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学习笔记之信息系统初探

目录

零、什么是信息系统

一、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1. 初始阶段

2. 传播阶段

3. 控制阶段

4. 集成阶段

5. 数据管理阶段

6. 成熟阶段

二、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 产生阶段(立项阶段)

2. 开发阶段

    a. 总体规划阶段

    b. 系统分析阶段

    c. 系统设计阶段

    d. 系统实施阶段

    e. 系统验收阶段

3. 运行阶段

    a. 排错性维护

    b. 适应性维护

    c. 完善性维护

    d. 预防性维护

4. 消亡阶段

三、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1. 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

2. 用户参与开发原则

3. 自顶向下规划原则

4. 工程化原则

5. 其他原则

四、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结构化方法

2. 原型法

3. 面向对象方法

4. 面向服务方法

六、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

1. 电子政务

2. 企业信息化


零、什么是信息系统

     了解信息系统,首先要了解什么是信息,香农说:信息就是不确定性的减少,理解起来大致就是信息越多,未知也就越少;  维纳说:信息就是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这句话理解起来也并不难,我们可以认为信息是除了物质和能量以外,构成世界的另一种要素;而信息系统(Information system,简称IS),是由计算机硬件、网络和通信设备、计算机软件、信息资源、信息用户和规章制度组成的以处理信息流为目的的人机一体化系统。主要有五个基本功能:对信息的输入、存储、处理、输出和控制

一、信息系统的发展阶段

    信息系统进化的阶段模型,即诺兰模型,将由手工信息系统向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系统发展时, 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

1. 初始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基本不了解,IT只用来改善办公设施,组织中只有个别人具有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特点:

  • 组织开始使用计算机技术处理数据。

  • 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相对有限。

  • 主要关注点是减少成本和提高效率。

2. 传播阶段

    企业对计算机有一定了解,期待IT对管理工作和业务带来便利,数据处理能力迅速发展,但对计算机的使用效率还不高,且很容易出现数据冗余,数据不一致性,难以共享等问题

    特点:

  • 信息技术的使用迅速扩展,往往缺乏规划和管理。

  • 出现对资源的浪费和管理上的混乱。

  • 对技术的投资增加,但可能缺乏有效的成本效益分析。

3. 控制阶段

    企业开始有意识地从整体上控制信息系统的发展,要求组织协调,解决数据共享问题,这一阶段主要特点为成立了一个领导小组,采用了DB技术,由计算机管理变为数据管理的关键阶段,但还存在“部门壁垒”,“信息孤岛”问题,系统和资源利用率不高。

    特点:

  • 组织开始意识到需要对信息技术进行更严格的管理。

  • 引入标准化、预算控制和管理流程,以提高效率和减少成本。

  • 对信息系统的规划和使用开始更加系统化。

4. 集成阶段

    企业在控制基础上重新进行规划设计,建立基础数据库,形成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企业的IT建设由分散逐渐成体系,建立起集中式的数据库以及相应的信息系统,这一阶段会增加大量的硬件,预算费用迅速增长。

    特点:

  • 信息系统被更全面地整合到组织的运营中。

  • 数据和系统开始跨部门共享,以支持更广泛的业务目标。

  • 信息技术被视为提高组织竞争力的工具。

5. 数据管理阶段

    企业高层意识到信息战略的重要,信息成为企业的重要资源,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真正进入到数据处理阶段。这一阶段中,企业开始选定统一的数据库平台、数据管理体系和信息管理平台,统一数据的管理和使用,各部门、各系统基本实现资源整合、信息共享。IT系统的规划及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特点:

  • 数据成为组织重要的资源,对数据的管理和利用受到重视。

  • 引入数据仓库和数据挖掘技术,以支持决策制定。

  • 信息系统的规划和管理更加注重数据的质量和安全。

6. 成熟阶段

    到了这一阶段,信息系统已经可以满足企业各个层次的需求,从简单的事务处理到支持高效管理的决策。企业真正把IT同管理过程结合起来,将组织内部、外部的资源充分整合和利用,从而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特点:

  • 信息技术和业务战略完全融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组织能够灵活地利用信息技术来适应市场变化和创新。

