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复试准备

第一章 概述

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 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会造成一定的时延
  • 分组必须携带的首部里面有必不可少的控制信息,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报文交换
  • 20世纪40年代,电报通信采用了基于存储转发原理的报文交换
  • 报文交换的时延较长,从几分钟到几小时不等,现在报文交换已经很少有人使用
三种方式的比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电路交换的过程中,需要有连接建立和释放的过程(类似座机电话),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连接不会中断
  • 报文交换的过程中,不需要连接建立和释放的过程,只有前一个阶段转发完成,后一个阶段才会开始。且在B->C和C->D的过程中,会有一个停顿的时间
  • 分组交换耗时最短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背景

  • 计算机网络是20世纪60年代美苏冷战时期的产物
  • 传统的电路交换的电信网有一个缺点: 正在通信的电路中有一个交换机或有一条链路被炸毁,则整个通信电路就要中断
  • 如要改用其他迁回电路,必须重新拨号建立连接,会延误一些时间

新型网络的基本特点

  • 网络用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送,而不是为了打电话
  • 网络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计算机,不局限于单一类型的计算机
  • 所有的网络结点都同等重要,因而大大提高网络的生存性
  • 计算机在进行通信时,必须有冗余的路由,即A与B通信时,需要多条链路
  • 网络的结构应当尽可能地简单,同时还能够非常可靠地传送数据

两种计算机网络(从以主机为中心到以网络为中心)

  • 早期的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络是以单个主机为中心的星形网。这种网络对中心主机具有很强的依赖性,各终端通过通信线路共享昂贵的中心主机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分组交换网则是以网络为中心,主机都处在网络的外围。用户通过分组交换网可共享连接在网络上的许多硬件和各种丰富的软件资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 计算机网络是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 因特网(Internet)是"网络的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速率

比特 (bit) 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小单位。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b/s,或kb/s,Mb/s,Gb/s等,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理想状态下的速率),实际上并没有达到这种速率。现在"带宽"是数字信道所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的同义语,单位是"比特每秒"或b/s(bit/s)

吞吐量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吞吐量更经常地用于对现实世界中的网络的一种测量,以便知道实际上到底有多少数据量能够通过网络。吞吐量受网络的带宽或网络的额定速率的限制。吞吐量并不是越大越好,因为随着吞吐量的增大,负荷也越高

时延(delay或latency)
  • 发送时延:又叫传输时延,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发送时延 = 数据块长度(比特) / 信道带宽(比特/秒)
  • 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传播时延 = 信道长度(米) / 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米/秒)
  • 处理时延:交换结点为存储转发而进行一些必要的处理所花费的时间
  • 排队时延:结点缓存队列中分组排队所经历的时延。排队时延的长短往往取决于网络中当时的通信量。
  • 传输、排队、处理时延在发送端
  •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
  • 对于高速网络链路,我们提高的仅仅是数据的发送速率而不是比特在链路上的传播速率
  • 提高链路带宽可以减小数据的发送时延
利用率
  • 信道利用率指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
  • 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 网络利用率则是全网络信道利用率的加权平均值
  • 信道利用率并非越高越好(信道利用率最好有一个阈值,如果信道的利用率过高,可能会造成网络的阻塞)
时延与网络利用率的关系
  • 根据排队论的理论,当某信道的利用率增大时,该信道引起的时延也就迅速增加
  • 若令 D 0 D_{0} D0表示网络空闲时的时延, D D D表示网络当前的时延,则在适当的假定条件下可以用下面的简单公式表示 D D D D 0 D_{0} D0之间的关系, U U U是网络的利用率,数值在0到1之间
  • D = D 0 1 − U D = \frac{D_{0}}{1 - U} D=1UD0

关于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SI/RM

OSI的作用

只要遵循OSI标准,一个系统就可以和位于世界上任何地方的、也遵循这一标准的其他任何系统进行通信

OSI的失败市场

OSI在市场化方面:

  • OSI专家们在完成OSI标准时没有商业驱动力(没有招商)
  • OSI的协议实现起来过分复杂,且运行效率很低
  • OSI标准的制定周期太长,因而使得按OSI标准生产的设备无法及时进入市场
  • OSI的层次划分并也不太合理,有些功能在多个层次中重复出现

网络协议的组成要素

  • 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 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做什么)
  • 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的好处

  • 各层之间是独立的
  • 灵活性好
  • 结构上可分割开
  • 易于实现和维护
  • 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层数多少要适当
  • 若层数太少,就会使每一层的协议太复杂
  • 层数太多又会在描述和综合各层功能时遇到较多的困难

具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TCP/IP是四层的体系结构:应用层、运输层、网际层和网络接口层,最下面的网络接口层并没有具体内容
  • 因此往往采取折中的办法,即综合OSI(七层)和TCP/IP的优点,采用一种只有五层协议的体系结构
主机1向主机2传送数据的过程
  • 应用进程数据先传送到应用层,加上应用层首部(数据信息和控制信息),成为应用层PDU
  • 应用层PDU再传送到运输层,加上运输层首部,成为运输层报文
  • 运输层报文再传送到网络层,加上网络层首部,成为IP数据报(或分组)
  • IP数据报再传送到数据链路层,加上链路层首部和尾部,成为数据链路层帧
  • 数据链路层帧再传送到物理层,最下面的物理层把比特流传送到物理媒体
  • 电信号(或光信号)在物理媒体中传播,从发送端物理层传送到接收端物理层
  • 接收端物理层接收到比特流,上交给接收端数据链路层
  • 接收端数据链路层剥去帧首部和帧尾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接收端网络层
  • 接收端网络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接收端运输层
  • 接收端运输层剥去首部,取出数据部分,上交给接收端应用层
  • 接收端应用层剥去首部,取出应用程序数据,上交给应用进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注意:对应的各层之间使用的协议一定是一样的

