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磁阵Sx900故障硬盘手动剔除的方法/风险硬盘更换方法

本文提供OceanStor S3900风险硬盘更换操作指导。因硬盘故障未重构,需手动让热备盘顶替。介绍根据设备版本确认更换方法,给出方法一和方法二,方法二又分多种情况,如更换非RAID组成员盘的保险箱盘等,每种情况都有详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以下内容为公司的设备维保厂商提供给我的,原因是硬盘有故障,但未发生重构,所以需要手动操作让热备盘顶替故障盘。

我在OceanStor S3900上进行了操作(开启ssh,进入命令行终端进行操作),很顺利。本文有所更改,部分图片重新进行了截取。

风险硬盘更换操作指导

执行命令showupgradepkginfo -t 1查看版本信息,根据设备版本(Package Version),确认风险硬盘的更换方法。

showupgradepkginfo

版本实施方法
V100R002C00SPCh00
V100R002C01SPCh00
V100R005C00SPC700及之后的版本
V100R005C01SPC700及之后的版本
V100R005C02所有版本
按方法一实施风险硬盘更换
V100R001所有版本
V100R002C00SPCh00之前所有版本
V100R002C01SPCh00之前所有版本
V100R005C00SPC700之前的版本
V100R005C01SPC700之前的版本
按方法二实施风险硬盘更换

说明:V100R002版本依次为V100R002C00SPC001, SPC002…V100R002C00SPC015, SPCg00, SPCh00

V100R005版本依次为V100R005C00SPC002, SPC003,SPC400…SPC600, SPC700,SPC800,SPC900

方法一

操作步骤

步骤 1:登录命令行,输入developer,按照提示输入密码debug@storage。

步骤 2:执行命令showdisk -logic命令,确认需要更换的风险盘框号和槽位号。Disk Location为硬盘的框号和槽位号。

showdisk

步骤 3:执行命令simudiskimpendfail -e enclosureid -s slotid。其中enclosureid为硬盘的框号,slotid为硬盘的槽位号。以Disk Location为(1,0)为示例,则执行命令simudiskimpendfail -e 1 -s 0,执行该命令后,系统会产生该硬盘即将失效的告警。

步骤 4:执行后,硬盘会自动进行预拷贝,将数据拷贝到热备盘。通过命令showdisk -e enclosureid -s slotid查询Precopying的进度,等待硬盘的状态变为Reconstruced状态,即可正常进行故障盘更换。

步骤 5: 硬盘更换后,再查看硬盘的重构和回拷的状态。

注意:

更换硬盘时,同一套存储系统在同一时间仅能更换一块保险箱硬盘。

更换保险箱盘时会出现“保险箱盘故障”的告警。

方法二

根据硬盘的槽位信息和逻辑类型和逻辑状态进行更换,详细更换方法,请参考如下表格进行选择。

槽位showdisk -logic查询结果更换方法
保险箱槽位Logic Type为Free的硬盘参考2.1进行更换
非保险箱槽位Logic Type为Free的硬盘参考2.2进行更换
非保险箱槽位Logic Status为Free spare的盘参考2.3进行更换
非保险箱槽位Logic Type为Member盘参考2.4进行更换
保险箱槽位Logic Type为Member盘参考2.5进行更换

说明:针对Logic Status为Used spare的硬盘,需要等待重构到该槽位的硬盘更换后,硬盘会自动释放为Logic Status为Free spare或者Logic Type为Free的硬盘。

2.1 更换非RAID组成员盘的保险箱盘

操作步骤

步骤 1:确认风险硬盘为保险箱盘(即系统盘,如下图红色框标识,位于控制框的前四个槽位)。

以2U24盘位控制框保险箱盘的位置为例:

2U24盘位控制框保险箱盘位置示意图

以4U24盘位控制框保险箱盘的位置为例:

4U24盘位控制框保险箱盘位置示意图

如图所示,槽位号为0,1,2,3且逻辑状态为Free的保险箱盘:

