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日志系统
上面说的是查询语句的流程,而对于更新语句,流程也是一样的。不过与查询流程不一样的是,更新流程还涉及两个重要的日志模块,它们正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主角:redo log(重做日志) 和 binlog(归档日志)。
下面以这个sql更新语句为例:
mysql> update T set c=c+1 where ID=2;
redo log
redo log(重做日志) 是InnoDB引擎所特有的日志。
这里丁奇大佬打的比方就很好:
不知道你还记不记得《孔乙己》这篇文章,酒店掌柜有一个粉板,专门用来记录客人的赊账记录。如果赊账的人不多,那么他可以把顾客名和账目写在板上。但如果赊账的人多了,粉板总会有记不下的时候,这个时候掌柜一定还有一个专门记录赊账的账本。
如果有人要赊账或者还账的话,掌柜一般有两种做法:
- 一种做法是直接把账本翻出来,把这次赊的账加上去或者扣除掉;
- 另一种做法是先在粉板上记下这次的账,等打烊以后再把账本翻出来核算。
在生意红火柜台很忙时,掌柜一定会选择后者,因为前者操作实在是太麻烦了。首先,你得找到这个人的赊账总额那条记录。你想想,密密麻麻几十页,掌柜要找到那个名字,可能还得带上老花镜慢慢找,找到之后再拿出算盘计算,最后再将结果写回到账本上。
这整个过程想想都麻烦。相比之下,还是先在粉板上记一下方便。你想想,如果掌柜没有粉板的帮助,每次记账都得翻账本,效率是不是低得让人难以忍受?
同样,在MySQL里也有这个问题,如果每一次的更新操作都需要写进磁盘,然后磁盘也要找到对应的那条记录,然后再更新,整个过程IO成本、查找成本都很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MySQL的设计者就用了类似酒店掌柜粉板的思路来提升更新效率。
由此我们可以引入一个WAL技术(Write-Ahead Logging,预写式日志):它的关键点就是先写日志,再写磁盘。即先写粉板,再写账本。
当有一条记录需要更新的时候,InnoDB存储引擎会先把记录写在 redo log 里面,并更新内存,这时更新就算完成了。在系统空闲的时候,InnoDB存储引擎会将这个操作记录更新到磁盘里面。
值得一提的是,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当 redo log 上面的记录“满”了之后,就会擦除一部分。
有了redo log,InnoDB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这个能力称为crash-safe。
要理解crash-safe这个概念,可以想想我们前面赊账记录的例子。只要赊账记录记在了粉板上或写在了账本上,之后即使掌柜忘记了,比如突然停业几天,恢复生意后依然可以通过账本和粉板上的数据明确赊账账目。
那么,redo log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
redo log
的存在为了:当我们修改的时候,写完内存了,但数据还没真正写到磁盘的时候。此时我们的数据库挂了,我们可以根据redo log
来对数据进行恢复。因为redo log
是顺序IO,所以写入的速度很快,并且redo log
记载的是物理变化(xxxx页做了xxx修改),文件的体积很小,恢复速度很快。
binlog
binlog(归档日志)是 Server 层所特有的日志。
我想你肯定会问,为什么会有两份日志呢?
