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dis

1. 简介

Redis是一个开源的使用ANSI C语言编写、遵守BSD协议、支持网络、可基于内存亦可持久化的日志型、Key-Value数据库,并提供多种语言的API。

2. 数据类型

2.1String

1	SET key value
设置指定 key 的值
2	GET key
获取指定 key 的值。
3	GETRANGE key start end
返回 key 中字符串值的子字符
4	GETSET key value
将给定 key 的值设为 value ,并返回 key 的旧值(old value)。
5	GETBIT key offset
对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获取指定偏移量上的位(bit)。
6	MGET key1 [key2..]
获取所有(一个或多个)给定 key 的值。
7	SETBIT key offset value
对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设置或清除指定偏移量上的位(bit)。
8	SETEX key seconds value
将值 value 关联到 key ,并将 key 的过期时间设为 seconds (以秒为单位)。
9	SETNX key value
只有在 key 不存在时设置 key 的值。
10	SETRANGE key offset value
用 value 参数覆写给定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从偏移量 offset 开始。
11	STRLEN key
返回 key 所储存的字符串值的长度。
12	MSET key value [key value ...]
同时设置一个或多个 key-value 对。
13	MSETNX key value [key value ...]
同时设置一个或多个 key-value 对,当且仅当所有给定 key 都不存在。
14	PSETEX key milliseconds value
这个命令和 SETEX 命令相似,但它以毫秒为单位设置 key 的生存时间,而不是像 SETEX 命令那样,以秒为单位。
15	INCR key
将 key 中储存的数字值增一。
16	INCRBY key increment
将 key 所储存的值加上给定的增量值(increment) 。
17	INCRBYFLOAT key increment
将 key 所储存的值加上给定的浮点增量值(increment) 。
18	DECR key
将 key 中储存的数字值减一。
19	DECRBY key decrement
key 所储存的值减去给定的减量值(decrement) 。
20	APPEND key value
如果 key 已经存在并且是一个字符串, APPEND 命令将指定的 value 追加到该 key 原来值(value)的末尾。

2.2 Hash

1	HDEL key field1 [field2]
删除一个或多个哈希表字段
2	HEXISTS key field
查看哈希表 key 中,指定的字段是否存在。
3	HGET key field
获取存储在哈希表中指定字段的值。
4	HGETALL key
获取在哈希表中指定 key 的所有字段和值
5	HINCRBY key field increment
为哈希表 key 中的指定字段的整数值加上增量 increment 。
6	HINCRBYFLOAT key field increment
为哈希表 key 中的指定字段的浮点数值加上增量 increment 。
7	HKEYS key
获取所有哈希表中的字段
8	HLEN key
获取哈希表中字段的数量
9	HMGET key field1 [field2]
获取所有给定字段的值
10	HMSET key field1 value1 [field2 value2 ]
同时将多个 field-value (域-值)对设置到哈希表 key 中。
11	HSET key field value
将哈希表 key 中的字段 field 的值设为 value 。
12	HSETNX key field value
只有在字段 field 不存在时,设置哈希表字段的值。
13	HVALS key
获取哈希表中所有值
14	HSCAN key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迭代哈希表中的键值对。

2.3 Set

1	SADD key member1 [member2]
向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
2	SCARD key
获取集合的成员数
3	SDIFF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差集
4	SDIFF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差集并存储在 destination 中
5	SINTER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交集
6	SINTER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返回给定所有集合的交集并存储在 destination 中
7	SISMEMBER key member
判断 member 元素是否是集合 key 的成员
8	SMEMBERS key
返回集合中的所有成员
9	SMOVE source destination member
将 member 元素从 source 集合移动到 destination 集合
10	SPOP key
移除并返回集合中的一个随机元素
11	SRANDMEMBER key [count]
返回集合中一个或多个随机数
12	SREM key member1 [member2]
移除集合中一个或多个成员
13	SUNION key1 [key2]
返回所有给定集合的并集
14	SUNIONSTORE destination key1 [key2]
所有给定集合的并集存储在 destination 集合中
15	SSCAN key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迭代集合中的元素

2.4 List

1	BLPOP key1 [key2 ] timeout
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2	BRPOP key1 [key2 ] timeout
移出并获取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3	B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timeout
从列表中弹出一个值,将弹出的元素插入到另外一个列表中并返回它; 如果列表没有元素会阻塞列表直到等待超时或发现可弹出元素为止。
4	LINDEX key index
通过索引获取列表中的元素
5	LINSERT key BEFORE|AFTER pivot value
在列表的元素前或者后插入元素
6	LLEN key
获取列表长度
7	LPOP key
移出并获取列表的第一个元素
8	LPUSH key value1 [value2]
将一个或多个值插入到列表头部
9	LPUSHX key value
将一个值插入到已存在的列表头部
10	LRANGE key start stop
获取列表指定范围内的元素
11	LREM key count value
移除列表元素
12	LSET key index value
通过索引设置列表元素的值
13	LTRIM key start stop
对一个列表进行修剪(trim),就是说,让列表只保留指定区间内的元素,不在指定区间之内的元素都将被删除。
14	RPOP key
移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返回值为移除的元素。
15	RPOPLPUSH source destination
移除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并将该元素添加到另一个列表并返回
16	RPUSH key value1 [value2]
在列表中添加一个或多个值
17	RPUSHX key value
为已存在的列表添加值

