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卦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贲卦由泰卦变来,泰卦的九二与上六换位。象征修饰文明。
地天泰
贲卦是噬嗑卦的覆卦,序卦传【物不可苟合而已,故受之以贲】
贲:亨。小利有所往。
贲卦通达,小事适宜有所前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泰卦的上六来到了六二,即柔顺者来到文饰刚强者,所以亨通。把泰卦的九二分到上行文饰柔顺者,所以小利有攸往。从这里可以看出,先有上六从上位下来,才能有九二得以上行,故六二大义,为本卦主爻。刚柔之间的变化,这属于上天的文饰。用文明的方式规范人的行为,这是人类的文饰。观察上天的文饰,可以探知季节的变化,观察人类的文饰,可以教化成就天下。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山下有火,火光上照,山体光明辉映,为贲饰之象,君子观之,明察政务,谨慎断案。
涉及到刑狱的大象在火雷噬嗑、山火贲、雷火丰卦、火山旅卦都有出现,也是两对正覆卦。
火雷噬嗑;先王以明罚敕法。
山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雷火丰:君子以折狱致刑。
火山旅:君子以明慎用刑,而不留狱。
结合其规律:首先一定要有离,无离不足以明辨。离震的组合有震之威行,故言明罚敕法、折狱致刑。离艮的组合有艮之慎止,故言明慎用刑,无敢折狱。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跟噬嗑一样,也是以人取象,初九代表脚。文饰其脚,弃车不乘,徒步而行。
象曰,舍弃车子徒步行走,理当不坐车,因为初九位置低,他的位置还不可以坐车。车是从六二九三六四互坎来的,坎为多眚舆,多灾多难的车子,也不是什么好车。所以初九下来走路没有问题。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文饰胡须。这个就有点过分了,不是以人取象吗,怎么六二就直接胡须了呢。按照傅佩荣老师的说法是九三六四六五上九为一个小的颐卦。六二在其下,所以取象胡须。
六二上与六五不应,只能承九三而靠。故与上兴。取须象很恰当,须者,动止随颐,犹善恶系于质,而不由于贲也,胡须是跟着嘴巴走的,就像六二跟着九三一样。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文饰的样子润泽的样子,长久正固吉祥。
润泽取自九三互坎。九三当位,下乘六二,上承六四,文饰之盛,润泽充盈,所以永贞吉。
终莫之陵也:最终没有人能够凌辱。也是九三上下皆是阴爻之意。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文饰的样子素白色的样子,白马强壮的样子,并非寇盗,而是求婚之人。
六四互震互坎,为美脊马,善鸣马。
皤:素白色,多用于形容老人家的头发。
六四跟初九相应,处在多疑的位置,见互坎生疑。但最终没什么问题。
至于为什么是白色,请见上九。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文饰丘山田园,只用很少的布帛。戋jiān:很少的意思。虽有羞吝,终究吉祥。
丘山田园取象艮卦。六五原主泰卦的上坤,坤为布,也为吝,故束帛戋戋。六五处于尊位,为君者不奢靡,节俭也是好事,故终究吉祥。夫有庆者,外假于物也。有喜者,内求于心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白色文饰,没有灾难。
上九居贲道之极,采用白贲,文饰阴爻。故贲道成而无咎也。
上得志也:指其来到了上九爻后,“分刚上而文柔”的心意已经实现。
关于六四和上九的白:白色就是文饰。
古代认为白色是最好的装饰,因为白色最能凸显本质,古代时期还没有自然的白纸,所用布帛为杂色,需要绘画完之后再赋以白色装饰,曰:绘事后素。
绘事后素:先粉地为质,而后施五采,犹人有美质,然后可加文饰。出自《论语·八佾》,《考工记》。这里有个典故:《论语》八佾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始可与言诗已矣。”
所以,白色就是文饰,就是礼。他是用来装饰内心情感色彩的,所谓的装饰不是掩盖,而是凸显。凸显的那些彩色才是真诚的情感,儒家主张性善,故儒家的修饰是为了更好的彰显。否则就不是真诚以待了。所以白贲正是儒家思想的深邃之处。
【结论】:贲之取义,文饰以其显质。初九贲趾舍车,其质位低。六二贲须上兴,其质承刚,九三终莫之陵,其质享柔,六四匪寇婚媾,其质位疑,六五束帛戋戋,其质主坤,上六白贲得志,其质位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