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类分简单来讲:有监督 -> 分类(…

简单来讲:
有监督 -> 分类(回归) -> 识别;
无监督 -> 聚类 -> 分割;
' -> ' 表示对应关系
(ps:这个说法来自于《学习Opencv》这样讲不知道有没有问题,目前我是这样理解的)
一、分类和聚类
简单地说,分类(Categorization or Classification)就是按照某种标准给对象贴标签(label),再根据标签来区分归类。
简单地说,聚类是指事先没有“标签”而通过某种成团分析找出事物之间存在聚集性原因的过程。

区别是:分类是事先定义好类别 ,类别数不变 。分类器需要由人工标注的分类训练语料训练得到,属于有指导学习范畴。
        聚类则没有事先预定的类别,类别数不确定。 聚类不需要人工标注和预先训练分类器,类别在聚类过程中自动生成 。
适用场景:分类适合类别或分类体系已经确定的场合,比如按照国图分类法分类图书;
          聚类则适合不存在分类体系、类别数不确定的场合,一般作为某些应用的前端,比如多文档文摘、搜索引擎结果后聚类(元搜索)等。

稍微具体的讲就是:
    分类的目的是学会一个分类函数或分类模型(也常常称作分类器 ),该模型能把数据库中的数据项映射到给定类别中的某一个类中。
要构造分类器,需要有一个训练样本数据集作为输入。训练集由一组数据库记录或元组构成,每个元组是一个由有关字段(又称属性或特征)值组成的特征向量,
此外,训练样本还有一个类别标记。一个具体样本的形式可表示为:(v1,v2,...,vn; c);其中vi表示字段值,c表示类别。分类器的构造方法有统计方法
、机器学习方法、神经网络方法等等。

    聚类(clustering)是指根据“物以类聚”原理,将本身没有类别的样本聚集成不同的组,这样的一组数据对象的集合叫做簇,并且对每一个这样的簇进行描述的过程。
它的目的是使得属于同一个簇的样本之间应该彼此相似,而不同簇的样本应该足够不相似。与分类规则不同,进行聚类前并不知道将要划分成几个组和什么样的组,
也不知道根据哪些空间区分规则来定义组。其目的旨在发现空间实体的属性间的函数关系,挖掘的知识用以属性名为变量的数学方程来表示。聚类技术正在蓬勃发展,
涉及范围包括数据挖掘、统计学、机器学习、空间数据库技术、生物学以及市场营销等领域,聚类分析已经成为数据挖掘研究领域中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课题。
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均值聚类算法、K-中心点聚类算法、clarans、 birch、CLIQUE、dbscan等。

二、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
简单来说:
有监督学习:使用的是有标签的数据(即实现分好类了)
无监督学习:使用的数据时没有标签的。



附:摘自知乎
    首先看什么是学习(learning)?一个成语就可概括:举一反三。此处以高考为例,高考的题目在上考场前我们未必做过,但在高中三年我们做过很多很多题目,
懂解题方法,因此考场上面对陌生问题也可以算出答案。机器学习的思路也类似:我们能不能利用一些训练数据(已经做过的题),使机器能够利用它们(解题方法)
分析未知数据(高考的题目)?

    最简单也最普遍的一类机器学习算法就是分类(classification)。对于分类,输入的训练数据有特征(feature),有标签(label)。所谓的学习,其本质就是
找到特征和标签间的关系(mapping)。这样当有特征而无标签的未知数据输入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已有的关系得到未知数据标签。

    在上述的分类过程中,如果所有训练数据都有标签,则为有监督学习(supervised learning)。如果数据没有标签,显然就是无监督学习(unsupervised learning)
了,也即聚类(clustering)。
(但有监督学习并非全是分类,还有回归(regression),此处不细说。(哇擦,贵圈太乱,逼着我用了这么多括号))

    目前分类算法的效果普遍还是不错的(研究者们每天都在outperform其他人……),相对来讲,聚类算法就有些惨不忍睹了。(聚类:这不是我的错嘤嘤嘤嘤└(T_T;)┘)
确实,无监督学习本身的特点使其难以得到如分类一样近乎完美的结果。这也正如我们在高中做题,答案(标签)是非常重要的,假设两个完全相同的人进入高中,一个正常
学习,另一人做的所有题目都没有答案,那么想必第一个人高考会发挥更好,第二个人会发疯。
    这时各位可能要问,既然分类如此之好,聚类如此之不靠谱(分类<( ̄︶ ̄)/,聚类└(T_T;)┘),那为何我们还可以容忍聚类的存在?因为在实际应用中,标签的获取
常常需要极大的人工工作量,有时甚至非常困难。例如在自然语言处理(NLP)中,Penn Chinese Treebank在2年里只完成了4000句话的标签……
    这时有人可能会想,难道有监督学习和无监督学习就是非黑即白的关系吗?有没有灰呢?Good idea。灰是存在的。二者的中间带就是半监督学习(semi-supervised 
learning)。对于半监督学习,其训练数据的一部分是有标签的,另一部分没有标签,而没标签数据的数量常常极大于有标签数据数量(这也是符合现实情况的)。隐藏在
半监督学习下的基本规律在于:数据的分布必然不是完全随机的,通过一些有标签数据的局部特征,以及更多没标签数据的整体分布,就可以得到可以接受甚至是非常好的
分类结果。(此处大量忽略细节( ̄ε ̄;))
     
     
因此,学习家族的整体构造是这样的:
有监督学习(分类,回归)
半监督学习(分类,回归),transductive learning(分类,回归)
半监督聚类(有标签数据的标签不是确定的,类似于:肯定不是xxx,很可能是yyy)
无监督学习(聚类)
  • 1
    点赞
  • 8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