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复习笔记——二叉树的常用接口的实现(c语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树的存储方式

  1. 顺序结构

顺序结构是用数组进行存储,一般只适用于完全二叉树,普通树的使用会由空间浪费。

2.链式结构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是指,用链表来表示一棵二叉树,即用链来指示元素的逻辑关系。 通常的方法是链表中每个结点由三个域组成,数据域和左右指针域,左右指针分别用来给出该结点左孩子和右孩子所在的链结点的存储地址 。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二叉树接口的实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前序遍历

先根遍历 :根先访问
访问顺序: 根->左子树->右子树
对上面的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A,然后先访问左子树B,访问B后,再去访问B的左子树D,访问完D后再去访问D的左子树NULL,遇到NULL就返回,再去访问D的右子树NULL,返回,访问B的右子树NULL,返回,再去遍历A的右子树,以此类推,直到右
子树遍历完成。

对上面的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访问顺序应为:A->B->D->NULL->NULL->NULL->C->E->NULL->NULL->F->NULL->NU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面我们把访问到的值给打印出来:
此处运用了递归的方法,遇到NULL就返回,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中序遍历

中根遍历:第二个访问根
访问顺序:左子树->根->右子树
先对A的左子树B访问,访问B树需要先对B的左子树D进行访问,访问D树需要先访问D的左子树NULL,遇到NULL返回,访问D,访问D的左子树,返回,访问B,再访问B的右子树NULL,返回,访问A,再访问A的右子树,以此类推·,直到把右子树访问完毕。

对下面的二叉树进行中根遍历:NULL->D->NULL->B->NULL->A->NULL->E->NULL->C->NULL->F->NU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后序遍历

后根遍历:也就是最后访问根
访问顺序:左子树->右子树->根
对下面的二叉树进行访问的顺序:先访问A的左子树B,访问B树需要先访问B的左子树D,访问D树需要先访问D的左子树NULL,返回,再访问D的右子树NULL,返回,访问D,返回,访问B的右子树NULL,返回,访问B,然后再访问A的右子树,最后再访问根节点A。

顺序:NULL->NULL->D->NULL->B->NULL->NULL->E->NULL->NULL->F->C->A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求树中的节点个数

二叉树的节点个数=左子树节点个数+右子树的节点个数+根节点
A树节点个数=B子树节点个数+C子树的节点的个数+1
B树=D子树节点的个数+NULL+1(遇到NULL便返回0)
D树=NULL+NULL+1
所以B子树的节点数=2;以此类推C子树的节点数=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树的叶子节点个数

A树的叶子节点的个数=左子树B的叶子节点的个数+右子树的C的叶子节点的个数
B树的叶子节点的个数=左子树D叶子节点的个数+NULL(D为叶子节点,就直接返回1,NULL返回0)
所以B树的叶子节点的个数=1+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层序遍历

层序遍历:对树一层一层的访问,如下:访问A后就对 B C 访问,访问B C 后就对D E F进行访问,直到走到NU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这时候我们可以借助队列进行操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如果还不了解队列的话,可以看我上一篇博客:数据结构复习笔记——队列
链接: 数据结构复习笔记——队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7.判断一棵树是否为完全二叉树

判断一颗完全二叉树,需要借助队列,将二叉树中的节点一层一层遍历,但即使左子树和右子树为NULL,则也需要将NULL代进去,如果队头第一个元素为NULL,则跳出遍历,然后判断队列中剩下的节点,如果全为NULL,则说明该树为完全二叉树,如果遇到不是NULL,则说明该数不是为完全二叉树。

如果还不知道什么是完全二叉树的小伙伴们,可以看下这篇博客:
链接: 数据结构复习笔记——树的基本概念及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下这两种都不是完全二叉树,所以在跳出导入循环后去判断时,队列里面不全都是为NUL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8.求二叉树的最大深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完!

/* * 二叉树节点ADT接口 */ package dsa; public interface BinTreePosition extends Position { //判断是否有父亲(为使代码描述简洁) public boolean hasParent(); //返回当前节点的父节点 public BinTreePosition getParent(); //设置当前节点的父节点 public void setParent(BinTreePosition p); //判断是否为叶子 public boolean isLeaf(); //判断是否为左孩子(为使代码描述简洁) public boolean isLChild(); //判断是否有左孩子(为使代码描述简洁) public boolean hasLChild(); //返回当前节点的左孩子 public BinTreePosition getLChild(); //设置当前节点的左孩子(注意:this.lChild和c.parent都不一定为空) public void setLChild(BinTreePosition c); //判断是否为右孩子(为使代码描述简洁) public boolean isRChild(); //判断是否有右孩子(为使代码描述简洁) public boolean hasRChild(); //返回当前节点的右孩子 public BinTreePosition getRChild(); //设置当前节点的右孩子(注意:this.rChild和c.parent都不一定为空) public void setRChild(BinTreePosition c); //返回当前节点后代元素的数目 public int getSize(); //在孩子发生变化后,更新当前节点及其祖先的规模 public void updateSize(); //返回当前节点的高度 public int getHeight(); //在孩子发生变化后,更新当前节点及其祖先的高度 public void updateHeight(); //返回当前节点的深度 public int getDepth(); //在父亲发生变化后,更新当前节点及其后代的深度 public void updateDepth(); //按照中序遍历的次序,找到当前节点的直接前驱 public BinTreePosition getPrev(); //按照中序遍历的次序,找到当前节点的直接后继 public BinTreePosition getSucc(); //断绝当前节点与其父亲的父子关系 //返回当前节点 public BinTreePosition secede(); //将节点c作为当前节点的左孩子 public BinTreePosition attachL(BinTreePosition c); //将节点c作为当前节点的右孩子 public BinTreePosition attachR(BinTreePosition c); //前序遍历 public Iterator elementsPreorder(); //中序遍历 public Iterator elementsInorder(); //后序遍历 public Iterator elementsPostorder(); //层次遍历 public Iterator elementsLevelorder(); }
评论 12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