  • 信息系统的管理和发展高度成熟,能够有效支持组织的长期目标。

二、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

1. 产生阶段(立项阶段)

    即信息系统的概念阶段或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阶段,可以理解为确认目标信息系统该不该做的阶段。

2. 开发阶段

    开发阶段又分为5个阶段:

    a. 总体规划阶段

        初步调查、分析系统目标、子系统组成、拟实施方案、可行性研究、制定系统建设方案;

    b. 系统分析阶段

        分析系统的逻辑模型;包括业务流程分析、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软件需求分析、网络需求分析;

    c. 系统设计阶段

        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包括软件架构设计、车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网络设计;

    d. 系统实施阶段

        将设计变为软件系统的阶段;包括软件编码、软件单元/集成/系统测试、综合布线;

    e. 系统验收阶段

        确认测试、试运行

3. 运行阶段

    在信息系统的运行阶段中,需要不断地进行维护,在软件工程中,维护分为四种类型:

    a. 排错性维护

        又叫正确性维护,指改正在系统开发阶段已产生,系统测试阶段没有发现而在运行阶段发现的错误;

    b. 适应性维护

        指使应用软件适应信息技术变化和管理需求变化而进行的修改。企业的外部市场环境和管理需求的不断变化也使得各级管理人员不断提出新的信息需求;

    c. 完善性维护

        扩充功能和改善性能而进行的修改。对已有的软件系统增加一些在系统分析和设计阶段中没有规定的功能与性能特征;

    d. 预防性维护

        为了改进应用软件的可靠性和可维护性,为了适应未来的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应主动增加预防性的新的功能,以使用系统适应各类变化而不被淘汰。

4. 消亡阶段

    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以及企业本身的调整,都有可能导致一个信息系统的转型或消亡。

三、信息系统建设原则

1. 高层管理人员介入原则

    信息系统总是为企业的总体目标服务,而只有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才能够理解企业的总体目标,才能知道企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信息系统。这里的介入可以是直接参加,也可以是决策或指导,还可以是政治、经济、人事等方面的支持。

2. 用户参与开发原则

    a. 用户指的是信息系统的使用者;

    b. 用户应该参与信息系统全过程的开发,而不仅仅是某一个阶段的开发;

    c. 用户应当深度参与信息系统的开发,既要以甲方代表的身份出现,也要成为真正的系统开发人员。

3. 自顶向下规划原则

    自顶向下规划原则强调从组织的最高层次开始规划,逐步细化到具体的实施层面。这种方法首先考虑的是组织的整体战略目标和需求,然后根据这些目标和需求来设计和实施具体的信息系统。这样做的目的是确保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与组织的整体战略的一致性。同时也应当鼓励信息系统各子系统的设计者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有创造性的设计。

4. 工程化原则

    工程化原则是指在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应当采用工程化的方法和标准,确保系统的质量、效率和可控性。这一原则强调将信息系统建设作为一个工程项目来管理,通过科学的方法、标准化的流程和工具来进行,以提高建设的效率和质量,降低风险。

5. 其他原则

    a. 创新性原则:体现信息系统的先进性;

    b. 整体性原则:体现信息系统的完整性;

    c. 发展性原则:体现信息系统的超前性;

    d. 经济型原则:体现信息系统的实用性。

四、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 结构化方法

    结构化方法强调使用一系列的、预定义的、标准化的过程和技术来进行系统分析、设计和实现。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将复杂的系统分解成更小、更易于管理和理解的部分,通过逐步细化的方式来开发系统。通过结构化方法来开发信息系统,需要在前期就对系统的功能有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特别适合于那些业务工作比较成熟,定型的系统,如银行,电信,商品销售等行业。

    其特点包括:开发目标清晰化(用户至上),工作阶段程式化,开发文档规范化,设计方法结构化(自顶向下,逐步分解求精);

2. 原型法

    原型法是一种根据用户需求,利用系统开发工具,快速建立一个系统模型展示给用户,在此基础上与用户交流,最终实现用户需求的信息系统快速开发的方法。原型法适用于需求不明确的开发,包括抛弃型原型和进化型原型;

3. 面向对象方法

    面向对象方法把客观世界从概念上看成一个由相互配合、协作的对象所组成的系统;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是利用面向对象的信息建模概念,如实体,关系,属性等,同时运用封装,继承,多态等机制来构造模拟现实系统的方法;

