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集合类】LinkedList 类源码分析

LinkedList 类源码分析

与数组一样,LinkedList 也是一种线性的数据结构,但它不像数组或者 ArrayList 那样在连续的内存空间上存储元素,而是通过引用相互链接,这也成为索引存储。

LinkedList 之中的每一个元素都可以称之为节点(Node),每一个节点包括三个属性:

  • 元素本身的值。
  • 指向下一个节点的引用地址。
  • 指向上一个节点的引用地址。

Node 是 LinkedList 类的一个私有静态内部类,其源码如下:

private static class Node<E> {
    E item;
    Node<E> next;
    Node<E> prev;

    Node(Node<E> prev, E element, Node<E> next) {
        this.item = element;
        this.next = next;
        this.prev = prev;
    }
}

LinkedList 对象的第一个节点没有前一个节点,因此 prev 为 null;最后一个节点没有下一个节点,因此 next 为 null。再加上 LinkedList 记录了头节点 first 和尾结点 last,因此它实际上是一个已知头尾节点的双向链表结构。

public class LinkedList<E>
    extends AbstractSequentialList<E>
    implements List<E>, Deque<E>, Cloneable, java.io.Serializable
{
    transient Node<E> first;
    transient Node<E> last;
}

那既然已经有 ArrayList 可以用来处理数组形式的数据了,为什么还需要有 LinkedList 这样一个集合类呢?两者对比有下面几点区别:

ArrayListLinkedList
大小数组大小是固定的,即便 ArrayList 可以自动扩容,但依然会有一定的限制。如果声明的容量太小,则需要扩容;如果声明容量过大,又会造成内存的浪费。允许内存动态分配,内存是由编译器在运行时完成的,无需在声明时指定大小。
地址需要连续的内存位置来存储元素,这是导致添加或者删除元素时成本很高的主要原因。不需要在连续位置上存储元素。元素之间通过引用指定相互之间的位置,因为每个元素的内存位置可以分散。

LinkedList 类的设计逻辑如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LinkedList 是一个继承自 AbstractSequentialList 的双向链表,因此它也可以被当做堆栈、队列或者双端队列进行操作。
  • LinkedList 实现了 List 接口,所以能对它进行队列操作。
  • LinkedList 实现了 Deque 接口,所以能够将它当做双端队列使用。

构建函数

创建一个 LinkedList 的实例对象,需要指定 ArrayList 中元素的种类,主要有以下两种方式:

  • 不指定参数直接创建一个对象,不需要指定容量大小。
  • 传入一个集合类,将其内部所有元素转化成 ArrayList 的元素形式保存。
public LinkedList() {}

public LinkedList(Collection<? extends E> c) {
    this();
    addAll(c);
}

add 方法

public boolean add(E e) {
    linkLast(e);
    return true;
}
void linkLast(E e) {
    final Node<E> l = last;
    final Node<E> newNode = new Node<>(l, e, null);
    last = newNode;
    if (l == null)
        first = newNode;
    else
        l.next = newNode;
    size++;
    modCount++;
}

add()方法会调用 linkLast()方法,根据入参创建一个新的节点,然后更新当前的 last 节点。如果原链表为空,则新节点同时为 first 节点。从末尾插入还可以使用 addLast()。同样也可以从链表头部添加新节点,对应的有 addFirst()。如果要指定插入的位置,可以用 add(int index,E element)。

  • offer()方法直接返回 add()方法的结果。
  • push()方法直接返回 addFirst()方法的结果。

set 方法

LinkedList 使用 set()方法来更改元素,需要提供下标和新元素的值。

public E set(int index, E element) {
    checkElementIndex(index);
    Node<E> x = node(index);
    E oldVal = x.item;
    x.item = element;
    return oldVal;
}
Node<E> node(int index) {
    // assert isElementIndex(index);

    if (index < (size >> 1)) {
        Node<E> x = first;
        for (int i = 0; i < index; i++)
            x = x.next;
        return x;
    } else {
        Node<E> x = last;
        for (int i = size - 1; i > index; i--)
            x = x.prev;
        return x;
    }
}

