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以下内容均为个人感悟,但每个人情况不同,框架不同,不可能适合所有人
- 部分内容直接复制俱乐部交流群内卞永盛老师的原话
- 第一次打乒乓球,应该是小学五、六年级。那时候在小区有一张很老的铁球台,暑假几乎每天都去。一转眼大学毕业,系统训练一次乒乓球,提高自己的技战术水平,对我而言意义非凡。
挑打
挑打要点:身体进球台,身体进去的时候手腕就可以外展,球拍不要压很多。
问题:挑打是右脚进台还是左脚进台?
猜想:反手位的球,可以左脚上步飞身挑打。正手短球,右脚上步挑打。
反手拧
台内拧球:肘要架起来,身体进球台
反手拧接衔接上旋
- 反手拧的时候,不一定要用板头,可以多尝试用球拍的甜区找摩擦感
- 身体要迎前
与球台的位置
生理结构决定人向前的移动速度要快于向后的移动速度,所以接发球的合理站位应该是宁远勿近
- 当对手发急长奔球时,接发球站位稍远,对手发长球不会被顶着
- 当对手发短球时,也能从容上步去接。
如果接发球站位太近台,对手发的急长球很难退回去接,会有种被球顶着的感觉,很容易造成接发球失误
摆短
摆短的作用
控制对手、调动对手
摆短的战术
当对手把下旋球发到我们正手的时候,可以使用摆短技术,将球摆到对手的正手小三角的位置。这样就算球出台了,由于小三角位置的空间较小,以及对手移动到小三角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别人不可能很舒服的拉球。当对手把球兜上台的时候,我们可以将球带到对方的反手位大角度,这样就可以有效的调动对方了。如果我们摆过去的球,对方站着不动就可以拉回来,那么这个摆短就算失败了。
摆短要点
- 摆短的时候不要摩擦球的底部,防止摆过去的球过高,会被对手拧拉回来。
- 摆短的时候可以把球拍立起来一点,先上重心,重心带着手,摩擦球的右侧,从上往下去借力,这样可以把球给到对手的正手小三角
- 摆短的时候,不要着急伸手去够球,而是先上重心,依靠重心带手并且改变球的路线
- 摆短之后要记得还原,有利于下一个动作的衔接
- 摆短和劈长都是抢球的早点,也就是起跳点,不要等最高点再去摆短和劈长
- 摆短确实难,实在不行可以优先考虑劈长
正手攻球与反手攻球
正手攻球要点【已更新】
- 动作:挥手的时候,大臂往前,小臂往上(个人感觉这是正手攻球的框架)
- 板型:正手手腕内勾,或球拍拍面与球台为45度角是错误的板型。正确的版型是:正手手腕可以往外适当撇一点(这是很多没训练过的人所忽略的),至于往外亮 / 撇到什么程度,应该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另外注意,身体正对球台。
- 正手攻球与退台拉球:正手攻球时,板型稍微立一些 / 亮一些,但是在退台拉球时,需要将重心降低,板型由立一些变为压一些,否则容易出台
- 正手防远台拉球:(正手防爆冲技能)减少外撇亮板,靠脚找球,身体压球,手放松贴防即可
反手攻球要点
- 站位:两人对角线站位,即两人均使肚脐眼大约对着对方的球台拐角。
- 前臂:击球时前臂要端平。这点与站位也有关系,如果在练习反手攻球时,某人站在球台的中线附近,就很可能会导致前臂下垂。
- 手腕:击球时小臂往前。与正手攻球刚好相反,反手攻球时,手腕可以往内适当勾一些(正手是手腕往外撇一点使得球拍板型大约垂直于球台桌面),但是勾的角度不要过大。
- 击球时的版型为:球拍正对另一人,类似推挡,用球拍的正中间击球。
- 反手攻球时板头要转出来,不是说手腕完全固定,可以有轻微自然的转动
