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2002年-2004年英语阅读错题汇总与分析总结。
一、02年阅读
Text 1(错两个)
- 题型:细节题
- 原因:单词认错了,二选一猜错了。
- 原句中
in sympathy with
译为 与…一致 ;题干中的sympathy
译为 同情
- 原句中
- 题型:推理题
- 原因:做题时主观判断了。二选一猜错了。
- 路见不平,不要拔刀相助
- 题目中没有出现
privileges
原词和同义改写,做题时我加戏想多了,没有忠于原文。
Text 2(错一个)
- 题型:细节题
- 原因:题干没读懂,定位句所在的段落也没读懂。二选一猜错了。
beyond
译为 超越,题干直译:设计一个可以___的机器人现在是超越人类能力的?- 定位句中出现的
enough common sense
说明有常识但是不够,排除C选项
yet
翻译的小技巧
- 在句首------译为 但是
- 在句中------译为 还…
- 在句中且没有否定词------译为 还(没有)…
Text 3(错两个)
- 题型:多原因细节题
- 原因:第一次做这种题,没见过,做题时感觉选项B、C都正确,二选一猜错了。
- 怎么每次二选一都猜错。我下次反着选<🐶>
- 多原因细节题:询问主要原因—首选特殊表达,次选范围大者
- 做题时尽量找全所有原因
- 题型:主旨题
- 原因:分析出来是主旨题了。做题时忘记用主旨题的解题方法,自己瞎猜了一个。无语😅
- 中心句:串线法
- 中心词:找出现次数做多的一个或者几个词,加上作者态度。
Text 4(错一个)
- 题型:推理题
- 原因:题干短语记错了。
- A选项:
used to do
译为 过去常常做某事,但是现在不做了。 - B选项:文章第二段中有说明,
physical-assisted suicide
从法律上讲是违法的,但是法院是支持的。
- A选项:
use
相关短语翻译
be used to do sth
:被用来做某事。be/get used to (doing) sth
:习惯于(做)某事。used to do sth
:过去常常做某事。
阅读背景补充—欧美法系
欧美国家的法系是典型的海洋法系,有两大特点
- 判例法:本次案件的审判,法官会参考(甚至可以说是依照)之前同类案件的审判结果
- 法官造法:不同法官对于同一条法律条文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角度
所以在欧美国家就会出现:不同法官,对于同一案件引用同一条法律条文,但最后审判结果不同。
二、03年阅读
Text 1(全对)
第一次全对💪💪💪,总结一下本文章的知识点。
- 例证题
- 首段举例:文章从首段首句开始举例,目的在于引出文章主旨。这类题的答案在一下三个位置之一:
- 第一段的最后一句;
- 第二段的第一句;
- 从第三段开始使用穿线法,找出文章主旨----主旨为答案。
- 大例子:也就是整段举例,在文章中出现一整个段落(非首段首句)都在举例,目的是论证全文主旨。所以文章主旨就是该题答案。
- 小例子:出现在文章的某一个段落中间(非首段首句),目的是为了论证段落主旨。答案往往在例子的前一句。
注意:段落主旨也要服从全文主旨,是在找不到段落主旨,可以找贴近全文主旨的选项。
所有的例证题都是这三个类型的一种,做题时需要区分例证题类型以便精准定位解题。
- 猜词题
- 逻辑关系法:找到提问词在句中或者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转折)来判断词义。
注意:连接词 and 既有并列关系(例:我喜欢吃苹果和梨),也有转折关系(例:对于剧毒的见手青蘑菇,吃还是不吃,这是我们需要考虑的),所以在遇到 and 时,需要考虑两种逻辑关系。
- 复现关系法:同一篇文章中,在没有转折的前提下,上下文对于同一事物的评价应该保持一致。
- 推理题
- 黄金法则:选项中出现两个意思相同的选项,同时不选;出现两个意思相反的选项,必选其一;
- “找你may”:选项中带有
may/might/be able to
等预期委婉的选项,正确的概率很大;说法过于绝对的选项慎选。- 范围大者为最佳:选项中出现好几个都正确时,涵盖段落最广的选项为最佳选项。