因为最开始MySQL里并没有InnoDB引擎。MySQL自带的引擎是MyISAM,但是MyISAM没有crash-safe的能力,binlog日志只能用于归档。而InnoDB是另一个公司以插件形式引入MySQL的,既然只依靠binlog是没有crash-safe能力的,所以InnoDB使用另外一套日志系统——也就是redo log来实现crash-safe能力。
关于 redo log 和 binlog,这两种日志有以下三点不同。
-
redo log 是InnoDB引擎特有的;binlog 是MySQL的 Server 层实现的,所有引擎都可以使用。
-
redo log 是物理日志,记录的是“在某个数据页上做了什么修改”;binlog 是逻辑日志,记录的是这个语句的原始逻辑,比如“给ID=2这一行的c字段加1 ”。
-
redo log 是循环写的,空间固定会用完;binlog 是可以追加写入的。“追加写”是指 binlog 文件写到一定大小后会切换到下一个,并不会覆盖以前的日志。
有了对这两个日志的概念性理解,我们再来看执行器和InnoDB引擎在执行这个简单的update语句时的内部流程。
- 执行器先找引擎取ID=2这一行。ID是主键,引擎直接用树搜索找到这一行。如果ID=2这一行所在的数据页本来就在内存中,就直接返回给执行器;否则,需要先从磁盘读入内存,然后再返回。
- 执行器拿到引擎给的行数据,把这个值加上1,比如原来是N,现在就是N+1,得到新的一行数据,再调用引擎接口写入这行新数据。
- 引擎将这行新数据更新到内存中,同时将这个更新操作记录到redo log里面,此时redo log处于prepare状态。然后告知执行器执行完成了,随时可以提交事务。
- 执行器生成这个操作的binlog,并把binlog写入磁盘。
- 执行器调用引擎的提交事务接口,引擎把刚刚写入的redo log改成提交(commit)状态,更新完成。
即:
为什么必须有“两阶段提交”呢?这是为了让两份日志之间的逻辑一致。要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得从这个问题说起:怎样让数据库恢复到半个月内任意一秒的状态?
前面我们说过了,binlog会记录所有的逻辑操作,并且是采用“追加写”的形式。如果你的DBA承诺说半个月内可以恢复,那么备份系统中一定会保存最近半个月的所有binlog,同时系统会定期做整库备份。这里的“定期”取决于系统的重要性,可以是一天一备,也可以是一周一备。
当需要恢复到指定的某一秒时,比如某天下午两点发现中午十二点有一次误删表,需要找回数据,那你可以这么做:
- 首先,找到最近的一次全量备份,如果你运气好,可能就是昨天晚上的一个备份,从这个备份恢复到临时库;
- 然后,从备份的时间点开始,将备份的binlog依次取出来,重放到中午误删表之前的那个时刻。
这样你的临时库就跟误删之前的线上库一样了,然后你可以把表数据从临时库取出来,按需要恢复到线上库去。
好了,说完了数据恢复过程,我们回来说说,为什么日志需要“两阶段提交”。这里不妨用反证法来进行解释。
由于redo log和binlog是两个独立的逻辑,如果不用两阶段提交,要么就是先写完redo log再写binlog,或者采用反过来的顺序。我们看看这两种方式会有什么问题。
仍然用前面的update语句来做例子。假设当前ID=2的行,字段c的值是0,再假设执行update语句过程中在写完第一个日志后,第二个日志还没有写完期间发生了crash,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 先写redo log后写binlog。假设在redo log写完,binlog还没有写完的时候,MySQL进程异常重启。由于我们前面说过的,redo log写完之后,系统即使崩溃,仍然能够把数据恢复回来,所以恢复后这一行c的值是1。
但是由于binlog没写完就crash了,这时候binlog里面就没有记录这个语句。因此,之后备份日志的时候,存起来的binlog里面就没有这条语句。
然后你会发现,如果需要用这个binlog来恢复临时库的话,由于这个语句的binlog丢失,这个临时库就会少了这一次更新,恢复出来的这一行c的值就是0,与原库的值不同。 - 先写binlog后写redo log。如果在binlog写完之后crash,由于redo log还没写,崩溃恢复以后这个事务无效,所以这一行c的值是0。但是binlog里面已经记录了“把c从0改成1”这个日志。所以,在之后用binlog来恢复的时候就多了一个事务出来,恢复出来的这一行c的值就是1,与原库的值不同。
可以看到,如果不使用“两阶段提交”,那么数据库的状态就有可能和用它的日志恢复出来的库的状态不一致。
你可能会说,这个概率是不是很低,平时也没有什么动不动就需要恢复临时库的场景呀?
