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贴)手机常用软件之一微信
1、微信
2011年1月21日推出微信(英文名:wechat)
市场分析:2014年底,微信用户数量同比增长41%,至5亿人,用户群体规模巨大,且增长速度快。
定位: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重点在生活方式,定位于成为用户生活的一部分。
功能分析:
喜欢的理由:
(1)痛点:弹性社交,基于社交圈的即时通讯。与qq相比,有如短信一般声音提示;与短信相比,费用低,发送信息功能强大,且具备朋友圈等社交功能,缺点是必需联网;与电话相比,费用更低,并且对于碎片化的信息无须打电话,微信更方便;与易信等相比,市场领先优势,朋友都在微信,而易信很少,发现一个月都不会用一次,还占内存,只得删掉;与陌陌、秘密等相比,熟人的社交圈更具能增加用户粘性,陌陌、秘密等软件大家都是带着猎奇的心理,好奇心过后,对于APP的留恋所剩无几。所以,综上原因,基于社交圈的即时通讯,社交范围可远可近,二者完美的融合使得微信常驻手机,且几乎是每天使用最为频繁的APP。
(2)粘度:内容为王,基于订阅的微信公众号。与最早开展订阅模式的新闻内容聚合RSS相比,更加方便快捷;与邮箱订阅相比,无需每天打开邮箱查看;与qq消息提醒相比,不会提示与我无关的信息,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信息都是我订阅的信息。微信公众号对传统订阅模式是一种颠覆,信息都是我订阅的,变被动于主动;新兴媒体的加入,不仅有政府部门官方公众号,有媒体杂志信息发布,也有自由媒体人,丰富的信息内容与来源;改变了用户的阅读方式,对于经常用碎片化时间看新闻的用户来说,无须再登录浏览器,查看新闻网站,公众号聚合的内容已经足够了,并且具有文字、图片、语言等多种阅读方式。内容为王,聚合推送的信息占到了个人每日外部信息获取的一半以上。
(3)迭代:功能至上,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迭代的更新方式是互联网软件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方式,这一点对于留住用户也至关重要,微信的迭代可以让用户感觉,每天都有新创意。除基本功能外,微信不断拓展的群聊、摇一摇、查看附近的人、扫一扫、游戏中心、表情商店、社交小视频、卡包、微信支付、漂流瓶、购物每次推出都给用户带来巨大惊喜,特别是最近推出的钱包功能里的城市服务、微信红包更是让人大呼大爱微信,特别是咱武汉的同学,惊呼武汉走在了“互联网+”前沿。功能至上,不断迭代,不仅仅在优化性能等方面,在功能方面同样不能显得太过鸡肋,性能的优化潜移影响用户,功能迭代深度影响用户,现在的微信,让用户真真切切的感受到有一种生活方式叫做微信,没你不可。
运营推广:
(1)微信,是一种生活方式。品牌深入人心,已成为手机标配。
(2)下载渠道多。各大应用商店以及搜索引擎均可轻松获取下载方式。
(3)以“痛点”功能主打推出,形成口碑效应。微信推出以免费语音消息吸引用户,大部分下载微信的用户都是看身边的人在使用,逐渐积累了大批用户。
竞品分析:
SWOT分析:
SWOT分析:
优势:具有腾讯作为强大的支撑,qq用户的巨大用户资源。
劣势:与手机qq功能部分重合,内部竞争激烈;缺乏明确的商业模式。
机会:智能手机的普及,用户互联网知识的认识不断加深,碎片化的语音沟通需求。
威胁:对运营商的冲击或将面临运营商的限制,同类产品的竞争。
盈利模式:
(1)增值服务。付费表情等。
(2)订阅号流量引导分成。通过与自媒体流量引导,收入分成。
(3)广告。朋友圈优质广告。
(4)微信公众号认证费用。
(5)购物、游戏流量导入。
(6)钱包功能。钱包功能中支付、充值、理财、电商、城市服务等都是盈利点。
(7)轻应用。与企业合作推出公众号,如南航微信自助登机等。
改进建议:
(1) 少即是多。微信打造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但是也需要考虑到个性化和用户喜好等方面,使用微信到现在,微信公众号开发者版,微信网页版、IOS版我都体验过,而微信APP上我却有很多功能几乎未使用过,附近的人、漂流瓶、购物、游戏、标签以及钱包功能里的美丽说、信用卡还款、机票火车票等功能能否由用户自由决定是否开启或隐藏等。
(2) 阅读标签。微信订阅号于我相当于一个浏览器和阅读软件,几乎占有移动阅读的50%以上,订阅的公众号有55个之多,说不定有人更多。几乎每个公众号每日推送一则消息,不可能每天全部读完,时间一长会积累很多内容,而对于处女座的我来说看着图标右上角的数字显得很烦躁,经常喜欢点进去后再出来以消除红色数字,但是这样对于没有分类的内容不知道看到了那里,等再次打开时再去寻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且对于那些消息已看,哪些没看也很难弄清楚。
(3) 通讯录快速查找。微信通讯录查找功能需要点击上方查询按钮,使用麻烦,我们常用手机通讯录通过拼音可以快速查找,微信的查询功能能否根据用户习惯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