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底层(一)

本文探讨了Linux内核的pagecache加速文件读取,Linux定时器机制从低精度到高精度的演变,如何在Linux下获取文件部分内容,内核态和用户态的区别,异步编程中的事件循环,IO模型的种类,以及大端小端模式的解释。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为什么要有page cache,操作系统怎么设计的page cache?

        加快从磁盘读取文件的速率。page cache中有一部分磁盘文件的缓存,因为从磁盘中读取文件比较慢,所以读取文件先去page cache中去查找,如果命中,则不需要去磁盘中读取,大大加快读取速度。在 Linux 内核中,文件的每个数据块最多只能对应一个 Page Cache 项,它通过两个数据结构来管理这些 Cache 项,一个是radix tree,另一个是双向链表。Radix tree 是一种搜索树,Linux 内核利用这个数据结构来通过文件内偏移快速定位Cache 项。

linux内核中的Timer 定时器机制?

        1)低精度时钟 Linux 2.6.16之前,内核只支持低精度时钟,内核定时器的工作方式: 1、系统启动后,会读取时钟源设备(RTC, HPET,PIT…),初始化当前系统时间。 2、内核会根据HZ(系统定时器频率,节拍率)参数值,设置时钟事件设备,启动tick(节拍)中断。HZ表示1秒种产生多少个时钟硬件中断,tick就表示连续两个中断的间隔时间。 3、设置时钟事件设备后,时钟事件设备会定时产生一个tick中断,触发时钟中断处理函数,更新系统时钟,并检测timer wheel,进行超时事件的处理。 在上面工作方式下,Linux 2.6.16 之前,内核软件定时器采用timer wheel多级时间轮的实现机制,维护操作系统的所有定时事件。timer wheel的触发是基于系统tick周期性中断。 所以说这之前,linux只能支持ms级别的时钟,随着时钟源硬件设备的精度提高和软件高精度计时的需求,有了高精度时钟的内核设计。 2)高精度时钟 Linux 2.6.16 ,内核支持了高精度的时钟,内核采用新的定时器hrtimer,其实现逻辑和Linux 2.6.16 之前定时器逻辑区别: hrtimer采用红黑树进行高精度定时器的管理,而不是时间轮; 高精度时钟定时器不在依赖系统的tick中断,而是基于事件触发。 旧内核的定时器实现依赖于系统定时器硬件定期的tick,基于该tick,内核会扫描timer wheel处理超时事件,会更新jiffies,wall time(墙上时间,现实时间),process的使用时间等等工作。 新的内核不再会直接支持周期性的tick,新内核定时器框架采用了基于事件触发,而不是以前的周期性触发。新内核实现了hrtimer(high resolution timer):于事件触发。 hrtimer的工作原理: 通过将高精度时钟硬件的下次中断触发时间设置为红黑树中最早到期的Timer 的时间,时钟到期后从红黑树中得到下一个 Timer 的到期时间,并设置硬件,如此循环反复。 在高精度时钟模式下,操作系统内核仍然需要周期性的tick中断,以便刷新内核的一些任务。hrtimer是基于事件的,不会周期性出发tick中断,所以为了实现周期性的tick中断(dynamic tick):系统创建了一个模拟 tick 时钟的特殊 hrtimer,将其超时时间设置为一个tick时长,在超时回来后,完成对应的工作,然后再次设置下一个tick的超时时间,以此达到周期性tick中断的需求。 引入了dynamic tick,是为了能够在使用高精度时钟的同时节约能源,这样会产生tickless 情况下,会跳过一些 tick。 新内核对相关的时间硬件设备进行了统一的封装,定义了主要有下面两个结构: 时钟源设备(closk source device):抽象那些能够提供计时功能的系统硬件,比如 RTC(Real Time Clock)、TSC(Time Stamp Counter),HPET,ACPI PM-Timer,PIT等。不同时钟源提供的精度不一样,现在pc大都是支持高精度模式(high-resolution mode)也支持低精度模式(low-resolution mode)。 时钟事件设备(clock event device):系统中可以触发 one-shot(单次)或者周期性中断的设备都可以作为时钟事件设备。 当前内核同时存在新旧timer wheel 和 hrtimer两套timer的实现,内核启动后会进行从低精度模式到高精度时钟模式的切换,hrtimer模拟的tick中断将驱动传统的低精度定时器系统(基于时间轮)和内核进程调度。

Linux下怎么得到一个文件的100到200行?

         sed -n '100,200p' inputfile awk 'NR>=100&&NR<=200{print}' inputfile head -200 inputfile|tail -100

操作系统为什么要分内核态和用户态?

        为了安全性。在cpu的一些指令中,有的指令如果用错,将会导致整个系统崩溃。分了内核态和用户态后,当用户需要操作这些指令时候,内核为其提供了API,可以通过系统调用陷入内核,让内核去执行这些操作。

异步编程的事件循环?

        事件循环就是不停循环等待时间的发生,然后将这个事件的所有处理器,以及他们订阅这个事件的时间顺序依次依次执行。当这个事件的所有处理器都被执行完毕之后,事件循环就会开始继续等待下一个事件的触发,不断往复。当同时并发地处理多个请求时,以上的概念也是正确的,可以这样理解:在单个的线程中,事件处理器是一个一个按顺序执行的。即如果某个事件绑定了两个处理器,那么第二个处理器会在第一个处理器执行完毕后,才开始执行。在这个事件的所有处理器都执行完毕之前,事件循环不会去检查是否有新的事件触发。在单个线程中,一切都是有顺序地一个一个地执行的!