沙漏计时器形状的TCP/IP协议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实体、协议、服务和服务访问点

  • 实体(entity):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 协议是控制两个对等实体进行通信的规则的集合
  • 在协议的控制下,两个对等实体间的通信使得本层能够向上一层提供服务
  • 要实现本层协议,还需要使用下层所提供的服务(上层实现协议,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
  • 本层的服务用户只能看见服务而无法看见下面的协议
  • 下面的协议对上面的服务用户是透明的
  • 协议是"水平的",即协议是控制对等实体之间通信的规则
  • 服务是"垂直的",即服务是由下层向上层通过层间接口提供的
  • 同一系统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的地方,称为服务访问点SAP(Service Access Point)
  • 协议必须把所有不利的条件事先都估计到,而不能假定一切都是正常的和非常理想的。看一个计算机网络协议是否正确,不能光看在正常情况下是否正确,而且还必须非常仔细地检查这个协议能否应付各种异常情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二章 物理层知识点

本章学习要求

  • 掌握:物理层与物理层协议的基本概念
  • 掌握:数据通信的基本概念
  • 了解:无线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基本概念
  • 掌握:数据编码的类型和基本方法
  • 了解:基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 掌握:频带传输的基本概念
  • 掌握:多路复用的分类与特点
  • 掌握:同步数字体系SDH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的基本功能

  • 物理层设计时主要考虑的是如何在连接开放系统的传输介质上传输各种数据的比特流
  • 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物理传输介质与传输设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设计物理层的主要目的是向数据链路层屏蔽通信技术的差异性
  • 数据链路实体通过与物理层的接口,将数据传送给物理层,通过物理层按比特流的顺序,将信号传输到另一个数据链路实体(为数据链路层提供一定的服务)

向上层提供的服务

  • 物理连接的建立、维护与释放
  • 物理连接分为点-点连接与多点连接
  • 数据传输分为全双工、半双工与单工方式
  • 数据传输分为串行传输方式与并行传输方式
  • 串行传输方式的物理数据服务单元是位,并行传输方式的物理数据服务单元是N位,N为并行连接的物理通道数

有关信号的几个基本概念

数据传输类型
  • 模拟通信
  • 数字通信
数据通信方式
方式1
  • 串行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并行通信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方式2
  • 单工通信
  • 半双工
  • 全双工通信

调制出现的原因

  • 传统的电话通信信道是为传输语音信号设计的,只适用于传输音频范围(300Hz~3400Hz)的模拟信号,无法直接传输计算机的数字信号,为了利用模拟语音通信的电话交换网实现计算机的数字数据信号的传输,必须首先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调制解调器: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
  • 基带信号往往包含有较多的低频成分,甚至有直流成分,而许多信道并不能传输这种低频分量或直流分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基带信号进行调制

信道的极限容量

  • 任何实际的信道都不是理想的,在传输信号时会产生各种失真以及带来多种干扰
  • 码元传输的速率越高,或信号传输的距离越远,在信道的输出端的波形的失真就越严重

ATM交换方式

  • ATM是一种高速分组交换技术,交换的基本数据传输单元是信元
  • 在ATM交换方式中,文本、语音、视频等数据将被分解为长度固定的信元,信元有一个5字节的信元头 (header) 与一个48字节的用户数据 (user data),信元长度为53字节
  • ATM以统计时分多路复用方式动态分配网络带宽,网络传输延时小,适应实时通信的要求
  • ATM采用两级虚电路机制,增加了虚电路分配的灵活性
  • ATM没有链路级纠错与流量控制,协议简单,数据交换效率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第三章 数据链路层知识点

为什么要设计数据链路层

  • 在原始物理传输线路上传输数据信号是有差错的
  • 设计数据链路层的主要目的是将有差错的物理线路改进成无差错的数据链路(方法:差错检测、差错控制、流量控制)
  • 数据链路层用来改善数据传输质量,向网络层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数据链路层的信道

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 点对点信道:使用一对一的点对点通信方式(主机-主机)
  • 广播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过程比较复杂

数字管道

  • 常常在两个对等的数据链路层之间画出一个数字管道,而在这条数字管道上传输的数据单位是帧
  • 数字管道是数据链路层独有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检错码与纠错码

纠错码
  • 每个传输的分组带上足够的冗余信息
  • 接收端能发现并自动纠正传输差错
检错码
  • 分组仅包含足以使接收端发现差错的冗余信息
  • 接收端能发现出错,但不能确定哪一比特是错的
  • 自己不能纠正传输差错

PPP协议

PPP协议通过同步和异步电路实现路由器到路由器和主机到网络的连接

PPP协议的特点
  • PPP协议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广域网协议
  • 能够控制数据链路的建立
  • 能够对IP地址进行分配和使用
  • 允许同时采用多种网络层协议
  • 能够配置和测试数据链路
  • 能够进行错误检测
  • 有协商选项,能够对网络层的地址和数据压缩等进行协商
  • 0
    点赞
  • 1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1
    评论

“相关推荐”对你有帮助么?

  • 非常没帮助
  • 没帮助
  • 一般
  • 有帮助
  • 非常有帮助
提交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