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面试100问(四)

讲述一下Socket编程的send() recv() accept() socket()函数?

        send函数用来向TCP连接的另一端发送数据。客户程序一般用send函数向服务器发送请求,而服务器则通常用send函数来向客户程序发送应答,send的作用是将要发送的数据拷贝到缓冲区,协议负责传输。 recv函数用来从TCP连接的另一端接收数据,当应用程序调用recv函数时,recv先等待send的发送缓冲中的数据被协议传送完毕,然后从缓冲区中读取接收到的内容给应用层。 accept函数用了接收一个连接,内核维护了半连接队列和一个已完成连接队列,当队列为空的时候,accept函数阻塞,不为空的时候accept函数从上边取下来一个已完成连接,返回一个文件描述符。

说一说strcpy和strlen?

        strcpy是字符串拷贝函数,原型: char *strcpy(char* dest, const char *src); 从src逐字节拷贝到dest,直到遇到'\0'结束,因为没有指定长度,可能会导致拷贝越界,造成缓冲区溢出漏洞,安全版本是strncpy函数。 strlen函数是计算字符串长度的函数,返回从开始到'\0'之间的字符个数。

分别给出BOOL,int,float,指针变量 与“零值”比较的 if 语句(假设变量名为var)?

        BOOL型变量:if(!var) int型变量: if(var==0) float型变量: const float EPSINON = 0.000001; if ((x >= - EPSINON) && (x <= EPSINON) 指针变量:  if(var==NULL)  c++的空为nullptr

说一说并发(concurrency)和并行(parallelism)?

        并发(concurrency):指宏观上看起来两个程序在同时运行,比如说在单核cpu上的多任务。但是从微观上看两个程序的指令是交织着运行的,你的指令之间穿插着我的指令,我的指令之间穿插着你的,在单个周期内只运行了一个指令。这种并发并不能提高计算机的性能,只能提高效率。 并行(parallelism):指严格物理意义上的同时运行,比如多核cpu,两个程序分别运行在两个核上,两者之间互不影响,单个周期内每个程序都运行了自己的指令,也就是运行了两条指令。这样说来并行的确提高了计算机的效率。所以现在的cpu都是往多核方面发展。

fork和vfork的区别?

        fork的基础知识: fork:创建一个和当前进程映像一样的进程可以通过fork( )系统调用: #include #include pid_t fork(void); 成功调用fork( )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它几乎与调用fork( )的进程一模一样,这两个进程都会继续运行。在子进程中,成功的fork( )调用会返回0。在父进程中fork( )返回子进程的pid。如果出现错误,fork( )返回一个负值。 最常见的fork( )用法是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然后使用exec( )载入二进制映像,替换当前进程的映像。这种情况下,派生(fork)了新的进程,而这个子进程会执行一个新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的映像。这种“派生加执行”的方式是很常见的。 在早期的Unix系统中,创建进程比较原始。当调用fork时,内核会把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复制一份,复制进程的页表项,然后把父进程的地址空间中的内容逐页的复制到子进程的地址空间中。但从内核角度来说,逐页的复制方式是十分耗时的。现代的Unix系统采取了更多的优化,例如Linux,采用了写时复制的方法,而不是对父进程空间进程整体复制。

        vfork的基础知识: 在实现写时复制之前,Unix的设计者们就一直很关注在fork后立刻执行exec所造成的地址空间的浪费。BSD的开发者们在3.0的BSD系统中引入了vfork( )系统调用。 #include #include pid_t vfork(void); 除了子进程必须要立刻执行一次对exec的系统调用,或者调用_exit( )退出,对vfork( )的成功调用所产生的结果和fork( )是一样的。vfork( )会挂起父进程直到子进程终止或者运行了一个新的可执行文件的映像。通过这样的方式,vfork( )避免了地址空间的按页复制。在这个过程中,父进程和子进程共享相同的地址空间和页表项。实际上vfork( )只完成了一件事:复制内部的内核数据结构。因此,子进程也就不能修改地址空间中的任何内存。 vfork( )是一个历史遗留产物,Linux本不应该实现它。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增加了写时复制,vfork( )也要比fork( )快,因为它没有进行页表项的复制。然而,写时复制的出现减少了对于替换fork( )争论。实际上,直到2.2.0内核,vfork( )只是一个封装过的fork( )。因为对vfork( )的需求要小于fork( ),所以vfork( )的这种实现方式是可行的。

         补充知识点:写时复制 Linux采用了写时复制的方法,以减少fork时对父进程空间进程整体复制带来的开销。 写时复制是一种采取了惰性优化方法来避免复制时的系统开销。它的前提很简单:如果有多个进程要读取它们自己的那部门资源的副本,那么复制是不必要的。每个进程只要保存一个指向这个资源的指针就可以了。只要没有进程要去修改自己的“副本”,就存在着这样的幻觉:每个进程好像独占那个资源。从而就避免了复制带来的负担。如果一个进程要修改自己的那份资源“副本”,那么就会复制那份资源,并把复制的那份提供给进程。不过其中的复制对进程来说是透明的。这个进程就可以修改复制后的资源了,同时其他的进程仍然共享那份没有修改过的资源。所以这就是名称的由来:在写入时进行复制。 写时复制的主要好处在于:如果进程从来就不需要修改资源,则不需要进行复制。惰性算法的好处就在于它们尽量推迟代价高昂的操作,直到必要的时刻才会去执行。 在使用虚拟内存的情况下,写时复制(Copy-On-Write)是以页为基础进行的。所以,只要进程不修改它全部的地址空间,那么就不必复制整个地址空间。在fork( )调用结束后,父进程和子进程都相信它们有一个自己的地址空间,但实际上它们共享父进程的原始页,接下来这些页又可以被其他的父进程或子进程共享。 写时复制在内核中的实现非常简单。与内核页相关的数据结构可以被标记为只读和写时复制。如果有进程试图修改一个页,就会产生一个缺页中断。内核处理缺页中断的方式就是对该页进行一次透明复制。这时会清除页面的COW属性,表示着它不再被共享。 现代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中都在内存管理单元(MMU)提供了硬件级别的写时复制支持,所以实现是很容易的。 在调用fork( )时,写时复制是有很大优势的。因为大量的fork之后都会跟着执行exec,那么复制整个父进程地址空间中的内容到子进程的地址空间完全是在浪费时间:如果子进程立刻执行一个新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的映像,它先前的地址空间就会被交换出去。写时复制可以对这种情况进行优化。

