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AI 工具聚合平台 硅博士的联合创始人的司南。
-
AI产品不断涌现的2024
进入2024年后,AI技术和应用层出不穷,每个月都会新产品的发布,5月13日大洋彼岸的OpenAI发布了GPT 4O,通过现场和视频方式,演示了GPT 4O在教育,办公,翻译等场景的多模态能力。其中延时230ms的口译,让很多有翻译需求的小伙伴很是震惊!
我们今天就做个AI翻译小调研,看看当前AI到底怎样?
-
翻译的四种场景
翻译在学习、工作、旅游、商务和会议中,应用非常频繁。我朋友公司近期带团到日本韩国做10天的酒类企业参观考察,就需要请英、韩、日翻译陪同。那当前AI大模型是否能给翻译的场景带来颠覆性的变化,帮助公司节省下这个翻译成本?未来是否会让翻译人员失业呢?
我主要想了解2个问题:
1、用户使用实时(半实时)翻译的场景都有哪些?现在解决方案是什么?使用翻译人员的主要场景是什么?
2、现有软件或硬件产品,利用大模型是否会有质的提升?是否会将”重磅消息”翻译成“Heavy News”。
第一个问题:
翻译按照翻译方式分为笔译和口译。口译又分为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GPT4O中演示的为交替传译,即发言人和翻译人员交替说话。
根据我们日常使用的情况,依据使用方式和参与人数,我将翻译简化为4类场景。
翻译的四种场景
-
翻译能力大比拼
因为我们主要大模型翻译能力,我就就不再进行区分笔译和口译,我们全部采取文本翻译。排除图像识别、OCR、TTS、STT或服务器资源等技术的影响。
关键指标:翻译的准确度。
测试平台: GPT 4、讯飞星火、文心一言、谷歌翻译、腾讯翻译君APP、苹果翻译APP。
测试内容(主要和中国翻译司的人工翻译对比):
1、中国成语
和则两利 斗则俱伤
2、国外诗歌
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3、谈判发言
难道我们受洋人的苦头还少吗?难道我们被外国围堵的时间还短吗?
4、电影对白
Protecting our Transwarp Key is all the matters! GO! use it to escape. I'll hold him off, buy you some time.
5、旅游问询
请问西湖有什么好吃的吗?
西湖醋鱼不错,西湖边上有个楼外楼酒店,你可以去看看,很难预约
翻译结果见图:
双击看大图
结果:GPT4 > 讯飞星火 > 文心一言 > 谷歌翻译 > 腾讯翻译君APP > 苹果翻译APP (非大模型)
从对比可以发现,大模型对翻译还是比较擅长的,相对传统机器翻译(如苹果翻译),有绝对优势,很多翻译已经能根据前后语境进行优化了,比如“Protecting our Transwarp Key is all the matters! GO! use it to escape. I'll hold him off, buy you some time. ” 中的go,其他都翻译为了走!去!但是ChatGPT4 翻译为“快走!”。 与电影中的场景非常贴合。
大模型也有不完美的地方,比如“好吃的”,翻译为“good to eat” 就不太合适,AI整体翻译不错,但是与顶级翻译员,在美感和情感表达上,还有差距的,如AI 对“Let life be beautiful like summer flowers and death like autumn leaves” 这句话的翻译基本都采取了郑振铎老师的翻译。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评分。
评分仅是个人主观评测,仅供参考。
-
对英语学习和翻译员的影响
用户选择一个产品因素很多,作为一个升级换代的需求,替换成本是一个必须考量的因素,当前一些离线翻译耳机或翻译器基本要3000-4000元/个,而一个普通的传译员3000元/小时,这就存在一个临界点,当同时需要翻译的人数越多,需要的翻译器越多,单次拥有成本相比人工翻译就要贵一些,但是对哪些做游学、会议场地的用户来说,又可以摊薄这样的开销。
根据上述翻译的情况和AI的未来能力发展趋势, 我们可以预判:
1、Ai在基础应用场景替代性非常强,实时字幕插件已经让喜欢美剧,好莱坞大片的人不用等“熟肉”了。出国旅游,语言不会成为一个门槛。
2、政府会议、国际赛事、重大商务会议、这些重要正式场合,翻译员这个角色需求还是个强需,对前后语境和灵活性上,人都会更胜一筹。
在未来2-3年年,我们应该会看到针对不同场景,低延迟、高可信和可私有/离线使用的To B 或To C 的应用或设备,一定会加入AI的能力,终端与云端相互协同,更新换代。
-
关于硅博士
AI聚合平台
链接1000个AI产品开发者
一起落地AI
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