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采购的an incoming invoice当被过帐时,必须参照(refer to)
(1). a purchase order
(2). a good receipt(没收货就没有the good receipt)
2,invoice verification被过账的结果
发票校验时:Dr:GR/IR科目 (在途物资, 收到某张订单的发票)
Cr:应付帐款 (the vendor account is credited.)
3,goods receipt被过账的结果
收货时: Dr:存货 (存货暂估入账)
Cr:GR/IR科目 (应付暂估, 收到某张订单的货物)
4,当一个订单的货物和发票都结算完毕时,该订单的GR/IR科目余额应为零。
5,GR/IR是个过渡性科目,用于记录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为什么要如此做呢,是为了出财务报表。
因为GR/IR非资产也非负债科目(期末出报表时必清零,下一期初转回).
通常定义两个也可一个科目(在途物资-到资产,对那写BNG(Billing No Goods)的,
应付暂估-到负债,对那些GNB(Goods No Billing)的),SAP会自动产生会计凭证并通常是月结后第一天又冲回来.
而且通常GR/IR科目会做open item management, 自己慢慢体会吧.
6,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借方余额,转入在途物资,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 月结时:Dr:在途物资(资产类)
Cr:GR/IR科目
次月初 转回时:Dr:GR/IR科目
Cr:在途物资
7,月结时,如果某张订单的GR/IR科目有贷方余额,转入应付暂估,只是月结用,月结后又要转回来的
本月末 月结时:Dr:GR/IR科目
Cr:应付暂估(负债类)
次月初 转回时:Dr:应付暂估
Cr:GR/IR科目
月结时,做在途物资和应付暂估。
计算同一GR/IR科目,同一应付帐款统驭科目数据的合计结果:
借方余额计算值(票到货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借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贷方余额计算值(货到票未到) = 同一订单中的贷方合计 - 同一订单中可清帐的行项目余额
本月底记帐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在途物资
Cr:GR/IR换算调整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GR/IR换算调整
Cr:应付暂估
下月初冲销
借方余额计算值
Dr:GR/IR换算调整
Cr:在途物资
贷方余额计算值
Dr:应付暂估
Cr:GR/IR换算调整
8,SAP FI/CO在途物资,应付暂估的例子:
一般企业不应做BNG(Billing no goods),然而在SAP中是先做BNG时回自动对应到GR/IR的,等你收货后会自动清掉.
比如PO qty 100, price 10 total 1000,不同的企业配置可能不同.
1.如是新PO, 没做任何收货,一般你是先MIRO不了(如果vendor主数据是GR based inv. verification)的,
因没有reference doc, 如此Po的相关Item已经收货了,可先做发票校验. 各企业可能会有所不同.
2.如果以前收了10个, 比如MIGO产生的mat doc是4500000111.
dr: material 100 +
cr:Gr/IR 100 -
miro时你对reference doc 为4500000111的校验, 比如发票上是100.
将qty change 成100, amount 1000.
产生的会计凭证是:
dr: GR/IR 1000 +(自动产生GR/IR 1000)
Cr:AP 1000-
等你再收90的时候.
MIGO:
Dr:material 900
Cr:GR/IR 900
不就自动清了吗?
SAP FICO在途物资,应付暂估
1.OBYP: BNG, GNB
2.设置几个会计科目: GR/IR adjustment,在途物资,应付暂估
对GNB( goods receive but no billing-invoicing),资产(材料)增加了但未付款,其实是应付暂估
对BNG(通常企业MIRO要求vendor invoice, vendor 送货单和我们的收货单对照-通常就是打印MIGO产生的material document
统一才确定AP,当然PO price change且已经 MIGO,会不统一,所以BNG -billing no goods receive不大会出现),
将是你的在途物资(确定了AP但没到货).为什么要这样?因为GR/IR是一个中间科目,
对GNB其实是将来的负债,对BNG是潜在资产,做balance sheet不能将GR/IR带去,所以有这样的做法.
Auto clear GR/IR .根据OBYP设置的会计科目自动产生凭证,月结后下月开帐后立即自动调整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