2.5 Sorted Set

1	ZADD key score1 member1 [score2 member2]
向有序集合添加一个或多个成员,或者更新已存在成员的分数
2	ZCARD key
获取有序集合的成员数
3	ZCOUNT key min max
计算在有序集合中指定区间分数的成员数
4	ZINCRBY key increment member
有序集合中对指定成员的分数加上增量 increment
5	ZINTER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计算给定的一个或多个有序集的交集并将结果集存储在新的有序集合 key 中
6	ZLEXCOUNT key min max
在有序集合中计算指定字典区间内成员数量
7	Z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通过索引区间返回有序集合指定区间内的成员
8	ZRANGEBYLEX key min max [LIMIT offset count]
通过字典区间返回有序集合的成员
9	Z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WITHSCORES] [LIMIT]
通过分数返回有序集合指定区间内的成员
10	ZRANK key member
返回有序集合中指定成员的索引
11	ZREM key member [member ...]
移除有序集合中的一个或多个成员
12	ZREMRANGEBYLEX key min max
移除有序集合中给定的字典区间的所有成员
13	ZREMRANGEBYRANK key start stop
移除有序集合中给定的排名区间的所有成员
14	ZREMRANGEBYSCORE key min max
移除有序集合中给定的分数区间的所有成员
15	ZREVRANGE key start stop [WITHSCORES]
返回有序集中指定区间内的成员,通过索引,分数从高到低
16	ZREVRANGEBYSCORE key max min [WITHSCORES]
返回有序集中指定分数区间内的成员,分数从高到低排序
17	ZREVRANK key member
返回有序集合中指定成员的排名,有序集成员按分数值递减(从大到小)排序
18	ZSCORE key member
返回有序集中,成员的分数值
19	ZUNIONSTORE destination numkeys key [key ...]
计算给定的一个或多个有序集的并集,并存储在新的 key 中
20	ZSCAN key cursor [MATCH pattern] [COUNT count]
迭代有序集合中的元素(包括元素成员和元素分值)

3.过期策略

3.1 定期删除

redis默认是每隔100ms就随机抽取一些设置了过期时间的key,检查其是否过期,如果过期就删除。

3.2 惰性删除

获取某个key的时候,如果检测出这个key已经过期,就会删除掉。

4. 内存淘汰机制

4.1 介绍

(1)volatile-lru: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最近最少使用的数据淘汰
(2)volatile-ttl: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挑选将要过期的数据淘汰
(3)volatile-random:从已设置过期时间的数据集(server.db[i].expires)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4)allkeys-lru: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在键空间中,移除最近最少使用的key(这个是最常用的).
(5)allkeys-random:从数据集(server.db[i].dict)中任意选择数据淘汰
(6)no-eviction:禁止驱逐数据,也就是说当内存不足以容纳新写入数据时,新写入操作会报错。这个应该没人使用吧!

4.2 配置

redis.conf 中的 maxmemory 这个值来开启内存淘汰功能。
maxmemory <bytes>  设置内存淘汰时的大小
maxmemory-policy noeviction 选择内存淘汰机制

5 持久化机制

5.1. 快照(snapshotting,RDB)

(1)Redis可以通过创建快照来获得存储在内存里面的数据在某个时间点上的副本。
(2)Redis默认持久化方式
redis.conf配置
(1) save 900 1              #在900秒(15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个key发生变化,Redis就会自动触发BGSAVE命令创建快照。
(2) save 300 10            #在300秒(5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0个key发生变化,Redis就会自动触发BGSAVE命令创建快照。
(3) save 60 10000        #在60秒(1分钟)之后,如果至少有10000个key发生变化,Redis就会自动触发BGSAVE命令创建快照。

5.2. 只追加文件(append-only file,AOF)

开启方式:
appendonly yes
AOF 持久化方式
(1)appendfsync always     #每次有数据修改发生时都会写入AOF文件,这样会严重降低Redis的速度
(2)appendfsync everysec  #每秒钟同步一次,显示地将多个写命令同步到硬盘
(3)appendfsync no      #让操作系统决定何时进行同步

6. 常见问题

6.1. 缓存雪崩

介绍
缓存同一时间大面积的失效
解决方法
(1)设置不同的过期时间
(2)熔断限流

6.2. 缓存穿透

介绍
请求缓存中不存在的数据
解决办法
(1)布隆过滤器
将所有可能存在的数据哈希到一个足够大的bitmap中,一个一定不存在的数据会被 这个bitmap拦截掉
(2)如果一个查询返回的数据为空(不管是数 据不存在,还是系统故障),我们仍然把这个空结果进行缓存,但它的过期时间会很短

