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湍流,诗情画意(湍流模型1)

本文通过引用古代诗词和达·芬奇的画作,介绍了湍流这一自然现象。从王羲之的"清流急湍"到苏轼的"流沫生千涡",再到达·芬奇的画作《漩涡与沉思老人》,揭示了湍流中大小涡团的本质。文章以艺术的方式启发读者理解湍流,并为后续的大涡模型(LES)的学习埋下伏笔。
摘要由CSDN通过智能技术生成

文·田东

人类最初的知识来自于对大自然直观的感受。

原始人生活在山水之间,白天他们在滔滔江水边捕捉饮水的猎物,夜间他们伴着潺潺的流水声入眠,他们不关心自然界的溪流是否处于湍流状态。后来,当物质逐渐丰富,开始有人对自然界的事物进行记录、归纳和总结。人类的生活开始变得诗情画意起来。

我们先来看诗句中涉及到的湍流描写。

魏晋时期的王羲之《兰亭集序》言:“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取“清流急湍”中的两字,就组成了“湍流”二字。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关于湍流二字在中国古文中的最早记载,聪明的你也许能够给大家提供更早更多的关于湍流的诗句描写。我们姑且认为这就是“湍流”二字的由来吧。

我们再来看苏轼在《百步洪》中对湍流的描写:“四山眩转风掠耳,但见流沫生千涡。”风从我耳边略过,惊涛拍打礁石,生出千万点流涡。这句话大家可能还不明白什么意思,没关系,我们后面会逐步深入,你现在只需记住,苏轼看到了流体中生出了千万个小涡就行了。

看完了诗句,我们再来欣赏一下画作。我们小学的时候学习达· 芬奇(1452-1519)画鸡蛋的故事,达·芬奇画没画过鸡蛋我不知道,但我明确的知晓达·芬奇的画作把湍流现象给准确记录下来了。我们来一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