保险箱盘

步骤 2:选择一块风险盘,根据“硬盘更换指导”更换风险盘。

注意

更换硬盘时,同一套存储系统在同一时间仅能更换一块保险箱硬盘。

更换保险箱盘时会出现“保险箱盘故障”的告警。

如果需要更换两块保险箱硬盘,更换完第一块硬盘后请等待5分钟,并观察“保险箱盘故障”告警恢复时才可更换第二块硬盘。

硬盘运行指示灯示意图

—-结束

2.2 更换非保险箱槽位的空闲盘

操作步骤

步骤 1:非保险箱槽位的空闲盘,如下图所示的(0,10)槽位硬盘:

步骤 2: 选择一块风险盘,根据“硬盘更换指导”更换风险盘。

—-结束

2.3 更换空闲热备盘

操作步骤

步骤 1:非保险箱槽位的空闲热备盘,如下图所示的(0,9)槽位硬盘:

步骤 2:选择一块风险盘,根据“硬盘更换指导”更换风险盘。

步骤 3:请参见设备热备盘”将新更换的硬盘设置为热备盘。

—-结束

2.4 更换RAID组中非保险箱槽位的成员盘

操作步骤

步骤 1:若有空闲盘但无空闲热备盘,请按照“设置热备盘”方法选择一块空闲盘设置成热备盘;若无空闲盘,在空槽位插入硬盘并设置为热备盘。热备盘大小需和RAID成员盘大小一致。

步骤 2:登录CLI执行命令(以(0,5)号盘为需更换的硬盘,(0,16)号为空闲热备盘为例),执行替换RAID组中硬盘的命令startdiskswap,例如:将硬盘(0,5)预拷贝到(0,16),则执行命令:startdiskswap -se 0 -ss 5 -te 0 -ts 16

startdiskswap

如命令执行提示硬盘类型非法,请检查目标盘类型是否设置为热备盘,若目标盘类型为热备盘,命令执行失败,请联系整改接口人。

步骤 3:使用showdisk -logic命令,查看预拷贝的情况,若拷贝完成,则目标盘(0,16)的状态为Normal,而需更换的硬盘(0,5)状态为free。如图所示,预拷贝过程中,源盘的Logic Status为Precopying:

步骤 4:根据“硬盘更换指导”更换风险硬盘(0,5)。并参考“设置热备盘”,将更换上的硬盘(0,5)设置为热备盘。

步骤 5:执行startdiskswap -se 0 -ss 16 -te 0 -ts 5,将硬盘(0,16)数据预拷贝回新替换的(0,5)硬盘上。

步骤 6:参考查看硬盘预拷贝情况。目标盘(0,5)的状态为Normal,(0,16)状态为free则表示拷贝完成,(0,5)硬盘更换成功。参考“设置热备盘”,将(0,16)设置为热备盘。

切记在执行startdiskswap时硬盘的框号和槽位号一定不能弄错;保险箱槽位硬盘不能使用该命令进行操作。一块硬盘更换完后再更换另外一块,在一块硬盘回拷未完成时,切勿对其他硬盘进行操作。

—-结束

2.5 更换作为RAID组成员盘的保险箱盘

操作步骤

若有空闲盘但无热备盘,按照“设置热备盘”方法设置热备盘;若无空闲盘,在空槽位插入硬盘并设置为热备盘。(说明:热备盘大小和RAID成员盘大小一致)

步骤 1:选择一块风险盘,根据“硬盘更换指导”更换风险盘。

步骤 2:更换完一块硬盘后,系统会自动启动硬盘的重构过程,重构完成后系统会自动将数据回拷回新更换的,请参考“查看硬盘重构和回拷状态”查看硬盘的重构和回拷的状态。待新更换的硬盘logic Status变为Normal,表示硬盘已回拷完成,硬盘更换成功。