搓球与反手起下旋转
正手和反手搓球要点
- 要点1-向前发力
- 要点2-大臂不动,起到固定作用;
- 要点3-手腕可以动,但是不要勾手腕!!!虽然手腕可动,最主要的还是核心发力,靠身体去搓球;
- 要点4-不要侧身!不要侧身!尤其是反手,乒乓球有一种向前向上的理念,故搓球时,身体正对着球
- 要点5-正手拉下旋的节奏:慢慢快。慢慢指的是球拍跟球一起走,重心慢慢下压,快指的是拉球时瞬间加速收小臂【在对面发下旋球时,将球拍放在台面不动,等球来临时,寻找球拍与球一起移动的感觉,再完成拉球】
- 正手侧身拉下旋要一步垫到位
- 正手起下旋之后的衔接:
- 脚步:向后垫一步
- 手抬高,不要往下引手了,在完成手小臂之后水平向后引拍,让出击球空间即可
- 手上的还原和垫步是同时进行的,在垫步的过程中完成手上的还原
- 衔接的时候重心一定要压低,一定一定,说三遍,靠身体压球,不然会飞。正反手衔接出界,大概率是重心不够低,要收腹压住
- 反手起下旋之后的衔接同理
- 起下旋的时候,板面可以亮一点
- 在完成抓板之后,稍微压一点板面,并同时顺势水平向后回到胸前(腹部之上),不要向下引手,让出击球空间之后完成衔接
- 需要垫步
- 手上的还原和垫步是同时进行的,在垫步的过程中完成手上的还原
反手起下旋
- 要点1-手腕不要掉!!!即不要勾手腕【好像可以板头朝下一点???】!!!与正手搓球类似,正手搓球时也不要勾手腕;
- 要点2-反手起下旋时,球拍拍面依然正对前方,再一步印证了乒乓球向前向上发力的理念,在保证手腕不掉的前提下,向腹部即向内收球拍,再蹬腿展开即可;
- 要点3-反手起下旋,在对方把球削过来时,就要把重心降低。在引拍时,球拍和球保持相同的轨迹。也就是说,当球跳到自己桌面并向自己奔来时,球拍和球一起同时向自己的腹部回收。
- 要点4-在球处于最高点停顿时这个时机去击球
- 不要侧身!不要侧身!不要侧身!即小臂不要往下掉
- 要点5-在起下旋时,脚步不要乱动,双脚站住,压低重心,向前向上发力,动作不要太大
- 一定要蹲下去,即重心下沉
- 撞摩,即撞击的瞬间,转一下板头
- 使用板头击球,可以增加稳定性。放松,立板。板头要转出来!!不转出来其实等于动作没做完整
- 核心绷紧
- 不管是正手起下旋,还是反手起下旋,切不可匀速
- 反手起下旋,注意重心要压住,有种背后有人按住的感觉
高调与拉冲的区别
- 前冲:往前发力,在击球的瞬间,板型可能需要亮一点
- 高调:往上发力,主要依靠收小臂!收小臂!收小臂!最重要。另外,拉高调的时候,双脚不要离地,需要蹬实地面,高调之后,动作迅速还原,方便后续完成衔接
- 冲下旋:最高点
- 拉下旋:下降期(为了摩擦充分,方便合力,合乒乓球下降的力与球拍向上的摩擦力)
关于接发球
- 关于接发球:别人顺发球,我们可以选择逆着接,比如逆上旋(可以理解为抵消旋转)
- 急长球需要提前预判
- 接普通下旋球,摩擦球的中下部,从后向前发力。如果下网了,就将摩擦部位下调,多摩擦球的底部。接不转球,板型稍微立一点,摩擦球的中部。接上旋球,击球的中上部。如果出界了,就将击球部位上调,多击打球的上部
- 接发球以及打球的准备姿势:大腿一定要压下来,肩膀尽量往前指一些
- 接球时,摆短和劈长都是抢球的早点,也就是起跳点,不要等最高点再去摆短和劈长
- 相持:不要夹大臂,大臂架起来,球拍不要放在裆部
- 握拍:注意大拇指向上握一点,不要紧扣拍柄,注意后三指放松
- 注意髋的位置,大腿骨那里,反手变线时注意转髋,并且不要从左侧击球,而是从球的右侧抹球,抹球时注意亮一些板头