- 从主旨:所有题目都必须服从主旨。
Text 2(全对)
例证题补充
若例证题题干除了 A(例子)+B(被引用)+C(为了说明),还有 D(多余信息):
- 若 D 来自于观点句,则题目为例证题。
- 若 D 来自于例子本身,则题目为细节题。
Text 3(错两个)
- 题型:推理题
- 原因:选项单词不认识,导致二选一猜错了。
- A选项:
rival
译为 竞争,根据原文描述:正是因为有竞争,运输商人才被收费更少,该选项与原文意思相反。 - C选项:文章第三段中有说明, 我在做题时句子理解不到位。文中原文:运输商人有权利上诉法院,但是这个过程太过于昂贵与耗时,还不一定会起作用----我的脑补:运输商人有上诉,但是没成功。
- A选项:
- 题型:猜词题
- 原因:文章上下文关系理解有误+想多了,导致二选一猜错了。
- 原文中修饰
arbiters
的定语从句为who wins and who loses
,可以推测出arbiters
是决定输赢的人----这一点我想到了;但是根据上文arbiters
是通过影响价格来决定输赢---- 想多了,题干中只是针对目的提问,而不是针对 手段提问。 - B选项:起着法官作用的人
- D选项:决定价格。首先,在定位句中没有提到
price
;其次,联系上一句in practice it often leaves railroads in the position of determining which companies will flourish and which will fail.
这里说的也是决定公司的生死,而不是决定价格。
- 原文中修饰
Text 4(错三个)
2003年第四篇文章是对于阅读方法论技巧练习的经典文章(多做几次)。
- 题型:猜句题
- 原因:第一次做该类型题目,当成推理题做了。
- 句子理解题:针对文章的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提问。
- 逻辑关系法(不太好用,一般不推荐)
- 从主旨
- 句子理解题:针对文章的一个完整句子的意思提问。
- 题型:小例子题==(不该错)==
- 原因:笨死了,这个题是我方法没用到位,把例子内容带入解题了。
- 小例子:针对文章某一段落的某几句话提问(不是整个段落)。
- 小例子的答案往往在例子前一句。
- 做完后可以与段落主旨对比确定答案。
- 例子的标志:example、case、story、joke、人名、事件、数字、引用别人说的话。
- 小例子:针对文章某一段落的某几句话提问(不是整个段落)。
- 题型:态度题 (不该错)
- 原因:方法没用到位,做态度题需要读完文章,最后解题,我读到倒数第二段就直接解题了。
- 态度题:针对作者、文章中人物的态度提问。
- 读完文章再解题。
- 态度没有转折,直接选;态度有转折,首选中立客观选项,若没有中立客观,以转折后的态度为准。
- 从本文的第四段第一句与后面的例子来看,作者不支持
RL
的观点------“83岁以上老人应该去死,不要浪费资源”,作者认为----有人年纪大了依旧有巨大生产力;但是,在文中第五段第一句yet
代表作者态度有了转折----社会可以花在老人身上的钱的是有限的。所以首选中立客观 ----B选项:带有保留的同意。
- 态度题:针对作者、文章中人物的态度提问。
三、04年阅读
Text 1
Text 2
Text 3
Text 4
总结
文章 | Text1 | Text2 | Text3 | Text4 |
---|---|---|---|---|
2002年 | 如何有效使用幽默 | 智能设备与人类 | 经济下滑不会到来 | 论医助自杀的正确性 |
特点 | 大例子 | 首句原则细节题 | 问题解答性文章+多原因细节题 | 独句段+大例子 |
2003年 | 在线间谍行业的兴起 | 面对“动物保护主义者”科学家需要行动起来 | 铁路行业的兼并 | 美国人应该接受死亡 |
特点 | 开头举例型例证题+复现关系法 | 类似例证题的细节题 | 兼并合并主题文章 | 首句举例+猜句题+大例子+小例子+态度转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