叫它永久代;
垃圾回收很少光顾这个区域,不过也是需要回收的,主要针对常量池回收,类型卸载;
常量池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节码和符号引用,常量池具有一定的动态性,里面可以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常量;运行期间的常量也可以添加进入常量池中,比如string的intern()方法。

1)在Sun JDK中这块区域对应的为PermanetGeneration,又称为持久代。

2)方法区域存放了所加载的类的信息(名称、修饰符等)、类中的静态变量、类中定义为final类型的常量、类中的Field信息、类中的方法信息,当开发人员在程序中通过Class

对象中的getNameisInterface等方法来获取信息时,这些数据都来源于方法区域,同时方法区域也是全局共享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它也会被GC,当方法区域需要使用的内存超过其允许的大小时,会抛出OutOfMemory的错误信息。

 

存储已被虚拟机加载的类信息,常量,静态变量,即时编译器编译后的代码等数据。

6.运营时常量池

存储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

属于方法区一部分,用于存放编译期生成的各种字面量和符号引用。编译器和运行期(String 的 intern() )都可以将常量放入池中。内存有限,无法申请时抛出 OutOfMemoryError。

 

三.类装载子系统(ClassLoader)

1.图解

 

2.类加载器分类

2.1 Boot Strap类加载器,Extension类加载器和Application(类加载器是实现类加载过程的三个类加载器。

(1) Boot Strap类加载器:负责从引导类路径加载类,除了rt.jar,它具有最高优先级;

(2) Extension 类加载器:负责加载ext文件夹(jre \ lib)中的类;

(3) Application类加载器:负责加载应用程序级类路径,环境变量中指定的路径等信息。

上面的类装载器在加载类文件时遵循委托层次算法(Delegation Hierarchy Algorithm)。

2.2 链接

(1) 验证(Verify):字节码验证器将验证生成的字节码是否正确,如果验证失败,将提示验证错误;

(2) 准备(Prepare):对于所有静态变量,内存将会以默认值进行分配;

(3) 解释(Resolve):有符号存储器引用都将替换为来自方法区(Method Area)的原始引用。

2.3 初始化

这是类加载的最后阶段,所有的静态变量都将被赋予原始值,并且静态区块将被执行。

2.4用户自定义类装载器:在JVM启动的时候加载 从classPath文件中查找要加载的类目录

 

其他用户自定义类装载器:这里有必要先说一下ClassLoader类的几个方法,了解它们对于了解自定义类装载器如何装载.class文件至关重要。

 

defineClass 此方法负责将二进制的字节码转换为Class对象 也就是将二进制class文件(新类型)导入到方法区,也就是这里指的类是用户自定义的类(也就是负责装载类)

 

findSystemClass通过类型的全限定名,先通过系统类装载器或者启动类装载器来装载,并返回Class对象。

 

ResolveClass:让类装载器进行连接动作(包括验证,分配内存初始化,将类型中的符号引用解析为直接引用),这里涉及到Java命名空间的问题,JVM保证被一个类装载器装载的类所引用的所有类都被这个类装载器装载,同一个类装载器装载的类之间可以相互访问,但是不同类装载器装载的类看不见对方,从而实现了有效的屏蔽

 

loadClass此方法负责加载指定名字的类,ClassLoader的实现方法为先从已经加载的类中寻找,如没有则继续从parent ClassLoader中寻找,如仍然没找到,则从System ClassLoader中寻找,最后再调用findClass方法来寻找,如要改变类的加载顺序,则可覆盖此方法

 

 findClass此方法直接抛出ClassNotFoundException,因此需要通过覆盖loadClass或此方法来以自定义的方式加载相应的类。

3.双亲委派模型的工作过程?

1、当前 ClassLoader 首先从自己已经加载的类中,查询是否此类已经加载,如果已经加载则直接返回原来已经加载的类。    一定程度上防止自有的类被篡改

每个类加载器都有自己的加载缓存,当一个类被加载了以后就会放入缓存,等下次加载的时候就可以直接返回了。

2、当前 ClassLoader 的缓存中没有找到被加载的类的时候

委托父类加载器去加载,父类加载器采用同样的策略,首先查看自己的缓存,然后委托父类的父类去加载,一直到 bootstrap ClassLoader。
当所有的父类加载器都没有加载的时候,再由当前的类加载器加载,并将其放入它自己的缓存中,以便下次有加载请求的时候直接返回。

 

 

 

 

 

 

 

 

 

 

 

 

 

 

 

 

 

 

 

 

 

 

 

 

四:执行引擎

(https://blog.csdn.net/changhenshui1990/article/details/79638772)

1.图解

 

2. 两种执行方式

执行引擎是跟操作系统相关的,.class都是JVM指令,JVM就是让执行引擎干活的命令。

执行引擎在执行java代码的时候都会有解释执行和编译执行两种选择。

解释执行:对源语言写成的源语句进行一句一句的翻译,翻译一句就提交给计算机执行一句,并不会形成目标程序。它的优点是翻译本身并不费事。它的缺点是运行速度慢,比如当程序中存在循环条件时,循环体内的语句就会被多次的翻译,从而影响运行速度