- 正手下旋球如何更转:大拇指要用力握紧,触球瞬间抖一下手腕,往下发力,摩擦球的下部,需要停顿
- 拱球 / 球速快的球:正手勾手动作,手腕内勾更多一些,快速撞击,第一落点离自己身体近点
- 如果对方发左侧上旋,不管是发到正手位还是反手位,从接球者的角度看,接球时的击球部位是球的右下部,向身体的左前方向发力。如果摩擦部位错了,基本上会冒高,给对方一个机会球。如果向冲对方的左侧上旋,可以勾一点手腕,同样击打球的右部
- 对于右侧旋,比如逆旋转,勾手发球,下蹲砍式发球以及反手发球的接法:摩擦球的左侧向身体前右发力。如果发到了我们的正手位,则需要撇一点板型去搓。即右侧下摩擦球的左下部,右侧上摩擦球的左上部。
- 右侧上旋(比如反手发球)的接法有两种:
- 板型外撇,就拉对方反手。
- 板型不外撇,就正常拉对方正手。
- 总结:左侧旋摩擦球的右侧,右侧旋摩擦球的左侧
正手拉(冲)下旋要点
-
站位:球台中间或中间偏左,不被球顶到即可
-
重心:上半身放松,靠下半身来降低重心,尽可能的将重心往下放
-
发力要点:蹬腿转腰来实现重心转换(从右向左)
-
板型:球拍的板型向外充分亮开,即手腕外展(与正手攻球一样)。如果对面给的下旋不是很转,可以压一些板型 + 往前、上、左挥拍(此时向前方向的发力更多一些);如果对面给的下旋很强烈,可以亮一些板型 + 往前、上、左挥拍(此时向前、向上方向的发力更多一些);
-
撞摩:击球时,先撞再摩。
-
击球点:冲下旋选择最高点出手。与反手起下旋一样,在球处于最高点停顿时这个时机去击球
-
加速思想:拉球的时候不可以只靠身体,需要通过收小臂瞬间加速,达到提高上岸率,降低失误率的效果。总之,拉球的时候不要慢悠悠的保持一个速度,在球拍触球的瞬间,需要加速。 大臂不可以紧,不要往上抬,要多找靠收小臂拉球的感觉
-
正手起下旋之后衔接上旋,脚尖需要转过来,脚要充分动起来,不要只依靠上半身压球
-
拉手:不要提前拉手,然后在那里等球,如果提前拉手了,而对于球的落点判断失误,比如球的落点较短,就极可能造成失误。正确的做法是在球向自己滚来的过程中,随着球的轨迹引拍即可。拉球的时候动作不要太大,而且多拉对方正手大角度,不容易防。改正正手拉球引手过大的问题,往下放一点,直接转腰,顶住球拉起来就行。不要纯往上,要注意往前发力。另外,找撞摩感需要球拍亮一点。
-
正手拉下旋力量传递:从腿开始发力,向腰腹传递,最后向右手传递,用收小臂带手腕的力量拉球,整个过程只有击球的瞬间需要手上发力,其余时间全部放松。【拇指扣,食指带】
-
还原:正手拉完下旋之后,直接从面前(挥拍的终点)回到反手位衔接。也就是说,正手拉完球,球拍是放在身前的,不要刻意再回到正手位。**如果对方回球到反手位,直接从面前(挥拍的终点)回到反手位衔接。如果对方回球到正手位,需要通过转腰还原至正手。**如果之前引手过大,不利于还原衔接,所以正手拉球动作要小一点。
-
正手侧身拉下旋,一步垫步就要到位
-
正手拉球补充细节:如果落点对不好,与动作没做完整和腰胯没转过来,有很大关系。还原一定是通过转腰来还原,不是单纯的靠手还原
-
其他的细节:① 动作要做完整 ② 注意还原,有利于衔接 ③ 腰腹力量用不上的话,多做平板支撑
其他细节
- 发球不要发半出台,遇到高手别人就直接拉
- 四角线练球:
- 正反手发下旋球的击球部位:
反手撕
- 不要架手,自然放松
- 立板,找摩擦,用小臂画半圆(或者转板头)
- 需要制动
正反手转换问题
- 正反手衔接出界,大概率是重心不够低,要收腹压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