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前言
今天我们聊一个划归不到任何一个学科,但是非常值得大家了解的一个领域。三个美国著名的投资大师的思想,他们是索罗斯,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
在二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当之无愧全球金融霸主,1971年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之后,在美元霸权的推动下,美国的金融市场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繁荣,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了2008年之后,在长达40年的时间里,这个战场竞争极其激烈,汇聚了全世界最聪明的头脑。美国金融市场的赢家,也就是全世界金融市场的赢家,而金融市场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复杂性最好的缩影。
所以这些赢家在实践中打磨出来的智慧,它就类似于古代研究世界真相的那些先贤智慧一样珍贵。这些投资人不仅必须从哲学、数学这类最底层的学科出发去理解世界、建构模型,而且还需要真金白银拿出钱来把这些模型放到真实世界去测试,不是测试一次两次,而是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和大部分的身家去测试和修正自己的哲学,如果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错误了,那么他们就会损失大量的金钱,甚至破产。
正如纳西姆塔勒布在《非对称风险》里面写的那样:
对于市场参与者来说,风险共担意味着你必须坚信实践出真知,实践才是获得真理和洞悉真相的唯一途径。
索罗斯,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这三个投资人都符合3个条件:
- 他们是实践出真知的人。
- 他们都经过了长时间的市场考验。
- 他们都曾经阐述过自己的投资哲学。
索罗斯,巴菲特和纳西姆塔勒布三个人的风格差异,其实刚好符合正、反、合 三种类型。
巴菲特属于正,他押注的是世界上正确的东西,他的流派正统,符合常识,追求长期主义,研究起来让人觉得对世界充满希望。
索罗斯属于反,押注的是世界上错误的东西,它的流派反正统,挑战常识,强调短期获胜,研究起来让人对世界充满了失望。
纳西塔勒布属于合,表面上看起来他一直在讲黑天鹅、讲世界的不确定性,但实际上他的理论体系是三个人里面最为全面且系统的。
一、索罗斯
索罗斯的核心哲学其实就是两个,第一个是反人性理论:
任何一个系统里,只要参与者是有思维能够进行认知的个体,那么思维和现实之间就一定存在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具体来说,就是一方面思考者会努力了解现实,另一方面现实又在不断因为思考者的了解而发生改变,这种变化又会改变思考者的行动,从而进一步引起现实的变化,如此循环往复,就必然导致一个纠缠的现象。
它会让现实不可能真正被了解,而这几乎就是所有金融市场的现状。
这个思想跟我们之前现代哲学那节课里讲的自指的现象非常像。这也导致了现在我们在课堂上学的很多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理论从根基上就不可能是牢靠的。
索罗斯的《金融炼金术》里面对真实金融市场的运作提出了根本性的质疑。它发现有效市场假说与事实完全不符,因为反身性原理的存在,有效市场在理论根基上就漏洞百出,实际上他发现市场几乎总是无效的。
而且这个理论再推广一下也可以说,世界现状总是错误的。
一方面在膨胀期人们总是高估未来,另一方面衰退期人们总是低估现在。
只不过大部分的时间,这种错误并没有爆发,它们会积累酝酿,持续很长时间长突然爆发。
所以索罗斯在此基础上说了一句很深刻的话:
看到错误,不表示你能等到错误爆发的时候。
有的时候,一个错误可以长达几十年。索罗斯认为市场的本质是错误,这个观点对我们最大的启发就是提醒我们风险其实无处不在。
在投资的时候我们看一只股票的股价,看一套房子的房价,甚至一个理财产品,都要提醒自己不要用过去几年这个资产的价格来作为计算标准。
中间有个黑盒状态,是人类永远搞不明白的。
所以既然人类永远无法明白这个世界,索罗斯就发明了一套“先投资后研究”的方法论,因为他不放钱,注意力就不会过去,只有注意力过去了才能够捕捉到机会,所以只要觉得这是个机会,就先放一点点钱,如果经过进一步验证,发现这个投资是昏招,那就及时止损,如果证明反过来是个好机会,就继续下重注。
这个策略在索罗斯的投资生涯中用过很多次。他对这个世界最底层的理解,就是世界充满了错误,而他会通过捕捉这些错误爆发的瞬间,赚大钱!