7. Redis 4.0 对于持久化机制的优化

Redis 4.0 开始支持 RDB 和 AOF 的混合持久化(默认关闭,可以通过配置项 aof-use-rdb-preamble 开启)。

8. redis 事务

通过 MULTI、EXEC、WATCH 等命令来实现事务(transaction)功能

9. 集群

主从模式

特点
(1) 主数据库可以进行读写操作,当读写操作导致数据变化时会自动将数据同步给从数据库
(2) 从数据库一般都是只读的,并且接收主数据库同步过来的数据
(3) 一个master可以拥有多个slave,但是一个slave只能对应一个master
(4) slave挂了不影响其他slave的读和master的读和写,重新启动后会将数据从master同步过来
(5) master挂了以后,不影响slave的读,但redis不再提供写服务,master重启后redis将重新对外提供写服务
(6) master挂了以后,不会在slave节点中重新选一个master
工作机制
当slave启动后,主动向master发送SYNC命令。master接收到SYNC命令后在后台保存快照(RDB持久化)和缓存保存快照这段时间的命令,然后将保存的快照文件和缓存的命令发送给slave。slave接收到快照文件和命令后加载快照文件和缓存的执行命令。复制初始化后,master每次接收到的写命令都会同步发送给slave,保证主从数据一致性。
安全设置
当master节点设置密码后:
(1)客户端访问master需要密码
(2)启动slave需要密码,在配置文件中配置即可
(3)客户端访问slave不需要密码
缺点
master节点在主从模式中唯一,若master挂掉,则redis无法对外提供写服务。
配置

9.2. 哨兵模式

特点
(1) sentinel模式是建立在主从模式的基础上,如果只有一个Redis节点,sentinel就没有任何意义
(2) 当master挂了以后,sentinel会在slave中选择一个做为master,并修改它们的配置文件,其他slave的配置文件也会被修改,比如slaveof属性会指向新的master
(3) 当master重新启动后,它将不再是master而是做为slave接收新的master的同步数据
(4) sentinel因为也是一个进程有挂掉的可能,所以sentinel也会启动多个形成一个sentinel集群
(5) 多sentinel配置的时候,sentinel之间也会自动监控
(6) 当主从模式配置密码时,sentinel也会同步将配置信息修改到配置文件中,不需要担心
(7) 一个sentinel或sentinel集群可以管理多个主从Redis,多个sentinel也可以监控同一个redis
(8) sentinel最好不要和Redis部署在同一台机器,不然Redis的服务器挂了以后,sentinel也挂了
工作机制
(1) 每个sentinel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向它所知的master,slave以及其他sentinel实例发送一个 PING 命令 
(2) 如果一个实例距离最后一次有效回复 PING 命令的时间超过 down-after-milliseconds 选项所指定的值, 则这个实例会被sentinel标记为主观下线。 
(3) 如果一个master被标记为主观下线,则正在监视这个master的所有sentinel要以每秒一次的频率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
(4) 当有足够数量的sentinel(大于等于配置文件指定的值)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确认master的确进入了主观下线状态, 则master会被标记为客观下线 
(5) 在一般情况下, 每个sentinel会以每 10 秒一次的频率向它已知的所有master,slave发送 INFO 命令 
(6) 当master被sentinel标记为客观下线时,sentinel向下线的master的所有slave发送 INFO 命令的频率会从 10 秒一次改为 1 秒一次 
(7) 若没有足够数量的sentinel同意master已经下线,master的客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
(8) 若master重新向sentinel的 PING 命令返回有效回复,master的主观下线状态就会被移除
(9) 当使用sentinel模式的时候,客户端就不要直接连接Redis,而是连接sentinel的ip和port,由sentinel来提供具体的可提供服务的Redis实现,这样当master节点挂掉以后,sentinel就会感知并将新的master节点提供给使用者。
缺点

9.3. Cluster模式

简介

sentinel模式基本可以满足一般生产的需求,具备高可用性。但是当数据量过大到一台服务器存放不下的情况时,主从模式或sentinel模式就不能满足需求了,这个时候需要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分片,将数据存储到多个Redis实例中。cluster模式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单机Redis容量有限的问题,将Redis的数据根据一定的规则分配到多台机器。

cluster可以说是sentinel和主从模式的结合体,通过cluster可以实现主从和master重选功能,所以如果配置两个副本三个分片的话,就需要六个Redis实例。因为Redis的数据是根据一定规则分配到cluster的不同机器的,当数据量过大时,可以新增机器进行扩容。

使用集群,只需要将redis配置文件中的cluster-enable配置打开即可。每个集群中至少需要三个主数据库才能正常运行,新增节点非常方便。

特点
(1) 多个redis节点网络互联,数据共享
(2) 所有的节点都是一主一从(也可以是一主多从),其中从不提供服务,仅作为备用
(3) 不支持同时处理多个key(如MSET/MGET),因为redis需要把key均匀分布在各个节点上,并发量很高的情况下同时创建key-value会降低性能并导致不可预测的行为
(4) 支持在线增加、删除节点
(5) 客户端可以连接任何一个主节点进行读写
  • 0
    点赞
  • 0
    收藏
    觉得还不错? 一键收藏
  • 0
    评论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