其实不是的,不只是误操作后需要用这个过程来恢复数据。当你需要扩容的时候,也就是需要再多搭建一些备库来增加系统的读能力的时候,现在常见的做法也是用全量备份加上应用binlog来实现的,这个“不一致”就会导致你的线上出现主从数据库不一致的情况。
简单说,redo log和binlog都可以用于表示事务的提交状态,而两阶段提交就是让这两个状态保持逻辑上的一致。
注意:
- redo log不是记录数据页“更新之后的状态”,而是记录这个页 “做了什么改动”。
- binlog有两种模式,statement 格式的话是记sql语句, row格式会记录行的内容,记两条,更新前和更新后都有。
那么,binlog一般用来做什么呢?
主要有两个作用:复制和恢复数据
- MySQL在公司使用的时候往往都是一主多从结构的,从服务器需要与主服务器的数据保持一致,这就是通过
binlog
来实现的 - 数据库的数据被干掉了,我们可以通过
binlog
来对数据进行恢复。
因为binlog
记录了数据库表的变更,所以我们可以用binlog
进行复制(主从复制)和恢复数据。
binlog和redo log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想:binlog
和redo log
这俩也太像了吧,都是用作”恢复“的。
其实他俩除了"恢复"这块是相似的,很多都不一样,下面看我列一下。
存储的内容
binlog
记载的是update/insert/delete
这样的SQL语句,记录的是数据的逻辑变化;redo log
记载的是某个SQL语句做了什么操作(xxxx页修改了xxxx),记录的是数据的物理变化。
功能
redo log
的作用是为持久化而生的。
写完内存,如果数据库挂了,那我们可以通过redo log
来恢复内存还没来得及刷到磁盘的数据,将redo log
加载到内存里边,那内存就能恢复到挂掉之前的数据了。
binlog
的作用是复制和恢复而生的。
- 主从服务器需要保持数据的一致性,通过
binlog
来同步数据。 - 如果整个数据库的数据都被删除了,
binlog
存储着所有的数据变更情况,那么可以通过binlog
来对数据进行恢复。
又看到这里,你会想:”如果整个数据库的数据都被删除了,那我可以用redo log
的记录来恢复吗?“很显然,不能。
因为功能的不同,redo log
存储的是物理数据的变更,如果我们内存的数据已经刷到了磁盘了,那redo log
的数据就无效了。所以redo log
不会存储着历史所有数据的变更,文件的内容会被覆盖的。
redo log和binlog写入的细节
redo log
是InnoDB引擎所特有的。
binlog
是无论MySQL用什么引擎都会存在。
InnoDB是有事务的,事务的四大特性之一:持久性就是靠redo log
来实现的:
- 如果写入内存成功,但数据还没真正刷到磁盘,如果此时的数据库挂了,我们可以靠
redo log
来恢复内存的数据,这就实现了持久性。
redo log
事务开始的时候,就开始记录每次的变更信息,而binlog
是在事务提交的时候才记录。
undo log
undo log有什么用?
undo log
主要有两个作用:回滚和多版本控制(MVCC)。
在数据修改的时候,不仅记录了redo log
,还记录undo log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导致事务失败或回滚了,可以用undo log
进行回滚。
undo log
主要存储的也是逻辑日志,比如我们要insert
一条数据了,那undo log
会记录的一条对应的delete
日志。我们要update
一条记录时,它会记录一条对应相反的update记录。
这也应该容易理解,毕竟回滚嘛,跟需要修改的操作相反就好,这样就能达到回滚的目的。因为支持回滚操作,所以我们就能保证:“一个事务包含多个操作,这些操作要么全部执行,要么全都不执行”。【原子性】
因为undo log
存储着修改之前的数据,相当于一个前版本,MVCC实现的是读写不阻塞,读的时候只要返回前一个版本的数据就行了。
参考资料:
-
极客时间专栏《MySQL45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