4. 面向服务方法

    面向对象的应用构建在类和对象之上,随后发展起来的建模技术将相关对象按照业务功能进行分组,就形成了构件的概念。对于跨构件的功能调用,则采用接口的形式暴露出来,进一步将接口的定义与实现进行解耦,则催生出了服务和面向服务的开发方法。

六、典型信息系统架构模型

1. 电子政务

    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对原有的政府形态进行信息化改造的过程,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最终构造出一个与信息时代相适应的政府形态。电子政务主要包括三个部分:

    a. 政府部门内部的电子化和网络化办公

    b. 政府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的信息共享和实时通信

    c. 政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居民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交流

    电子政务围绕着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居民之间的互动构成了5 个不同又相互关联的领域: 政府对政府(G2G)、政府对企(事)业(G2B)、企(事)业对政府(B2G)、政府对居民(G2C)、居民对政府(C2G);

    电子政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阶段:起步阶段、政府与用户单向互动、政府与用户双向互动、网上事务处理;

2. 企业信息化

    企业信息化的目标是优化企业业务活动,使之更加有效;常用的企业信息化方法包括: 

    a. 业务流程重构方法:业务流程重构是一种对企业现有业务流程进行根本性重新设计的方法,以达到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目的。BPR强调对业务流程的全面重新思考,而不是对现有流程的小修小补。它通常涉及到对工作流程、组织结构、信息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

    b. 核心业务应用方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上,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

    c. 信息系统建设方法:在系统工程的理论指导下,利用计算机等工具对系统的结构、元素、信息和反馈进行分析,旨在实现最优规划、最优设计、最优管理和最优控制。

    d. 主题数据库方法:按照企业的关键业务领域或主题来建立数据库,集中存储和管理与这些主题相关的所有数据,从而打破了部门间的“信息孤岛”,提供了更全面、准确、一致的数据视图,支持决策分析和业务流程优化。

    e. 资源管理方法:资源管理方法关注的是企业各种资源的全面、科学和高效的计划、配置、控制和利用,旨在最大化资源价值并提升企业运营效益。

    f. 人力资本投资方法:通过教育、培训、招聘、激励等方式来提升员工的知识、技能以及他们的工作态度,从而提高企业的人力资本质量。

  • 22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高斯模型可以用来描述高架点源的扩散情况。在高架点源扩散模型中,假设烟气的扩散是二维平面上的,且满足高斯分布。以下是一个简单的高架点源扩散模型的二维代码示例,使用Python实现: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def gaussian(x, y, sigma): return np.exp(-(x**2 + y**2) / (2 * sigma**2)) def gaussian_plume_model(x, y, source_x, source_y, source_strength, sigma): distance = np.sqrt((x - source_x)**2 + (y - source_y)**2) concentration = source_strength * gaussian(distance, 0, sigma) return concentration # 设置模型参数 source_x = 0 # 烟囱位置 x source_y = 0 # 烟囱位置 y source_strength = 1 # 烟囱排放强度 sigma = 1 # 高斯函数标准差 # 设置模型范围 x_min, x_max = -10, 10 y_min, y_max = -10, 10 num_points = 100 # 生成坐标点 = np.linspace(x_min, x_max, num_points) y = np.linspace(y_min, y_max, num_points) X, Y = np.meshgrid(x, y) # 计算浓度分布 concentration = gaussian_plume_model(X, Y, source_x, source_y, source_strength, sigma) # 绘制浓度分布图 plt.contourf(X, Y, concentration) plt.colorbar() plt.xlabel('X') plt.ylabel('Y') plt.title('Gaussian Plume Model (Elevated Point Source)') plt.show() ``` 这段代码与之前的高斯烟囱模型二维代码类似,但在计算高斯函数时,使用了点到点源的距离的平方作为指数。这样可以更好地描述高架点源的扩散情况。 你可以根据需要调整模型参数和模型范围,并通过运行代码来生成相应的高架点源扩散模型的二维浓度分布图。注意,这只是一个简单的模型示例,实际的高架点源扩散模型可能涉及更复杂的参数和计算。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