首先检查指定的下标是否在越界,然后调用 Node 类的 node 方法进行进一步判断后获取下标。这里用到了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初步判断下标位置,如果靠近末端,则从后往前遍历;如果靠近表头,则从前往后遍历。这样能够节省不少遍历的时间。找到节点后,用新值替代并返回旧值。

remove 方法

public boolean remove(Object o) {
    if (o == null)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else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
                unlink(x);
                return true;
            }
        }
    }
    return false;
}
E unlink(Node<E> x) {
    // assert x != null;
    final E element = x.item;
    final Node<E> next = x.next;
    final Node<E> prev = x.prev;

    if (prev == null) {
        first = next;
    } else {
        prev.next = next;
        x.prev = null;
    }

    if (next == null) {
        last = prev;
    } else {
        next.prev = prev;
        x.next = null;
    }

    x.item = null;
    size--;
    modCount++;
    return element;
}

首先,在 remove()方法中,判断 null 要用 ==,否则要用 equals()。remove()可以指定元素对象,方法内部调用了 unlink()方法对待删除节点的前后节点进行更新,分别考虑了前一个节点和后一个节点为空的情况。

  • removeFirstOccurrence()指定删除的对象,与 remove()相同。

  • removeLastOccurrence()从后往前遍历,删除指定的对象。

  • removeFirst()、removeLast()方法删除头节点或者尾结点。remove()没有入参是,内部调用 removeFirst()。

  • pop()方法直接返回 removeFirst()的结果。

查找元素

public int indexOf(Object o) {
    int index = 0;
    if (o == null)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x.item == null)
                return index;
            index++;
        }
    } else {
        for (Node<E> x = first; x != null; x = x.next) {
            if (o.equals(x.item))
                return index;
            index++;
        }
    }
    return -1;
}

同样地,判断 null 要 ==,否则要用 equals()。正序查找元素可以使用 indexOf()方法,倒序查找则可以使用 lastIndexOf()。基本思路与 ArrayList 相似。除此之外,LinkedList 还提供了其他方法用作查找元素:

  • element()相当于 getFirst()。

  • getFirst()用于获取第一个元素;getLast()用于获取最后一个元素。

  • poll()和 pollFirst()用于删除并返回第一个元素(方法体相同)。

  • pollLast()删除并返回最后一个元素。

  • peek()和 peekFirst()返回第一个元素但不删除它。

  • peekLast()返回最后一个元素但不删除它。

当我们将 LinkedList 用作队列时,常常使用 poll()和 peek()来获取元素内容,offer()相当于 add()。

LInkedLIst 查找元素需要遍历,所以时间复杂度为 O(n)。

与其他数据结构的联系

    • 使用 push(e)、pop()、peek()等方法。
    • 等价于 addFirst(e)、getFirst()+ removeFirst()、getFirst()方法。
  • 队列
    • 使用 offer(e)、poll()、peek()等方法。
    • 等价于 add(e)、getFirst()+ remove()、getFirst()方法。
  • 链表
    • 使用 add(e)、remove()、element()等方法。
    • 等价于 add(e)、removeFirst()、getFirst()方法。

ArrayList v.s LinkedList

方法ArrayListLinkedList
get(int index)O(1)O(n) - 理论上为 O(n/2)
getFirst()和getLast()为 O(1)
add(E e)不扩容:O(1)
扩容:取决于 Arrays.copy()
O(1)
add(int index,E element)O(n) - System.arraycopy()必然执行O(n) - node(index)进行遍历
addFirst()和 addLast()为 O(1)
remove(int index)O(n) - System.arraycopy()必然执行O(n) - node(index)进行遍历

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如果列表规模很大,ArrayList 占用的内存在声明时已经确定了,未使用的位置可以直接用 null 填充;而 LinkedList 的每个元素有更多开销,因为要存储上一个和下一个元素的地址。
  • ArrayList 只能用作列表;LinkedList 可以用作列表或者队列、栈等,因为它实现了 Deque 接口。
  • 如果不清楚使用 ArrayList 还是 LinkedList,就选择 ArrayList 吧,整体来说效率更高。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