5种IO模型?

         1.阻塞IO:调用者调用了某个函数,等待这个函数返回,期间什么也不做,不停的去检查这个函数有没有返回,必须等这个函数返回才能进行下一步动作 2.非阻塞IO:非阻塞等待,每隔一段时间就去检测IO事件是否就绪。没有就绪就可以做其他事。 3.信号驱动IO:信号驱动IO:linux用套接口进行信号驱动IO,安装一个信号处理函数,进程继续运行并不阻塞,当IO时间就绪,进程收到SIGIO信号。然后处理IO事件。 4.IO复用/多路转接IO:linux用select/poll函数实现IO复用模型,这两个函数也会使进程阻塞,但是和阻塞IO所不同的是这两个函数可以同时阻塞多个IO操作。而且可以同时对多个读操作、写操作的IO函数进行检测。知道有数据可读或可写时,才真正调用IO操作函数 5.异步IO:linux中,可以调用aio_read函数告诉内核描述字缓冲区指针和缓冲区的大小、文件偏移及通知的方式,然后立即返回,当内核将数据拷贝到缓冲区后,再通知应用程序。

僵尸进程?

        1)正常进程 正常情况下,子进程是通过父进程创建的,子进程再创建新的进程。子进程的结束和父进程的运行是一个异步过程,即父进程永远无法预测子进程到底什么时候结束。 当一个进程完成它的工作终止之后,它的父进程需要调用wait()或者waitpid()系统调用取得子进程的终止状态。 unix提供了一种机制可以保证只要父进程想知道子进程结束时的状态信息, 就可以得到:在每个进程退出的时候,内核释放该进程所有的资源,包括打开的文件,占用的内存等。 但是仍然为其保留一定的信息,直到父进程通过wait / waitpid来取时才释放。保存信息包括: 1进程号the process ID 2退出状态the termination status of the process 3运行时间the amount of CPU time taken by the process等 2)孤儿进程 一个父进程退出,而它的一个或多个子进程还在运行,那么那些子进程将成为孤儿进程。孤儿进程将被init进程(进程号为1)所收养,并由init进程对它们完成状态收集工作。 3)僵尸进程 一个进程使用fork创建子进程,如果子进程退出,而父进程并没有调用wait或waitpid获取子进程的状态信息,那么子进程的进程描述符仍然保存在系统中。这种进程称之为僵尸进程。 僵尸进程是一个进程必然会经过的过程:这是每个子进程在结束时都要经过的阶段。 如果子进程在exit()之后,父进程没有来得及处理,这时用ps命令就能看到子进程的状态是“Z”。如果父进程能及时 处理,可能用ps命令就来不及看到子进程的僵尸状态,但这并不等于子进程不经过僵尸状态。 如果父进程在子进程结束之前退出,则子进程将由init接管。init将会以父进程的身份对僵尸状态的子进程进行处理。 危害: 如果进程不调用wait / waitpid的话, 那么保留的那段信息就不会释放,其进程号就会一直被占用,但是系统所能使用的进程号是有限的,如果大量的产生僵死进程,将因为没有可用的进程号而导致系统不能产生新的进程。 外部消灭: 通过kill发送SIGTERM或者SIGKILL信号消灭产生僵尸进程的进程,它产生的僵死进程就变成了孤儿进程,这些孤儿进程会被init进程接管,init进程会wait()这些孤儿进程,释放它们占用的系统进程表中的资源 内部解决: 1、子进程退出时向父进程发送SIGCHILD信号,父进程处理SIGCHILD信号。在信号处理函数中调用wait进行处理僵尸进程。 2、fork两次,原理是将子进程成为孤儿进程,从而其的父进程变为init进程,通过init进程可以处理僵尸进程。

微内核与宏内核?

        宏内核:除了最基本的进程、线程管理、内存管理外,将文件系统,驱动,网络协议等等都集成在内核里面,例如linux内核。 优点:效率高。 缺点:稳定性差,开发过程中的bug经常会导致整个系统挂掉。 微内核:内核中只有最基本的调度、内存管理。驱动、文件系统等都是用户态的守护进程去实现的。 优点:稳定,驱动等的错误只会导致相应进程死掉,不会导致整个系统都崩溃 缺点:效率低。典型代表QNX,QNX的文件系统是跑在用户态的进程,称为resmgr的东西,是订阅发布机制,文件系统的错误只会导致这个守护进程挂掉。不过数据吞吐量就比较不乐观了。

用户态和内核态区别?

        用户态和内核态是操作系统的两种运行级别,两者最大的区别就是特权级不同。用户态拥有最低的特权级,内核态拥有较高的特权级。运行在用户态的程序不能直接访问操作系统内核数据结构和程序。内核态和用户态之间的转换方式主要包括:系统调用,异常和中断。

请问什么是大端小端以及如何判断大端小端?

        大端是指低字节存储在高地址;小端存储是指低字节存储在低地址。我们可以根据联合体来判断该系统是大端还是小端。因为联合体变量总是从低地址存储。

        如果说记不住的话,可以记住我们常用的电脑x86架构的都是小端模式,比如数据:

0x 12 34 56 78

小端存储:78 56 34 12  地址从左到右增加。(低字节位是78 存储在低地址)

        

  • 26
    点赞
  • 19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