 

编译执行:现需要对源程序进行一个编译,生成一个目标文件,计算机再对这个目标程序进行执行。虽然这的编译的过程比上面提到的翻译的过程要复杂(通常要对代码进行语法分析,还要对代码进行优化,并分配内存,最后形成目标文件),但是一旦形成目标文件,就一劳永逸,不必再进行编译,所以执行速度较快

 

对于执行引擎来说,在活动线程中,只有位于栈顶的栈帧才是有效的,称为当前栈帧,执行引擎运行的所有字节码指令都是只针对当前栈帧进行操作。

 

下面讲一下方法调用:方法调用不等同于方法执行,唯一的任务就是确定被调用方法的版本,一切方法调用在class文件里面存储的只是符号引用,而不是方法在实际运行时内存布局中的入口地址。

 

解析:调用目标在程序代码写好,编译器运行时就必须确定下来,这类方法的调用称为解析,符合“编译期可知,运行期不可变”,及在解析阶段中能确定唯一版本。他们在类加载的时候就会把符号引用解析为该方法的直接引用。

 

主要包括:静态方法,私有方法,和被final修饰的方法,实例构造器,父类方法。

 

分派:分派分为静态分派和动态分派

 

静态分派:了解静态分派之前先熟悉两个概念静态类型和实际类型举例:

 

Human man = new Man();这里的Human就是静态类型,Man是实际类型。

 

public void  sayHello(Human  human){syso.peintln("hello human");}

 

public void  sayHello(Man man){syso.peintln("hello man");}

 

obj.sayHello(man);输出结果:hello human

 

所有依赖静态类型来定位方法执行版本的分派动作成为静态分派,静态分派的典型应用是方法重载。

 

动态分配:

 

现在让man 重写父类的sayHello

 

@Override

 

public void  sayHello(Man man){syso.peintln("hello man");}

 

man.sayHello();运行结果:hello man

 

在运行期间根基实际类型确定方法执行版本的分派过程称为动态分派,动态分派的典型类型是方法重写。

 

五:内存回收

1.图解

有向图现实只有“节点3”处于不可达状态,因此JVM的垃圾回收机制将会回收它。

对象在堆内存中对应的有向图的状态:可达状态、可恢复状态、不可达状态

 

2. 判断是否可以gc

  • 引用计数算法
    原理:通过一个计数器对对象进行计数,对象被引用时+1,引用失效时-1;当计数为0时则说明可以被回收;
    缺点:很难解决对象的相互循环引用问题
  • 可达性分析算法
    Java虚拟机所采用的算法;
    原理:通过一些列称为“GC Roots”的对象作为起始点,从这些节点开始向下搜索,搜索所走过的路径称为引用链,当一个对象到GC Roots没有任何引用链相连时,则证明此对象是不可用的。
    那么哪些对象可以被称为gc roots呢----虚拟机栈(栈中的本地变量列表)/方法区静态属性/方法区常量引用/本地方法栈中JNI 所引用的的对象都是可以作为 gc roots的

3. 如何回收

  • 标记清除算法
    清除算法分成2个阶段--标记和清除; 标记阶段对所有存活的阶段进行标记,标记完成后,再扫描整个空间未标记对象,直接回收不存活的对象.
    优点:大多数情况下比较高效,缺点是会造成内存碎片,碎片太多导致后面过程中对大内存的分配无足够空间时而提前猝发一次垃圾回收动作;
  • 复制算法
    将可用内存将容量划分成大小相等的2块,每次清理时将其中A内存还存活的对象复制到B内存里面,然后再把A中清理掉;
    优点高效且并不产生碎片,缺点牺牲了一半的内存为代价
    适用存活对象少,回收对象多
  • 标记整理算法
    该算法标记阶段和标记清除算法一样,完成标记后它不是直接清理可回收对象,而是将存活对象都向一端移动最后清理掉端边界意外的内存;
    适用于存活对象多,回收对象少的情况
  • 分代收集算法
    整合了复制算法和标记整理算法,根据新生代和老年代的不同特性采取上面的不同算法
    新生代 生命周期短,每次回收时都有大量垃圾对象需要回收 复制算法
    老年代 每次只有少量的对象需要回收 标记整理算法

3.1深入理解分代回收算法 Survivor(幸存者) Eden (谷歌翻译为伊甸园)

  • 复制算法中内存划分其实并不是按照1:1来划分老年代和新生代,,而是按照8:1:1分一个大的Eden区和两个小的survivor的空间
  • 为什么需要2个Survivor区 新生代一般经历15次Gc就可以移到老年代.当第一次gc时,我们可以把Eden的存活对象放入Survivor A空间,第二次Gc时,Survivor A也要使用复制算法,存活对象放到Survivor B上,第三次gc时,又将Survivor B对象复制到Survivor A上如此循环往复;
  • 为什么Eden这么大,因为新生代中存活的对象,需要转移的Survivor 的对象不多,算是缓解了复制算法的缺点;