        fork和vfork的区别: 1. fork( )的子进程拷贝父进程的数据段和代码段;vfork( )的子进程与父进程共享数据段 2. fork( )的父子进程的执行次序不确定;vfork( )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调用exec或exit之前与父进程数据是共享的,在它调用exec或exit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 3. vfork( )保证子进程先运行,在它调用exec或exit之后父进程才可能被调度运行。如果在调用这两个函数之前子进程依赖于父进程的进一步动作,则会导致死锁。 4.当需要改变共享数据段中变量的值,则拷贝父进程。

说一下共享内存相关api?

        Linux允许不同进程访问同一个逻辑内存,提供了一组API,头文件在sys/shm.h中。 1)新建共享内存shmget int shmget(key_t key,size_t size,int shmflg); key:共享内存键值,可以理解为共享内存的唯一性标记。 size:共享内存大小 shmflag:创建进程和其他进程的读写权限标识。 返回值:相应的共享内存标识符,失败返回-1 2)连接共享内存到当前进程的地址空间shmat void *shmat(int shm_id,const void *shm_addr,int shmflg); shm_id:共享内存标识符 shm_addr:指定共享内存连接到当前进程的地址,通常为0,表示由系统来选择。 shmflg:标志位 返回值:指向共享内存第一个字节的指针,失败返回-1 3)当前进程分离共享内存shmdt int shmdt(const void *shmaddr); 4)控制共享内存shmctl 和信号量的semctl函数类似,控制共享内存 int shmctl(int shm_id,int command,struct shmid_ds *buf); shm_id:共享内存标识符 command: 有三个值 IPC_STAT:获取共享内存的状态,把共享内存的shmid_ds结构复制到buf中。 IPC_SET:设置共享内存的状态,把buf复制到共享内存的shmid_ds结构。 IPC_RMID:删除共享内存 buf:共享内存管理结构体。

说一下fork函数?

        创建一个和当前进程映像一样的进程可以通过fork( )系统调用: #include #include pid_t fork(void); 成功调用fork( )会创建一个新的进程,它几乎与调用fork( )的进程一模一样,这两个进程都会继续运行。在子进程中,成功的fork( )调用会返回0。在父进程中fork( )返回子进程的pid。如果出现错误,fork( )返回一个负值。 最常见的fork( )用法是创建一个新的进程,然后使用exec( )载入二进制映像,替换当前进程的映像。这种情况下,派生(fork)了新的进程,而这个子进程会执行一个新的二进制可执行文件的映像。这种“派生加执行”的方式是很常见的。 在早期的Unix系统中,创建进程比较原始。当调用fork时,内核会把所有的内部数据结构复制一份,复制进程的页表项,然后把父进程的地址空间中的内容逐页的复制到子进程的地址空间中。但从内核角度来说,逐页的复制方式是十分耗时的。现代的Unix系统采取了更多的优化,例如Linux,采用了写时复制的方法,而不是对父进程空间进程整体复制。

说一下函数指针?

        1、定义 函数指针是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 函数指针本身首先是一个指针变量,该指针变量指向一个具体的函数。这正如用指针变量可指向整型变量、字符型、数组一样,这里是指向函数。 C在编译时,每一个函数都有一个入口地址,该入口地址就是函数指针所指向的地址。有了指向函数的指针变量后,可用该指针变量调用函数,就如同用指针变量可引用其他类型变量一样,在这些概念上是大体一致的。 2、用途: 调用函数和做函数的参数,比如回调函数。 3、示例: char * fun(char * p) {…} // 函数fun char * (*pf)(char * p); // 函数指针pf pf = fun; // 函数指针pf指向函数fun pf(p); // 通过函数指针pf调用函数fun。

为什么析构函数必须是虚函数?为什么C++默认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

        将可能会被继承的父类的析构函数设置为虚函数,可以保证当我们new一个子类,然后使用基类指针指向该子类对象,释放基类指针时可以释放掉子类的空间,防止内存泄漏。 C++默认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是因为虚函数需要额外的虚函数表和虚表指针,占用额外的内存。而对于不会被继承的类来说,其析构函数如果是虚函数,就会浪费内存。因此C++默认的析构函数不是虚函数,而是只有当需要当作父类时,设置为虚函数。

说说智能指针?

        C++里面的四个智能指针: auto_ptr, shared_ptr, weak_ptr, unique_ptr 其中后三个是c++11支持,并且第一个已经被11弃用。 为什么要使用智能指针: 智能指针的作用是管理一个指针,因为存在以下这种情况:申请的空间在函数结束时忘记释放,造成内存泄漏。使用智能指针可以很大程度上的避免这个问题,因为智能指针就是一个类,当超出了类的作用域是,类会自动调用析构函数,析构函数会自动释放资源。所以智能指针的作用原理就是在函数结束时自动释放内存空间,不需要手动释放内存空间。

  • 38
    点赞
  • 15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