二、巴菲特
1.价值投资
与他完全相反的是巴菲特,说他们完全相反也不客观,因为巴菲特也认为这个世界充满了错误。但是巴菲特通过避开这些错误,寻找正确的东西来赚大钱,他的流派被称之为价值投资。
巴菲特在全球拥有大量的粉丝,他们都信仰通过长期持有拥有优质现金流和护城河的资产而慢慢获利、慢慢变富。
巴菲特挖掘的是常识的力量,常识就摆在那里,但是我们的思想和心灵在成年后很容易被污染,总是被贪婪和恐惧左右。
所以要坚持运用常识来决策,往往需要的不是聪明的头脑,反而是面对现实的勇气。
2.能力圈模型
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可以说非常多,首先先讲能力圈模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圈,最重要的不是能力圈有多大,而是能不能够坚持只呆在能力圈里面做事情。
——巴菲特
很多时候一门生意要是你不能一眼就看懂,不能一眼就做通,那有的时候再花几个月的时间也还是看不懂,因为看懂一门生意必须有足够的背景知识积累才行。
所以才要清楚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边界在哪里。
巴菲特经常举一个例子,就是著名棒球手泰德·威廉姆斯在《击球的科学》的例子。
他将击球区划分为77个格子,然后只打那些落在最佳格子里的球,换句话说他的策略就是“等”,等那个完美一击的机会来的时候才出手,威廉姆斯明白不分青红皂白地乱挥棒是最糟糕的击球策略,不管他的能力有多强。
这个例子其实很形象的说明巴菲特和芒格的投资策略就是“等”,等到有非常好的投资机会出现的时候,才集中下注。
要想象自己一生只有20次投资机会,用完了就没了,所以必须非常珍惜。
——查理·芒格
这意味着不要随便看到一个还不错的股票就买,买完之后因为没有理解清楚这个公司的本质,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急冲冲地抛掉。
大多数散户的特点,反正钱也不多,研究也不深,炒股就是炒着玩,听说这个股票不错就买了。按照巴菲特的理论这种炒法,肯定最后赚不到钱的,俗称韭菜。
不过你看这个问题也很辩证,我们上面讲过索罗斯,他就有相反的投资习惯,他喜欢先投资后研究,这很明显不是能力圈的打法。
3.安全边际
如果深刻理解了能力圈这个词带有的保守主义色彩,你就能够顺带理解他的很多其他思想。
在一个投资里面,如果支付的价格不能明显的低于价值,那么这项投资就没有足够的安全边际。
——格雷厄姆
安全边际是什么?
我们用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假设一个汽车要过桥,桥上写着限重20吨,那么是不是只要这辆汽车重21吨,过桥的时候桥就会塌掉呢?
显然不是,这个桥可能实际承重能力要到40吨才到极限,但是写的时候就必须写20吨,所以这多出来的承重重要(40吨-20吨)就是桥的安全边际。
这里就是我们常说的留出buffer来应对意外风险,因为尽管交易价格一眼就能看到,但是我们对一个资产内在价值估计却通常都是不准确的。
巴菲特在购买股票的时候,特别重视评估安全边际,所以找到一个好资产还是不够的,还得耐心的等,等到这个好资产大跌的时候,跌出了安全边际,这个时候才能够买入。
我们在系统论那节课讲过蓄水池,他说的是我们的人生,无论是精力,还是收入,都是一直处于一边流入一边流出的状态,但是这种流入和流出并不是稳定的,而是波动的。
有的时候会突然出现流入大减,但流出大增的情况,这就是人生跌入低谷了。
当跌入波谷的时候,很多人之所以能够撑下来,通常是因为他们有蓄水池,可以作为缓冲地带。无论是存款,还是保险,或者是保持身体健康,都是在这个时候发挥作用的。
你看这个蓄水池的概念,跟今天讲的安全边际就很像了。
通俗来说就是我们做任何的人生规划都要留下余地,这个余地留得越充足,我们的抗风险能力就越强。
所以信奉安全边际的巴菲特,是从来不会借钱投资的,他更加不会去赌博。因为赌博没有任何可以计算的内在价值,也就不存在安全边际。
4.护城河
巴菲特另一个很出名的概念是护城河,简称壁垒。
当一个企业可以提高售价,但销量不会减少,那么就说明这家企业拥有护城河。
——巴菲特
他认为一个好公司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不断地加宽自己的护城河。
这个概念提醒我们,如果把每一个人都当成一家公司的话,那么一旦我们已经找到自己一个谋生手段,并且能够挣钱,那么就要多考虑未来能不能不被替代,因为长远来说花精力提高你难以被替代的能力才是王道。与之对比那些整天只会把精力花在赚现钱的人和公司,长期而言,抗风险能力只会越来越差。
要想要一生中获得投资成功,并不需要顶级的智商、超凡的商业头脑或内幕消息,而是需要一个稳妥的知识体系作为决策基础,而且有能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使其不会对这种体系造成侵蚀。
——巴菲特
三、纳西姆塔勒布
纳西姆塔勒布站在数学和哲学的基础上,建立了一整套”合“的体系。
杠铃策略就是把90%的资产放在低风险低收益区,然后用10%的资产去赌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机会,而彻底放弃中风险中受益的地方。
总结
巴菲特的方法论特别适合去寻找那些低风险但长期很有价值的资产。巴菲特严格限定在自己的能力圈之内,先深入调研,再深入调研,再等待,再等待,再出手。
索罗斯的方法特别适合捕捉那些高风险只会在短期爆发增长的资产。索罗斯先出手再研究,如果趋势不错再追加,再进一步研究,如果感觉趋势还不错,继续追加,如果中间什么时候感觉形势不对,赶紧止损,马上就跑。
塔勒布的方法是把90%的资产放在低风险低收益区,然后用10%的资产去赌那些高风险高收益的机会,而彻底放弃中风险中受益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