更换硬盘为一块完后再更换另外一块,在一块硬盘回拷未完成时,切勿对其他硬盘进行操作。

—-结束

### 回答1: CentOS 7启动httpd服务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 1. 检查httpd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可以使用命令`httpd -t`检查httpd配置文件是否正确,如果有错误,需要修改配置文件。 2. 检查端口是否被占用:可以使用命令`netstat -tlnp`查看端口是否被占用,如果被占用需要释放端口或修改httpd配置文件中的端口号。 3. 检查httpd服务是否安装:可以使用命令`rpm -qa | grep httpd`查看httpd服务是否安装,如果没有安装需要先安装httpd服务。 4. 检查httpd服务是否启动:可以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tus httpd`查看httpd服务是否启动,如果没有启动需要使用命令`systemctl start httpd`启动httpd服务。 5. 检查SELinux是否开启:如果SELinux开启,可能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需要使用命令`setenforce 0`关闭SELinux,或者修改SELinux策略。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解决方法,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可以查看httpd服务日志文件,找到具体的错误信息,然后根据错误信息进行解决。 ### 回答2: CentOS 7上的httpd服务启动失败可能有多种原因。以下列出了一些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 1. 端口被占用 当httpd试图占用已被其他程序占用的端口时会启动失败。此时可以通过使用`netstat -tunlp`命令检查端口占用情况,然后杀死占用该端口的进程及时释放端口。或者修改httpd的配置文件,将端口修改为未被占用的端口。 2. 配置文件错误 有时httpd服务的配置文件中可能出现错误,例如语法错误或路径错误等等。在启动httpd服务之前,可以使用`apachectl configtest`命令进行检查,如果输出“Syntax OK”,则表示配置文件没有错误。如果出现错误,则需要根据错误提示进行相应修改。 3. 依赖关系问题 如果httpd依赖的其他程序或库缺失,也会导致启动失败。可以通过使用`systemctl status httpd.service`命令来查看httpd服务状态,如果输出“Failed to start”或“Loaded: failed”,则需要检查依赖关系是否完整。 4. SELinux问题 当SELinux启用时,有时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在SELinux上禁用httpd服务,或者修改httpd配置文件解决SELinux相关的问题。 5. 用户权限问题 httpd服务启动可能需要特定的用户权限。如果使用的用户权限不够,则无法启动。可以尝试使用root用户启动httpd服务,或者根据需要修改相应的用户权限。 ### 回答3: CentOS 7中的Apache HTTP服务器(httpd)是一个常见的Web服务器,如果遇到httpd服务启动失败的情况,可能会影响服务器正常的工作和对外服务的稳定性。本文将提供一些可能会导致httpd服务启动失败的原因,并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1. 端口被占用 如果端口被其他进程占用,httpd服务就无法启动。可以通过 netstat -tulpn 命令查看端口占用情况,并杀死占用该端口的进程。如果端口被 httpd 服务自身占用,可以通过 systemctl restart httpd 命令重启 httpd 服务;如果是其他进程占用了端口,可以通过 kill 命令杀死该进程或更改 httpd.conf 文件配置,将 httpd 服务的端口改为其他空闲端口,重新启动。 2. 配置文件错误 httpd 服务的配置文件通常是 /etc/httpd/conf/httpd.conf,如果其中存在语法错误、权限问题或者其它配置错误,可能会导致 httpd 服务启动出错。可以通过将 httpd.conf 文件备份后删掉,重新执行 yum install httpd 命令安装 httpd 服务,然后手动修改 httpd.conf 文件,逐个检查每个配置项是否正确,确认无误后重启 httpd 服务。 3. SELinux 问题 SELinux 是 CentOS 7中提供的一种安全模块,它可以对系统文件和应用程序进行安全管控。如果 SELinux 配置不正确,可能会阻止 httpd 服务正常启动。可以通过修改 /etc/selinux/config 文件中 SELINUX=disabled 来暂时关闭 SELinux,然后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或者一个更优的方式是,根据日志确定问题原因,使用命令 semanage 或者 setsebool 等工具将相关目录或者配置加入到 SELinux 许可列表中,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以恢复服务正常工作。 4. 防火墙问题 如果你的 CentOs 7 服务器启用了防火墙,有可能会导致 httpd 服务启动失败。可以通过检查防火墙相关配置来确定问题原因,解决方案是修改防火墙规则,将端口 80 或者 443 等 httpd 服务需要的端口放行,重新启动 httpd 服务。 总之,当遇到 httpd 服务启动失败时,不要慌张,可以先通过日志或者执行命令查看错误信息,找到错误原因,然后根据错误原因一步一步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注意备份原始配置文件,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洒满阳光的午后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