4.gc的执行机制

  • Scavenge GC
    当新对象生成并且在Eden申请空间失败时就会触发Scavenge GC;Eden区的gc会比较频繁
  • Full GC
    是对整个堆进行清理,要比Scavenge GC要慢,什么情况要进行Full GC呢,如下四种:
    持久代被写满
    System.gc调用
    老年代被写满
    上一次GC之后Heap的各域分配策略动态变化

持久代:
用于存放静态文件,如今Java类、方法等。持久代对垃圾回收没有显著影响,但是有些应用可能动态生成或者调用一些class

六:JVM的生命周期

1.JVM实例的诞生:

当启动一个Java程序时,一个JVM实例就产生了,任何一个拥有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函数的class都可以作为JVM实例运行的起点,既然如此,那么JVM如何知道是运行classA的main而不是运行classB的main呢?这就需要显式的告诉JVM类名,也就是我们平时运行Java程序命令的由来,如Java classA helloworld,这里Java是告诉os运行SunJava2SDK的Java虚拟机,而classA则指出了运行JVM所需要的类名。

 

 

2.JVM实例的运行:

main()作为该程序初始线程的起点,任何其他线程均由该线程启动。JVM内部有两种线程:守护线程和非守护线程,main()属于非守护线程,守护线程通常由JVM自己使用,Java程序也可以标明自己创建的线程是守护线程。

 

 每一个Java虚拟机都由一个类加载器子系统(class loader subsystem),负责加载程序中的类型(类和接口),并赋予唯一的名字。每一个Java虚拟机都有一个执行引擎(execution engine)负责执行被加载类中包含的指令。

     程序的执行需要一定的内存空间,如字节码、被加载类的其他额外信息、程序中的对象、方法的参数、返回值、本地变量、处理的中间变量等等。Java虚拟机将 这些信息统统保存在数据区(data areas)中。虽然每个Java虚拟机的实现中都包含数据区,但是Java虚拟机规范对数据区的规定却非常的抽象。许多结构上的细节部分都留给了 Java虚拟机实现者自己发挥。不同Java虚拟机实现上的内存结构千差万别。一部分实现可能占用很多内存,而其他以下可能只占用很少的内存;一些实现可 能会使用虚拟内存,而其他的则不使用。这种比较精炼的Java虚拟机内存规约,可以使得Java虚拟机可以在广泛的平台上被实现。

     数据区中的一部分是整个程序共有,其他部分被单独的线程控制。每一个Java虚拟机都包含方法区(method area)和堆(heap),他们都被整个程序共享。Java虚拟机加载并解析一个类以后,将从类文件中解析出来的信息保存与方法区中。程序执行时创建的 对象都保存在堆中。

     当一个线程被创建时,会被分配只属于他自己的PC寄存器“pc register”(程序计数器)和Java堆栈(Java stack)。当线程不掉用本地方法时,PC寄存器中保存线程执行的下一条指令。Java堆栈保存了一个线程调用方法时的状态,包括本地变量、调用方法的 参数、返回值、处理的中间变量。调用本地方法时的状态保存在本地方法堆栈中(native method stacks),可能再寄存器或者其他非平台独立的内存中。

     Java堆栈有堆栈块(stack frames (or frames))组成。堆栈块包含Java方法调用的状态。当一个线程调用一个方法时,Java虚拟机会将一个新的块压到Java堆栈中,当这个方法运行结束时,Java虚拟机会将对应的块弹出并抛弃。

     Java虚拟机不使用寄存器保存计算的中间结果,而是用Java堆栈在存放中间结果。这是的Java虚拟机的指令更紧凑,也更容易在一个没有寄存器的设备上实现Java虚拟机。

 

3.JVM实例的消亡:

当程序中的所有非守护线程都终止时,JVM才退出;若安全管理器允许,程序也可以使用Runtime类或者System.exit()来退出。Runtime类封装了运行时的环境。每个 Java 应用程序都有一个 Runtime 类实例,使应用程序能够与其运行的环境相连接。

 

Runtime:    一般不能实例化一个Runtime对象,应用程序也不能创建自己的 Runtime 类实例,但可以通过 getRuntime 方法获取当前Runtime运行时对象的引用。

      一旦得到了一个当前的Runtime对象的引用,就可以调用Runtime对象的方法去控制Java虚拟机的状态和行为。

 

    exit(int status) 通过启动虚拟机的关闭序列,终止当前正在运行的 Java 虚拟机。

    freeMemory() 返回 Java 虚拟机中的空闲内存量。

 

    maxMemory() 返回 Java 虚拟机试图使用的最大内存量。

    gc()  运行垃圾回收器。

 

    halt(int status)  强行终止目前正在运行的 Java 虚拟机。

 

    load(String filename)  加载作为动态库的指定文件名。

    loadLibrary(String libname)  加载具有指定库名的动态库。

  • 1
    点赞
  • 2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